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节
作者:扑火      更新:2021-02-17 08:15      字数:4824
  更多更新免费电子书请关注
  基辅会战 作者:'德' 维尔纳·豪普特
  编者序
  1941年发生在基辅东部的合围战,不仅充满戏剧性,而且实属最大规模合围战之列。说它充满戏剧性,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指其经过复杂多变,而是指其思想准备及其战略影响;说它规模大,在很大程度上并非就会战范围,而是就其俘虏数量而言。
  当基辅会战的设想刚一提出,便围绕其后果展开了争论。会战的倡导者为炮兵上将约德尔及国防军统帅部参谋部;告诫者和批评者是冯·布劳希奇元帅、陆军总司令部参谋部以及第3 、第2 装甲集群司令官霍特和古德里安。前者认为,此次作战较易进行,短期内即可取得预期战果。后者则担心,此次会战将延误攻占莫斯科的时间,因为从10月份开始的冬季泥泞阶段将耗费许多时间,从而使俄国人赢得足够的时间去加强对该城的防御。一方将抓获俘虏和歼灭敌人较多兵力看作战争的决定性因素,另一方则把攻占具有中枢作用(苏联的铁路枢纽!)并拥有众多居民和工业设施的首都视为关键。
  希特勒赞同国防军统帅部的计划,于是便导致了这场会战——就其俘虏数量而言,堪称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会战。然而,结果表明批评者是正确的,由于未能攻下莫斯科,所以输掉了对苏战局乃至整个战争。基辅会战典型地说明,兵力、空间和时间是如何决定着战争的实施,重大的作战行动能产生怎样的战略影响。
  这本由波德聪-帕拉斯出版社出版的小册子是作者在其原书《基辅会战——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合围战》的基础上改写而成。为使这一套丛书在外形上一致,对原书进行了删节,同时增加了图片。在本社出版的《古德里安画传》中,亲身参加这次会战的司令官和告诫者古德里安也以其趣味横生的回忆和珍贵的照片,介绍了这次会战的经过及其准备和所产生的影响。
  录入者简评:战略的分歧
  基辅会战是德国陆军所赢得的最辉煌的胜利,不过也有许多人,包括古德里安等一些德军将领在内,却认为这次会战是希特勒最大的败笔:因为会战延误了对莫斯科的总攻,使德军未能在隆冬降临之前发动对苏联首都的总攻,结果使攻势顿挫在莫斯科城下。
  现在人们认为要批评希特勒的战略是很容易的,比如说他的对苏战争目标,经济性的东西要多于政治性的考虑,他所努力追求的,综合起来就是乌克兰的谷仓、顿涅茨的煤炭和铁矿、高加索的油井——他甚至没有把莫斯科考虑在战争目标之内,不过,他所设想的却是一次放大了的现代的坎纳会战:由南北两个方向包抄进攻,在获得那些经济性的战果之后,莫斯科就会象一个熟透了的桃子一样自动掉入他的手中——从战略上来说,这种设想是非常高超的,他是要在两翼获得决战的机会。但是,由陆军总部所拟定的“巴巴罗萨作战计划”对此却不以为然,他们认为,苏联的工业和交通条件,以德国人标准来看,依然是十分原始的,排除乌拉尔山脉以东,也就是苏联的亚洲部份之后,欧洲部份的苏联实际上只有一个交通枢纽,那就是莫斯科,一旦攻占了这一地区,苏联红军将无法向两翼机动其预备兵力,而居于中心地位的德军却可以自由选择南翼或北翼的敌军予以各个击破,换句话说,陆军总部是要在中线获得决战的机会。
  分析一下整个基辅会战以及此前的乌曼会战、斯摩棱斯克会战和其后的维亚兹马会战,可以认为希特勒的战略是要比陆军总部高明。其所以如此,首先是因为红军的装备并不亚于德军,他们在机动能力和装甲部队的攻击能力方面也是法国和波兰军队所无法比拟的,特别是在德国人认为是比较“原始”的地区活动,他们的机动能力甚至要高于德军;第二个显而易见的原因是,红军的兵力似乎是无穷无尽的,在正式攻打莫斯科之前,德国陆军在野战中已经歼灭红军超过三百万人,可是在莫斯科城下,他们还是集结起来将近两百万人进行防御和反攻,而根据德国情报部门所掌握的红军有关的情报,苏联的陆军实际上已不复存在。这样一来,当兵力较弱的南北两翼的发展不及中央集团军群迅速时,红军将可以很容易地集结起规模庞大的预备兵力击打中线德军的侧翼,因为后来的基辅会战所击败的西南方面军,其兵力超过一百万人,如果让如此庞大的兵力攻击中央集团军群的右翼,那么中线德军就有可能全军覆没。
  因此,希特勒的战略并没有错误,他的错误在于后来接受了波克等人的意见,在寒冬之际贸然攻打莫斯科,事实上,如果德军在维亚兹马会战之后不是继续进攻,而是构筑一道冬季防线固守的话,以当时红军的兵力来看,要打破德军的优势地位几乎是不可能的。
  由于陆军总部和希特勒存在着战略上的分歧,所以后来的战事就出现了莫名其妙的矛盾情形,因为希特勒在感觉到某个地方不对头时,他会不通过陆军总部直接向前线指挥官下达作战命令。所以前线的作战常常不依古格,再加上部分将领的独立行事,陆军总部终于丧失了对陆军的控制,结果是希特勒确立了自己在军事上的独裁,陆军总部几乎降格成了一个元首的军事办公室。但是,这一切都没有影响基辅会战的胜利结束——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合围歼灭战。
  第一章 最初的两个月
  南方集团军群的推进
  1941年12月18日下达的第21号指令(即众所周知的“巴巴罗萨计划”),对德国南方集团军群在计划对苏联实施的进攻中所担负的任务作了以下规定:
  “在普里皮亚特沼泽地以南的集团军群,应将主力置于卢布林地区,以基辅为主要突击方向,以强大装甲兵和迅速突入苏军纵深翼侧和后方,继而沿第聂伯河一线将其聚歼。右翼的德… 罗兵力集群的任务是,保卫罗马尼亚领土,并以此掩护整个作战行动的南翼……”
  这时,南方集团军群(司令官为冯·龙德施泰特元帅)的参谋部还设在巴黎附近的圣热曼。为使属下8 个摩托化兵团和29个步兵兵团作好战争准备,参谋部从这里发出了第一批进军指令和命令。
  部队开始开进,自3 月份起,公路、铁路有时已超过其饱和量。历次图上演习均已表明,南方集团军群将把主力集结于卢布林地区,而沿桑河维斯瓦河支流,在波兰境内。的帝国边界,仅部署一些战斗力较弱的步兵部队,担负警戒任务。
  在此期间,国防军统帅部与匈牙利和罗马尼亚军队达成了协议,根据协议,匈牙利诸旅沿本国边界实施警戒,罗马尼亚军队与德国第11集团军协同作战,但要晚些时候才能参战。
  空军总司令部指派由勒尔大将指挥的第4 航空队与南方集团军群协同作战。航空兵部队的任务是夺取制空权和支援向前推进的陆军。担负此项任务的有两个航空兵军和一个高射炮兵军。
  自1941年春季起,部队的调动开始频繁,开进速度加快。起初,第17集团军司令部是整个南段的最高军事指挥机构,当时南方集团军群司令部还设在布雷斯劳,只向前方离塔尔诺夫不远的奥科齐姆宫派驻了一个小型指挥参谋部,直到1941年4月22日,冯·龙德施泰特元帅才接任南方集团军群司令官。
  国防军于1941年4 月突然开始的对南斯拉夫和希腊的战局,并未影响军队向俄国边界的机动。在迅速结束该战局之后,摩托化部队和航空兵部队急忙北上,进入其集结地域。
  实际上,南方集团军群在5 月底就完成了进攻准备。第6 集团军(冯·赖歇瑙元帅)进入普热梅希尔与卢布林之间的地段,其当前任务为突破苏军科韦利附近的边境阵地,为装甲部队开辟道路。友邻的第17集团军(冯·施蒂尔普纳格尔步兵上将)展开于普热梅希尔与托马舒之间,受领的任务是击溃沃尔夫附近之敌,夺取交尼察地区。第1 装甲集群(冯·克莱斯特大将)在上述两个集团军内翼的后方做好进攻准备。以便在突破边境工事之后,向基辅和第聂伯河下游实施进攻。
  喀尔巴阡山脉地区最初由匈牙利诸边防旅负责警戒,这些旅晚些时候也要参战。在罗马尼亚,罗第3 集团军在博托沙尼西部展开,第4 集团军(里特尔·冯·朔贝特大将)在雅西两侧展开。该集团军司令部受命与罗军协同作战,在开始阶段由安东尼斯库元帅指挥。
  苏联领导人对德国的进攻预有准备。自德国的西方战局结束以后,红军便着手进行与德意志帝国发生军事冲突的准备工作,并将防御重点放在两翼。但是,在它利用一次突然袭击占领波罗的海诸共和国之后,右翼的对手便不复存在了。所以,从1941年春季起,红军最高统帅部便把其主要注意力越来越多地放在这个庞大帝国的西南地区。
  因此,“基辅特别军区”(俄国官方称呼)的精明干练的司令官基尔波诺斯上将将其大部分部队部署在雅西与卢布林之间的地区。1941年春,由他指挥的部队有苏第5 、6 、9 、12、26集团军,以及第4 、5 、9 和15独立机械化军。
  6 月初,上述部队被编两个大集群。第1 集群由46个步兵师组成(每师辖3 个坦克与机械化旅),在切尔诺夫策与基辅之间地域待机。第2 集群沿布格河进行警戒,直到德涅斯特河。该集群拥有20个步兵师、3 个坦克旅和7 个机械化旅。
  1941年6 月20日,俄国最高统帅部获悉德国即将对其发动进攻。6 月22日凌晨2时30 分,基尔波诺斯上将向其属下的所有司令部和其他机构下达命令:“以一切手段抗击”德军的进攻!
  然而,为时已晚。就在这天凌晨3 时零5 分,德军沿布格河和桑河配置的几百个炮兵连,对已查明的俄国工事、兵营、公路和铁路线实施了炮火准备。与此同时,空中响起了第一批远程战斗机的轰鸣声,接着炸弹就倾落在交通线和机场上。
  在南方集团军群左翼实施进攻的第6 集团军,以一个军在普里皮亚特沼泽地当面实施警戒,以另外两个军粉碎了敌在索卡尔边境突出部的抵抗,从而使第1 装甲集群各先头部队在当天下午就渡过布格河。
  按计划,第17集团军在开始阶段就应肃清利沃夫突击的敌人,但是,担负进攻任务的德军遇到了俄国防御者出乎意外的顽强抵抗。一部分师在最初几小时就失去了相互间的联系。以致出现了宽达10公里的缺口,奇袭普热梅希尔的重要桥梁的计划也术获成功,结果整个集团军的初期战果甚微。
  尽管如此,苏军还是被迫放弃各处的边境阵地,撤退到当时边界后大约20公里的地方。
  6 月23日,新任俄国南部红军总司令铁木辛哥元帅向由“基辅特别军区”改称的“西南方面军”下达了向卢布林实施反突击的命令。基尔波诺斯上将巧妙地以其部署在罗夫诺与布罗迪之间的机械化军,对已发现的德军先头部队的翼侧实施突击。
  此时,第1 装甲集群已达成突破。第3 和第4 摩托化军在弗拉基米尔… 沃伦斯基附近割裂敌防线之后,继续向东实施突击。6 月24日,攻占卢茨。第48摩托化军前出至杜布诺,4 天内击退俄国3 个军的进攻,摧毁敌人战斗车辆215 辆。
  6 月27日,基尔波诺斯上将认识到,边境交战已告失利,遂即组织部队向科罗斯坚… 沃伦斯新城… 普罗斯库罗夫一线实施总退却。此间,红军最高统帅部在比萨拉比亚新组建了一个“南方方面军”司令部,专门用以对付匈牙利和罗马尼亚,从而减轻了基尔波诺斯上将所受到的压力。
  国防军统帅部6 月29日的一份专题报告对南方集团军群迄今所取得的战果作了如下总结:
  “在普里皮亚特沼泽地以南的正面地段上,我军同苏军精锐部队发生战斗,经过英勇顽强的作战,利沃夫西部最坚固、最现代化的工事被我攻克。我军正乘胜向利沃夫推进。在利沃夫北面,我装甲师正经卢茨克向东实施突击……”
  这些天,南方集团军群司令部将第1 装甲集群调离了第6 集团军。冯·赖歇瑙元帅指挥的第6 集团军未能粉碎普里皮亚特沼泽地及其附近的苏第5 集团军的抵抗,并因此受到钳制。按计划,第1 装甲集群应保持机动自由,尽快向第聂伯河突击。第1 装甲集群沿卢茨克… 罗夫诺公路推进,在粉碎苏军沿途的抵抗之后,攻占了罗夫诺。这样,经日托米尔通往基辅的道路便被打开了。
  这时,在南面作战的德第17集团军也粉碎了敌人在边境上抵抗。6 月30日,德国第1 山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