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 节
作者:
莫莫言 更新:2021-02-26 20:01 字数:4749
我舒展开又跌回我自己,
又把自己抛出去,并且独个儿
置身在伟大的风暴里.
——里尔克《预感》
王石有一个天涯梦。
他说过,如果不是因缘际会做了企业,他一定去做一个海员,做一个人在天涯的行者。从中国的某一个海湾出发,向东,从大海的边到大海的中心,再向东,从大海的中心又回到港湾,然后,再出发,一次一次,游走在世界的每一个海角;或者,他会去做一个职业的探险者,背上行囊,在山间一直行走,征服山或被山征服,都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又或者,是一个漂泊的人,在陌生的世界里见到陌生的人,当回忆起来的时候,一切的陌生都变成熟悉的怀想……只有把自己放在天涯海角的背景,王石的存在感才最强烈。
也许人生的安排总是在平衡命运的需要和个人的需要,这种为了制衡的拉锯造成人生的疲惫,让人的心总有飘开的时候,在这个时刻,一直在我们身边的静静的自然就成了最好的寄托,王石也许就是这样吧?王石有最奔放的性格,却成长在最不奔放的年代,命运的需要是他要完成这个社会的责任,圆满地扮演这个社会的角色,尽管他不喜欢“这一个”角色的扮演;而他个人的需要是个性的张扬,是天马行空地行走甚至奔跑,在年少的时候,他的心里就有一个更广更宽的世界的梦。如果时光退回20多年前,并且给王石更多的选择,很难说他会选择做企业。在中国做企业,无异于夹缝中的生存,就像张瑞敏所说:“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一代企业家活得都不轻松,他们创造财富,而财富带来的并不都是快乐和安宁;他们给很多人带来生活的安定,却也给自己带来诸多的社会责任,就像骑上了虎背,唯一能做的是继续驾驭狂啸的虎。王石从80年代企业家的跌宕历史中走过来,个中感受,只有他自己最能体会。
而我们能在表面看到的,只是他呈现给我们的一个梦想,一个人在天涯的梦想。
王石曾经给一家电视台代言,他在镜头里说:“眼界改变世界,行走改变命运。”虽然是一句广告词,却也道出了王石自己的想法。对于命运,他从来没有带着静止的眼光去看,虽然他现在只能在繁忙中抽出极少的时间犒赏自己,但仅仅是这样一些浮光掠影的行走经验,已经让他受益匪浅。
2005年,王石一行人重走了“玄奘之路”,大致沿着唐朝玄奘和尚西行的道路再走一遍,整个路程有一大部分是在沙漠里行走。所有人对王石的这次旅行都没太在意,因为从技术上讲,登上过无数雪山的王石在平地走路,无论再难,对他而言都不存在挑战。而且城市人爱把探险作为情调之举,在这样的眼光下,“玄奘之路”其实是一次没有什么力量的浪漫之路。
但王石恰恰对这次徒步旅行印象深刻,不是因为本身的安排有多么合他的心意,也不是同行中有周国平这样有意思的人。只是因为活动有着吸引他的主题:“放慢你的脚步。”
慢,对于王石来说是一件比较奢侈的事。现代人的通病就是快,速度就是一切,随着快速的发展,一切都在机械化,甚至包括人的思想。信息社会的标准化、同一化造就了速度的快,也就导致了人类文化思想领域的粗糙。这两年,关于如何“慢”生活一直是城市文化学者考虑的话题。王石也有相同的体会:无论是万科的创建还是经营,无论是登山还是滑雪,“速度”的概念一直抓着王石的时间。他有时候想,从大学到广州,从广州到深圳,从深特发到万科,自己一路走来,几乎都是急行军的状态,这种“快”在1999年辞去总经理的职位后,稍微在工作上得到缓解,但生活状态立即又被其他的社会活动包括自己的爱好弄快起来。一个公众人物的忙碌,王石全然没有逃脱得掉。所以,当活动主办者告诉他,主题是:“放下,放慢你的脚步”,这深深打动了王石。
所以那一次的玄奘之路被王石称为了“心灵之旅”,在他的理解是,放慢脚步是为了让灵魂跟上脚步,这正是他多年的想法。他建议主办方收了大家的手机,因为,如果有现代通讯工具的干扰,人的状态一下又被拉进了纷扰杂乱的都市。
王石的认真态度让徒步的队友都很吃惊,他们以为像王石这样登山滑雪的人,在戈壁沙滩上走一走对他来说完全不在话下,玩着就应该拿下了。但王石显然没把它当成一件玩乐的事,一路上他除了徒步行走这一中心事情,其他事情完全不考虑,比如路上有一些当地政府邀请吃饭以表示欢迎,他毫无要参加的意思,一心只是体会行走的感觉。他对周国平教授说:“要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
王石后来回忆说那一次的经历像童话,因为祁连山下的戈壁很美,在每一个清晨和黄昏,戈壁滩上的小石子因为千万年的冲刷,在阳光的照耀下呈现出各种各样的颜色,那种美很细微很不真实,却又近在眼前。王石早年是在新疆当兵的,戈壁他也无数次经过,但好像从来没有注意过这样的美。所以那一次,他走在玄奘之路上,一路捡了很多的小石头,墨绿的、白的、红的,他不厌其烦地捡了一大兜,然后不顾其重自己一直背着走出了戈壁。同行的人惊奇于王石的投入和沉醉,一个年长的人已经很少被这些简单的快乐所打动,也许换一个环境,王石也不能,但在天涯远处,他可以。
//
…
《王石这个人》:天涯(2)
…
大概就因为只有这样的环境,王石才能够慢,才更能够“放下”。更重要的是,只有在远离的环境下,王石才能够冷静地调节自己的状态。
这样的调节对他来说已经很有必要。王石自己算了一下,现在他每年待在深圳的时间不会超过1/3,另外1/3是在全国各地公务出差,再有1/3的时间,他基本上都安排在国外度过。
王石曾经说自己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上是需要补补课的,他在年少甚至青年时期的阅读都被西方的文学所占据,所以他对欧美的文化有天然的亲近。早年国门没有打开的时候,他的梦想就是能够真正出现在那些书里所描写的环境里,再次回味当年阅读时的一切美好想象。不过在当年的环境里,这种希望只能是梦想而已,所以他有打算去远洋公司应聘做一个海员,这样就能够在世界的各个大陆之间飘荡。王石分析过自己的血统,他认定自己是个不安定的人,他注定不会在一个地方有太久的停留。
命运总是眷顾有梦想的人,到今天,王石早就实现了自己要行走世界的梦想,虽然时间总是匆匆,但这些惊鸿一瞥的经历也让他难以忘记。
2004年的中秋,王石在传统节日的前一天到了诺曼底,在著名的二次大战之地迎来了中国人的团圆之日。这样的反差让他感觉很奇特,他站在海边,遥想半个多世纪前的战争之声。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时代造就了英雄,英雄推动了时代,如今,一切的风云都成为了过去,当年的战场已经成了供人温情流连的海滩,叱吒风云的将帅也已纷纷谢幕。人事已非,诺曼底的海滩却依然惊涛骇浪,这让对二战史迷恋至深的王石内心起伏不已:一切的光辉都会随历史的洪流退潮,留下的只是这一片海滩而已,英雄们都隐藏在了时代的后面。而那一刻,遥远的祖国正在祥和地过着中秋,朋友们的充满喜庆的短信不断塞到王石的手机里,这样的两重天,王石心情异常复杂,他给朋友发了一条短信:“阴云重重,惊涛拍岸,阵亡墓地,追思D日。”
在那一刻,王石的英雄情结被再次唤起,他心里突然很感谢这样的经历,每一次来到这样一些拨动他心弦的地方,他都会想起自己的少年,那些遥远年代的点点滴滴在几十年后重新想起,在他看来实在是幸事。
那一天,王石想起了多年前看的电影《巴顿将军》,里面讲了一个故事:当年恺撒大帝征战而凯旋,回到罗马城时,迎接他的是整个罗马对他的欢呼,一时威风八面,一呼天下应。当恺撒的马车行进在两边挤满了欢呼人群的街道上的时候,马车上的一个奴隶俯首在他耳边说:这一切荣耀,都只是过眼云烟……
巴顿和恺撒,是两个王石无比崇敬的历史人物。
也许在一个远离熟悉地方的环境里停留,总是能引起人的无限思绪,王石也是一样。在国外的时间里,总能让他想起很多,是那种令人感喟的天涯感叹。
每到一个国家,王石很喜欢到墓地去参观,也许是登山等极限运动带来的思考,每次来到墓地,王石都有新的发现。他说自己印象最深的是莫斯科的新处女公墓,这个公墓在王石看来就像一个户外雕塑公园一样,几乎每一个曾经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的人的墓前都有一座雕塑。王石记得最深的墓前雕塑,一个是乌兰诺娃的,一个是大名鼎鼎的赫鲁晓夫的。乌兰诺娃的雕塑是她的经典剧目《天鹅湖》的演出造型,表情很欢快、很深情,没有任何死亡的阴影;而赫鲁晓夫的墓前雕塑却非常有意思,是一个他本人的头像,而且头像被一个大理石的框给框了起来,这个框则一边是白、一边是黑。
不知道这是不是赫鲁晓夫自己的意愿,不过,决定由谁来雕塑自己的墓碑确实是赫鲁晓夫自己的遗嘱指定的。这是前苏联一位很有名的雕塑家,在上世纪50年代曾担任过全苏艺术协会的主席,但讽刺的是,赫鲁晓夫生前对他大加鞭挞,在参观完他的一次现代艺术展览后,赫鲁晓夫当众指责他“用人民的鲜血来传播资产阶级腐朽的东西”,随即就封杀了这位艺术家。但是,在赫鲁晓夫临终前,他留下遗嘱,一定要让这位艺术家担任自己的墓碑创作者。
“你不觉得有趣吗?”王石似乎还沉浸在当时参观墓地的情境里,“到了墓地,我感觉是在和逝去的人对话,是一种和历史的交流,这种经验是多么难得。我想到在我们这里,清明节拜祭几乎就是烧纸,恨不得把山都烧着一样,完了扭头就走了,阴阳之界何其远!”
王石最欣赏的则是美国华盛顿的阿灵顿公墓,第一次去阿灵顿公墓,是因为肯尼迪埋葬在那里。在美国历史上,王石最欣赏的两个人物,一个是巴顿将军,一个就是肯尼迪总统。王石还是一个崇敬军人的人,一是因为自己曾经是军人,另一则,军事里的风云跌宕是他最爱的年代,而阿灵顿公墓就是美国专门埋葬军人的墓地,是为国捐躯的军人长眠的地方。
阿灵顿墓地设在一个山地上,墓地一排一排,依然像受阅的士兵方阵一样整齐肃然。王石第一次去,是一个下午的时候,那天正是阴天,密云低垂,有一缕阳光从云层的缝隙里露出来,像天堂里一束关切的目光。正在这一刻,一支送葬的队伍走近,队伍的前列是一辆马车,由几匹战马拖着,声音空旷,“跨!跨!跨!”地走过来,王石看着,觉得自己眼里湿湿的,他说:“我没感觉那是在送葬,好像是送一名累了的将士来这里休息。”
//
…
《王石这个人》:天涯(3)
…
那种感觉是一种“心底无私天地宽”的体会,是超越了小我的惶恐,是人与自然、与历史最自然的交流,这让王石感喟无比。在这样的一些地方停留,王石觉得自己从来没有感到过死亡的恐惧,相反他似乎更深地理解了死亡的含义,他有些开玩笑地说:“如果有选择,我希望将来是像这样步入天堂。”
一家电视台曾经要王石写下那一年他觉得意料之中、把握之中的事有哪些,王石只写了一句话:“太阳每天都从东边升起来。”
王石计划着要去航海,这是一件比登山技术指数更高的事情,却也是最符合他梦想的事情。当他把航海的计划拿出来,当他描绘以后航海的地图,会让人觉得,他的登山、滑雪、飞伞或者无数次的行走,都是航海这个梦想的前奏。
//
…
《王石这个人》:脾气(1)
…
每一个人都是一座圣庙的建筑师。他的身体是他的圣殿,在里面,他用完全是自己的方式来崇敬他的神,他即使另外去琢凿大理石,他还是有自己的圣殿与尊神的。
——梭罗《瓦尔登湖》
如果你的上司是一个坏脾气的人,大概上班乃至下班的时间都有些不好过:上班时紧张,下班时心有余悸。坏脾气的上司一般还兼具以下特点:言语不多,言辞简练到必须琢磨才能把握他的说话方向,不定时发脾气,不分场合发脾气,发脾气时用词极不注意,口不择言。
这样的上司通常有如下缺点:暴躁易怒,不随和,不可亲,冷热无常,对下属要求过高。
通常也有如下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