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6 节
作者:
乐乐陶陶 更新:2021-02-26 22:51 字数:4691
的海德。这个德行尽虚空遍法界,这个意思到以后还给诸位细说。上首就介绍到此地。
【如是等而为上首。有无量数。】
从经文这一段前面的标示,后面的总结,都很清楚、很明白显示出尽虚空遍法界,这是讲华严法会。末后这一句叹德∶
【皆勤作意。利益众生。】
这个叹德里面说得好,真正是教我们凡夫要作意,也就是说不是无意的,有意的,一定要发心去利益一切众生。这八个字文字很简单,我们读起来没有生字,可是它的意思非常之深广。在我们日常生活里面如何去作意,如何利益众生,这个事情很广、很复杂,一定要有智慧,随机、随缘才能把利益众生的事情做得圆满。总而言之一句话,你时时刻刻要存利益众生的心,时时刻刻有勤於做利益众生的事业。所以这句话里有两层意思:一个是存心;一个是常常遇到有这个机缘,自己一定要去做,不能够懈怠懒惰。懈怠懒惰就像河流一样,这个水不流了。要勤於作意,常存这个心,常存哪些心?十位上首德号里面所标明的就是纲领,纲领只举出十条,每一条里面也是无量无边。我们现在没有高度智慧,看不到微细的境界,你能够守住这十条就不错,掌握到这个原则,常存此心,常勤此行,我们这一段经文就没有白念了。当流通的时候要发心流通,当救护的时候要发心救护,经论里面我们常常读到「应机说法」,要懂得这个原则。在一切时、一切处,譬如在生活里面,生活每个人不能离开家庭,在家庭里面怎么样修法;你每天还要去工作,工作里头如何修法;乃至在交际应酬里头怎么样修法?要在这里头去体会、去学习。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四十八卷)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12…17 …0048
请掀开经本第二十六面第五行:
【复有无量主海神。】
经文里面告诉我们这一类的神众,人数也是无量无边。像这些词句我们都要细心去体会,它超越了所有的界限,显示出一真法界,都在『无量』两个字当中。主海神,要用我们现代行业来说,就是航运家,我们从前讲航海家,做航运工作的。过去只有航海,现在还有航空,看看到后面我们有没有看到类似的。海,它很深很广,所以用它来代表我们的性德,本性里面本来具足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德能、无量的才艺,一一都是深广无际。这个意思在这部经里面有很清楚的显示,所以它是比喻法性大海。接著我们看上首的德号,一共有十位,每一位里面都是说性德。
【所谓出现宝光主海神。】
唯有自性才能称得上真正是宝。世间人往往将希有之物看作珍宝,贵重的金属、贵重的宝石人人都愿意收藏,都希望拥有,这是代表财富,也代表在社会上尊贵的地位。实在说,这些宝物它的用途依旧是非常有限,充其量你一生得其受用,来世之后就不见得能得到,所以世间有形的这些宝物决定带不走的。佛给我们讲自性里面有三宝,佛教给我们皈依三宝,三宝诸位一定要清楚是指自性三宝,不是自性之外的。自性三宝,世尊给我们说,第一个是自性觉,自性本来就觉悟。不觉是错误的,你迷了。自性本觉,这就称之为佛宝。「佛」这个意思,这是印度梵语音译过来的,意思就是觉,觉就不迷,觉而不迷,这个是宝。第二,自性本来具足正知正见,对於宇宙之间,在佛法里面讲虚空法界,一切万法,一一法中,无论是大是小,大是经上讲的世界,小是经上讲的微尘,一一法你都彻底明了,这叫正知正见,正知见本有的,这是宝。第三种是自性清净,真如本性从来没有染著,净而不染。所以,自性里面的觉正净是本来具足的。现在我们要问,我们是不是不觉?是不是不正?是不是染污?给诸位说,没有,决定没有。
我们现在,佛在经上也常讲,我们迷惑颠倒、邪知邪见,不但污染,而且还变成五浊恶世,染污到了极处。诸位必须要知道,迷邪染是意地上面的,不是本性,性上面决定没有迷邪染,称之为三宝。迷邪染是意地里面的,我们讲意识、意根,这个是迷邪染。自性怎么会有迷邪染?自性要是有迷邪染,事情可麻烦了,那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够明心见性!自性里头没有,只有觉正净,没有迷邪染;可是意里面就有,意里面有迷邪染,也有觉正净,这要知道。觉悟之后,意就是觉正净,迷惑的时候意就是迷邪染。永嘉大师说「分别亦非意」,我们细细玩味他这句话。这称之为三宝。从这个三宝『出现宝光』,这个宝光是什么?如果我们具体来说,就是「大方广佛华严」,这是出现宝光。大方广佛华严是什么?就是一真法界,就是我们讲尽虚空遍法界的依正庄严,这是从自性三宝里面变现出来的。佛在这个经上说,「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心就是心性,自性能现,自性是觉正净;识是能变,心性是能现,识是能变,把一真法界又变成了十法界。一真法界为什么会变成十法界?识变的,识就是意,意变的。因为意有迷邪染,迷邪染的程度不相同,变出来的境界就不一样,要细说说不尽,无量无边。境界都是众生妄想分别执著变化出来的,觉悟之后,十法界就是一真法界。
从这个地方我们可以体会得到,如果你要是用心,法界是一真,心是真心;如果你要用的是意,那就是十法界、百法界、千法界、无量无边法界。十法界、百法界,都是从纲领上讲;细分,法界无量无边。为什么?我们每个人就是一个法界,你的法界跟我的法界不相同,我的法界跟他的法界又不相同。楞严会上佛说得很清楚,「同分妄见,别业妄见」,一般大乘法里面讲的共业、别业也是这个意思。我们今天在这个讲堂,张开眼睛我们看讲堂现前的状况,每个人都看得很清楚,我所看的决定不是你所看的,你所看的决定不是他所看的,各人是各人的法界。每个人看都差不多,说出来都一样,那叫同分妄见,我们叫共业。共业就是我这个业跟你那个业是相似,还是各人各人的;共,并不是完全相同,不是的,只可以说相似而已。譬如这个讲堂有几十盏灯,每盏灯放的光,光与光融会起来很明亮,光光交互这就好比是共业。而实际上每一支灯光跟其他的灯光混不混杂?不混杂。你熄一盏,它灯就没有了,这一盏就没有了,你这一盏灯熄掉没有干涉别的灯,你这一盏灯开亮也没有干涉别的灯,各个不同。然后才知道法界无量无边,迷的时候有,觉的时候就没有,觉的时候才知道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体,那是真正觉了。
所以用心,心是一心,一心就能够破一切的障碍;二心,障碍就生起来,一生一切生,无量无边的障碍统统都生。这个道理很深,世间人想不透。实在想不透,宇宙从哪里来的?生命从哪里来的?人从哪里来的?第一个人又是谁?这都叫胡思乱想。能不能把事实真相想出来?决定不能。为什么不能?这个复杂的现象就是从妄想生的,妄想怎么能够了解事实真相?所以佛告诉我们,什么都不想,真相大白,你就统统明了。什么都不想,你用的是真心,真心是本有的,真心是不生不灭,妄心是有生有灭,真心是不生不灭,我们要明了这个道理。所以佛时时刻刻提醒我们,教我们用真心,不要用妄心,真心是清净心,真心是一念不生。可是我们凡夫习惯了用妄心,一切时、一切处都有自己主观的观念,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看法,这个麻烦就来了。这也是我们学佛不能开悟的第一个因素,那就是没有办法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在生活当中、在修学当中,统统还用妄想分别执著,宝就没有了,光也没有了。离一切妄想分别执著,你真心现前,你心性里面的德能现前、智慧现前,这就是放光。所以「出现宝光」这四个字里面含的意思无量无边,都在一个真实,唯有真实才能够大放光明,遍照法界,这个道理我们要明了。佛说得一点都不错,我们要细心体会,要认真努力去学习。第二尊:
【成金刚幢主海神。】
『成』是成就,『金刚』是般若智慧,自性里面本具的智慧,『幢』是表高显的意思。从这个德号里面我们就体会到,这是佛法里面所讲的两种智:根本智与后得智,成就两种圆满的智慧。金刚是根本智,幢是后得智,根本智也叫做实智,真实的智慧,后得智也叫做权智,我们常常说权巧方便,或者说善巧方便,都是属於权智。显示在自己日常生活当中,显示在教化一切众生之中,你没有权智不能够度众生,没有权智自己的生活得不到幸福。可是权智从哪里来的?权智从实智里头来的,实智叫根本智。实智是什么?《般若经》上所说的「般若无知」,无知是真正的智慧,真智;无知起作用无所不知。「无」很有意思,给诸位说,无很难懂,无不是什么都没有;什么都没有叫无,谁不懂?三岁小孩他也懂。佛法里面讲无、讲空,意思很深。我们在这经上读到,诸佛如来、法身大士无相,无相能现一切相,无知他能无所不知,他都在「无」上。我们今天的麻烦在哪里?我们样样想有,我们从来不懂得无的作用这么大,以为无了,什么作用都没有了,我们把无的意思错解。无知能无所不知,无相能现一切相。
名号里面权实二智,因为海是表性德,性德里面最重要的就是智慧。大乘经上讲三德密藏∶法身、般若、解脱,这三样是以般若为枢纽,般若智慧现前,法身才能证得,解脱也能证得;法身无相,解脱能现一切相。这个名号里面关键在「成」字,成就,显示这些神众圆满成就二智,出现宝光。从这里看,他哪里是普通的水神?主海神、主水神、前面主河神,在我们中国统称为龙王,海龙王,江有龙王,湖有龙王,甚至於说井都有龙王,龙王大小不一样,水神的通称。从这个名号来看,他们都是诸佛如来应化的身相,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应以主海神得度,他就现主海神而为说法。第三尊:
【远离尘垢主海神。】
『尘』、『垢』都是烦恼的代名词,『远离』就是我们常讲断烦恼。这些名词术语当中,我们要用智慧去观察。烦恼能不能断?烦恼不能断,不能断而说断,这个断不是一刀两断的断,不是断绝那个断,你那个看法就完全错掉。烦恼断掉了,自性也断了,哪有这个话?这个断是转换,大经里有说,「转烦恼成菩提」,烦恼有没有?烦恼没有了,烦恼变成菩提。所以烦恼没有就说烦恼断了,菩提现前就说菩提生了。菩提是印度话,照中国的意思就是觉悟,菩提是觉。由此可知,菩提跟烦恼是一桩事情,烦恼断掉了,菩提也就没有了,这我们要懂得。
把烦恼转变成菩提,这叫远离尘垢。尘是从境界上说的,尘境;垢就是烦恼。怎么转变法?怎么断法?这要智慧。戒定慧三学,功夫浅深不相同。断烦恼是修行人最重要的一个课题,从哪里下手?从持戒下手。持戒很勉强,佛教给我们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一定要遵守,不可以违犯。初学人是用一种石头压草的方法控制住,天天接受佛菩萨的教诲,对佛菩萨生起恭敬心,愿意接受佛菩萨的教导,我们这样去做。做久了就得定,不做也不犯,也不会毁犯,就渐渐得定。定可以把烦恼完全控制住,那就容易,这在佛法里面叫做定共戒。这就说明定里面有戒,得定的人决定不会破戒,不会犯戒。持戒的人不一定有定功,有定的人决定不会破戒。
但是烦恼没有转,没转成菩提,佛法里面有个比喻,这是除草没有断根,定要失掉了,烦恼又起现行。六道里面凡夫的定功是四禅八定,初禅以上那个人决定不会有恶念,不会有恶的行为。得到禅定,他们所表现的决定是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现前,绝不会有一个恶念,叫定共戒。可是纵然他能够达到非想非非想天,第八定,这最高了,寿命八万大劫。这个寿命是说什么?他的定功,他有这么深的定,能够支持八万大劫。八万大劫之后,他定功会失掉,失掉之后烦恼又起现行,所以他是凡夫,他不是圣人。非非想天人还堕阿鼻地狱,世俗里常讲「爬得高,摔得重」。诸位如果要想明白这些事实真相,你去读《楞严经》,佛在楞严会上讲得很清楚,什么原因他会堕落阿鼻地狱。
到什么时候烦恼才不会起现行?智慧开了,烦恼就转变。转烦恼成菩提,把烦恼统统转变成智慧,无量的智慧。无量的烦恼一变成为无量的智慧,就是从定里面开悟,禅家讲明心见性、大彻大悟;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