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1 节
作者:九米      更新:2021-02-26 21:06      字数:4767
  语重心长,句句刻在大家的心坎上,印在脑际里。与会者个个精神振奋,信心百倍,高呼口号,表达自己的心声!
  坐在朱德身旁的谭政也被总司令生动、深刻的动员所激励,被同志们激昂的情绪所感染,他操着满口的湖南话,铿锵有力地说:
  “朱总司令的指示,对于我们四野指战员来说,是十分难得的,我们四野全体指战员一定不辜负总司令的教诲和期望,发扬老红军、老八路的革命传统,在南下的征途中,取得更大的胜利,将革命进行到底!”作为政治部主任,谭政三句话不离本行,他说:“目前按中央军委的指示和毛主席的号令,我们四野准备南下作战,从总体准备上是充分的。我们通过平津战役后两个多月的休整比入关前的休整充分得多了。但目前问题也不是没有的。入关前,有的指战员怕入关,不愿离开东北,现在要南下、有的指战员怕南下,不愿离开北京。甚至有的说,‘这回我北不出关,南不过江’,革命到头、大功告成的思想还是存在的。因此,我们还要利用南下行军和战斗间隙,作好部队思想政治工作,战胜和克服南下作战中各种困难,包括北方籍战士不习惯南方的自然环境以及南方炎热、空气潮湿、蚊虫多等困难,按着七届二中全会精神,戒骄戒躁,把革命进行到底。”谭政的总结,虽然简短扼要,但却一针见血,击中要害,使四野指战员有了长途跋涉,南下作战,克服困难的思想准备。朱总司令的动员和谭政的总结会结束了,大家都依依不舍不愿离去,长时间的掌声响彻音乐堂,响彻中山公园的上空。
  会议结束后,与会指挥员纷纷返回部队。经过简短的会议精神的传达,我四野主力七十余万人结束了两个月的休整,于当日(4 月11 日)起,分三路沿平汉路、津浦路、平大公路南下,开始了驰骋中南消灭国民党和清剿匪寇的征战。
  四野的中南征战,是按着中共中央的统一部署进行的。
  早在1949 年1 月6 日至8 日,中共中央就在西柏坡召开政治局会议,讨论和部署向全国进军问题。担任进军任务的几支野战军首长刘伯承、陈毅、罗荣桓等参加了会议。毛泽东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他说:“1949 年和1950 年将是中国革命在全国范围内胜利的两年。”“1949 年夏秋冬三季,我们应当争取占领湘、鄂、赣、苏、皖、浙、闽、陕、甘等九省的大部,其中有些省则是全部。”“平津、淮海、太原、大同诸战役后,几个大的野战军必须休整至少两个月,完成渡江南进的诸项准备工作,然后有步骤地稳健地向南方进军。”中央军委赋予第四野战军的任务是向中南进军,协同第二、第三野战军、中原军区部队及坚持敌后斗争的人民武装,消灭该地之敌,解放豫、鄂、湘、赣、粤、桂六省。实际上,在四野主力出发之前,按着中央军委指示,为配合华东、中原野战军3 月中出动,四野于2 月19 日派出以肖劲光为司令员兼政委、陈伯钧为副司令员、唐天际为副政委、解方为参谋长由四十军,四十五军共十二万人组成的第十二兵团,为四野南下先遣兵团,从北平市郊先后出发,沿平汉路东侧,跨越华北平原,跋涉二十余天,于3 月下旬,先后到达郑州以东、陇海铁路以北地区。4 月下旬,按着中央军委部署,四野主力正向湖北境内推进。5 月初, 四野总部电令先遣兵团发起渡江战役,5 月14 日,先遣兵团以第四十军两个师沿平汉路向汉口进逼,打击可能南逃之敌,并相机占领武汉三镇;以第四十五军向汉口以东之团凤、武穴沿江一线发起攻击,并夺获百余只木船,乘胜渡江。江南守敌仓惶南逃,第四十五军冒雨追击。截止6 月初,先后解放了大冶、阳新、九江、武宁、安义等城市,奉命停止于武宁、安义一带。沿平汉路向汉口挺进的四十军一部,于5 月16 日解放汉口, 17 日配合江汉军区部队解放武昌、汉阳,武汉至此宣告解放。
  在解放江西南部地区以后,9月下旬向广东挺进, 10 月2 日发起广东战役,歼灭余汉谋集团六万二千余人。11 月6 日,四野发起广西战役。至14 日,我军先后占领镇南关、隘店, 控制了中越边境,除万余人逃入越南外,白崇禧桂系部队全部及其所指挥的蒋军一部共十七万余人,全部就歼,实现了中央军委的部署计划。在四野南下作战的艰难远征与浴血奋战中,谭政一贯倡导的政治工作,始终与之相伴随,并为其胜利提供了思想上、精神上、政治上的保证。
  此前, 1949 年3月,全国实行统一序列,东北野战军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谭政仍任政治部主任。正当四野主力按着毛泽东主席、朱总司令统一部署,发出《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向国民党控制的中南进军时,四野政委罗荣桓突然病倒了。谭政被任命四野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此时他刚刚完成原北平傅作义国民党的改编,妥善安置了大批原国民党军官和士兵,立即转入南下部队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四野全军开展了以政治为主要内容的整训工作、对部队进行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教育,提出的行动口号是:“打到江南去,解放全中国!”方法是:结合传达贯彻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决议,在部队干部中深入进行加强集中统一,反对无组织无纪律;加强团结,反对骄傲自满;加强党委集体领导,反对个人包办;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反对享乐思想,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袭击,等等。同时,谭政还向四野全军部署了进军中南和接管城市、开辟新区的方针政策教育等。通过上述一系列政治教育,使四野部队,无论是南下先遣兵团,还是南下主力部队的进军,都能保持高昂的革命士气,发扬不怕一切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保证了南下作战任务的胜利完成。
  1949 年5 月下旬。武汉。军事管制委员会驻地。初夏的南国已是多雨季节,霪雨靠靠,雾气缭绕,但武汉三镇却到处是欢歌笑语、旌旗满天,沉浸在欢庆解放的节日气氛中。在武汉军事管制委员会的驻地会议室里,经中央军委任命的武汉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谭政,正在主持军管会会议,主要研究驻武汉部队的入城教育及城市管理的有关事宜。武汉军事管制委员会是武汉解放后由中央军委直接任命、组成、派驻的。其成员有谭政、陶铸、肖劲光、倪志亮、唐天际、张平化等十三人。谭政为主任,陶铸为副主任。肖劲光为武汉警备司令部司令员。倪志亮、朱涤新任副司令员,谭政兼任政委,唐天际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被留在汉口担任警备任务的部队是南下先遣兵团的第四十军第一一八师,汉阳则由武汉军区派出的一个旅驻防。此次,谭政回到武汉,心情十分激动,夜不能眠。想当初, 1927 年3 月,二十一岁的他,正是从这里,经大舅哥陈赓的介绍,投笔从戎,在反革命的白色恐怖下走向革命道路的。今天, 1949 年5 月,四十三岁的他,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高级将领,又回到了武汉。当初的武汉,黑云压城城欲摧,今日的武汉,阳光普照庆解放。谭政此次的驻汉,任务又是十分艰巨的。作为军管会主任,作为警备司令部政委,他不仅要负责武汉三镇的城市全面整顿与管理,还要负责驻汉警备部队的全面政治思想工作。实际上,解放武汉的四野南下先遣兵团,在其解放武汉之前,就己按着谭政的要求与部署,全面贯彻与落实谭政关于政治工作的有关指示,并在艰难行军中,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先遣兵团的第四十五军,按着中央军委部署,于1949年2 月25 日提前率四个师,从北平附近的通州、香河地区出发,经安次、任丘、南官、大名、濮阳、开封、兰考、项城、汝南、宣化店、新县等地,向鄂东大踏步前进。沿途受到人民和兄弟部队的热烈欢迎,对部队鼓舞很大。
  每到一地,当地群众或兄弟部队,都预先给其准备了给养供应和宿营房屋,减少了行动的困难,大大鼓舞了指战员的斗志。同时,在谭政总体部署下,军政治部针对行军途中出现的怕苦、怕累、怕难和初到南方生活不习惯等而出现的各种思想问题,对部队进行了思想教育和政治动员。行军中,部队普遍发扬了团结互助精神,特别是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保证了部队的顺利行动。很多战士脚上打了血泡,仍坚持不掉队,下决心说:“爬也要爬过长江去!”经过一个多月的连续徒步行军,全军穿过河北、河南平原,通过黄河泛区,翻越大别山,于4 月8 日先后进抵湖北东郊之黄安、河口地区集结,行程达二千六百余华里。4 月21 日,全军向前推进到江北宋埠、浠水地区待命。此时,赖传珠同志从北平赶到军部,向全军团以上干部传达了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精神与谭政的学习要求指示,部队又为之一振,使部队的士气与精神面貌大为改观,为后来四十五军的多打胜仗,奠定了牢固的基础。在部队渡江前休整期间,部队又传达学习了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精神,学习了谭政在平津战役期间提出的入城部队“约法八章”与“三大口号”等,从而为后来武汉的解放、城市秩序的维持、部队纪律与城市管理作好了准备。此次,武汉解放,市政管理,部队纪律、政策教育,谭政又亲自坐镇指挥,主持军管会研究对策。谭政说道:“现在武汉三镇业己解放,但如何保证好武汉的政治秩序、经济秩序,管理好武汉三镇,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十分艰巨任务。要搞好这项工作,我看主要还是先从抓部队纪律、政策教育入手,像平津战役一样,‘约法八章’,‘军政双胜’,‘秋毫无犯’,‘原封不动’。”谭政的意见、计划被通过,驻汉部队普遍开展了以上述内容为核心的入城教育与思想政治工作,部队的纪律与精神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起到了表率示范作用,受到了武汉市民的赞扬。我四野部队进驻武汉市区以后,按着谭政的有关教育与指示,自觉遵守党的各项城市政策和入城纪律,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据肖劲光回忆,有一支部队到达汉口时,已是万家灯火。经过七十里的急行军,部队非常疲乏,但一时又找不到适当的房子,他们就在街头露营。为了不影响市场秩序,部队规定,在五天之内,除伙食单位买菜外,所有人员都不得购买东西。各部队的牲口全部牵出城外,以保持市容整洁。各单位人员都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不上街,不看戏,群众送给慰问品,一一婉言谢绝。
  1949 年7 月初。鄂西山区。夏日炎炎,烈日当空,一支身着草绿军装,帽带红色五角星的部队,正在鄂西的崇山峻岭、深涧低谷之间,秘密、神速,而又艰难地穿插着。这支部队,就是我四野第四十七军,他们正像一支支前头,按着上级的部署向湖北省长江沿岸重镇宜昌射去。
  自古以来,宜昌就是川东门户,重庆屏障,是争夺四川首先必须争夺的军事重镇。渡江战役之后,节节败退的蒋介石集团,为了阻止我军西渡长江,控制鄂西,确保川东门户,以宜昌、沙市为中心,从东起岳阳,西迄巴东的长江两岸加强防线,派遣他的“名将”、黄埔高材生宋希濂率部驻守湘鄂西,坐镇宜昌。
  7 月初,当我东路大军攻占武汉,西路主力即将渡江南进之时,宋希濂部队集中主要兵力向我当阳、荆门地区进犯,企图威胁我平汉、粤汉南下大军的侧背。我军为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下宜昌、沙市,直捣四川,将计就计,于7 月6 日发起了宜沙战役。四十七军就是在兄弟部队配合下向宜昌急速进军的,其行军速度的快慢,直接关系到攻取宜昌的胜败。
  部队开始是向宜昌快速迂回。7 月9 日,与敌在当阳东北的观音寺一带遭遇,经过几次战斗,敌人发现了我军意图。这些敌人,为了保存实力,避免与我决战,立即向宜昌方向全线撤退。我军从奔袭迂回包围作战,随即转入了追击作战。
  为此,能否克服行军中的困难,加快行军速度,则是整个宜昌战役的关键。而在这艰苦行军的途程中,思想政治工作的威力、就显现了其重中之重的巨大作用。而谭政通过抓层层、层层抓的政治工作方式方法与内容,又是在这关键的时刻发生了效力。
  此时的行军是异常艰难的。这时正是南方盛夏炎热而多雨的季节,天气变化无常,时而烈日当头,时而大雨滂沱,暑气蒸人,道路泥泞。
  这些来自东北的部队,经过平津战役,迅即南下,途中解放了新乡,又急速前进,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休整,部队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