第 515 节
作者:乐乐陶陶      更新:2021-02-26 22:55      字数:4686
  剑阋鼻捉矶嗬鲜Α⑿矶喾牛涠ɑ廴Ь筒荒艹删停闼У氖欠鹧СJ叮欠鹧У钠っ阍趺茨艿檬苡茫?br />
  哪个是善知识?你心目当中最景仰、最佩服的这个人,就是你的善知识,你跟他学决定不退转,决定不改变,你就成功了。我亲近的善知识,未必是你的善知识;你亲近的善知识,同样也不是我的善知识。善知识的标准,就是自己对於对方是不是有真诚的恭敬心,印光大师说得好,「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决定在自己对於善友诚敬而论。我对於这个善友没有十分的诚敬心,他的学问再好、道德再高,对我不能产生影响的作用,我跟他一辈子也学不到东西。如果那个人,实在讲,没有道德也没有学问,但是我对他有十分的诚敬心,我跟他还是能得利益。为什么?他所说的我相信,我依教奉行,这就能得利益。诚敬落实,就是依教奉行,接受他的教诲。不能依教奉行,对善友没有诚敬心,跟一辈子也是白跟,得不到利益。古时候善知识教导人没有私心,绝不是要庄严自己的道场,他没有这个念头,他对得起人。学人到他这个地方参学,他一接触观察就知道,这个人对於修学有没有诚意。这个诚意表现在哪里?尊师重道。如果他对於另外一个法师,或者是一个大德居士,他的敬仰超过对我,我一定不能收留他,我要推荐、介绍他到那个地方去。为什么?他对我只有五分诚意,他在我这里只能学到一半;他到那个人身上,他有十分诚意,他能够修得圆满,我怎么可以耽误他?一定要推荐介绍,说你的因缘在某个地方,你的缘分在某个人,这是我们在《大藏经史传部》里面看到很多这个例子。我初学的时候怀疑,他能够知道一个人因缘在某一个地方,他不输给那个人,那你为什么不教他?到以后我们才懂,他确实有能力教,但是接受的人对他恭敬心不足,虽然热心教诲,他受益有限,就是这么个道理。这就是印光大师讲的,「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二分诚敬得二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对於善友没有诚敬心,一分利益都得不到,即使这个善友是诸佛菩萨再来,你也不得利益,这是事实。
  释迦牟尼佛当年在舍卫大城弘法,他在舍卫大城居住的时间相当长,讲了不少经。舍卫大城对释迦牟尼佛生敬仰心的,三分之一;还有闻名的,没有亲近释迦牟尼佛的,换句话说,没有跟释迦牟尼佛见过面,也没有听释迦牟尼佛讲过经的,占三分之一;另外还有三分之一的人,完全不知道释迦牟尼佛这个人,听都没听说过。这是同在一个城市里头,显示一切众生根性不相同,缘分不一样。所以善导大师说得好,我们成就有多少,利益有多少,「总在遇缘不同」。缘,说起来很复杂,四种缘:亲因缘、所缘缘、无间缘、增上缘,都不一样。你必须了解这些道理,通达事实真相,你才懂得一切时、一切处那些佛子他们修的菩萨行。我们处在此时此处,在这个环境当中,我们菩萨行应当如何修?不是随随便便学哪个人,那不行!我们跟他所处的时代不一样,背景不相同,现前生活环境也不一样,你怎么学法?他在那个时候,那种修学法成功了,自度度他;我们今天在这个时代学他,自己不能成就,也不能度化众生。这是智慧,没有智慧不行。智慧必须要断烦恼,把自己的业障障碍消除,然后才能够做到恰到好处。所以佛法的教学、修学,自始至终没有别的,破迷开悟而已。破迷开悟的基础是在断恶修善,你要不能断恶修善,破迷开悟就完全没有指望。何以故?谚语有所谓「福至心灵」,断恶修善是修福,福现前了,人豁然聪明、豁然伶俐,福到了心就灵;你没有福,你的心糊涂,迷惑颠倒,你不会觉悟,佛菩萨来给你说法,天天讲经说法,说了一百年,你还是迷惑颠倒。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为什么?你没修福。
  福要怎么修?先要断恶修善,一切诸佛教化众生这都在第一步。你们想想「净业三福」,净业三福头一条里面教你,「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就是断恶修善。你连这一条都做不到,其他统统没有。这像盖大楼一样,这是第一层,第一层盖不好,还想第二层?我们今天学佛,不明白这个道理,忽略了,以为这是鸡毛蒜皮小事。我要作佛,我要作菩萨,殊不知诸佛菩萨是从做人修起。人都做不好,诸天、声闻、缘觉、菩萨、佛就没有指望,先要把人做好。换句话说,先要把这四句老老实实做到,然后再学出世法。出世法还是从断恶修善做起,那个断恶修善的范围广、意境深,所以第二条「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你想想看还是断恶修善。再往上提升,才破迷开悟。「发菩提心」,这是破迷开悟,菩提是觉悟。「深信因果」,对於宇宙人生的真相,性相、理事、因果通达明了,你才会深信;你不通达、不明了,你的信心从什么地方建立?不可能!「读诵大乘」是上求佛道,「劝进行者」是下化众生,行菩提道。「净业三福」是佛法修学的总纲领、总原则,展开来就是全部的佛法。
  我们今天自己有毛病、有习气、有烦恼,不能改过来,就是不孝父母,就是不敬师长。老师对我们的教导,就是父母对我们的期望,我们听了不信,听不懂,没有办法做到,这个修学没有根;后面「慈心」、「十善」就不要谈了,根在「孝敬」。我们没有孝顺心,没有恭敬心,所以一事无成。你们诸位也可以说亲眼看到,跟方东美先生学的人有多少?跟章嘉大师学的人有多少?跟李炳南老居士学的人有多少?几个人成就?为什么成就的人那么少,不成就的人那么多?就在「孝敬」两个字。这正是印祖讲得没错,一分孝敬他就得一分利益,就有一分成就,两分孝敬就有两分成就,十分孝敬就有十分成就,没有孝敬心就没有成就,跟老师的时间再久,都没有成就。这是你们诸位看得到的,不是听说。我这一点成就,没有别的,就是有一点孝敬心,古圣先贤的话没有讲错。你们同学大家,今天我们在一块学习,我不敢认为我是你的善知识、我是你的老师,我决定没这个念头;你们要以为我有这个念头,你想错了。我今天是什么身分?跟大家在一起同学,我学的时间比你们久一点,从中帮助大家。我们以佛为老师,以法为老师,《无量寿经》是我们的老师,《大方广佛华严经》是我们的老师,我们在一起共同学习。每一位你们得利益多少,都在你们孝亲尊师这个心有几分?你们有十分你决定得十分利益,你有五分你得五分利益,你有一分你得一分利益,你没有这个心,你完全不得利益,修学时间再久都不得利益,这个道理我们一定要懂。
  这首颂我讲了这么多,只讲了第一句,第一句是个重心。『如来悉现毛孔中』,这一句意味深长。今天时间到了,我们明天还讲这一首。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0五卷)  香港九龙  档名:12…17…0205
  请掀开经本,三十三天偈颂第八首:
  【一切佛子菩提行。如来悉现毛孔中。如其无量皆具足。此念天王所明见。】
  这是成就念天王,在长行里面我们看到,他所修学证果的法门,是「忆念当来菩萨调伏众生行解脱门」。我们特别要注意的是「当来」,说明诸佛菩萨教化众生,要用现代的话来说,确实是多采多姿,正如《般若经》上佛常讲,佛无有定法可说,佛也没有一定的现相可见;佛的现形、说法,无一不是「随众生心,应所知量」。方法无量无边,尽管方法不一样,方式不相同,它的方向目标决定是一致的;这个方向目标,就是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明心见性。凡是向著这个方向、向著这个目标,就叫做佛法;与这个方向相违背,就叫做世间法。世间法跟佛法差别在哪里?世间法是有障碍的。「世」是讲过去、现在、未来,时间上有障碍,「间」就是界限,有此界、他方,是空间上产生的障碍,世间的意思在此地。对时空有障碍就叫世间,对时空没有障碍就叫佛法,佛法跟世间法差别在此地。佛法也叫出世间法,出是超出。用现在科学家的话说起来也好懂,科学家说我们这个世间有二度空间、三度空间、四度空间,到无限度的空间,在佛法里面讲这叫世间,为什么?它有障碍。三度空间的人见不到四度空间的人,四度空间的人见不到五度空间的人,所以这叫世间。出世间,超越了,这些界限完全没有,这叫出世间,超出时空的障碍,所以又叫做一真法界,叫做出世间,叫做佛法,佛法跟世间法的差别从这里来的。
  『一切佛子』,佛子是菩萨,在世间行菩萨道;他们是超越空间,再回到世间来行菩萨道。行菩萨道的目的何在?还不是帮助众生觉悟,帮助众生超越。怎么超越法?那你必须要晓得这个世间从哪里来的,世就是过去、现在、未来,时间上的障碍从哪来的,间是空间上的障碍,佛告诉我们,时间跟空间上的障碍,都是从妄想分别执著出生的现象。这个现象不是真的,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它是个抽象的概念;但是它确实有这个事,可是这个事不是真的。我们在《百法明门论》里面读到时分、方分,时分就是时间,方分就是空间,佛把它排列在不相应行法里面;二十四种不相应行法,这两种排列在其中。不相应行法,就是它跟心法不相应,跟心所法也不相应,跟色法也不相应,但是它是从心心所、色法里头变现出来的这么一个现象,用现代的话来说,它是个抽象的现象,绝非事实。但是你有妄想分别执著,这个现象存在,你就没有办法突破。所以佛告诉我们这个现象是怎么来的,你知道它的来源,你就有方法突破。什么方法?只要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就突破了。放下执著,就突破相当一个层面,六道里面的时空突破了。只要不执著,二十八层天,下面到阿鼻地狱,你就能看得很清楚,就是六道里面的时空你突破了;六道之外的,你没办法,还是有个界限。换句话说,诸佛菩萨生活的状况你没有办法见到,那要怎么办?再把分别放下。分别放下了,你突破的时空层面又大了,大到什么程度?十法界,声闻、缘觉、菩萨、十法界里面的佛,他们的生活状况你看到了,你听到了。但是一真法界法身大士他们的生活状况,你一无所知,你还是有障碍。那要怎么办?佛告诉我们,妄想,把妄想也放下,妄想也断掉,你突破的层面更大了,十法界突破了,一真法界里面诸佛菩萨生活状况,你也一览无遗,在哪里见?虚空法界处处见、时时见,为什么?它没有障碍。
  『如来悉现毛孔中』。毛孔能现,毛端也能现,微尘也能现,毛孔是正报里面最小的,微尘是依报里面最小的,大小这个障碍没有了,大里面能现小,小里面能现大,佛在经上讲「芥子纳须弥」。芥菜子很小,像芝麻粒一样,须弥山很大,芥菜子里面容纳须弥山,这是不思议境界。不但容纳须弥山,容纳须弥山有什么希奇?容纳虚空法界。尽虚空遍法界在哪里?在毛孔里头,在毛端里面,在微尘里面,这都是事实真相。所以你明心见性了,入法界就是入不思议解脱境界。解是解开,解开什么?解开所有一切的障碍。什么障碍都没有了,所以一毛端里面见虚空法界,十方诸佛刹土都在一毛端当中见。『如是无量皆具足』,无量无边的恒沙世界诸佛国土,具足是一丝毫欠缺都没有。我们在一毛孔里面,看到虚空法界诸佛刹土,这里面所有的佛菩萨,以种种不同的形相,种种不同的法门,在教化一切还没有觉悟的众生。我们看到天王的赞颂,就晓得这天王是什么人?当然是诸佛如来化现的。如果真的是三十三天天王,三十三天是忉利天,是凡夫,欲界天,并不很高,哪有这种境界!所以看他修学的法门,再听听他的赞颂,就晓得他所修学的法门圆满证得。这个境界就是宗门里面讲的明心见性,他见到了几分;实在说,圆教初住菩萨,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就入这个境界。初住菩萨向后还有四十品无明没破,无明破得愈多,对於这些事实真相就看得愈清楚、愈明了,这是真的。世出世间一切法中,唯有这一法是真实的,其他都是虚妄的。《金刚经》上所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为什么不放下?为什么把这些事情耿耿於怀,天天还在造业?还在搞三途苦报?说老实话,人天都没有分,这是讲真的。
  我们冷静观察这个世间,几个人在造人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