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9 节
作者:红色风帆      更新:2021-02-26 21:28      字数:5074
  赢利视为自己的终极目标。1 9 9 0年,乔治·默克二世,即公司创始人之子,这
  样宣布了公司的宗旨:“我们努力铭记—药是为病人而制的??并非为了利润。如
  果我们记住这一点的话,那么赢利又是自然的,利润也总是难免的。
  我们更好地记住这一点,我们的利润就越大。”
  对于核心价值这一理念,我有一点重要说明,即要成为一家持久卓越的公司,
  并没有什么特定的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去遵循。无论你提出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
  我们都会找到不具备这一价值观的持久卓越的公司。为了实现持久卓越,公司无
  需处处为顾客着想(索尼就是这样),无需尊重个人(如迪斯尼),甚至无需重视
  质量(如沃尔玛公司)或社会责任(如福特公司)。这也就是《基业长青》中最
  自相矛盾的一个发现—核心价值观对持久卓越至关重要,但其具体内容却又无关
  紧要。关键并不在于你有什么样的价值观,而在于你是否有核心价值观并且知道
  它是什么,是否将它融入组织中并长期恪守这一价值观。
  发扬核心意识是持久卓越公司的一个主要特征。很显然,问题在于你如何发
  扬这一核心并使之适应变幻莫测的世界。答案是:领悟恪守核心-促进发展这一
  关键理念。请见图9 。 2。
  持久卓越的公司在恪守它们的核心价值观和核心目标的同时,不断转换商业
  策略和运营方式以适应这个变幻莫测的世界。这就是发扬核心和促进发展的奇妙
  结合。
  沃尔特·迪斯尼的故事充分证实了这一双重性。1 9 2 3年,一位2 1岁意气
  风发的画动画的青年从堪萨斯城搬到洛杉矶,试图在电影业中谋得一份工作,然
  而却没有哪家电影公司愿意雇用他。于是他凭自己那点可怜的积蓄租了一台照相
  机,在舅舅的车库里办起了一家摄影棚,开始制作动画。1 9 3 4年,他(迪斯尼)
  迈出了史无前例的一步,成功创作了《白雪公主》、《木偶奇遇记》、《幻想曲》和
  《小鹿斑比》等大型动画故事片。2 0世纪5 0年代,迪斯尼凭借米老鼠俱乐部
  进军电视业。同一时代,迪斯尼经历了一次决定命运的游览。他参观了许多娱乐
  园,结果每次都是非常反感地离开,他称那些是“由面目可憎的人开办的肮脏、
  虚假的地方”。他决定要建一个更好的,或许是世界上最棒的地方。公司开始着
  手建立主题公园这项崭新的业务。
  先是迪斯尼乐园,随后是沃尔特·迪斯尼世界以及E P C O T中心。随后,
  游览迪斯尼乐园渐已成为许多家庭不可缺少的经历。从卡通片到大型动画故事
  片,从米老鼠俱乐部到迪斯尼世界,历经这种种巨变,公司始终如一地恪守一套
  核心价值观,它包括对创意的执著,对细节的迷恋,对嘲讽的憎恶以及对“迪斯
  尼神话”的维护。迪斯尼先生同时还将一个恒定的不凡目标注入迪斯尼的每一项
  新事业,那就是给成百上千万人,尤其是孩子们带去幸福。这个目标跨越了国界,
  历经了时间的考验。1 9 9 5年,当我和妻子去以色列游览时,我们有幸见到了那
  位将迪斯尼产品带入中东的先生,他自豪地告诉我们:“一切想法就是要给孩子
  们带去欢乐。这里的孩子们没有足够的欢笑,因此这是极为重要的。”迪斯尼公
  司不愧是恪守核心意识、促进发展的典范。它在维护核心意识的同时,不断改变
  策略与方式。坚持这一原则是它成为持久卓越公司的根本原因。请见图9 。 3。
  大胆创新的宏伟目标、危险鲁莽的宏伟目标及其他理念关联在表9 。 1中,我概
  括性地列出了两次研究中的理念关联。通常,从优秀到卓越的理念为不朽理念的
  成功奠定了基础。我喜欢将《从优秀到卓越》中提到的理念视为从起步到突破期
  间维持飞轮转动的动力,而《基业长青》中列出的中心理念则使飞轮加速前进,
  并在不久的将来把公司提升到偶像级的地位。细看表9 。 1,你会发现《从优秀到
  卓越》的研究成果使《基业长青》中的四大中心理念成为可能。简言之,这四大
  中心理念是:建造时钟,而不是一味报时。建立的组织能够持久适应数代领导人
  和多个产品生命周期;这与仅以一位卓越的领导人或一个伟大的点子为中心而建
  起的组织截然相反。
  发挥“与”的威力。在许多范围内同时拥有两个极端。不是选A或选B的
  问题,而是想方设法同时拥有A与B—目标与利润、持续与变革、自由与责任,
  等等。
  确立核心理念。灌输核心价值观(本质的恒久的信念)和核心目标(高于赚
  钱的本质原因),并使之成为长期指导决策和激励员工的原则。
  发扬核心,促进发展。在激发变革、改进、创新和更新时,始终把发扬核心
  意识作为出发点。在维持核心价值观和目标不变的情况下,不断转换方法和策略。
  设定与核心意识一致的大胆创新的宏伟目标,并努力去实现它。
  表9。1 从《从优秀到卓越》到《基业长青》:
  理念关联
  《从优秀到卓越》的理念与《基业长青》的理念关联
  第5级经理人
  建造时钟而不是一味报时:第5级领导人建立的,是一个缺少他们仍能正常
  运作的公司,而不是要通过使自己成为不可或缺的人物来满足自我。
  先人后事
  发挥“与”的威力:个人的谦逊与职业上的远大志向。
  确立核心理念:第5级领导人对公司以及公司代表的一切有着远大抱负;他
  们有着超越个人成就的使命感。
  发扬核心,促进发展:为了赢得有形的成果和成就,第5级领导人坚持不懈
  地促进发展,即使那意味着解雇自己的兄弟。
  建造时钟而不是一味报时:坚持“以人为本”即建造时钟;坚持“以事为先”
  (事先设定策略)是报时。
  发挥“与”的威力:选择合适的人上车与驱赶不合适的人下车。
  确立核心理念:实行“人先”意味着择人时更多的要看他是否适应核心价值
  和目标,而不是看他们的技能和知识。
  发扬核心,促进发展:“先人后事”意味从内部提拔人选的倾向,这使核心
  价值得以加固。
  直面残酷的现实
  (斯托克代尔悖论)
  建造时钟而不是一味报时:创造人言畅通的环境是建造时钟,尤其在你创建
  了红旗机制后。
  发挥“与”的威力:直面现存的严酷事实与坚信你会最终取胜—斯托克代尔
  悖论。
  确立核心理念:直面残酷事实使组织真正恪守的核心价值观突显,与它表面
  上想固守的核心价值观形成鲜明对比。
  发扬核心,促进发展:残酷的事实使人们明白究竟该做些什么才能刺激进步。
  刺猬理念(三环)
  建造时钟而不是一味报时:理事会体制是完美的“建造时钟”。
  发挥“与”的威力: 深层的理解与惊人的简洁。
  确立核心理念:“你执著追求的”循环与核心价值观和核心目标恰好吻合。
  正是这些你执著追求的、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弃的价值观才是真正的核心。
  发扬核心,促进发展:大胆创新的宏伟目标来自理解,而危险鲁莽的宏伟目
  标则源自虚张声势。好的宏伟计划恰恰就在三环的交界处。
  训练有素的文化
  建造时钟而不是一味报时:纯粹通过扮演教员的个性去运营公司是报时,建
  构一种恒久的训练有素的文化才是造钟。
  发挥“与”的威力:自由与责任。
  确立核心理念:训练有素的文化将那些与组织价值观和规范不相吻合的人排
  除在外。
  发扬核心,促进发展:当你拥有一种纪律文化时,你可以给人们更多的自由
  去尝试,最终找到通向成功的最佳路径。
  技术加速器
  建造时钟而不是一味报时:科技推动力是时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发挥“与”的威力:避开一时的科技狂热与做推进科技应用的先锋。
  确立核心理念:在一家卓越的公司,科技是核心价值观的附属,而不是反过
  来。
  发扬核心,促进发展:恰当的科技加速飞轮的动势; 促成大胆创新的宏伟目
  标的实现。
  飞轮,而非厄运之轮
  建造时钟而不是一味报时:飞轮效应创造持续的动势,而并非依靠魅力十足
  的空想家来激发人们的热情。
  发挥“与”的威力:渐进的增长过程与剧烈的变革结果。
  确立核心理念:厄运之轮使灌输核心价值观和目标几乎不可能,因为人们长
  期以来在怀疑“我们是谁?我们代表着什么?”
  发扬核心,促进发展:飞轮的稳定一致性及日益增长的向突破点迈进的势头
  创造了理想的条件,使在刺激变革和加速进程时注入核心价值观成为可能。
  对于表9 。 1,我无需多言,但是我想强调一个尤为重要的关系:大胆创新的
  宏伟计划和刺猬理念中三环的关系。在《基业长青》中,我们认为一个大胆创新
  的宏伟计划是发扬核心,促进发展的主要方式。大胆创新的宏伟计划就是一个大
  胆的宏伟目标—一座有待攀登的大山。它显而易见,咄咄逼人,人们很快就意识
  到它的存在。一个大胆创新的宏伟计划将人们凝聚在一起,不断激励他们,使他
  们在迈向成功的进程中结成团队精神。譬如在1 9 9 6年美国航空航天局的登月
  任务中,一个大胆创新的宏伟计划捕获了人们的想像,博取了人们的勇气。
  尽管大胆创新的宏伟计划令人激动不已,但是我们过去仍未能回答那个关键
  问题:一个大胆创新的宏伟目标和一个危险鲁莽的宏伟目标区别何在?从澳大利
  亚游泳到新西兰,对我而言,可谓是一个大胆的宏伟目标,但那只会把我毁掉。
  在研究实现跨越的公司中,我们直接得到了这样一个答案。请见图9 。 4。
  危险鲁莽的宏伟目标来源于虚张声势,而大胆创新的宏伟目标却是理解的结
  果。事实上,如果你把对三环的冷静理解与宏伟目标的无畏精神结合在一起,你
  就会得到一个强有力的、几近神奇的组合。
  2 0世纪5 0年代的波音公司,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在5 0年代之前,波音
  公司一直致力于制造巨型军用飞机—波音1 7空中堡垒、波音2 9超级堡垒和波
  音5 2洲际喷气式轰炸机空中堡垒。然而,波音公司未曾实质性地涉足商用飞机
  市场,航空公司对从波音购置飞机也没有兴趣(面对波音公司的追问,他们答道:
  “你们在西雅图制造伟大的轰炸机,为什么不持之以恒呢?”)如今,我们完全
  可以这样认为:大多数空中旅行都发生在波音飞机上。但是在1 9 5 2年,除了
  军人外几乎无人乘坐波音飞机。
  2 0世纪4 0年代,波音公司非常明智地站在商用飞机领域之外。那时,麦
  克唐纳·道格拉斯(麦道)公司凭借它在生产螺旋桨驱动的小型飞机中的绝对优
  势,雄踞一方,它生产的飞机足以形成一支商用飞机舰队。然而在5 0年代初期,
  波音公司抓住了超越麦道公司的大好时机,把自己生产大型飞机的经验融入对喷
  气式引擎的理解中。在第5级领导人比尔·艾伦的带领下,波音公司决策者们对
  涉足商用领域是否明智一事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他们逐步意识到:虽然1 0年前
  波音公司无法制造最好的商用飞机,但他们在生产军用喷气式飞机和军用大型飞
  机的过程中日积月累的经验,如今将使这一梦想成为可能。他们还逐渐看到商用
  飞机的经济效益远胜于军用飞机市场,这一点绝对不容忽视。制造商用喷气式飞
  机的主意,就这样彻底改变了他们的想法。
  因此,在1 9 5 2年,比尔·艾伦和他的领导团队决定拿公司总净资产的1 / 4,
  试造一架适用于商业飞行的喷气式飞机。于是他们制成了波音7 0 7,在一次竞
  标中使公司一跃成为世界首屈一指的商用飞机制造公司。3 0年过去了,波音公
  司已经成功地生产了5款第一流的商用喷气式飞机(波音7 0 7、7 2 7、7 3 7、7
  4 7和波音7 5 7),继而无可争议地成为全世界商用飞机领域最卓越的公司。直
  到2 0世纪末,波音公司的霸主地位才受到严重挑战,那是由于名为空中客车的
  政府财团的出现。
  这就是关键所在:波音公司的宏伟目标,尽管庞大且大胆,却并不是什么随
  随便便的目标。它是在三环范围内的有意义的目标。波音公司的决策人冷静客观
  地认识到:(1)公司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