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节
作者:
死磕 更新:2021-02-26 22:46 字数:4881
本知急流勇退,不知保持人的本性而成为守财奴,不知预先留几分余地才会
安全,那么正应了古圣先贤的至理名言,历史教训就会再现。
一四、责毋太严教毋过高
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之善毋分过高,当使其可从。
【译文】
当责备别人的过错时不可太严厉,要考虑到对方能否承受;教海别人行
善时,不可以期望太高,要顾及到对方能否做到。
【注解】
攻:攻击、指责。
毋:无、不。
恶:指缺点、隐私。
堪受:能否接受。
【评据】
在处理人际关系中应当有些用家思想。儒家在人际关系上最讲究“恕”
的观念,“恕”就是宽恕、原谅。在此基础上要考虑对方的才智能力,能否
接受你的教诲或批评。对方接受的能力有限,你的批评或教诲实际上是零。
“恕”不是无原则的宽容不管,而是要充分考虑对方的智力和承受力。往往
在现实中,有的人责备别人豹过失唯恐不全、抓住别人的缺点,便当把柄,
处理起来不讲方法不讲效果而图一时之愤。而诲人者要么期望太高,要么把
自己的意愿强加于人,要么成才心切不顾实际填充别人装不进去的东西,不
考虑实际效果,这是责人或教诲时所不足取的。
一五、无过是功无怨即德
处世不必邀功,大公俱是功;与人不求感德,无怨便是德。
【译文】
人生在世不必想方设法去强取功劳,其实只要没有过错就算是功劳;救
助人不必希望对方感恩戴德,只要对方不怨恨自己就算恩德。
【注解】
邀:求取。
与人:帮助别人,施恩于人。
感德:感激他人的恩德,据《诗经·小雅》篇:“忘我大
德,恩我小怨。”
【评语】
“无功便是功,无怨便是德”,在这里并非指俗话所说“多作多错,少
作少错,不作不错”的消极思想,而是一种舍己为人的精神。真正的给予,
绝不是施小惠,完全是一种自我牺牲。假如施恩图报,那就等于贪婪而不是
给予。真正的给予应该是牺牲自己照亮别人。用现在的话讲就是多贡献,少
索取,对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强求,应该听其自然,强求反而会适得其反。
从这个意义上讲,不邀功就可以保持自我而不被功利所迷惑,才会把奉献、
给予当成一种崇高的境界来追求。
一六、忧勤勿过待人勿枯
忧勤是美德,太苦则无以适性怡情;澹泊是高风,太枯则无以济人利物。
【译文】
尽心尽力去作事本来是一种很好的美德,但是过于认真心力交瘁,使精
神得不到调剂就会丧失生活乐趣:把功名利禄都看得淡本是一种高尚的情
操,但是过分清心寡欲而冷漠,对社会大众也就不会有什么贡献了。
【注解】
忧勤:绞尽脑汁用足体力去做事。
适性恰情:使心情愉快精神爽朗。
高风:高尚的风骨或高风亮节。
枯:已经丧失生机的树木,此处有不近人情的含意。
【评语】
什么事情都讲究适度的原则。“富贵于我如浮云”,心境也就自然平静
清凉,如此无忧无虑该是何等飘逸涕洒。不过什么事都不要走极端,假如以
淡泊为名而忘记对社会的责任,忘记人间冷暖以至自我封闭就不对了、甚至
演变为不管他人瓦上霜而自私自利,就会被人视为没有公德没有责任感甚至
有害于社会,这样就会被社会大众所唾弃。勤于事业,忙于职业是美德,是
一种敬业精神,但如果陷于事务圈而不能自拔,如果因无谓的忙碌而心力憔
悴失去自我是不足取的。因此儒家主张中庸之道,主张任何事物都要维持均
衡状态。六祖惠能说禅时曾讲:“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可见人对于分内之事要全力以赴,但是对于与生俱来的本然
之性也应该善加维持,太苦或太枯就失去了生活乐趣。要自然,保持自我才
对。
一七、知退了步须让三分
人情反覆,世路崎岖。行不去处,须知退一步之法;行得去处,务加让
三分之功。
【译文】
人世冷暖变化无常,人生道路崎呕不平。当你遇到困难走不通时,要明
白退一步的方法;当你事业一帆风顺,一定要有谦让三分的胸襟和美德。
【注解】
人情反覆:人情是指人的情绪欲望。
【评语】
为人处世必须学会谦让,不能处处争强好胜,不能事事出头露尖,难行
的地方退一步或许会海阔天空。人生得意的时候也应把功劳让与别人一些,
不要居功自傲,不能得意忘形。何况人类的感情复杂无比,人心的变化也是
层出不穷。今天认为是美的东西明天就有可能认为是丑,今天认为是可爱的
东西,明天就有可能认为是可恨。所谓“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也就是“人
情反复,世路崎岖”的道理。当年韩信微战时就曾深圳体会到此中的辛酸。
尤其世路多险阻,人生到处都有陷阱。这就要培养高度的谦让美德,遇到行
不通的事不要勉强去做。换句话说,人生之路有高低、有曲折、有平坦,当
你遇到挫折时必须鼓足勇气继续奋斗,当你事业飞黄腾达时,不要忘记救助
那些穷苦的人,因为这样可以为你自己消除很多祸患于未然。这样,知退一
步之法,明让三分之功,不仅是一种谦让美德,而且也是一种安身立命的方
法。
一八、不恶小人礼待君子
待小人不难于严,而难于不恶;待君子不难于恭,而难于有礼。
【译文】
对待品德不端的小人,对他们抱严厉的态度并不困难,困难的是在内心
不憎恨他们:对待品德高尚的君子,做到尊敬并不困难,困难的是在于对他
们真正有礼。
【注解】
小人:泛指一般无知的人,此处含品行不端的坏人的意恶:憎恨。《论
语·里仁》篇:“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评语】
小人总是有很多过失被人发现,因此一般人谁都会严词训勉他们,这做
起来并不困难。困难的是在于对事不对人,也就是只就他们所作的错事来训
戒他们,不要因为讨厌他们的人而训戒他们,把他们看死。人都是可以转化
的,我们因为小人做事不好或品德上的不足而憎恨他们;不去教育,那么小
人依然会是小人。所以作者才说“待小人不难于严,而难于不恶”。反之对
待君子,任何人都会敬重他们,可是如果太谦虚就会流于谄媚,使自己由于
过分自卑而处于卑微地位,这就不是应有的礼貌,应使礼貌都能合乎节度,
所以作者才说“待君子不难于恭,而难于有礼”。总之,憎恨小人敬重君子,
乃是人情之常。但不能因此而过度,因此而忘记人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
一九、立身要高处世须让
立身不高一步立,如尘里振衣,泥中濯足,如何超达?处世不退一步处,
如飞蛾投烛,羝羊触藩,如何安乐?
【译文】
立身处世假如不能站得高看得远一些,就好像在飞尘里打扫衣服,在泥
水里洗濯双脚,又如何能超凡绝俗出人头地呢?处理事物假如不做留一些余
地的打算,就好比飞蛾扑火,公羊去顶撞篱笆被卡住角,哪里能够使自己的
身心摆脱困境而感到愉快呢?
【注解】
立身:在社会上立足,接人待物。
尘里振衣:振衣是抖掉衣服上沾染的灰尘,故在灰尘中抖去尘士会越抖
越多,喻做事没有成效,甚至相反。
泥中灌足:在泥巴里洗脚,必然是越洗越脏,比喻作事自费力气,《孟
子·离娄》篇:“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濯,洗。
超达:超脱流俗,见解高明。
飞蛾投烛:飞蛾是一种喜欢近火的昆虫。因此又名“灯蛾”,每当飞娥
接近灯火往往葬身火中,喻自取灭亡。
羝羊触藩:羝,指公羊。藩是竹篱笆。公羊雄健鲁莽,喜欢用椅角顶撞,
往往把墒角卡住不能自拔。据《易经·大壮》篇:“羝羊触藩,不能退,不
能遂。”所以世人就用抵羊触藩来比喻作事的进退两难。
【评语】
谦让品德的建立不是以无原则容忍退让为前提的,而是以立大志,高起
点处世为前提的。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本身立盖要高,心地要觉,不可有
一般无知无识之辈的俗见,也就是要认识真理,修真养性,否则就如同凡夫
俗子一般,终身在尘埃泥淖中打滚,难以超凡绝俗,有所成就。尤其待人接
物应以谦让为高,迫一步,等于进两步。因”此我们为达成目的,绝不可以
盲目努力,一定要听其自然,谦虚谨慎。做事要看清客观环境,一味鲁莽;
不知变化,不看全局,必然遭受他人的排斥而归于失败。
二○、方圆处世宽严待人
处洁也立方,处丸也宜圆,分水宇之也当方圆并用;待善人宜宽,待恶
人宜严,待庸众之人当宽严互存。
【译文】
生活在政治清明天下太平时,待人接物应严正刚直爱憎分明;处在政治
黑暗天下纷争的乱世,待人接物应圆滑老练随机应变;当国家行将衰亡的末
世,待人接物就要刚直与圆滑并用。对待善良的君子要宽厚,对待邪恶的小
人要严厉,对待一般平民大众要宽严互用。
【注解】
治世:指太平盛世,政治清明,人民安居乐业。
方:指品行端正。
乱世:治世的对称。
圆:没有棱角,圆通,圆滑,随机应变。《易经·系辞》说:“是故蓍
之德,圆而神,封之德,方以知。”
叔季之世:古时少长顺序按伯、仲、叔、季排列,叔季是兄弟中排行最
后,比喻末世将乱的时代,《左传》云:“政
衰为叔世”,“将亡为季世”。
【评语】
这是古代知识分子待人处世的一种典型方式,这和他们的从政观有关。
太平盛世有明君贤相为政,能采纳善言表彰善行,所实行的是大公无私的善
政,所以一个人的言行即使刚直严正,也本会受到任何政治迫害。反之,假
如是处于昏君奸臣当政的乱世,言行就必须尽量圆害,否则就有招致杀身之
祸的危险。从政如此,待人同样。这种待人处世的方式百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个人不能抱着满腔热情,怀着赤子之心却不顾实际环境,不看周围大众的
水平而自顾自地施展抱负,在待人处事的方式上一成不变,如果这样的结果
将非撞一鼻子灰而于事无补。
二一、忘怨忘过念功念恩
我有功于人不可念,而过则不可不念;人有恩于我不可忘,而怨则不可
不忘。
【译文】
自己帮助或救助过别人的恩惠,不要常常挂在嘴上或记在心头,但是对
不起别人的地方却不可不经常反省;别人曾经对我有过恩惠不可以轻易忘
怀,别人做了对不起我的地方不可不忘掉。
【注解】
功:对他人有恩或帮助的事。
过:对他人的歉疚或冒犯言行。
【评语】
一个有修养的人不同于一般人的地方,首先在于待人的恩怨观是以恕人
克己为前提的。一般人总是容易记仇而不善于怀恩,因此有“忘恩负义”“恩
将仇报”“过河拆桥”等等说法,古之君子却有“以德报怨”“涌泉相报”
“一饭之恩终身不忘”的传统。为人不可斤斤计较,少想别人的不足、别人
待我的不是;别人于我有恩有劳应记取于心,人人都这样想,人际就和谐了,
世界就太平了。用现在的话讲,多看别人的长处,多记别人的好处,矛盾就
化解了。
二二、施而无求求之无功
施恩者,内不见己,外不见人,则斗粟可当万钟之报;利物者,计己之
施,责人之报,虽百镒难成一文之功。
【译文】
施恩惠给别人的人,不可老把恩惠记在心头;不应有让别人赞美的念头;
这样即使是一斗米也可收到万钟的回报;用财物帮助别人的人,如果计较自
己对人的施舍,而且要求人家的报答,这样即使是付出一百镒,也难收到一
文钱的功效。
【注解】
斗粟:斗是量器的名,十升为一斗。粟是古时五谷的兑称,凡未去壳的
壳粮都叫粟。
万钟:钟是古时量器名。万钟形容多。
百镒:古时重量名,二十四两为一镒。
【评语】
人应有助人为乐的精神,助人并以之为乐就上升为一种高尚的道德情
操。施恩惠于人而不求回报,而是“为善不欲人知”,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真
诚。所谓“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假如抱着沽名钓誉的
心态来行善,即使已经行了善也不会得到任何果报,出于至诚的同情心付出
的可能木多,受者却足可感到人间真情。所以,施之无所求,有所求反而会
没有功效。
二三、谦虚受益满盈招损
歌器以满覆,扑满以空全;故君子宁居无不居有,这柞缺不处完。
【译文】
敬器因为装满了水才倾覆,扑满由于腹中空无一物才得以保全。所以君
子宁愿处于无争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