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95 节
作者:乐乐陶陶      更新:2021-02-26 22:54      字数:4671
  什么样的障难都能够平平安安度过,现在人讲都能够突破,什么能力、什么力量帮助你突破?读经闻法。我们讲经讲给别人听,同时也讲给自己听;别人听的是少分,自己听的是满分;别人体会的是少分,自己契入的是满分。世尊当年在世示现,为什么四十九年讲经一天不中断,学生听经一次不缺席。在《无量寿经》里面,佛告诉我们,法藏比丘求学,听经闻法千亿岁,没有一天空过。人不好学怎么能成就?我亲近老师,老师对我确实特别的关怀,特别爱护,特别照顾。老师的心是平等的,他学生那么多,不是对我偏爱,不是有私心,什么原因值得老师特别关怀?没有别的,好学。从什么地方看出来?从一次不缺席。听课的时候全部精神贯注,这个老师看出来的,不打妄想,全部精神贯注,这就是跟其他同学不一样;其他人有缺席的、有缺课的、有偷懒的,听课的时候精神不集中,还打妄想。我们就是这么一点点诚意,得到老师的关怀,得到老师的栽培。我们对老师的孝敬也是一片真诚,决定没有欺瞒老师,对老师一片坦诚。做错了的事情,也在老师面前坦白的表态,决定没有丝毫隐藏。所以是师生如父子,比父子还亲,这才能传道。我跟章嘉大师三年,三年如一日,每个星期我都要去看他。因为我自己有工作,星期假日跟他约定,每个星期天上午十点钟到十二点。在台中跟李老师,我是常随众,老师到任何地方我们是随从,一定跟到,那个时候我们大概有二十多个人,常随众,十年当中他的教学我一次都不缺。所以,好学是我们修行成败的关键。
  人不好学,为什么不好学?学习的滋味没有得到,在佛法里面讲法味,你没入进去,你没有尝到,所以你学习的兴趣就很低落,你尝不到法味。如果真正契入,尝到法味,拦都拦不住,什么样诱惑你也不会动心。为什么?这个味道比那个味道浓,法味浓於世味,世间那些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的享受,我们不会动心。为什么?比这个差远了,这里头有乐趣,真乐!儒书《论语》头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悦是真乐,是从内心里发出来的快乐,喜悦像泉水一样涌出来,你真正得到学习的味道。那还是世法,佛法比那个更浓。所以「经」这个字,「贯摄常法」,摄是摄受,好像磁石吸铁一样,牢牢的吸住,你离不开,法味太浓。这个法味,粗显一点说就是智慧,你每读一遍增长智慧。智慧增长,你对於宇宙、对於人生、对於一切人事物看法想法不一样,智慧天天在增长,这是真乐。世出世间一切法一天比一天明了,一天比一天清楚,烦恼、妄想分别执著一天比一天少,智慧德能一天比一天增长,表现在实际上,身体一天比一天健康,心情一天比一天愉快,这才叫真乐,世俗里头哪能够比?不但我们这个世间不能比,天上福报也不能比。说老实话,今天大梵天让位,请我去做大梵天王,我也不干。这是说真话,不是假话。不是说大梵天没来请你,来请你,也许你动心了。真的!谁去干这种事情?我们乐意干的就是佛陀所干的社会教育,这个我们愿意干,非常乐意干,其他的事情完全放下,所以你才能得圆满的智慧。
  诸位想想,你要想作佛、作菩萨,你不把烦恼习气认真断得干净,怎么能成就?要断烦恼习气,我常讲爱欲要断、嗜欲要断,决定不能有一丝毫的嗜好。你的爱欲断掉、嗜欲断掉,你才不受一切人事物的诱惑。不受诱惑,就是佛法讲的,你在一切万物当中自己能做主宰,不受别人影响。你还会受一切人事物的诱惑,你自己做不了主,自己做不了主是凡夫,自己做得了主是佛菩萨。《楞严经》上讲「若能转物,则同如来」,转物是你做他的主,他不能做你的主,他受你的影响,你不受他的影响,这就自在。所以佛菩萨在十法界现身,随类现身,随缘说法,他是得大自在。他的应化完全是随机应,随什么机?众生有感,他就有应,感应道交,丝毫不爽。他没有心,他有愿,他没有心,有愿愿度一切众生,也就是愿利益一切众生,愿帮助一切众生;没有心,心是私心,自己得一分好处,没有,决定没有这种意念;决定不为自己,只为社会,只为大众。你们要名闻利养,你们拿去,我看到也很欢喜、也很高兴。你们要五欲六尘,我看到也欢喜、也高兴,你们尽情去享受。我有我的享受,我的享受跟你们的享受不一样,你们享受很快乐,我的享受我也很快乐。你那个味道没有我的味道浓,你的享受没有我的享受久,它怎么会一样?
  所以大圆满,真善美慧的人生、真善美慧的社会、真善美慧的世界要落实,只有佛菩萨真实智慧的教诲,这绝不是我们自己夸耀自己,这是一个事实。诸佛菩萨真实智慧的教诲,就是我们自己真心自性的教诲,如果我们把佛菩萨看作是另外一个人,我为什么学他?他有什么了不起?这就产生误会。佛菩萨是自己,真正的自己,是自己「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自他是一不是二。他教导我们,我们就是向自性当中学习,连西方净土都说「自性弥陀,唯心净土」,是外人吗?这里头没有界限,界限是从妄想分别执著里头变现出来的,假的!能变现的妄想分别执著是假的,假的还会变出真的来吗?哪有这种道理!所以才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只有自性才是真的,「实德能」,实是真实,一点都不假,德是性德,能是功能,自性的真实德能是真的,不是假的;可是它起作用,它所现的现象是虚空法界一切众生。只要见到性之后,才知道这是「实德能」,是自性本具的真实德能。佛的教诲没有别的,教我们认识自己的真实德能,然后宇宙人生的真相大白了。
  佛法的好处,诸位听到大概是明白了,怎样把它变成自己的?实在讲它本来是自己的,现在跟自己有很大的距离,如何把距离消除,变成我们现前的作用,那你就必须要把自己的障碍除掉。佛教我们从哪里做起,我们一定要知道,从「三福」做起,这是佛法的根本法。三福头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就从这四句做起。这四句要做不到,你是下根人;这四句能做到,你是中根人。然后从这一条,再提升到第二条、第三条,你就是上根人。因为从这四句才能够做到第二条:「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你是上根人。今天谁做到三皈?三皈我们只受一个形式,你没有皈,你也没有依,你三皈都没有,你还谈什么?三皈,真正受持三皈,有三皈,起心动念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这是一个真正受三皈的人。如果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还是迷、还是邪、还是染,你哪来的三皈?所以具足三皈,这是上根人。三福第一条做到,中根人;第一条都做不到,也学佛了,是佛门的下根人。果然能够做到「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是上上根人。所以我们学佛从哪里入?要从第一条做起,像爬楼梯一样,从第一个阶爬起,没有法子一步登天。可是在净宗法门里面讲,第一条做到了,就决定得生净土。你能够具足这十六个字:「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念佛发愿求生净土,决定得生;品位不高,生凡圣同居土。再往上提升一层:「受持三皈,具足众戒」,持戒念佛,求生净土,生方便有余土,这在四土里头提升了一个阶层。真正能「发菩提心,读诵大乘,劝进行者」,生实报庄严土,怎么会一样?净业三福这三条,三条都具足生实报庄严土;有前面两条生方便有余土,有一条生凡圣同居土。换句话说,第一条都不具足,跟阿弥陀佛结一个善缘,这一生不能往生,古人所讲的「喊破喉咙也枉然」。
  我跟大家讲真话,你们要不相信,你仔细去观察、去调查,那个念佛往生的人,真正往生,走的时候瑞相稀有,告诉大家见到金光、见到佛光,佛来接引,这样走的,你仔细观察,他一生三福第一条有没有做到?一定做到。如果他第一条做不到,决定不能往生。这个往生的人决定是个孝子,决定尊师重道,有慈悲心,断恶修善,这才能往生,这是往生基本的条件。「口念弥陀心散乱」,那怎么行?一面学佛,一面还打妄想,讲经也不行,讲经能往生吗?不能。讲经是修福,宣传佛教,把佛教介绍给别人,推广给别人,修福。六祖惠能大师在《坛经》上说「此事福不能救」,此事是讲生死大事,脱离轮回的事,福不能救,讲经说法是福,福不能救,一定要慧,我们总得要搞清楚、搞明白,不要自己误了这一生的大事。讲经如果能够随文入观,那是慧。讲经,随著文字入境界,这是慧。不入境界,照著经文去讲,古人讲「照本宣科」,不是自己的境界,记问之学,不是从自己悟出来的。是什么?我听得多、记得多,这个不行,这是福报。可是初学讲经一定要跟老师学习,照老师所说的来讲,初学,从这个地方培养习惯,学一个讲经的样子,这是老师真实的教诲。你不会讲错,你完全照老师讲的,不加自己的意思,你不会讲错;错是老师错,你没讲错。如果你加意思在里面,那是你讲错,你要负责任。同时在这里培养什么?培养尊师重道。我对老师真诚的恭敬,认真学习,老师怎么教,我就怎么做,决定不能违背,这是培养尊师。尊师跟孝亲是连在一起,你能够尊师,哪有不孝亲的道理?一个孝亲的人,没有不尊师的道理,从这里培养。也培养守法,都从这个地方开始,决定遵守原则、遵守法度。到什么时候可以加一点自己意思,或者可以参考别人东西,都要得老师的许可,老师不准的时候不可以。我在台中,老师给我限定五年,我五年不能参考别人的东西,所说的全是老师讲的,守规矩。自己纵然有见地也不能发挥,修什么?修忍辱波罗蜜,你要能忍受,等待五年之后再发挥。你五年的耐心、五年的忍辱都没有,那你还谈什么?
  可是今天这种教学法行不通了,今天的学生谁听你的?谁受你的约束?没有人肯接受约束。所以今天大家在一起,我们共同学习,是朋友,不是师生关系。我跟章嘉大师、跟李炳南老居士是师生关系,跟方东美先生是师生关系。方老师在学校里教学生,上课,看学生是朋友关系,不是师生关系,为什么?不能认真教他,认真教他他不接受,「你有什么了不起?你这样专制跋扈,不选你的课,我去选别人的课」。所以今天佛门里面教学也是朋友关系,没有师徒的关系了。这个道理演培法师知道,演培法师跟我说,他的徒弟,不!是朋友。对,正确,是朋友。朋友怎么样?没有约束力,只有建议,听不听随你。可是学生那就不一样,学生决定要听老师的,老师对学生有约束力,父母对儿女有约束,朋友没有,所以今天是朋友,不是师徒。我们要把现实的环境认识清楚,彼此相处就很快乐;我跟你讲你不听,不听是应该的,我们还是很快乐。如果是师徒,那你就要生烦恼了,你会生烦恼。不是师徒,没有师徒关系,很快乐、很自在,听很好,不听也好,就没事了。所以师道在今天之下已经没有了,我们今天跟一切人相处都是朋友往来。开培训班,这么多同学在一起,也是朋友往来,决定没有约束力。
  现在父子也是朋友,父母对儿女没有约束力,法律也不许可。我在旧金山有一个同修,他小孩离家出走,他到警察局去报案,希望警察协助把他儿子找回来。警察问他:你儿子多大?他说:十八岁。十八岁你还管他?十六岁他就可以独立了,警察不管。美国是十四岁你可以管他,大概十四岁以上他就能够自立,十六岁就不管了,你报警,警察不管你。现在法律是如此,还有什么话好说?中国我没有留意,我很少读这些书,民国初年,大概在民国二十几年的时候,我还记得一点,民国二十多年的时候,中国法律还有「亲权处分」,有这个法律。亲权处分是什么?你的父母要是告到法院去,你把我这个儿子枪毙掉,那个法官立刻执行,没有理由的,叫亲权处分。父母哪有不爱儿女的?父母都不要你这个儿女,你这个儿女就不能做人。所以那个时候儿女,表面还孝顺父母,为什么?怕这一条。这个不要起诉的,不要判决的,立刻就执行,叫亲权处分。这一条以后没有了,我也不晓得什么时候没有的。我记得很清楚,从前李老师提到这个问题,我说我知道,在台湾的人不知道,我那个时候十一、二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