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3 节
作者:死磕      更新:2021-02-26 22:47      字数:4879
  烈火,遇事好生气,事后求原谅,即使在事业上取得成就,不久也会破坏无
  遗自毁前程,刻薄无情的人,或许有一副冷静的头脑,但是他对人对事冷酷
  无情,人们见到这种人就觉得不寒而栗,与别人很难建立起信任,他在事业
  上很难有什么建树。顽固不化的人,遇到事丝毫不讲究通融变化,他们的心
  性就宛如死水朽木毫无生气,认定一样东西,不管对错坚到底;自以为是坚
  持原则,实际上是在坏事。所以这种人根本谈不上创造性。要寻求事业上的
  合作者,必须是志同道合,能知人容人用人的人。
  一九七、一念贪私万劫不复
  人只一念贪私,便销刚为柔、塞智为昏、变恩为惨、染洁为污,坏了一
  生人品。故古人以不贪为宝,所以度越一世。
  【译文】
  一个人只要心中刹那间引出贪婪或偏私的念头,那他就容易把原本刚直
  的性格变得很懦弱,聪明被蒙蔽得很昏庸,慈悲的心肠就会变得很残酷,原
  本纯洁的人格就会很污浊,结果是毁灭了一辈子的品德。所以古圣先贤认为,
  做人要以“不贪”二字为修身之零,这样,才能超越他人战胜物欲度过一生。
  【注解】
  一念:一刹那所引起的观念,《二程遗书》说:“一念之欲不能制,而
  祸流于滔天。”
  变恩为惨:恩,惠爱。惨,狠毒。
  度越:超越的意思。据《汉书·杨雄传》:若使遭遇时君,更阅贤知,
  为所称善,则心度越诸子矣。颜师古曰:‘度,过也。’”
  【评语】
  品行的修养是一生一世的事,艰苦而又有些残酷,尤其古人对品行有污
  染者很不愿意原谅。王阳明的理学主张“致良知”,他说:“良知无待他求,
  尽人皆有,只有被物欲泊没了他。”要求为人绝对不可动贪心,贪心一动良
  知就自然泯灭,良知泯灭就丧失了正邪观念,正气一失,其他就随意而变了。
  刚毅之气也就顿时化为乌有,而聪颖智慧也就变成了糊涂昏聩,仁慈之心也
  就变成了残酷刻薄,高尚品德也就染满了污点,只此一念之差就使一生的人
  格破产。俗话说: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生活中一些人抵不住“贪”
  字,灵智为之蒙蔽,刚正之气由此消除。在商品社会,许多人经不住贪私之
  诱,以身试法。一些人大半生清白可鉴,却晚节不保,诚可惜哉。“不贪”
  真应如利剑高悬才对,警世而又可以救人。
  一九八、保己成业防末来非
  图未就之功,不如保己成之业;悔既往之失,不如防将来之非。
  【译文】
  与其谋划没有把握完成的功业,不如维护已经完成的事业;与其懊侮以
  前的过失,不如好好预防未来可能发生的错误。
  【注解】
  业:指基业、事业,据《孟子·梁惠王》篇:“君子创业
  垂统,为可继也。”
  失:错误。
  非:过失。《礼记·礼运》篇:“鲁之郊缔,非礼也。”
  【评语】
  人的一生可划成三个阶段,即过去,现在,未来。人应
  当抱着不懊悔或夸耀过去,要检讨或反省过去;不轻视或不满现磁,要
  把握或迁就现实;不梦想或恐惧未来,要策划或努力未来的态度才行。古人
  有“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明训,说明我们可以检讨过去来借鉴眼前策
  划未来,而最关键的是不要把精力放在对已经过去了的东西的纠缠上,像一
  个老人一样不停地回忆,而要把立足点放在眼下,从现在做起,这才是干事
  业应有的认识。
  一九九、不著色相不留声影
  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度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
  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
  【译文】
  轻风吹过稀疏的竹木会发出沙沙的声响,可是当风吹过去后竹林并不留
  下声音而仍旧归于寂静;大雁飞过寒潭会倒映出雁影,但是雁飞过后清澈的
  水面依旧是一片晶莹并没有留下雁影。由此可见,君子遇事其本性才会显现
  出来,事后其本性也就恢复了原来的空虚平静。
  【注解】
  寒潭:大雁都是在秋天飞过,河水此时显得寒冷清澈,因此才称寒潭。
  【评语】
  人不能总为烦恼扰心,不能老让琐事缠身,当人间万象纷至沓来时,一
  个有修养的人是善于调节内心平衡的。佛语有“象由心生,象随心灭”。当
  风来竹子就知道风因缘遇合,风过去之后缘尽又一切皆空。所以说“风过而
  竹不留声”,事物不论是长是短是苦是乐,最终不由个人意志决定。所以人
  生应当抱定随遇而安的态度,事情来了就用心去服务,事情过去之后心像要
  立刻恢复寂静,如此才能保持自己的本然真性于不失。用这种心态来处世,
  就是拿得起,放得下。这不是逃避社会责任,而是一种办事方法,因为事有
  大小,如果事事劳心挂念,整天在事务中忙忙碌碌,分不清大小主次,同样
  会没有效率。
  二○○、君子德行其道中庸
  清能有客,仁能善断,明不伤察,直不过矫。是谓蜜饯不咸,海味不咸,
  才是懿德。
  【译文】
  清廉而有容忍的雅量,仁慈而又能当机立断,精明而不防害细察,刚正
  而又不至执撒,这种道理就像蜜饯虽然浸在糖里即不过分的甜,海产的鱼虾
  虽然腌在缸里却不过分的咸,一个人要能把持住不偏不倚的尺度才算是处人
  做事的美德。
  【注解】
  伤察:失之于苛求。
  蜜饯不甜:蜜饯不过分甜。
  懿德:美德,例如《诗经》中有“民之秉彝,好施懿德”
  【评语】
  严于品德修养是好的,但严的结果应该是符合中庸之道,这样行事才可
  能不偏颇。不能认为因为自己品格优良或做好事就自然正确,往往正确过头
  却适得其反。一个清廉自守的人固然值得尊敬,可是他们往往轿枉过正,把
  自己的格调提升得很高,对于社会上的万事万物容不得一点沙子,嫉恶如仇,
  结果就变成毫无容忍雅量的偏激。这样行事其主观努力和客观效果很可能相
  反。反之一个宽宏大量而又居心仁厚的人固然受人爱戴,这种人可能又往往
  缺乏果断力。这样可以成一个老好人,却办不得大事。一个聪明人如果没有
  高尚的品德修养,不能在处事中掌握好分寸,聪明会对他造成妨害,就是通
  常所说的“聪明反被聪明误”。一个人很糟明,可精明到至清便可能一事无
  成。可见做事要保证主观努力和客观效果一致,一方面要求品德端正,另一
  方面得把好做事的尺度,有一个合适的方法才行。
  二○一、穷当益工勿失风雅
  贫家净扫地,贫女净梳头,景色虽不艳丽,度自是风雅。士君子一当穷
  愁寥落,奈何辄自废驰哉!
  【译文】
  一个贫穷的家庭要经常把地打扫得干干净净,贫家的女子经常把头梳得
  干干净净,摆设和穿著虽然算不上豪华艳丽,但是却能保持一种高雅脱俗的
  气度。因此君子一旦际遇不佳而处于穷困潦倒的时候,为什么要萎靡不振自
  暴自弃呢!
  【注解】
  益工:更努力下功夫。
  寥落:寂寞不得志。吕温诗中有“独卧郡斋寥落意,隔帘微雨湿梨花”
  废驰:应做而不做。王冕《剑歌行》中有“学书学剑俱废驰”。
  【评语】
  贫与富是身外物,家贫家富都应保持精神上的超越,人的气质品性不完
  全是外界物质所能决定的。贫穷人家虽然身居茅屋草舍,但是假如能把屋里
  屋外打扫得干干净净,也会使精神愉快培养出清雅气象。一个人生长在贫穷
  人家,所穿的虽然都是粗布衣裳,但是如果衣冠整洁仪态大方,精神充实,
  举止有度,自然也能增加高雅气质。可是却有一些修养不够的书生,稍不如
  意就怨天尤人,遇到挫折就垂头丧气萎靡不振。如此怨天尤人牢骚满腹,失
  去风雅,终将一事无成。二○二、看破认真可负重任以幻境言,无论功名富
  贵,即肢体亦属委形;以真境言,无论父母兄弟,即万物皆吾一体。人能看
  得破,得,才可以任天下负担,亦可脱世间之缰锁。
  【译文】
  世事变幻无常,不管是功名富贵,即就是自己的四肢躯体也是上天赐给
  的;我们超越一切物相来看客观世界,不论是父母兄弟,甚至连天地间的万
  物也都和我属于一体。一个人能洞察物质世界的虚伪变幻,又能认得清精神
  世界的永恒价值,才可能提负起救世济民的重任,也只有这样才能摆脱人间
  一切困扰你的枷锁。
  【注解】
  世相:指社会现象及社会形态。
  本体:指事物的根本原理和真象。
  幻境:空虚境界。
  委形:委,赋予,委形,上天赋予我们的形体。例如《列子·天瑞》篇:
  “吾身非吾有,孰有之哉?曰:是天地之委形也。”
  真境:是超物质的形而上境界,也就是超越一切物相的境界,这种境界
  是物我合一永恒不变的。《庄子·齐物论》中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
  与我为一。”
  缰琐:套在马脖子上控制马行动的绳索,比喻人世间的互相牵制。
  【评语】
  人必须不为外物所累才能保持心灵的安宁、淡泊,但在商品经济的社会
  中,追求金钱,讲求致富是一种普遍的社会风尚。当人的心灵被金钱所锈蚀,
  那么人已经不再是自己精神的主宰者,而完全成为物质文明的被支配者。有
  的大款曾感叹自己是除了钱以外什么都没有,越是富有,贪图物质生活享受
  越多,精神越是空虚。假如过分强调返朴归真操守清廉是不现实的,但一个
  人不讲道德情操,一个社会不讲精神追求,以至学子放下学业先生丢下教鞭
  下海追求金钱致富,那么这种富是畸形的。对一个有作为的人来讲,不摆脱
  物累而加入世俗的争逐就不会有为有成。
  二○三、持身勿轻用意勿重
  士君子持身不可轻,轻则物能挠我,而无悠闲镇定之趣;用意不可重,
  重则我为物泥,而无潇洒活泼之机。
  【译文】
  君子平日待人接物绝对不可轻浮急躁,因为一旦轻浮急躁,就会把事办
  槽而受到困扰,这样自然就会丧失悠闲宁静的趣味;处理事情不可思前虑后
  想得大多,不然就会陷入外界制约,丧失潇洒旺盛的生机。
  【注解】
  持身:做人态度、原则。
  轻:轻浮,急躁。
  扰:困扰、屈服。
  泥:拘泥。
  【评语】
  生活中,我们很钦佩那种在危急关头临阵不慌、镇定自若的大将风度,
  这种风度决不是与生俱来,而是由于后天的修持。持身不可轻,用意不可重,
  可以看作人的性格磨炼。轻重是相对的,一个人做事固然不可过于鲁莽,也
  不可考虑太多,否则势将什么大事也做不了,轻与重要把握好适度的原则。
  二○四、人生无长不可虚度
  天地有万古,此身不再得;人生只百年,此日最易过。幸生其间者,不
  可不知有生这乐,亦不可不怀虚生之忧。
  【译文】
  天地万古运行不变,可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死后就不再复活;一个人最
  多只会活百岁,可是百年的时间跟天地来比只不过是一刹那,逝者如斯。有
  幸诞生在天地间,既不可不了解我们生活中所应享的乐趣,也不可蹉跎岁月,
  而有虚度一生之叹。
  【注解】
  万古:永恒不变的时间,喻其长。
  虚生:虚度一生无所作为。
  【评语】
  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惜时如金是千百年来古人的明训。陈子昂说:“前
  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曹操叹“人生几
  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人生七十古来稀,人的一生太短了,短暂的
  一生是像庄子那般有“梦为蝶,蝶为梦”的感伤不息呢?还是“人生得意须
  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豪钦呢?人要珍惜人生之乐,但“不可虚度”的
  标准在于要用有限的生命投入到干一番利国利民的事业中去,只有在为国为
  民的服务中才会更觉人生之乐,体会到生命的价值人。
  二○五、持盈履满君子兢兢
  老来疾病,都是壮时招的;衰后罪孽,都是盛时造的。故持盈履满,君
  子万兢兢焉。
  【译文】
  年纪大时,体弱多病,都是年轻时不注意爱护身体所招来的病根儿;一
  个人事业失意以后还会有罪孽缠身,那都是得志时埋下的祸根儿。因此一个
  有高深修养的人,即使生活在幸福环境处在事业巅峰,尤其要兢兢业业,戒
  骄慎言,为今后打下好基础。
  【注解】
  待盈履满:盈是丰富,履是福禄,持盈履满是指已达最好程度的美满的
  物质生活。
  兢兢:小心谨慎。
  【评语】
  人总喜欢回忆过去,而很少实实在地预测未来。人的一生变化无常,“得
  意无忘失意日,上台勿忘下台时,”所以一个人在春风得意时要多做好事多
  积阴德,免得失势以后留下罪孽官司缠身。世事变幻难测,所以,一个人不
  论出身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