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30 节
作者:乐乐陶陶      更新:2021-02-26 22:54      字数:4686
  牢记住,把这些理论方法落实在自己生活上,我们就真正得受用。落实在生活上,我们过佛华严的生活。佛华严是法身大士的生活,是诸佛如来的生活,这就是个大转变,转凡成圣就是这个转法,是真正得到受用。转迷成悟,悟要不落实,你还是过凡夫生活,理上明白了、通达了,事上做不到。转凡成圣是把这些理论落实,事上都做到。转凡成圣,世俗所讲的证果,就是这个意思。
  所以上求是我们的重点,净业三福末后这一条,「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这是上求佛道。跟定老师,老师是释迦牟尼佛,老师是阿弥陀佛,我们跟得紧紧,一步也不离开,念念想著佛的教诲,念念遵守佛的教诲去奉行,这就是一步都没有离。我们跟定佛陀,成就自己的德行、智慧,然后才能帮助众生。末后一句「劝进行者」,「劝」是对还没有信、没有接触的人,对他;「进」是已经学佛的人,帮助他精进。没有接触的人要介绍给他、推荐给他、劝他来修学,告诉他佛法的好处,佛陀教育的好处。如果他是信仰其他宗教,我们讲佛陀教育,他不太容易接受,他要排斥,我们换个名词,多元文化社会教育,这个他很容易接受、很欢喜接受,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
  后面一半,「观察调伏众生方便」,这是属於下化。下化,头一个要懂得观机;换句话说,你要认识现代是什么时代。现代人他想的是什么,他看的是什么,他听的是什么,他说的是什么,他做的是什么,我们要一清二楚,然后才能对机。诸位要记住,佛法永远是现代化跟本土化,离开了现代化、本土化,决定不能度众生。我们前天去访问道教,我们见到翁会长跟李秘书长,李道长,李道长跟我很熟,我们见过很多次面,他们谈起道教一直在衰退,不能够振兴。我还要找机会跟他们多谈谈,多接触,帮助他把道教复兴起来。他们今天障碍原因在哪里?疏忽了现代化跟本土化;换句话说,他们今天是契理而不契机,所以这个轮子推不动。我们佛教也如此,佛教今天这么好的东西,实在讲,是人人都迫切需要的东西,照理说应当很容易推行,为什么推不动?就是不知道现代化跟本土化。建道场要建宫殿式,古色古香;换句话说,你要想学佛吗?学道吗?要做古人,要做唐朝人、做宋朝人,你说把人不就吓呆了,人家怎么能接受?对外国人弘法,不但要做外国人,你还要做中国人。做中国的古人你才能学,外国人吓呆了,赶快跑掉了,他怎么敢接受?所以道场要建立现代式的、现代化的,决定不能够搞宫殿的方式。那个建筑现在一看是观光旅游点,绝对不是推动教育的,推动教育的建设应该建立像学校一样。
  所以观机比什么都重要,头一个观察,一定要懂得观机,一切设施都要能够被现代人欢迎接受。我们也曾经见到有一些法师,真的做到完全现代化,载歌载舞,现代化,契机不契理,把佛法忘掉了,那个也不行。所以观察后面接著调伏,调伏要用佛法的理论方法来调伏。所以这四个字,观察是契机,调伏是契理,理机双契,这才能够帮助一切苦难的众生。而方法一定要便利,方便,你用的方法要便利;换句话说,要大家很欢喜接受,很容易学习,便利。你那个方法搞得太难、太复杂,大家学习起来不方便,很难叫人接受,你当然就行不通。
  所以这个地方六个字就很重要,我们观察,时时刻刻观察,这是观机的功夫。观机,不是说你坐在讲台上,仔细看看这些听众,不是。什么时候观机?跟一切人接触的时候就观察,了解这个时代的动向,思想的动向、观念的动向、生活的动向,种种动向都在日常生活当中观察,一时一处都没有漏过。特别是我们发心要做弘法利生工作的人,你要不时时刻刻、在在处处留意,你的说法就不契机;说得没错,人家就是不肯听、就不肯相信。所以我们无论在什么地方,旅行在飞机上都观机,看看那些众生,看看他们的动态,你仔细观察晓得,我们要用什么方法来教化这些众生。所以观机要深刻,我们的方法才真正是方便,才真正产生效果。无论在什么处所,无论在什么时候,遇到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都要仔细观察,我们用什么方法来帮助他,他喜欢、他乐意、他肯接受,能够达到效果。所以我们时时刻刻都在学习,哪有时间去打妄想?
  没有跟大众接触的时候,就跟经本接触。经本接触,结合我们观察一切众生所得的,把它融合起来,这个经我们对现代人怎么讲法。看看古人注解,古人注解是对那个时候人讲法。注解里面许多讲的是原理原则,这是好注子。注解讲原理原则,什么场合都能用,用法就可以变通,活的,不是死的。所以我们说「活学活用」,绝不是死读书。经上字字句句,你们听我讲《华严》应当能体会得到,做文章的题目,他出了这个题目,我们照题目做文章。我在这里讲,你们记录下来就是文章,这一句是题目。一个题目,各人做的文章不一样,各个时代、各个法师所做的不一样,为什么不一样?观的机不一样,他所接触的对象不一样,所以讲法就不相同。讲的虽然不相同,你仔细再观察,路子是一样。这个原理原则决定掌握住,一定是帮助众生破迷开悟,帮助众生断恶修善,帮助众生转凡成圣,绝对相同的。这是真正的佛法,活活泼泼的佛法,真正能够利益众生;利益众生,自己就得利益了。我们学佛,从这些地方学。
  新加坡这个道场好、殊胜,人多,人多便利观机。一个道场零零落落几个人,天天看都是这几个人,观机效果就差。我们这个道场人多,形形色色,尤其你们可以看到,现在不是每一天,每一个星期你们都看到新面孔,从各个地方来参学的。更要仔细观察,为什么?我们观机的面大了、广了,尤其是从外面来参学的。你们学作法师,实在讲,你们在本能上比我差,我在跟李老师求学的那个时代,见到新来的我会特别亲切照顾他。为什么?我要跟他结法缘,将来我学成之后,他会请我去讲经。你们这些人,这么多人来的时候,你们连招呼都不打,将来他不会请你去讲经。你要晓得,我在全世界法缘这么广,我对这个事情很注意,陌生人我一定跟他拉手,一定跟他交朋友,一定有小礼物送给他,他会记著我,他会来找我。都要留意!结缘很简单,买一点糖果、买一点花生送给他,很便宜,一包花生可以跟好多人结缘,你们都不会,我都没有看到你们这么做。特别是外地来的这些同修参学,我没有看到你们常常跟他接触,常常跟他们交谈。这种缘分,你到哪里去找?只有新加坡这个地方有,其他的地方你找不到。所以你在此地,你要肯学,你跟全世界的人结缘。
  明年澳洲举办二000年奥林匹克大会,他们大会里面一些主办人来找我,要我推荐介绍两个法师,在会期当中辅导这些运动员,他们各个宗教都有,佛教他找我。我原先以为找我还要找懂得英语的,他说不要,他说大概讲华语的运动员很多,从中国去的、台湾去的,懂得华语的人很多,需要用华语来协助他们。我说那就好办,我就想到你们同学,那个文件我已经交给李木源居士,我们推荐两个人。奥林匹克大会发正式邀请函,这样子签证完全没有问题,住在选手村,时间大概是一个月。这也是一个好机会,在那边各国的运动员,你们都可以接触到,广结善缘,把佛法介绍给他们。
  所以真正学佛,真的时间根本就不够用,要学的太多太多了。观察是智慧,调伏是功夫,自己仔细去研究,佛在经教里面讲的一些理论。我们知道,每一部经展开,经典的内容,教理行果这四面,教理行果,如何能够适应现前社会,适应当代的这些众生,特别是青少年。如果诸位懂得这些学习的方法,你真的是法喜充满,才知道我们自己的生活过得多么充实、多么丰富,佛家讲的法喜充满是事实。今天大家偶尔还闹情绪,还有高潮低潮,这是完全没有契入境界;契入境界,不可能有这些事情发生。
  佛家讲的是原则,原则如何能够把它很圆融的变成现代化。佛家原则是「戒定慧」,调伏总不离开戒定慧,戒定慧如何落实到生活,落实到工作,落实到各个不同的阶层,各个不同的族群,各个不同的信仰,这就是功夫,要在经论当中细心去体会。还不能作意,作意就夹杂著自己的妄想意识在里头,你的智慧不开,我们今天讲纯客观,放弃自己主观观念,纯客观的。也就是我们常常讲,起心动念处处都为他著想,没有为自己。为佛著想,佛度众生;为众生著想,众生得度,众生得福。自己一定要站在局外,不能有一丝毫涉及里面,丝毫涉及里面我们就有私心,就会把两面:佛度众生这一面、众生得度这一面,两面都破坏了。这个意思一定要懂,所以两面都会做得非常圆满。《华严经》上就是讲这个道理、讲这个方法,所有这些人物都是例子,我们在这里头细心体会。「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一心是真心,有一丝毫偏就偏邪了,就不是一心。我们弘法利生也是存乎一心,一心是真诚心、是清净心、是平等心。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六五卷)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165
  请掀开经本,知足天长行最后一句:
  【妙庄严天王。得一念悉知众生心随机应现解脱门。】
  菩萨所修学成就的法门是教化众生,教化众生最重要的是观机。前面曾经讲过上求下化,下化当中第一个是观察,调伏,方便,这三个原则我们一定要明了、要学习,要好好的掌握住,自行化他决定就有成就。妙庄严天王他所修证的法门就是在观察;前面讲的观察,他告诉我们怎样观察,他是怎么修成的;这一句里面最重要的关键字眼,就是在『一念』,一念就是一心,一心能遍知。为什么?一心没有界限,二心就有界限,有界限就不能够遍知。我们今天知的能力非常有限,原因在哪里?就是我们的妄想分别执著无量无边,将我们真正心性本具的能力完全丧失掉。我们今天是随顺妄想分别执著过日子,所以生活过得这么苦。佛菩萨,此地讲的菩萨是法身大士,法身大士以下都没有得一念,得一念就是法身大士。由此可知,《弥陀经》上给我们讲的一心不乱,真正得一心不乱的,就是法身菩萨。古来祖师跟我们讲,把一心讲成两种:有事一心,有理一心。事一心就是天台大师讲的相似位,哪些是相似?十法界里面的声闻、缘觉、菩萨、佛,相似位,是事一心。理一心就超越十法界,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那才叫理一心。这个地方讲的一念,就是净宗讲的理一心。这里面没有障碍了,因为一切分别执著都没有了,所以一念遍知。这个地方讲的众生是十法界,不仅仅是十法界,十法界还是一个佛国土,这是讲虚空法界无量无边诸佛刹土里面一切众生,一念全都知道了。
  我们根据佛在经典所给我们讲的这些原理原则,得事一心的,一定是作意他才知道,不作意他不知道。就像得禅定的人一样,定功浅的人,必须入定他才能见到,不入定他见不到。我们在《地藏经》上看到,光目女遇到阿罗汉,她向他请教,问她母亲死了以后现在在哪里?罗汉要入定才见到这个境界,出定的时候才告诉她,这是定功浅的人。定功深的人不需要入定,为什么?他行住坐卧都在定中,他那个定没有出入。大乘经上所谓「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他还有什么出入?有出定、有入定是定功浅者,我们看到阿罗汉需要入定,辟支佛也需要入定,权教菩萨还是要入定,乃至於藏教的佛、通教的佛都要入定。别教的佛,圆教的法身大士,他们不需要,他们虚空法界一切境界如对目前,一念遍知,不需要入定。这个境界,就是《楞严经》上所讲的「首楞严大定」,首楞严大定没有出入的,这才能够遍知一切众生心。众生的心念很复杂,千变万化,佛菩萨知道,所以佛菩萨度众生契机,圆满的契机,随类现身,随机说法,众生有缘分、有福遇到佛菩萨,没有不开悟的,没有不证果的。他悟的浅深、证果高下,完全是他自己的根性;根性利的悟得深,证的位子高;根性浅的,他悟得浅,证的果位比较低,决定开悟、决定证果。这是佛菩萨善於观机。
  妙庄严的法门,我们读起来看到好像我们做不到,这个境界太高了。可是佛在《华严》上教导我们,「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行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