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节
作者:
连过十一人 更新:2021-02-26 20:31 字数:4864
其他 到那时,大中城市的高层建筑会越来越多。住在十几层、二十几层甚至更高的楼房里,将会有许多麻烦事。比如:玻璃窗怎么擦?下水道会不会堵塞?垃圾往哪倒?不要紧,擦玻璃窗你可买一把擦窗器,这样,人站在室内,只要推动擦窗器的手把,就可同时擦干净室内外两面玻璃。下水道呢?也不用发愁。那时的高层建筑都会在洗碗池漏水口的下方加装一只残 处理机。不管是碎骨或是鱼刺,只要随水冲入处理机,就立刻被磨得粉碎,再从下水道冲走,绝无堵塞之虑。至于碎纸之类的干性垃圾,可以投入垃圾压紧器里。这种压紧器只有一小床头柜大小,里面设有压实机构,投入干性垃圾到一定限度,按动开关,压实机构就能以近2000公斤的压力将垃圾压实成块。这样,每家一周的干性垃圾也不过只有砖头大小,整座大楼的干性垃圾收集在一起,一汽车就拉走了。
到那时,我国农村不便于安装自来水的家庭,还将安上家用水泵,吃水、用水也不用挑了。
到那时,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将安上太阳能热水器。洗脸、洗澡、洗衣所需热水就再也不用烧了。
到那时,……
上面列举的是21世纪初,中国进入小康社会时,一般家庭能普遍使用的机电用品。只要我们在党中央的英明领导下,进一步加快四化的步伐,那时,当我们迈步走进普通的中国家庭,就会发现实际要比我们描述的还要好。
Number : 4609
Title :神奇的头像复原术
Author :
Issue : 总第 31期
Provenance :科学画报
Date :
Nation :
Translator :冯秋明文
170多年的悬案
1805年,德国伟大作家、世界文化名人费雷特里奇·冯·席勒逝世了。几年后,为了纪念席勒,魏玛市市长决定将席勒的颅骨安放在博物馆内展出。但是,墓地上相同的棺材共有26具,已分不清到底哪一具是席勒的。一天深夜,这位市长邀请了席勒的生前挚友——诗人歌德一起打开了这26具棺材。歌德仔细察看了这些颅骨,直到他自认为其中一个是席勒的颅骨为止。不过事情并没有结束,德国人的心中总是在嘀咕,这个颅骨到底是不是席勒的,并为此而长期争论不休。直到本世纪六十年代,德国人久闻苏联的格拉西莫夫在头骨复原方面的出色成绩,于是就邀请他去西德鉴定席勒颅骨的真伪。格拉西莫夫以专家特有的敏锐眼光,根据这个颅骨,在他脑海里勾划出了一个头像,当他把已勾划出的头像与席勒面部模型相比较时,发现它们之间竟是如此相象,从而肯定了它确确实实是席勒的颅骨,争论了170余年的“席勒颅骨案”终于解决了。这件事在世界上传为佳话。
并非魔术
格拉西莫夫根据什么能把一个从未见过面的死者复原得如此相象,栩栩如生呢?
在绝大多数的人看来,人的颅骨除大小有别外、看上去似乎是一模一样的。但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它们各自千差万别的特征,而且,即使在人死后,皮肉的腐烂也不能去掉颅骨上遗留下来的一切痕迹。格拉西莫夫早年就专心致志研究博物馆里的颅骨和陈尸所内的尸体。他一生中,除了观察研究了许许多多各种人的颅骨的大小、形态以及建立了一套从颅骨来判定死者的种族、性别、年龄等理论外,还用探针刺戳许多死尸头颅的各个不同部位,来测量头颅不同部位从肉到颅骨的深度。结果意外地发现,在一定人群中(如同一年龄的同一民族男性或女性),尽管各人的面貌千差万别,但他们头部许多部位,如发际点、额中点、眉间点、鼻根点、人中点、颏沟点、眼眉中央点、颧弓点、下颌角点等处的软组织(肌肉)的厚度基本上是相似的,这些点就成为头像复原的基本点。
当然要将头像复原得栩栩如生,除了这些数据外,还要艺术的想象力,头像复原过程是这样的:先根据颅骨的大小、颅骨接缝处的紧密程度及牙齿的磨损程度,来确定死者的性别及年龄,并相应查到这一人群的头部这些基本点的软组织厚度,然后用粘性物质作为肌肉块粘附在颅骨上,至于头发、胡须等的特征,则要依靠史实和推想来进行。
又一把金钥匙
在现实生活中,复原技术解决了历史上和人类学研究方面遗留下来的许多疑难杂症和奥秘。更重要的是,在司法侦破工作中,头像复原技术已成为侦破种种疑案的“金钥匙”。
最早把复原技术用于刑事侦破工作的时间大约是在三十年代末期。1939年,苏联某地有一位父亲发现他的一个13岁儿子失踪了,于是他向警察局报了案。警察四处寻找,一直没有下落。许多人怀疑这个男孩子是被凶犯谋杀的,但由于找不到尸体,什么也决定不了。后来在某地发现了一个颅骨,警察忽然感到它很可能就是那个失踪男孩的颅骨,但是怎样才能证实呢?警察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把颅骨交给了格拉西莫夫,请他把这个颅骨复原成头像。不久,当警察把已复原好的头像拍成照片,并出示给这位父亲看时,他一眼就认出这个头像确实是他失踪的儿子。根据这个线索,最后终于破了案。现在由格拉西莫夫开创的复原技术,已为苏联的司法部侦破了20多起案件,这些复原专家已成了苏联司法机关的得力助手。
随着电子学和测厚技术的迅速发展,新的科学技术武装了头像复原术。这不仅使它测得头部软组织厚度的精确性,大大超过了过去常用在死者面部逐点探刺的探针法,更重要的是,这种新方法可以对任何活着的人群进行测量,从而获得更完整更详细的数据。现在已广为采用的新技术是先进的超声技术。当一定强度的无害超声波扫过头部时,超声波透过软组织到达颅骨,并立即被颅骨反射回来,这样颅骨的轮廓及各处的软组织的精确厚度就在屏幕上显示出来。
我国人类学工作者也开展了头像复原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他们除了从尸体中得到实测数据外,还采用X射线正、侧面投影摄片技术,从活着的人群中测量软组织的厚度,建立一套相应的数据。到目前为止,他们已复原了北京猿人、蓝田猿人、马坝人、羊坡人等的头像。在已故的老一辈人类学家吴定良教授指导下,还复原了苏北新石器时代的青莲冈人和上海新石器时代的马桥人等头像,这些头像为古人类研究和普及人类进化史知识起了一定的作用,并为法医及刑事侦破提供了可贵的资料。
Number : 4610
Title :吃醋
Author :钟忻
Issue : 总第 31期
Provenance :
Date :
Nation :中国
Translator :
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醋,被列为家庭生活不可缺少的调味品,不仅拌凉菜.烹鱼炖肉少不了醋,就连一般炒菜,放一点醋也会提味增香;吃饺子蘸醋,是为了解腻开胃。
醋作为调味品,始于何时,史无可考。但几千年来有“杜康造酒儿造醋”之说。传说夏代杜康的儿子黑塔,率族移居今江苏省镇江一带,在长江岸边的鱼港设了一家糟坊,用江水浸泡酒糟,每天翻缸。泡到二十一天的酉时,一开缸,香气扑鼻,口尝之,酸中带甜。黑塔便把“廿一日”加了一个“酉”字,命名这种酸水为“醋”。这就是醋的来历。
醋不仅用于调味佐餐,它还具有助消化,防治感冒,治冻疮和蛔虫引起的腹痛,以及除狐臭、止嗝等功能。蒸馒头、做面包,和面时放少许醋,蒸烤后不易霉坏;炒土豆、溜白菜点上几滴,易脆甜可口,保持色香;洗衣服后加点醋涮净,可使衣服中由于肥皂水浸泡残留的碱液中和,保持色泽鲜艳。可见醋的用途很广,确是家庭生活中的必备之物。
历史上还有不少关于醋的妙用。传说,隋炀帝有一次大宴群臣,有一道烧牛肉菜,久炖不烂,急煞厨师,慌乱中,有人误将醋倒进锅内,结果肉烂味香,竟解了燃眉之急。还有一次,清代乾隆下江南时在镇江吃鲋鱼,忽被鱼刺卡住咽喉,陪驾官员束手无策,一住侍者端上醋来,帝略饮几口,鱼刺变软,咽了下去。从此,人们知道用醋可以解鱼刺卡喉。
至于人们在生活中常说的所谓“吃醋”,也是有来由的。起因是,唐太宗李世民当年赐给房玄龄几名美女做妾,房不敢受。李世民料到是房的夫人不肯答应,于是派太监持一壶“毒酒”传旨房夫人,如不受命,即赐饮毒酒。夫人面无惧色,接过“毒酒”一饮而尽。结果并未丧命。原来壶中装的是醋,皇帝以此来验她,开了一个玩笑。于是“吃醋”的故事传为千古趣谈。
Number : 4611
Title :口香糖的来历
Author :
Issue : 总第 31期
Provenance :名牌产品的命名
Date :
Nation :
Translator :黄科
口香糖的产生首先和墨西哥的一位叫作安东尼奥·罗佩斯·德·桑塔·安纳的将军有关。他在一八三六年的贾森托战役中被俘,后被美国山姆·豪斯顿将军释放回国。不久,桑塔·安纳带着一种晒干了的人心果树树胶到了美国纽约,人心果树生长在墨西哥丛林里,阿兹台克人(墨西哥印地安人)把这种树的树胶放在口里嚼咬。至于桑塔·安纳为什么要把这种树胶带到美国,目前有多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桑塔·安纳是为了引起一些美国冒险家对这种树胶的兴趣,以它来代替橡胶;另一种说法认为,仅仅是因为他喜欢嚼咬这种树胶而已。尽管众说纷纭,他确实带着这包树胶去见了美国泽西市的一位冒险家托马斯·亚当斯。后来,以这种树胶替代橡胶的试验失败了,桑塔·安纳也欠了一屁股债逃之夭夭。
在和桑塔·安纳谈话时,亚当斯发现这位墨西哥人不时地从口袋里掏出一小块树胶放进嘴里嚼咬,亚当斯的儿子霍雷肖对这东西也挺喜欢。一天下午,亚当斯在一家药店里看到店主卖给小女孩一块石蜡。在当时,石蜡是人们用来嚼咬的。这事使亚当斯想起桑塔·安纳嚼的树胶和他儿子的兴趣,他问药店老板是否愿意出售一种更好的嚼咬物,老板当即答应了。
亚当斯和他儿子霍雷肖在家里对桑塔·安纳带来的树胶进行了加工。顺便说一句,霍雷肖于一九五六年逝世,享年一百零二岁,这也许与他嚼口香糖的习惯有关。父子俩加热水于树胶中,搅拌成粘稠状,然后用力揉合,最终捏成一个个小圆球。亚当斯把这些圆球送到药店,一两天后,老板告知他这些一便士一块的橡皮口香糖销路很好。
亚当斯又用五十五美元买进一批树胶,租了泽西市一家工厂的统楼层,开始了大批量生产。他生产的口香糖没有任何怪味道。后来人们称它为:亚当斯的纽约口香糖——又响又绵。
亚当斯的另一个儿子托马斯把口香糖运到了西部密西西比去卖。尽管当时有人大喊这是“恶习”,吸鼻烟者和吸烟者把它斥为“女人的嚼物”,父母们极力阻止孩子们买,老师也把它视为对课堂的严重对抗,但这都无济于事。
还有人假造科学根据,说口香糖是用马蹄和胶水制造的,不但能导致消化不良,更严重的是,如果不慎把它吞下去,轻者会引起阑尾炎,重者会引起肠粘连。数以百计的小孩曾因不慎吞下了口香糖而等待着死神的光临,结果死神并没有光顾他们。一九三二年,电学专家尼古拉·特斯拉曾断言,“嚼咬口香糖会使唾液腺衰竭,导致死亡。”而在这五年前,詹姆斯道卡特却告诉美国医学协会,由于拳击家杰克·顿普塞有嚼口香糖的习惯,使得颚骨异常坚实,以至当乔治斯·卡彭梯尔击他颚骨时,他的颚骨完整无损,反倒是卡彭梯尔折断了拇指。
亚当斯的纽约口香糖——又响又绵获得极大成功后,他又尝试加入某种香料。他先试验了黄樟油、甘草,并把带甘草味的口香糖称为“黑杰克”,这种口香糖是目前市场上最老的一种带味口香糖。
自此之后,口香糖生产蓬勃发展,嚼口香糖的人越来越多。1875年,约翰·科尔甘在口香糖里加进芳香剂,使口香糖又增加了大批喜好者。直到1880年,有人在口香糖里加进薄荷,芳香型口香糖生产才从顶峰上落下来。
口香糖的生产使许多人发了财,成了百万富翁。威廉·杰·怀特原是个卖爆玉米花的小贩,因一次偶然事故,卖主把他预订的栗子送成了树胶。结果,他把玉米糖浆和树胶混合在一起,再加上香料,就制成了上好的口香糖。这种工艺操作简单,成本低廉,使怀特摇身变成了百万富翁,盖起了庄园,并当选为议员。
直到二次世界大战,口香糖的最基本原料仍是糖胶树胶。人心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