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4 节
作者:
死磕 更新:2021-02-26 22:47 字数:4876
意无忘失意日,上台勿忘下台时,”所以一个人在春风得意时要多做好事多
积阴德,免得失势以后留下罪孽官司缠身。世事变幻难测,所以,一个人不
论出身多么高贵,地位多么荣耀,尤其在官场上,所谓多行善事正是为今后
着想;就像是人的体格,青壮时不注意保养锻炼,老来多病又能怪谁呢?而
一个有修养有道德的人,在顺境、在有势时,总是小心翼翼,居安思危,决
不会像市井之徒那样抱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活人态度。
二○六、却私扶公修身种德
市私恩,不如扶公议;结新知,不如敦旧好;立荣名,不如种隐德;尚
奇节,不如谨庸行。
【译文】
施恩惠给别人收买人心,还不如以光明磊落的态度去争取社会大众的舆
论;一个人与其结交很多不能劝善规过的新朋友,倒不如重修一下跟老朋友
之间的情谊;一个人与其想法子提高知名度,倒不如在暗中积一些阴德;一
个人与其标新立异去显示名节,倒不如平日谨言慎行多做一些好事。
【注解】
市私恩:市,买卖。私恩是出自私所施的恩惠,指收买人心。
扶公议:公议是社会舆论,扶是指扶持。扶持公议,就是以光明正大的
行为争取社会声誉。
敦:厚,加深。
庸行:平常行为。
【评语】
一个想从政济世的人以什么态度立身是决定他将能否有功于国的基础。
是怀着天下为公的抱负还是只为追求功名,是实事求是还是标新立异只为一
已之私誉,这和个人的品德修养紧紧相联。汉有一个高尚的品德而从政,没
有悬壶济世的本领却硬要悬壶,结果就变成了名副其实的“悬壶欺世”,最
后总是找出一些看似合理实际根本不合理的理由搪塞民众。这种不知积德的
伪君子比之小人更可恨,他们手里有权,便可以任意胡来,劳民伤财。所以
选择德与才兼备的人是政治清廉的首要条件,而从政者自身不加强修养,是
谈不上建立真正功业的。
二○七、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小处不渗漏,暗处不欺隐,末路不怠荒,才是个真正英雄。
【译文】
做人做事即就是细微的地方也不可粗心大意;有所疏漏;即使在没人听
见没人看见的地方,也绝对不可以做见不得人的坏事:尤其是处于穷困潦倒
不得意的时候,仍旧不要忘志。这样的人才算得上是真正有作为的英雄。
【注解】
渗漏:渗,水从上往下慢慢滴,有侵蚀和走漏的意思。
怠荒:懒惰无进取心叫怠,荒有颓丧不上进的意思。
【评语】
英雄未必都做大事。一个人的成就是平时点滴积累而致。意志、品德、
待人,无不从小处做起,而能成大事者关键是志向远大,胸怀宽广。有时,
一个人一生事业成功与失败,往往就在于一些不为人所注意的小节上,“千
丈之堤,毁于一蚁之穴”。例如亚历山大大帝的父亲腓力二世,本来是一位
雄才大略的君主,不料正当他统率马其顿大军策马东征之际,突然被他的一
个亲近恃卫刺杀身死。原来这个侍卫跟他的一个恃宠而骄的妃子发生争执,
侍卫就向他诉苦申告,可是他当时正忙于接应各国贵宾,一个小小的侍卫何
心去理睬他,随意申斥几句就不理了。侍卫气愤难消,竟拿起佩剑当场把他
刺死。相反,周恩来总理在国宾馆看到工作人员把口水吐到了地毯上,并没
有去训斥,而是亲自用手巾把口水擦掉。身教胜于言教,小事中见伟大,大
人物如此,小人物同样,欲有为者应大处看眼,小处着手,千里之行,始于
足下。二○八、盛极必衰居安虑患衰疯的景象就在盛满中,必生的机缄即在
零落内。故君子居安宜操一心以虑患,处变当坚百忍以图成。
【译文】
衰败零落的景象往往是在很早的繁茂时就种下祸根,机运转变的种子多
半是在零落时就已经种下。所以君子应当在平安无事时保持清醒的理智,以
便防范未来某种祸患的发生。一旦处身于变乱灾难之中,就要拿出毅力咬紧
牙关,坚定信念继续奋斗,以求事业成功。
【注解】
衰飒:飒,本义是凡吹落叶的声音,衰飒就是凋落、枯萎,指境遇衰败
没落。
发生:生育、生长。
机缄:关键因素,指运气的变化,据《庄子·天运》篇:“天其运乎,
地其处乎,日月其争于所乎,孰主张是,孰维纲是,孰居无事推而行是,意
者其有机缄而不得已邪?”
零落:指人事的衰败凋落,例如陆机有“亲友多零落”的诗句。
百忍:比喻极大的忍耐力。
【评语】
日月盈亏是自然规律,人生兴衰也是不断变化着的。《易经》提出“日
中则昃,月盈则亏”的道理,就说明了天地间万事万物都会由盛而衰,在极
盛时代就已经露出衰败凋谢的预兆。人的一生同样如此,盛的时候应保持清
醒,防患于未然;衰的时候不应自暴自弃。所以,意志、修养在盛在衰之时
都应具备。
二○九、奇异乏识独行无恒
惊奇喜异者,无远大之识;苦节独行者,非恒久
之操。
【译文】
一个喜欢标新立异甚至喜欢怪诞不经的人,不会有高深
的学识和远大的见解;一个只知道苦苦恪守名节而自以为清
高独行其事的人,无法保持长久的信心操行。
【注解】
恒:长久不变
【评语】
喜欢新鲜好奇是人之性情所决定的,但对一个有大志向
的人来讲,不应把精力投之于此;对于一个性格稳重、修养厚实的人来
讲,不应当像孩子那样见异思迁。应当重视平素的言行,而不要标新立异耸
人听闻。奇特怪异之行多了只会使人看了讨厌,对于自己的前途事业绝无任
何好处。例如一些未成年的中学生,竟以会抽香烟而洋洋得意,旁人看来,
这正是代表他们的无知,生活中的修行是实实在在的,不是格守一些教条,
把自己锁进道德圈子里就算是有修养,而是要脚踏实地从生活中的小事做
起。
二一○、震聋启聩保持清醒
念头昏散处要知提醒,念头吃紧时要知放下;不然恐去昏昏之病,又来
憧憧之扰矣。
【译文】
头脑感到昏沉纷乱时应该平静下来让头脑清醒;工作烦琐情绪紧张时,
要懂得把工作暂停一下,以便使情绪恢复镇定轻松。否则恐怕刚刚治好昏沉
纷乱的毛病,便又处在左右为难思绪摇摆不定的困扰中。
【注解】
昏散:迷惑。
憧憧:心意摇摆不定。
【评语】
工作要讲方法、有效率,不能认为整天忙忙碌碌就是有成绩,工诈紧张
而又条理清楚,收效显著才称得上有效率。所以一个人要学会自我调节,劳
逸结合。一个人努力工作创造事业固然很重要,但不可过分劳累过度紧张,
否则把弦绷得太紧,就会有突然断裂的危险。人的情绪,必须随时做适当的
安排与调剂,既不可饱食终日无所事事过分疏懒,也不可日夜不停,机械般
作个不停。不会休急就不会工作,而那种处于昏昏然工作状态的人,辛苦固
然可叹,成效却不见得明显,有时还会适得其反,自己的脑子都不清醒,何
谈事业?这是不足取的。
二一一、辨别是非认识大体
毋因群疑而阻独见,毋任己意而废人言,毋私小惠而伤大体,毋借公论
以快私情。
【译文】
不要因为大多数人都疑或就放弃个人的独特见解,也不要因个人好恶固
执已见忽视别人的忠实良言。不可因个人私利搞小恩小惠而伤害整体利益,
更不可以借助社会大众的舆论,来满足自己的私人原望,发泄个人不满。
【注解】
快:称心如意,满足、发泄。
【评语】
事物总是相对的,什么事一但过度便变质。人固然要有从善如流的习惯,
但决不是人去亦云,所谓“千人盲目一人”明,众人皆醉我独醒”,有时真
理还在少数人手中,该坚待的原则决不可动摇。不过有时自己的见解也未必
高明,那时就要本着谦逊的态度多听听人家的话。一个人的能力表现在能明
辩是非,认识大体,在众多议论中保持清醒,而个人的真知的见又是建立在
集体的智慧之上。从现实而言,不可能有绝对的民主,也不可能什么事都按
自己的意志办,必须经过公议,也必须有,最后的决策者。但决策人要善于
公正地吸取方方面面的意见,不存私心地采纳意见,这样最后的决策才可能
正确,有见地。
二一二、暗室磨练临深履薄
青天白日的节义,自暗室漏屋中培来;旋乾转坤的经纶,自临深履薄处
缲出。
【译文】
青天白日一般光明磊落的人格和节操,是在暗室漏屋的艰苦环境中磨练
出来的;凡是一种足可治国平天下的宏伟策略,是从小心谨慎的做事中磨练
出来的。
【注解】
青天白日:光明磊落。
节义:名节义行,此处指人格。
暗室漏屋:二词同义。漏屋,无人处。
经纶:本指纺织丝绸,引申为经邦冶国的政治韬略。
缲:同缫,抽茧出丝,此处做整理领悟解。
临深履薄:面临深渊脚踏薄冰,比喻人做事特别小心谨慎。据《诗经·小
雅》篇:“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评语】
俗话说“滴水穿石”,英雄大业不是一蹴而就的,不经一夜寒彻骨,哪
有腊梅扑鼻香,成大功立大业,都得经过艰苦恶劣环境中的奋斗。一个有远
大志向的人仅仅接受磨难是不够的,因为受磨难和受得了磨难的人很多,却
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英雄。他们的事业绝对不是在粗心大意中完成的,都
是抱着“如临深渊,如履薄冰”那样的战战兢兢的谨慎态度,一点一滴累积
起来的。因此胸怀上博大宽厚,光明磊落;细节上点滴积累,大事上眼光长
远;加上坚强的意志,完善的人格,就可以为自己事业的成功就奠定下厚实
的基石。二一三、分清功过勿显恩仇功过不容少混,混则人怀隋之心;恩仇
不可太明,明则人起携贰之志。
【译文】
对于功劳和过失,不可有一点模糊不情,功过不明就会使人心灰意懒而
不肯上进;对于恩惠和仇恨,不可表现得太鲜明,假如对恩仇太鲜明就容易
使人产生疑心而发生背叛。
【注解】
隋隋:疏懒堕落,灰心丧气。
携贰:怀有贰心,有疑心。
【评语】
一个人尤其是领导别人的人,在待人方法上有两条原则,即对人要功过
清楚,赏罚分明;对已则恩仇勿显,兔去猜疑。从领导者来讲,固然需要“恩
威并用”,同时必须恩赏过罚。赏罚是使人努力的诱因,一个丧失工作诱因
的人,他的工作情绪必然不会高昂。假如是一两个人这样还不要紧、万一群
体也如此,这个集体乃至社会必然要陷于不进步的停顿状态,所以赏罚又是
促进整个社会进步的一大动力。历朝皇帝打天下,哪一个不是以论功行赏作
为调动文臣武将积极性的手段呢?就现实生活中的人来讲。不论是做官还是
一般人的交际,还需要克己,需要讲究方式方法。恩怨分明本是做人的原则,
但在这里需要忍耐,其目的就是分清功过而勿显已之恩仇,以便使大家能为
一种共同的副业团结一致。
二一四、位盛危至德高谤兴
爵位不宜太盛,太盛则危;能事不宜尽毕,尽毕则衰;行谊不宜过高,
过高则谤兴而毁来。
【译文】
宫位不宜太高权热不应太盛,如果太高就会使自己陷于危险状态;一个
人才干所及的事不应一下子都发挥出来,如果都发挥出来就会处于衰落状
态;一个人的品德行为不可以标榜过高,如果太高就会惹来毁谤和中伤。
【注解】
爵位:君主时代把官位分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指官位。
行宜:合乎道义的品行。
【评语】
任何事都有个度,所谓“官大担险,树大招风”“否极泰来”“物极必
反”,都说明了这个道理。一个人的爵禄官位到了一定程度就必须急流勇退,
古代开国功臣大多被杀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不能急流勇退。可惜很多人
不懂这个道理。最曲型的例子是汉初三杰,帮刘邦打下天下后,结局都不相
同,因此司马光才很感慨他说:“萧何系狱,韩信诛夷,子房托于神仙。”
其实,何止在做官上应知进退,其他事同样应知进退深浅。人和人只要在一
起就会产生矛盾,因利益之急,因嫉妒之心,因地位之悬,因才能之较都可
能结仇生怨,故做人处事最重要的是把握好尺度。
二一五、以德御才德才兼备
德者,才之主,才者,德之奴。有才无德,如家无主而奴用事矣,几何
不魍魉猖狂。
【译文】
品德是才学的主人,而才学不过是品德的奴隶。一个人
假如只有才干学识却没有品德修养,就等于一个家庭没有主人而奴隶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