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节
作者:
冷如冰 更新:2021-02-26 22:39 字数:5040
一
对于离远的人物,我们只要知道他们的目的,便足以笼统地臧否他们了。对于靠近的人
物,我们则依据他们实现其目的的手段来作判断;我们常常反对其目的,却因为其实现目的
的手段和方式而喜欢他们。
哲学体系仅在它们的创立者眼里才是完全正确的,在一切后来的哲学家眼里往往是一大
谬误,在平庸之辈眼里则是谬误和真理的杂烩。然而,无论如何,它们归根到底是谬误,因
此必遭否弃。有许多人反对一切哲学家,因为哲学家的目的和他们自己的迥异,哲学家离他
们太远。
另一方面,谁若喜欢伟大的人,他就会喜欢宏大的哲学体系,哪怕它们也是十足的谬
误:它们毕竟包含着一个完全不可驳倒的因素,一种个人的情绪、色彩,人们可以据之复现
哲学家的形象,就象可以由某地的植物推知土壤性质一样。或许总可以说:“这样的一种生
活方式和看待人事的方式,无论如何是一度实存过的,因而是可能的。”“体系”,或者至
少“体系”的一部分,乃是这片土壤上的植物……。
我将概述那些哲学家的历史,我想在每个体系中仅仅提取某一点,它是所谓“个性”的
一个片断,因而是历史理应加以保存的那种不容反驳、不容争辩的东西。这是一个起点,其
目标是通过比较来重获和再造那些远古的名声,让希腊天性的复调音乐有朝一日再度响起。
任务是阐明我们必定永远喜爱、永远敬重的东西,那是后来的认识不能从我们心中夺走的东
西,那就是伟大的人。
原序二
这一阐述远古希腊哲学史的尝试,以其简短而有别于类似的著作。其方法是对于每个哲
学家只论及他的极少数学说,也就是不刻意求全。不过,在所择取的学说中,哲学家的个性
有着最强烈的显现。相反,象许多通览式读物通常所做的那样,尽其可能地如数列举流传下
来的全部原理,势必会埋没那些个性的东西。这样,陈述就会变得如此乏味。因为,在种种
被驳倒的体系中,恰好只有个性的东西能够吸引我们,那是永远不可驳倒的东西。用三件轶
事可以构画一个人的形象;我试着从每个体系中提取三件轶事而舍弃其余的。
亦凡主页
亦凡商城
新闻中心
商务助理
聊天广场
四海纵谈
贺卡天地
亦凡书库
一 HELLAS 希腊与哲学的命运
1.1 哲学与民族的健康
有些人反对一切哲学,他们的话有时倒是值得一听的,尤其当他们奉劝德国人的病态头
脑拒斥形而上学,而代之以象歌德(德国大文豪Goethe,1749—1832)那样借体魄获得净
化,或者象瓦格纳(十九世纪德国作曲家Wagner)那样借音乐获得圣化之时,更是如此。
民族的良医唾弃哲学;因此,谁想替哲学辩护,他就应当指出,一个健康的民族为何需要并
且确已运用了哲学。如果他能够指出这一点,那么,也许病人也就能够实实在在获得一种教
益,懂得哲学为何恰恰对于他们是有害的。
诚然,完全不要哲学,或者对哲学只有极其浅薄的、几乎是儿戏般的运用,却依然能够
健康,在这方面不乏令人信服的例子,全盛时期的罗马人就是这样无需哲学而生活的。但
是,一个病弱的民族借哲学重获失去了的健康,这样的例子又在哪里?如果说哲学果有显示
过其助益、拯救、预防的作用,那也是在健康人身上,对于病人,它只会令其愈益病弱。如
果一个民族业已分崩离析,其组成分子的维系力业已弛而不张,那么,哲学从来不曾使这些
个体与整体重新结合起来。
如果一个人冀望兀然自立,在自己周围筑起自足的篱笆,那么,哲学总是准会使他更加
孤立,并且让他在这孤立中给毁掉。哲学如果不是圆满足备地存在,它也就是危险的,而能
让哲学充足完备的,就只有一个民族(但不是每个民族)的壮健体魄而已。
现在我们来考察一个最有说服力的例子,它表明在一个民族身上什么东西可以称作健
康。Hellas——希腊,作为真正的健康人,它的民族从事哲学,而且从事此中,较诸其他任
何民族要多得多;他们就此为哲学作了一劳永逸的辩护。他们未能适时而止,甚至到了风烛
残年,他们的举止仍然象是哲学的热血弟子,尽管这时他们已经只把哲学看成对基督教教条
的虔诚的烦琐考证和神圣的项屑论争了。由于他们未能适时而止,从而大大削弱了他们对于
那些野而未驯的后代的贡献;他们后代正值桀傲不驯的青春年华,不得不被那巧工编结而成
的网罟缠住。
另一方面呢,希腊人倒懂得适时而始,并且比其他任何民族更为明确地演示了,必须怎
样开始从事哲学。也就是说,不是等到悲苦之时,象某些从郁闷心境中推演哲学的人所臆断
的那样,而是在幸福之时,在成熟的成年期,从勇敢常胜的男子气概的兴高采烈中迸发出
来。希腊人在这样的时期从事哲学,这一点恰好启发我们理解哲学是什么,哲学应该是什
么,更启发我们理解希腊人本身。如果象我们今天那些道学市侩所想象的,当时的希腊人不
过是冷静世故的技匠和乐天善感的人,或者象无知的空想家所津津乐道的那样,他们是沉溺
在自我的迷雾中,深深吐纳而深有所感,那么,哲学的源头就决不会在他们身上得以昭示;
他们身上最多只有顷刻流失沙滩或蒸发成雾的小溪,决不会再有翻涌着骄傲的浪花的波澜壮
阔的江河,而在我们眼里,希腊哲学正是这样的江河。
1.2 希腊民族与典型的哲学头脑
人们已经不厌其烦地指出过,希腊人多么善于在东方异国发现和学习,他们也确实从那
里接受了许多东西。然而,倘若人们把来自东方的所谓老师和来自希腊的可能的学生摆放到
一起,例如,把琐罗亚斯德(古波斯拜火教创立者Zoraster)与赫拉克利特(认为火是万
物本原的古希腊哲人Heraclitus)并列,把印度教信徒与爱利亚学派(主张有不变本体的
Eleatics)并列,把埃及人与恩培多克勒(坚信灵魂不灭的Empedocles)并列,甚或把阿
那克萨哥拉(宇宙二元论者Anaxagoras)置于犹太人中间,把毕达哥拉斯(讲求宇宙的和
谐秩序的Pythagoras)置于中国人中间,那实在是一个奇观。就具体事例而论,这样并列
说明不了什么问题。不过,只要人们不拿下面这样的推论来折磨我们,说什么由此可见哲学
只是从外面输入希腊的,而不是在希腊本土自然生长的,甚至说什么哲学是外在于希腊人本
性的,只能给希腊人带来祸害云云,那么我们尚可忍受上述的一般想法。
假如认定希腊人只有一种本土生成的文化,这真是愚不可及的。毋宁说,他们汲取了其
他民族的一切活着的文化。而他们之所以走得如此远,正是因为他们善于始乎其他民族之所
止。他们精通学习之道。我们正应当象他们那样,为了生活,而不是为了博学,向我们的邻
居学习,把一切学到的东西用作支撑,借助它们更上一层楼,比邻居攀登得更高。
追寻哲学的开端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因为无论何处,开端都是粗糙、原始、空洞、丑陋
的。无论什么事物,都只有较高的阶段才是可观的。谁要是因为埃及哲学和波斯哲学也许
“更本原”,肯定更古老,便宁愿去研究这些哲学而不是希腊哲学,他就恰好和某些人一样
鲁莽不智,那些人对如此美好深刻的希腊神话不放心,除非有一天他们能把希腊神话追溯到
它的最开端,即诸如太阳、闪电、暴雨、雾气之类的物理细节。那些人又自以为我们那些亚
利安人对独一的天穹的信仰要比希腊多神教更加纯粹。无论何处,通往开端之路必通往野
蛮。
谁若和希腊人打交道,他就应该时时牢记,不受约束的求知欲较诸对知识的仇恨同样会
导人入于野蛮。而希腊人则由于对生命中所有各种价值抱有一种理想上的需要与关切,这就
约束了他们的原本贪得无厌的求知欲——他们想立即经历他们所学到的东西。希腊人在从事
哲学时也是作为有文化的人,为着文化的目的,他们能摆脱任何夜郎自大的心理,不是去重
新创造哲学和科学的元素,而是立刻致力于充实、提高、扬弃、净化这些引进的元素,他们
因此而在一个更高的意义上和一个更纯粹的范围内成了创造者。也就是说,他们创造了“典
型的哲学头脑”,而后来的一切世代在这方面不再有任何实质性的创造了。
1.3 希腊文化与哲学的必然性
面对古希腊大师泰勒斯(Thales)、阿那克西曼德(AnaxiB mander)、赫拉克利特
(Heraclitus)、巴门尼德(Parmenides)、阿那克萨哥拉(Anaxagoras)、恩培多克勒
(Empedocles)、德谟克利特(Democritus)、苏格拉底(Socrates)这样一个惊人理想化
的哲学群体,每个民族都会自惭形秽。所有这些人是一个整体,是用一块巨石凿出的群象。
在他们的思想和他们的性格中贯穿着严格的必然性。他们没有任何常规可循,因为当时哲学
和学术都不成其为专业。他们都处在卓绝的孤独中,当时就只有他们仅仅为了认知而生活。
他们都拥有古代人那种独具德性的力量,借此他们胜过一切后人,这种力量推动他们发现他
们自己的形式,并通过变形进一步塑造使之达至为微妙且至具可能性。他们遇不到任何现成
的模式可助他们一臂之力,以减轻他们的困难。所以,他们就共同构成了叔本华(十九世纪
德国哲学家Schopenhauer)所称的,与所谓“学者共和国”相对立的“天才共和国”:一
个巨人越过岁月的鸿沟向另一个巨人发出呼唤,不理睬在他们脚下爬行的侏儒的放肆喧嚣,
延续着崇高的精神对话。
关于这场崇高的精神对话,我准备讲一点我们现代的重听症也许能够从中听懂的东西,
其数量当然微乎其微。在我看来,从泰勒斯到苏格拉底,这些古代哲人在这场对话中已经触
及了我们要考察的构成典型希腊精神的一切东西,尽管是在最概括的形式中触及的。在他们
的对话中,就象在他们的个性中一样,他们也表现了希腊创造力的伟大特征,而整部希腊史
乃是这些特征的朦胧印迹,是它们的含糊不清的摹本。如果我们正确地解释希腊民族的全部
生活,我们最终会发现同一个形象的反映,这就是希腊民族的最高天才身上闪射着的异彩。
希腊土地上最早的哲学经验,即对“七哲人”的赞许,已经给希腊人的形象构画了令人难忘
的清晰轮廓。其他民族出圣徒,希腊出哲人。
有人说得对,要给一个民族定性,与其看它有些什么伟大人物,不如看它是以什么方式
认定和推尊这些伟大人物的。在别的时代、别的地方,哲学家是处在最敌对环境中的偶然
的、孤独的漫游者,他们不是隐伏潜行,就得起而抗争。只有在希腊人那里,哲学家才不是
偶然的。他们出现在公元前六至五世纪,被世俗化的巨大危险和诱惑所包围,仿佛迈着庄重
的步伐走出特罗弗纽斯洞穴,进入希腊殖民地的繁荣、贪婪、奢华和纵欲之中。我们或许忖
测,当是时他们是作为警告者来临的,他们所怀抱的,正是悲剧在当时为之诞生的那同一个
目的,也是俄耳浦斯秘仪在其祭礼的怪诞象形文字中所暗示的那同一个目的。这些哲学家对
于生命和存在所作的判断,其内涵要比任何一个现代所作的判断多得多,因为他们面对着一
种完满的生命,他们不象我们这样,思想家的情感被追求生命的自由、美、伟大的愿望与求
索真理(它只问:生命究竟有何价值?)的冲动二者之间的分裂弄得迷离失措。
对于哲学家在一种风格统一的真切的文化内所要完成的任务,由于我们不具备这样的文
化,因而从我们的处境和经验出发是无法猜度的。只有一种象希腊文化那样的文化,才能回
答这个哲学家任务的问题,只有它才能象我说过的那样为哲学辩护,因为只有它才懂得并且
能够证明,哲学家为何和如何不是一个偶然的、随意的、萍踪无定的漫游者。有一种铁的必
然性把哲学家维系在真正的文化上。
然而,倘若这种文化不是现成的,那又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