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 节
作者:红色风帆      更新:2021-02-26 21:28      字数:5036
  公司的总部有一条长廊,被称为是“风云人物之厅”。就是在这个走廊上,韦斯
  曼、卡尔曼、麦克斯韦等人聚到了一起。类似的,金佰利…克拉克公司的迪克·阿
  珀特在采访中也提到:“在金佰利…克拉克公司的4 1年中,没有哪一个人对我表
  示过不满。自从被雇用的那天起,我就感谢上帝,因为与我在一起的人都是那么
  友善,我们互相尊重、互相钦佩。”
  实现跨越的公司领导队伍的成员,很有可能成为一生的朋友。很多时候,在
  共事后的若干年,甚至是几十年,他们都还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听他们谈起当年
  的创业史,实在是一件令人受益匪浅的事,因为无论当时的日子有多苦、任务有
  多艰巨,他们都能笑傲人生!他们从对方的陪伴中得到一生的乐趣,事实上他们
  企盼这样的聚会,有许多主管把他们在一起的这段日子当成是人生中最辉煌的一
  段时期。他们的关系不仅仅是停留在相互的尊重上(事实上他们确实相互尊重),
  而是永远的同志关系。
  坚持先人后事的观点,是拥有卓越公司和美好生活的关键。
  因为无论我们取得多大的成就,如果绝大多数时间,我们都不能与自己热爱
  和尊重的人一起度过,生活就毫无快乐而言。若情况恰好相反,自己喜爱的人也
  在车上,并且永不背叛,那么不论汽车将开向何处,我们都能拥有美好的生活。
  我们采访过的实现跨越公司的那些人,他们的确是很喜欢他们所做的工作,很大
  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喜欢与自己一起做事的人。
  小结
  要点
  *实现跨越公司的领导者首先是设法得到合适的人才(不合适的下车),然后
  才决定将汽车开向何方。
  *本章的要点不仅仅是要得到合适的人才,重要的是“谁”这一问题先于“什
  么”这样的决策,即先于远景、战略、战术、组织结构和技术问题。先人后事,
  是一条必须严格遵循的原则。
  *对照公司通常采用“1个天才与1 000个助手”的模式—天才领导者作出规
  划,然后雇用一批能力很强的助手帮助实施。这种模式往往会因为天才的离开而
  导致失败。
  *实现跨越公司的领导者,在人员决定上严厉但不冷酷无情。他们不会把失
  业和重组作为鞭策雇员好好工作的首要策略,但对照公司却滥用失业。
  *我们发现在人员决定上严格要求,有3个基本原则:(1)若仍不确定,则
  宁缺勿滥,保持观望态度(推论:限制公司发展的最终力量,取决于你得到合适
  人才的多少)。(2)一旦发觉换人之举势在必行,就即刻行动(推论:首先必须
  确定,你的问题不仅仅只是安排错了位置)。(3)将杰出人才用于抓住天赐良机,
  以图发展而不是解决你的“最大难题”(推论:如果你要解决问题,千万不可把
  你的优秀人才也解决掉了)。
  *实现跨越公司的管理队伍是由这样的人员组成的:他们在寻找最佳方案上,
  会争吵不休,但一旦作出决定,就会执行无误,毫不计较个人得失。
  意外发现
  *我们尚未发现公司的报酬与公司的发展存在着什么系统的联系。
  * 抛弃了“人力是最重要的财富”的旧观点。在实现公司转变中,人力不是
  最重要的财富,合适的雇员才是。
  *衡量某人是否“合适人选”,主要看内在性格特征和天赋能力,而不是专门
  知识、背景或实际技能。
  1。5 直面残酷的现实(但决不失去信念),
  “对国家领导人而言,没有什么错误会比误以为事情会自行解决的妄想更令
  人不可饶恕了。”
  —温斯顿·S·丘吉尔 《命运之锁》
  早在2 0世纪5 0年代,大西洋与太平洋茶叶公司(简称A & P)是世界上
  最大的零售商,同时也是美国最大的公司之一,其收入一度仅次于通用汽车。相
  比之下,克罗格公司只是一家毫不起眼的杂货店连锁公司,规模尚不及A & P公
  司的一半,销售业绩也平平,低于市场平均水准。
  到了6 0年代,A & P公司开始衰落,而克罗格公司却迅速崛起,为以后成
  为一家实现跨越的公司奠定了基础。从1 9 5 9年到1 9 7 3年,两家公司都落后
  于市场,而克罗格公司稍胜一筹。自那以后,两家公司则分道扬镳了。在接下来
  的2 5年中,克罗格公司积累了巨额利润,股份收益率是市场的1 0倍,是A & P
  公司的8 0倍。请见图4 。 1、图4 。 2。
  事情怎么会发生如此富有戏剧性的变化呢?像A & P公司这样一度杰出的
  公司,怎么会一蹶不振了呢?
  在2 0世纪的前5 0年,A & P公司得益于两次世界大战和经济萧条,靠经
  营各种便宜货的杂货店大发横财。但在此后几十年中,富裕起来的美国人的消费
  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想要更好、更大和有更多选择余地的商店。他们要购
  买到新出炉的面包,刚采摘的鲜花,有利健康的食品,经过冷藏的药品,各种新
  鲜货,4 5种以上的早餐麦片和1 0种以上的牛奶。他们还想要一些奇珍异宝,5
  种以上的名贵茶具,各式各样的调制品,甚至用于治病的中草药。他们想在购物
  时刷卡,并随时知道自己的财务情况。简而言之,他们不再需要杂货店,他们要
  顶着“S”标志的大型超市,那里各式商品一应俱全,而且有停车场,同时价格
  低廉,环境整洁,付款迅速。
  现在回过神来想一想,就会发现些名堂:“A & P公司的境遇只是因为是一
  家老公司,碰巧它的那些经营策略又不合时宜了。既然时代变了,天下就该是年
  轻公司的了。这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
  值得一提的是,A & P公司和克罗格公司都是资格很老的公司:算到1 9 7 0
  年,克罗格公司有8 2年的历史,而A & P公司有111年的历史;两家公司的资
  产绝大部分都投资在传统杂货店生意上;两家公司在拥有本国市场之外,还有其
  他生意;两家公司都很清楚周围的世界在发生着怎样的变化,但其中的一家面对
  严峻现实不是退缩,而是迎头而上,彻底改头换面,以适应时代需要,而另外一
  家则甘当缩头乌龟,逃避现实。
  1 9 5 8年,《福布斯》杂志称A & P公司为“隐士的王国”,是年老的国王统
  治下的君主专制帝国。拉尔夫·伯格作为A & P公司王朝的创建人、哈特福德兄
  弟的继承人,他只关心两件事,他的现金分红和哈特福德兄弟的以往荣誉。据A
  & P公司的一位董事说,伯格简直就是老哈特福德的应声虫,他到了甚至于每天
  都要去哈特福德的花房采一枝鲜花,插在衣襟上的程度。只要他觉得所做的事情
  会让约翰先生喜欢的话,就会不顾众议,一意孤行。伯格会采用“要是哈特福德
  先生的话,他会怎么做”的方法,他的一生中都信奉这样的座右铭“永远不要挑
  战1 0 0年胜利的权威”,至少在伯格那里,哈特福德先生的影响依然存在,尽管
  他早已不在人世。
  当旧的模式与现实世界日益脱节的事实越加严峻,A & P公司对此不是正
  视,而是产生抵触情绪。此后的一系列举措中,公司新开张一家名为“金钥匙”
  的新公司。与旧公司完全分离,试验新的经营方法与模式,试图发现顾客们需要
  什么。商店里不出售A & P品牌的货物,商店经理也被授予更大的权力,进行改
  革创新,并逐步向超市的经营模式靠近。对此,顾客十分满意。就这样,在自己
  的眼皮底下,他们找到失去市场份额问题所在的关键,并清楚了该如何加以解决。
  那么A & P公司的主管们是怎样处理这把“金钥匙”的呢?
  他们不喜欢它,因此,就把它压在了箱底。
  至此,A & P公司陷入了这样一个怪圈,他们不断地采取新办法,又不断地
  否决,总想一步登天,不费吹灰之力就找到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他们结成精神
  同盟,上马新项目,跟上时代潮流,对于主管则解雇、聘用、再解雇。并采用了
  一个被经济学家称之为“焦土政策”的策略,企图以低廉的价格获取最大的市场
  份额,但是却不正视这样的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顾客要的不是低廉的价格,而
  是与众不同的商店。降价又导致了成本的下降,更导致了商店的经营单一和糟糕
  的售后服务,吓跑了顾客,经营更成问题。恶性循环下去,导致更差的商店和更
  糟的售后服务。“情况变得一团糟,”一位前A & P公司经理说,“到了这地步,
  我们有的不仅仅是‘垃圾’商店,而且是‘垃圾中的垃圾’。”
  与此同时,克罗格公司又是另一番景象,同样也在6 0年代进行了试验,尝
  试新的超市经营模式。到了1 9 7 0年,公司的领导者得出一个结论:旧模式的
  杂货店(虽然占克罗格公司的经济的1 0 0 %),应该退出历史舞台了。与A & P
  公司不同的是,克罗格公司正视这个事实,并采取了相应行动。
  克罗格公司的崛起十分简洁明了,甚至有些让人难以置信。
  在对他们的采访中,莱尔·埃弗林厄姆和他的前任吉姆·赫林(在转变的关
  键时期的C E O)都显得彬彬有礼和很配合,但是对于我们的问题,他们有些恼
  火。对他们来说,那些都再自然不过了。当我让埃弗林厄姆把1 0 0分分配给他
  所认为的转变时最重要的5个要素时,他说:“我觉得你提的问题有些费解。总
  的来说,我们做了详细的调查研究,所有的数据都汇聚成一个洪量的声音,只有
  超级市场才是惟一出路。我们还学会‘要么做第一,要么做第二,再不然就退出’。
  当然,一开始的时候,我们还有些怀疑,但立即就变得面对现实了。对于即将要
  做的事情根本就没有任何问题可提。事已至此,也就只好硬着头皮上了。”
  克罗格公司决定对旗下的每一家商店、每一个部门进行整改,只要是不符合
  新形势的就或取缔,或改变,或替代。从商店到商店,街区到街区,城市到城市,
  一个州到另一个州,整个系统来了一次由里向外的彻底的改头换面。到了9 0年
  代初,克罗格公司完成了系统的所有改革,下一步成为日杂连锁行业的龙头老大,
  已是指日可待—1 9 9 9年,公司真的取得了这个位置。与此同时,A & P公司一
  半以上的商店仍保持着5 0年代的风格;它的辉煌历史,只能成为出土文物被人
  伤心地记起。
  事实胜于美梦
  我们调查研究的一个根本要旨,就是发现由一系列的正确决定所带来的突破
  性结果,而且这些决定是一环套一环的。当然,实现跨越公司的记录并不总是卓
  越和完美无缺的。但总体来看,他们比差的公司所作出的正确决定要多得多,也
  要比对照公司多。更重要的是,在比较重大的事件的决策上,比如克罗格公司决
  定把所有的资源都用于公司的转变上,用以将整个的系统改成超市的经营模式,
  他们没出丝毫差错。
  这自然带来一个问题。我们是不是仅仅研究了这样一些公司,它们由于幸运
  碰巧作出了一系列正确的决定呢?或者有什么与众不同的诀窍,使得它们更有可
  能作出正确的决策。研究显示,它们确有不同之处。
  实现跨越的公司表现出两种与众不同的严格的思维形式。首先,它们敢于面
  对事实,不论它有多残酷,这也正是本章的重点。第二,就是面向所有的决定,
  它们构建了一个简单而又深刻的参考模式,这一点将在下一章讨论。就像克罗格
  公司一例显示的那样,只要你开头诚实而勤奋,努力弄清所面临的真实情况,那
  样的话,正确的决策就会不言自明。虽然情况并不总是如此,但往往会是这样。
  哪怕答案不会出现,至少有一点可以确信无疑:不首先面对事实,永远不可能作
  出一系列正确的决策。实现跨越的公司严格遵守这条规则,而对照公司却往往做
  不到。
  比较皮特尼·鲍斯公司和信件和文件复印机公司,很难发现这两家公司在改
  变之前,在一段特定的历史时期内,有什么太大的区别。它们有着相近的收入,
  相同的利润,员工数目差不多,股市行情也相仿。两家公司在各自的领域里也都
  是保持着几乎垄断的地位,有着相当固定的顾客—其中,皮特尼·鲍斯公司经营
  邮政服务,而信件和文件复印机公司从事复印机生意—两家又同时面临丢失垄断
  地位的危机。但到2 0 0 0年,皮特尼·鲍斯公司拥有的员工数达到3万人,总
  资产也超过4 0亿美元。但信件和文件复印机公司的资产却不到1亿美元,员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