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节
作者:死磕      更新:2021-02-26 22:46      字数:4867
  张中要忙里偷闲多争取日常生活中的雅趣。闲时吃紧,居安思危,未雨绸缪。
  做事要有长远考虑,欲速则不达;人应珍惜自己的生命,不浪费自己的时间,
  自己的人生之路靠自己去不停息地奋斗。故这里的闲是相对的,不表明自己
  为理想而拚搏的思想停下来。而遇到事情头绪多,不应当盲人摸象一样分不
  清层次,不考虑效果,要在,忙中静下来深思自己的路子对不对;学会调理
  自己的情绪不致于盲目,通过生活的乐趣来平衡自己的身心,总而言之,要
  保持“吃紧时忙里偷闲,悠闲时居安思危”的境界,并使其成为处理事物的
  一个基本方式。
  六、快意回首拂心莫停
  恩里由来生害,故快意时须早回首;败后或反成功,故拂心处莫便放手。
  【译文】
  身处顺境被主人恩宠,往往会招来祸患,所以一个人志得意满时应该见
  好就收,尽早觉悟;遭受挫败后有时反而会使一个人走向成功之路,因此木
  如意时,千万不可就此罢休,放弃追求。
  【注解】
  恩时:恩惠,蒙受好处。
  快意:得意,心情舒畅。
  拂心:不能随心所愿地做事。
  【评语】
  得意时早回头,失败时别灰心,这是人们根据长期生活积累而得到的经
  验之谈。尤其是第一句话,其政治含义很深。在封建社会,有“功成身退”
  的说法,因为“功高震主者身危,名满天下者不赏”,“弓满则折,月满则
  缺”,“凡名利之地退一步便安稳,只管向前便危险。”都说明了“知足常
  乐,终生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张良、范蠡等人功成身退,急流勇
  退,常让后人感叹称赏。而李斯为秦国建大功却身亡,发出“出上蔡东门逐
  狡兔岂可得出”的哀鸣,正说明俗语说:“爬得越高,摔得越重”的道理,
  因为权力最能腐化人心,而人们由于贪恋名利,往往会招致身败名裂的悲剧
  下场,西汉的吴王刘濞等所发动的“七国之乱”,就是由于妄贪更大的权位
  和名利,才使七国之王个个惨遭灭门之祸。而从做人角度看,得意时更要谨
  慎,不骄不躁。至于后一句话其生活意义更明显,所谓失败乃成功之母,一
  个人不受挫折是不可能的,关键是受了挫折不会气馁。
  七、心地放宽身死恩垂
  面前的田地要放得宽,使人无不平之叹;身后的惠译要流得久,使人有
  不匮之思。
  【译文】
  一个人待人处事的心胸要宽厚,使你身边的人不会有不平的牢骚;死后
  留给子孙与世人的恩泽要流得长远,才会使子孙有不断地思念。
  【注解】
  田地:指心田,心胸。
  不平之叹:对事情有不平之感时所发出的怨言。不匮之思:匮,缺乏,
  比喻永恒的恩泽。据《诗经·大雅》篇:“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评语】
  人生在世究竟该怎样做人从古至今是人们争论的一个话题。是“争一世
  而下争一时”,还是“争一时也要争千秋”,是只顾个人私利不管他人“瓦
  上霜”或损人利己,还是为社会,为人类做有益的事,做些贡献?这实际上
  是两种世界观的较量。生活中,一个心胸狭窄的人,凡事都跟人斤斤计较,
  如此必然招致他人的不满。人在世时宽以待人,善以待人,多做好事,遗爱
  人间必为后人怀念,所肾“人死留,虎死留皮”,爱心永在,善举永存。而
  恩泽要遗惠长远,则应该多做著书立说、修桥建校之类能长久在人心和社会
  上长久留存的善举。只有为别人多想,心底无私,眼界才会广阔,胸怀才能
  宽厚。
  八、路留一步味让三分
  路径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的,减三分让人食。此是涉世一极乐
  法。
  【译文】
  在狭窄的路上行走,要留一点余地让别人走;遇到差味可口的食物,要
  留出三分让给别人吃。这就是一个人立身处世最快乐的方法。
  【注解】
  路径:小路
  【评语】
  并不是一切情况下都是狭路相逢勇者胜。比如有时走山边小路不能两人
  同时通过,如果争先恐后就有坠入深圳的危险,在这种情况之下自己要先停
  住脚步,让他人过去才算有礼貌,也最安全。自个在吃美酒佳看时,不可以
  总是一个人独享,要想想周围还有许多不如自己的人,否则人们可能由于妒
  忌而产生想法。就像古人扫墓祭祖一定要拿出一些酒菜送给周围的游魂野鬼
  吃光,相信不这样做,那供给祖先的酒菜会给游魂野鬼抢光,这虽然是迷信,
  却说明了这种心理。其实,留一步,让三分,是提倡一种谨慎的处世活人的
  方式,就是通常所说的谦让美德,适当的谦让不仅不会招致危险,反而是寻
  求安宁的有效方法。生活中,汽车行驶提出“宁等三分,不抢一秒”,既是
  为了安全,也表现出谦让。个人生活中,除了原则问题必须坚持,对小事、
  个人利益相互谦让就会带来个人的身心愉快,带来和谐的人际关系。
  九、义侠交友纯心作人
  交友须带三分侠气,作人要存一点素心。
  【译文】
  跟朋友相处时必须抱着患难与共、拔刀相助的侠义精神,而做人要有一
  颗天真善良的赤子之心。
  【注解】
  义侠:义,指对朋友患难相助的义气,侠是指拔刀相助的侠义精神。
  素心:素本来是指未经染色的纯白细绢,引深为纯洁,也就是通常所说
  的赤子之心。据陶渊明《归田园居》诗:“素心正如此,开径望三益。”
  【评语】
  朋友往来不可只重视饮宴谈笑的交际应酬,应重视道义之交,即有患难
  相助的侠义精神,锄强扶弱不为暴力所屈,进而做到心心相印。假如交友本
  着互相利用的态度,那就违背了交友之道。交友作人还应该保持一颗纯洁的
  赤子之心。行善济世,关心社会而不只是一味独善其身,随俗而不为外物所
  染。人始终应该保持一颗纯洁之心,与志向一致、心灵相通有侠肝义胆之人
  一起为社会服务。
  一○、退即是进与就是得
  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张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己的
  根基。
  【译文】
  为人处世遇事都要有退让一步的态度才算高明,因为让一步就等于是为
  日后进一步做好准备:而待人接物以抱宽厚态度为最快乐,因为给人家方便
  实际上是日后给自己留下方便的基础。
  【注解】
  处世:度过世间,即一个人生活在茫茫人海中的基本作
  人态度。
  张本;前提,准备。
  【评语】
  为人处世宣宽厚,虽然有时退让和宽容是建立在自己苦忧的基础上,也
  应把快乐让给别人。宋代范仲淹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种做人态度,才应是修4养品德和心性的方向。乐的结果可能转化为苦,
  苦的结果可能转化为乐,苦乐相循是自然法则,其理恰如日月星辰的旋转。
  一个不能吃苦的人万事难以功成,苦尽甘来乃是不变的真理。名利地位固然
  能鼓励人的奋发向上,但是假如过分重视名利,有时也会给人带来无限苦恼。
  通常所说的“知足者常乐,”就某种意义来说显得有点消极,但是对于那些
  为追逐名利而贪赃枉法的人,这句话仍不失为至理名言。因为“让一步”、
  “宽一分”待人处世是把苦留给自己,把功把名给别人,这种牺牲精神可以
  求得自我的精神慰藉,也足以赢得世人的敬重,反过来这种敬重也算是自己
  的得吧。
  一一、骄羚无功忏悔天罪
  盖世功劳,当不得一个矜子;你大罪过,当不住一个悔字。
  【译文】
  即使有盖世的丰功伟绩,也承受不了一个“种”字所引想的相反效要的
  抵消,一居功自傲便可能前功尽弃;了滔天大罪,也挡不过一个“悔”字,
  只要忏悔,就能赎回以前的罪过。
  【注解】
  矜:自负、骄傲。据《尹文子》:“名者所以正尊卑,亦所以生矜篡。”
  忏悔:本是佛家语,有自我认错请人饶恕之意。
  弥天:满天、滔天之意。
  【评语】
  一个人应该有自知之明,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应摆正自己的位置,保
  持自谦上进的品质。即使是为国家建设有大功,成为天下崇拜的英雄伟人,
  假如自己产生自夸功勋的念头,把自己沉浸在一个荣誉的花环中,不思进取,
  那他的大功不但会在自傲中丧失,说不定为此还会招来意外的祸患,俗话说
  “骄傲使人落后”,就是这个道理。古人所说“一将功成万骨枯”,可见任
  何丰功伟绩并不是某一个人所能建立的,都要有无数人一起抛头颅洒热血才
  能完成,不管是功臣还是常人,把一世功劳都占为已有,那他就不能算是具
  有崇高道德的人。一个人的功劳只能代表过去,未来的一切都必须重新开始。
  所以我们做人必须切实排除这个“矜”字。反过来,犯下滔天大祸的人,假
  如能彻底忏悔,洗心革面重新作人,邪念就会全消,罪孽也可能灰飞烟灭。
  这就如同佛经所说:“罪性本空由心造,心若灭时罪亦亡,心亡罪灭两俱空,
  是则名为真忏悔”所以一个人的行善与作恶有时在于一念之间,念要行善成
  善,一念要作恶成恶,所以一念之差可以上天堂也可以下地狱,放下屠刀,
  立地成佛,一念页顿司是可取的。
  一二、让名远害归咎养德
  完名美节,不宜独任,中公与八可永远害全身;辱行污名,不宜全推,
  引些归己,可以韬光养德。
  【译文】
  完美的名誉和节操,不要一个人独占,必须分一些给旁
  人,才不会惹发他人忌恨招来祸害而保全生命;耻辱的行为和名声,不
  可以完全推到他人身上;要自己承揽几分,才能掩藏自己的才能而促进品德
  修养。
  【注解】
  韬光:韬,本义是剑鞘,引伸为掩藏。韬光是掩盖光泽,喻掩饰自己的
  才华。萧统《陶靖节集序》说:“圣人韬光,贤人遁世。”
  远害全身:远离祸害保全性命。
  养德:修养品德,据诸葛亮《诫子书》说:“君子之行,以静养身,以
  俭养德。”
  【评语】
  做人不能只沾美名,害怕责任,应当敢于担责任,担义务。从历史上看,
  一个人有伟大的政绩和赫赫的武功,常常会遭受他人的嫉妒和猜疑,历代君
  主多半都杀戮开国功臣,因此才有“功高震主者身危”的名言出现,只有像
  张良那样功成身退善于明哲保身的人才能防患于未然。所以君子都宜明了居
  功之害。遇到好事,总要分一些给其他人,绝不自己独享,否则易招致他人
  怨恨,甚至杀身之祸。完美名节的反面就是败德乱行,人都喜欢美誉而讨厌
  污名。污名固然能毁坏一个人的名誉,然而一旦不幸遇到污名降身,也不可
  以全部推给别人,一定要自己面对现实承担一部分,使自己的胸怀显得磊落。
  只有具备这样涵养德行的人,才算是最完美而又清高脱俗的人。让名可以远
  害,引咎便于稍光,这本身就是处世的一种良策。
  一三、天道忌盈业不求满
  事事留个有余不尽的意思,便造物不能,忌我,鬼神不能损我。若业降
  求满,功必求盈者,不生内变,必召外忧。
  【译文】
  做任何事都要留余地,不要把事情做得太绝,这样即使是造物主也不会
  嫉妒我,神鬼也不会伤害我。假如一切事物都要求尽善尽美,一切功劳都希
  望登峰造极,即使不为此而发生内乱,也必然为此而招致外患。
  【注解】
  造物:指创造天地万物的神,通称造物主。《庄子·大宗师》说:“伟
  哉!夫造物者将以予为此拘拘者。”外忧:外来的攻开、忌恨。
  【评语】
  从做人、做事业角度来看,“满招损,谦受益”“天道忌盈,卦终未济”,
  这些道家思想对中国人生活方式影响很大。道家是以虚无为本,认为夭地之
  间都是空虚状态,但是这种空虚却是无穷无尽的,万物就是从这种空虚中产
  生。例如老子在《道德经》中说:“持而盈之不如其己,揣而锐之不如长保。”
  而“知进而不知退,善争而不善让”就会招致灾祸,所以历史上司马光在《资
  治通鉴》中才发出“汉三杰而已,萧何系狱,韩信诛夷,子房托于神仙”的
  慨叹。人们凡事都求全求美,绞尽脑汁企图来达到这个目标。其实不论何事
  都不应妄想登峰造极,因为有上坡就必然有下坡,也就是有上台必然有下台
  的一天,事情到了一定的限度必然发生质的变化。一件事成功了如果不及时
  总结,保持清醒头脑反而骄傲自满,沉溺在过去的成功之中,那么就可能使
  事情走向它的反面。从另一个意义来讲,功业不求满盈,留有余地,也是一
  种处世方法,比如对于置钱财家业,求多求尽,对于功名地位,求高求上,
  本知急流勇退,不知保持人的本性而成为守财奴,不知预先留几分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