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0 节
作者:红色风帆      更新:2021-02-26 21:28      字数:5034
  斯公司生产的机器。由于毛利超过8 0 %,没有竞争对手,市场巨大,业务又永
  远不会衰退,与其说皮特尼·鲍斯公司是一个了不起的公司,不如说是一个了不
  起的垄断公司。
  尔后,像许多垄断公司那样,皮特尼·鲍斯一旦没有了垄断的保护罩,便开
  始长时期的衰落。首先来到的是一纸判决,该公司被迫允许竞争对手免费使用它
  的专利。不到6年时间,皮特尼·鲍斯公司的竞争对手有1 6家。皮特尼·鲍斯
  陷入了大厦将倾的慌乱境地,疯狂地进行多样化经营,投资于没有前途的并购和
  合资项目,其中包括出血7 000万美元(当时相当于持股者股本的5 4 %)尝试
  电脑零售业。1 9 7 3年,公司出现了历史上的第一次亏损。这个事例形成了另一
  个典型的案例:一旦面临严峻的竞争现实,受垄断保护的公司便将解体。
  幸运的是,一个第5级经理人弗雷德·艾伦接管了公司,提出了严厉的问题,
  从而使大家深入思考皮特尼公司在世界上的地位。皮特尼公司没有把自己看成
  “邮资收费”公司,而是找到了自己能成为一流公司的定位,即在更广泛的“通
  讯”理念指导下,服务于公司的密室。公司同时看到高级办公用品,如高科技传
  真机和专用复印机,恰好成为利润推动力,便建立了广泛的销售服务网络。
  艾伦和他的接班人乔治·哈维建立了一个规范的多元化经营模式,例如,皮
  特尼公司最终获得大公司高利润、高科技传真机市场的4 5 %。哈维开始系统地
  投资新技术新产品,如能够盖戳并发送信件的模范(P a r a g o n)邮件处理机。
  8 0年代晚期,皮特尼公司总收入的一半来自于过去4年里新开发的产品。后来,
  皮特尼公司率先将办公用品与互联网连接,开辟了另一条规范的多元化经营的道
  路。关键的一点在于,进行多元化经营和创新的每一步都没超出三环理论的范畴。
  从颁布专利使用许可到1 9 7 3年这段最艰难的时期,皮特尼·鲍斯公司在
  这段时期衰退7 7 %。此后,公司便反败为胜,1 9 9 9年初上升到超过市场11
  倍多。从1 9 7 3年到2 0 0 0年,皮特尼·鲍斯公司的业绩超过了可口可乐、3 M、
  强生、默克、摩托罗拉、宝洁、惠普和迪斯尼公司,甚至超过了通用电气。你能
  想像一个公司从垄断的保护中崛起,并取得今天如此的成就吗?美国电报电话公
  司不能,施乐公司不能,甚至I B M也不能。
  皮特尼·鲍斯公司的案例解释了一个公司缺乏与三环理论一致的训练有素的
  文化规范时会发生的情况,同时也说明了相反的情况。
  实现跨越的公司完全彻底遵循这样一条原则:与刺猬理念不一致的,我们就
  不用。我们不会涉足无关行业,不会做无关的兼并。只要不合适,我们就不做。
  相比之下,我们发现缺乏与三环理论一致的训练有素的文化规范是对照公司
  失败的主要原因。这些对照公司要么缺乏规范来理解三环理论;要么缺乏规范使
  之在三环理论范围内运作。
  R·J·雷诺烟草公司就是一个典型案例。直到6 0年代,雷诺烟草公司还有
  简单明了的理念,是美国一流的烟草公司,这一地位它保持了至少2 5年。尔后,
  在1 9 6 4年,美国卫生部办公厅公布了一则有关吸烟致癌的报告。为应对这一
  形势,雷诺烟草公司开始实行多元化经营。当然,所有烟草公司包括菲利普·莫
  里斯公司当时都出于同样原因进行多样化经营。但是雷诺烟草公司不遵循三环理
  论的做法,违背了逻辑。1 9 7 0年,雷诺烟草公司用公司财产的1 / 3购买了一
  家船运公司和一家石油公司(即海陆和阿米诺公司),想通过船运石油赚钱。这
  个主意本身并不坏。但是它对雷诺烟草公司的刺猬理念究竟有何作用呢?因为海
  陆公司的创始人是雷诺烟草公司董事长的好友而进行并购,这是完全不慎重的做
  法。向海陆公司投入2 0多亿美元后,其总投资额相当于股东资本的总和。最后,
  由于不断从烟草业调拨资金到低迷的运输业,雷诺烟草公司被迫认输,卖掉了海
  陆公司。雷诺烟草公司的一个孙子抱怨说:“这些人最精通烟草的生产销售,但
  他们对船运或石油懂多少呢?对于他们的破产我并不感到忧虑,他们看上去像兜
  里揣着太多现金的乡下小子。” 公平地说,菲利普·莫里斯公司也没有很好的多
  元化经营记录,如错误地并购七喜公司。然而,与雷诺烟草公司形成鲜明反差的
  是,菲利普·莫里斯公司为应付1 9 6 4年卫生部报告,做法更坚决。菲利普·莫
  里斯公司没有抛弃刺猬理念,而是重新定义了刺猬理念,在不太利于健康的消费
  品(如香烟、啤酒、软饮料、咖啡、巧克力和加工过的奶酪等)中树立全球品牌。
  1 9 6 4年报告公布后,尽管两家公司面临完全相同的机遇和挑战,但后来差别如
  此之大,关键原因在于菲利普·莫里斯公司能够严格规范训练有素的文化、遵循
  三环理论。从1 9 6 4年到1 9 8 9年(那年,雷诺烟草公司被收购后从公开交易
  中消失了),投资于菲利普·莫里斯公司的1美元的收益是把1美元投到雷诺烟
  草公司所得收益的4倍多。
  没有几个公司能够严格规范;探索他们自己的刺猬理念,能严格执行规范的
  公司更少。它们没有掌握一个悖论:组织越是按三环理论严格规范,公司发展和
  取得成就的机会就越多。实际上,一个卓越的公司更容易毁于机会太多而不是太
  少。问题不在于创造机会,而在于选择机会。
  对待难得的机会要敢于说“不”。因为如果它不适合三环理论,即便它是“一
  生中惟一的机会”也不相干。
  严格遵守刺猬理念的含义不只是跟投资战略有关,它与你管理和建立组织的
  整个过程有关。纳科尔公司的成功得益于以包含文化和科技的刺猬理念为指导生
  产钢铁。纳科尔公司理念的核心是通过公平的英才管理避免等级差别,使工人的
  利益与管理层和股东的利益相一致。请见图6 。 5。在1 9 9 8年写的《坦率的谈
  话》(Plain Ta l k)一书中肯·艾弗森写道:大多数公司存在不平等现象。我指的
  是等级上的不平等,即把“我们”和“他们”的原则合法化、制度化,处在公司
  等级最高层的人享有种种特权,在那些干实际工作的人面前耀武扬威,还想弄清
  为何员工对削减成本提高利润的改革方案不感兴趣??当我想起高层领导人花几
  百万美元激励处于下层的职员,我只能不解地摇摇头。
  当我们访谈肯·艾弗森时,他告诉我们纳科尔公司的成功都是因为它有能力
  将简单的理念转变成相应的行动。以3 5亿美元的资产跻身《财富》5 0 0强,却
  只有四层管理机构,公司总部成员不到2 5人—包括行政、财务、文秘和组织—
  整个儿挤在一个牙医诊所般大小的租来的办公室里。门厅里摆放着廉价的夹板家
  具,而门厅本身比壁橱大不了多少。没有公司餐厅,主管们在位于商店街区外的
  菲尔小餐馆里宴请重要客人。
  主管们并不比一线工人的待遇好。实际上,他们的津贴还要少些。比如,所
  有工人(但不包括主管)子女每人每年可以得到2 000美元,时间最长可为4年,
  供中学毕业后学习之用。有一次,一个人来找马文·波尔曼,说:“我有9个孩
  子。你会给我的每个孩子4年上学—上大学、技工学校,或别的什么学校的教育
  费用吗?”波尔曼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那个人一下子坐在那里,哭了起来。”
  波尔曼说,“我永远不会忘记。
  这一瞬间体现了我们努力做的事情是多么重要。”
  如果纳科尔公司某年利润丰厚,那么公司的每个人都会受益。纳科尔公司工
  人薪水非常高,以致一个妻子对她丈夫说:“如果你从纳科尔公司退出了,我就
  跟你离婚。”但是如果公司面临困境,公司所有员工一同承受。例如,在1 9 8 2
  年的危机中,工人工资下降2 5 %,主管工资下降6 0 %,首席执行官的工资下
  降7 5 %。
  纳科尔公司采取特别措施缩小等级差别,因为等级差别迟早会侵害大多数组
  织。公司年度报告上不仅有主管和首席执行官的名字,还有公司7 000名工人的
  名字。除安全监督人和来访者外,每个人戴着同样颜色的安全帽。帽子的颜色是
  小事,但它引发了骚动。一些领班抱怨帽子的特殊颜色让他们感到地位高于他人,
  他们本可以把这种重要的地位象征放到轿车或卡车的后架上。公司组织了一系列
  论坛强调,人们在公司中的地位和权威来自于他的领导能力,而不是他的职位。
  要是你不喜欢它—倘若你认为你需要等级差别—那么,纳科尔公司不是你适合呆
  的地方。
  与纳科尔公司牙医诊所般大小的总部相比,伯利恒钢铁公司为它的主管们建
  了一幢21层的办公楼。办公楼的形状更像十字形,而不是长方形,这样设计费
  用高,但能容纳大量需要办公室的副董事长们。“副董事长们提出两面都有窗户,
  所以这不是我们设计的初衷。”伯利恒经理解释说。约翰·艾托美尔在《伯利恒
  的危机》(Crisis in Bethlehen)一书中,详细描述了一种与纳科尔公司完全相反
  的文化。他写到公司有飞机队,供接送主管子女上学和周末出游用。世界一流的
  1 8洞高尔夫球场,一个用伯利恒公司资金整修的乡村俱乐部,俱乐部里还有专
  供主管使用的浴室。
  我们可得出结论:伯利恒公司的主管认为这样做是为了长久维持这种使他们
  晋升的等级系统。伯利恒在7 0年代和8 0年代没有衰落,主要得益于进口或技
  术。它的衰落则主要因为公司存在这样一种文化,人们把精力集中在计较复杂社
  会等级中的细微差异,而不是关注顾客、竞争对手和外部世界的变化。
  从1 9 6 6年公司开始积蓄力量到1 9 9 9年,纳科尔公司连续3 4年赢利,
  而同样在这3 4年里,伯利恒公司亏损1 2次,累计利润为负值。到9 0年代,
  纳科尔公司利润每年都高于伯利恒公司;纳科尔公司从1 0年前规模不到伯利恒
  公司的1 / 3发展到在2 0世纪末总收入超过伯利恒公司。更让人吃惊的是,纳科
  尔公司每5年每个员工创造的利润是伯利恒公司的1 0倍。对投资者来说,1美
  元投到纳科尔公司的收益是投到伯利恒公司收益的2 0 0多倍。
  公平地说,伯利恒公司有一个很大的问题而纳科尔公司没有:敌对的劳工关
  系与牢不可破的工会。纳科尔公司没有工会,而且与工人关系非常融洽。实际上,
  有一次工会组织者来参观厂房,工人们非常忠于纳科尔公司,他们开始大喊大叫,
  向参观者扔沙子表示抗议,管理层只好出面保护这些来访者免受工人的攻击。
  但是工会提出了一个关键问题:为什么纳科尔公司一开始就能与工人建立良
  好的关系?因为肯·艾弗森和他的队伍有一种简单透明的刺猬理念,协调工人与
  管理者利益;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们愿意尽全力使整个企业与这个理念相一致。
  如果你愿意,可以说他们有些狂热,但是为了取得非凡的成就,需要近乎狂热地
  按理念去做。
  列出不该做的事项
  你列出计划要做的事项了吗?
  你也列出不应该做的事项了吗?
  我们大多数人的生活忙碌而又不规律。我们一直在扩充“拟做”事项,努力
  营造做更多事情的良好势头,但作用很小。然而,那些建立实现跨越公司的人同
  样看重后一张列单,因为它划去各种糟糕的事项,显示出非凡的规范性。
  当达尔文·史密斯成为金佰利…克拉克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时,他充分利用了
  后一张列单。他发现华尔街所做的每一年预测过分集中于短期,所以他没有采纳
  这种预测。“权衡利弊,当我们每年做未来收益的预测时,我并没有看到股东受
  益。”史密斯说,“我们不会做这种预测。”他视“喜爱头衔”为等级意识和官僚
  主义的标志,于是干脆撤掉头衔。公司里没有人有头衔,除非他们担任的职位外
  界要求有头衔。他把日益增多的行政层次视为建立公司帝国的自然结果。所以他
  去掉了大批科层,换之以简单的机制:倘若你不能向你的同事证明你至少需要1
  5个人才能完成你的任务,没有人会成为你的下属。(记住:早在这种做法流行
  前,他在7 0年代就这样做了。)为了强调金佰利…克拉克公司应把自己看做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