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 节
作者:
死磕 更新:2021-02-26 22:46 字数:4877
八八、伏魔自心驭横平气
降魔者先降自心,心伏则群魔退听;驭横者先驭此气,气平则外横不侵。
【译文】
要想制服邪恶之神,首先必须制服自己内心的邪念,自己内心的邪念平
息了,其他邪恶之神也自然不起作用而退却。要想控制不合理的横逆事件,
必须先控制自己容易浮动的情绪,自己的情绪控制住以后自然不会心浮气
躁,到那时所有外来的强横事物就不能侵入。
【注解】
降魔:降,降服。魔的本意是鬼,此处当障碍修行解。其实魔是梵语“魔
罗”的简称,意译是“夺命障碍,扰乱破坏。”
退听:是指听本心的命令,又当不起作用解。
驭横:控制强横无理的外物。
气:此处当情绪讲。
【评语】
对于个人的修养来讲,外在的邪恶容易看到、克服,内在的难点会成为
自己修养中无形的障碍。所谓“破山中之贼易,破心中之贼难”,人生最大
的敌人是自己,必须先制服内心邪念才能踏上进德修业的坦途。《六祖经》
说:“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又说“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
玄。”强调心是人一切行为的主宰,做人必须在自我上下功夫。尤其是要想
控制外来的横逆事件必须先控制自身的邪念,因为外力毕竟要通过内心的作
用才能左右自己,假如自己陷于迷惑,就容易受到外来邪念的干扰。古人讲
修养,就是改造内心世界,强调只有内心静如止水,就可收到“百邪不入,
寒暑不侵”的效果。应当说,强调自我完善和心性修养,达到精神境界升华
在今天仍有积极意义。
八九、欲路勿染理路勿退
欲路上事,毋乐其便而如为染指,一染指便深入万仞;理路上事,毋惮
其难而稍为退步,一退步便远隔千山。
【译文】
关于欲念方面的事,绝对不要贪图便宜,而就不正当地占为己有,一但
贪图非分的享乐就会坠入万丈深渊;关于真理方面的事,绝对不要由于畏惧
困难,而生退缩的念头,因为一但退缩就会和真理正义有千山万水之隔而失
之交臂。
【注解】
欲路:泛称有关欲念、情欲、欲望,也就是佛家所说的“五欲烦恼”的
意思。
染指:喻巧取不应得的利益。
仞:古时以八尺为一仞。
理路:泛称有关义理、真理、道理。
惮:害怕。
【评语】
人的欲望是一个客观存在,刻意去压抑是和社会进步不相符的,但是过
分去放纵情欲物欲就容易迷失本性,不加断限,会贪图非分享乐,坠人欲念
深渊。处在享乐中的人们很难克制欲望,这就需要修身养性。但是,追求理
性是和很枯燥的,佛家所说:“一寸道九寸魔”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都证明了修练品德是一件很艰苦的事,就像登山一样得奋力前进,否则躇跎
一生将会落得一事无成的后果,所谓“莫待老来方不道,孤坟尽是少年人”,
人不能纵欲胡来,而应从小刻苦磨炼,不俱艰难,从而逐步建立起一个高尚
的精神世界。九○、念头勿浓勿陷枯寂念头浓者,自待厚待人亦厚,处处皆
浓;念头淡者,自待薄待人亦薄,事事皆淡。故君子居常嗜好,不可大浓艳,
亦不宜太枯寂。
【译文】
一个心胸开阔的人,自己的生活丰足,对待别人也大方,以至凡事都要
讲究气派豪华。一个欲望淡薄的人,自己过着清苦的生活,对等别人也很淡
薄,因此凡事都表现得冷漠无情。可见,一个真正有修养的人,日常的爱好,
既不过分讲究气派以至奢侈,也不能过分吝啬以至刻薄。
【注解】
念头浓:心胸宽厚,念头当想法或动机解。
淡:浅薄。
居常:日常生活。
浓艳:指丰盛豪华,此处作奢侈无度解。
枯寂:寂寞到极点之意,此处当吝窗解。
【评语】
处世待人应该是辨证的。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宽厚与淡泊之间必须拿
准尽度,因为宽厚过度就流于奢侈,淡泊过度就流于吝啬。每个人都有七情
六欲,现实中的是是非非需要我们去判断,待人的浓艳枯寂一定要适中,做
人也才合群受敬。浪费无度足以败身,刻薄寡恩必将夫人,成为人们失败的
两个因素。所以做人待人在自己的心里必须有一把准确的尺子,什么事太过
或不足都是不对的。
九一、真伪之道只在一念
人人有个大慈悲,维摩屠刽无二心也;处处有种真趣味,金屋茅舍非两
地也。只是欲闭情封,当面错过,便咫尺千里矣。
【译文】
每个人都有仁慈之心,维摩诘和屠夫是刽子手的本性是相同的;世间到
处都有合乎自然的真正的生活情趣,这一点富丽堂皇的高楼大厦和简陋的茅
草屋也没什么差别。可惜人心经常为情欲所封闭,因而就使真正的生活情趣
错过,不能排除物外杂念,虽然只在咫尽之间,实际上已相去千里了。
【注解】
大慈悲:能给他人以快乐叫慈,消除他人的前苦叫悲,这是佛家语,《观
无量寿经》有“佛心是大慈悲”指佛菩萨广大之慈悲。全句意:人人都具有
成佛的佛性。
维摩:梵语维摩诸简称,是印度大德居士,汉译叫净名。与释迦同时人,
辅佐佛来教化世人,被称为菩萨化身。
屠刽:屠是宰杀家畜的屠夫,刽是以执行罪犯死刑为专业的刽子手,但
同样具有佛性。
金屋:指事豪之家的住宅,建筑金壁辉煌,汉武帝有“若得阿姣当以作
金屋藏之”的典故,佛教认为世间事物皆虚幻,故金屋茅檐并无差别。
咫尽:一咫是八寸。一尺十寸,咫尽指极短的距离。
【评语】
在古人的人性观中,孟苟二人最有代表性,苟子主张性恶,孟子主张性
善,孟子认为“人皆有恻隐之心,是非之心,辞让之心,羞慈之心。”不管
怎么说,人性的善恶并不因为外部世界的财富差异有区别。天地间充满了真
善美,这种天然情趣也存在于寒门蔽户中,跟富贵人家的高楼大厦毫无不同。
从精神享受而言,人生是否能有真快乐只是存乎一念之间,假如贪得无厌作
恶多端,即使住金屋也空虚难耐,假如乐天知命或毫无邪念,即使住茅屋也
会感到愉悦充实。这里的存乎一念,主要指修养的程度,没有追求这一念的
精神,人的本性就会在客观世界的影响中发生质变。
九二、君子无祸勿罪冥冥
肝受病则目不能视,肾受病则耳不能听;病受于人所不见,必发于人所
共见。故君子欲无得罪于昭昭,必先无得罪于冥冥。
【译文】
肝脏感染上疾病,眼睛就看不清,肾脏染上疾病,耳朵就听不清。病虽
然生在人们所看不见的地方,但病的症状必然发作于人们所都能看见的地
方。所以君子要想表面没有过错,必须先从看不到的细微处下功夫。
【注解】
昭昭:显著,明显可见,公开场合。据《庄子·达生》篇:“昭昭乎若
揭,日月而行也。”
冥冥:昏暗不明,隐蔽场所。《苟子·劝学篇》:“无冥冥之志者,无
昭昭之明。”
【评语】
古人讲修身主要是对自我道德的完善,俗话说问心无愧,正是说明人欲
无错、无祸于世,不能只是外表的完善,关键是内心不能有犯罪的原因。不
要以为黑暗中可以成为罪恶的温床,所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天网恢
恢,谁可漏脱呢?所以儒家教人修养品德,必须要从慎独功夫作起。所谓慎
独,就是指在别人看不见听不到的情况下,也绝对不作任何见不得人的坏事。
其实这才是君子的聪明处。俗话说得好,“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修
省如果只是为了让自己披上一件道德的外衣,岂不成了伪道学?从本心就已
具备了优良的品质,又怎么会去担心“祸”“罪”呢?
九三、相观对治方便法门
人之际遇,有齐有不齐,而能使己独齐乎?己之情理,有顺与不顺,而
能使人皆顺乎?以此相观对治,亦是一方便法门。
【译文】
每个人的际遇各有不同,机运好的可施展拖负,机运坏将可能一事无成,
自己又如何能要求机运的特别待遇呢?自己的情绪有好有坏,有稳定也有浮
躁的时候,自己又如何能要求别人事事都顺从你的意愿呢?假如自己能平心
静气来对照观察,也就是设身处地反躬自问,这是领悟人生的一个最好途径。
【注释】
际遇:就是机会境遇。
齐:相等、相平之意,例如《孟子·公孙丑》篇“地丑德齐”
情理:此处作情绪解,也就是精神状态。
相观对治:相互对照修正,治是修正。
方便法门:佛家语,方便有权宜之意,法门是指佛法,佛法就是人生法
则,指领悟佛法的通路,因此称为法门。
【评语】
人的精神状态各不相同,“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财富、地位、健康,
都直接影响人的情绪,但是要想全部得到这些很难,所谓“人生不如意事常
居八九”。一个人事业的成功与否,一半靠自己的主观努力,另一半靠客观
的机遇。就连孔子也发生“死生有命,富贵在天”的感叹,其实这并不能证
明孔子是一位宿命论者,而是告诉世人当机运未到来时要看开一点。作为一
个修身自省的人来讲,不能因为个人的“顺与不顺”、“齐与不齐”来要求
别人,要由别人的情绪、机遇来反观自己,由此会更加明白事理,提高修养。
九四、名誉富贵来自道德
富责名誉,自道德来者,如山林中花,自是舒徐繁衍;自功业来者,如
盆槛中花,便有迁徙兴废;若以权力得者,如瓶钵中花,其根不植,其萎可
立而待矣。
【译文】
荣华富贵的显各,假如是从道德修养中得来,那就如同生长在大自然环
境中的野花,会不断繁殖绵延不绝;如果是从建功立业中得来,那就如同生
长在花园中的盆景一般,只要稍微移植,花木的成长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假如是靠特枚,甚至恶势力得来,那就如同插在玻璃瓶中的花朵,由于根部
并没有深植在土中,所以花的调谢枯萎指日可待。
【注解】
舒徐:舒是展开,徐是缓慢,舒徐指从容自然。
瓶钵中花:瓶钵是僧人用具,瓶钵中花是指插在花瓶里的无根之花。
【评语】
古人提倡以德报人,而且认为财富、美名,也应是有德者居之。道德的
修省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君子“立德、立功、立言”要慢慢成长,官位、财
富、名誉要一点一点的累积。反
之假如用不正当的手段于短时间强行获得,那就宛如空中楼阁,转眼之
间就会土崩瓦解。所以自己的财富要通过劳动付出得来,自己的社会地位要
依靠自己的道德力量获得。
九五、拔去名根融去客气
名根未拔者,纵轻千乘甘一瓢,总堕尘情;客气未融者,虽泽四海利万
世,终为剩技。
【译文】
名利思想没有彻底拔除的人,即使他能轻视富贵荣华而甘愿过清苦的生
活,最后仍然无法逃避名利世俗的诱惑;一个受外力影响而不能在内心加以
化解的人,即使他的恩泽能广被四海以至遗留万世,其结果仍然算是一种多
余的伎俩。
【注解】
名根:名利的念头,即功利思想。
千乘:古时把一辆用四马拉的车叫一乘。
一瓢:瓢是用葫芦做的盛水器,一瓢是说用瓢来饮水吃饭的清苦生活。
《论语·雍也》篇:“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瓤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
尘情:俗世之情。
【评语】
争名奇利之累人所共知,而名利之诱惑确也太大。一个人不铲除名利观
念,随时都会有追逐名利的念头产生,不论他如何标榜清高声称退隐林泉,
都不过是以退为进的托词。尤其在唐朝,退隐成了争名的一种必然方式,即
所谓“终南捷径”。许多人不如意时便高歌隐退,一有时机,便马上出世。
唐代的卢藏用本来功名心很强,可是他却善于造作而隐居京师附近的终南
山,当他由于清高之名而很快获得朝迁征用时,他竟毫不隐讳的指着终南山
说:“此中大有佳趣!”只有正气一身,道德纯真的人才可能淡泊名利,其
实一个人隐世出世是次要的,关键是要看他的修养,是正气居多还是私心杂
念满身,要看他的行为是不是利国利民。
九六、心地光明念勿暗味
心体光明,暗室吉有青天;念头暗昧,白日下有厉鬼。
【译文】
一个心体光明磊落的人,即使立身在黑暗世界,也能看到万里晴空。一
个欲念邪恶不端的人,即使生活在光天化日之下,也像被魔鬼缠身一般终日
战战兢兢。
【注解】
暗味:不光明叫昧。指服险见不得人。
心体:指智慧和良心。
暗室:隐密不为他人所见的地方。
【评语】
大千世界可以引起人们的万端思绪,如果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