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 节
作者:
辩论 更新:2021-02-26 19:55 字数:4910
哪且黄跤耙丫沟紫Я恕! ?br />
这是一个再好不过的结局。
2、我为什么要起诉郭峰?(1)
这件事情已经过去了一年,我都快把它忘了。从可以合作的朋友变成原告和被告的关系,在娱乐圈里这种事情有不少,可是我从来没想过会发生在我身上。
从陌生人到采访对象,从采访对象到朋友,从朋友到对簿公堂,通过这5年来我和郭峰关系的戏剧性变化,似乎让我了解到娱乐圈喧嚣背后的世态炎凉。
我的署名哪里去了?
律师马上问我有没有证据证明自己是作者,我说有。他看过之后说:“这是明目张胆的侵权,作为受损害的一方,你是可以告他的。”
1997年年初,通过采访我认识了郭峰,在这之前我只是知道他的才气。采访时郭峰给我的印象是比较感性的,待人也热情,大家相处很愉快。我们之后合作过一首歌曲,是由我填词的《唯一》,后来曾经作为一部电视剧的片尾曲。1998年6月底在北京展览馆举办的郭峰音乐演唱会,是在总策划梁卫平、郭峰和我的一次次碰面之后促成的。
前后几个月的时间,我负责演唱会整体宣传定位和所有媒体联络,而且到了后来,包括所有宣传稿撰写、找影楼拍摄宣传照、找服装品牌赞助演出服等事务也都由我来做了。做记者以来,这是我第一次参与实施的一个演唱会,那段时间很辛苦。但是演唱会的顺利举办让我很有成就感,当听到自己填词的歌曲《唯一》回响在现场,我觉得开心,虽然这时候我没有拿到过一分钱的报酬。
2002年4月,郭峰推出了他的一张新专辑《NEW 11》,我们的合作歌曲《唯一》赫然收在其中,但是词曲作者署名:郭峰。在一些媒体对专辑的宣传中特别提出这是郭峰〃集词曲、编曲、制作、演唱、MTV拍摄于一身的全方位作品〃。
搞错了吧?我觉得奇怪,这时候我们已经三年没有任何联络。我先后打过三次电话给他,也没有得到关于这个问题的任何解释。再后来就联络不到了。
两个月之后,在和一个律师朋友聊天的时候我讲了这件事。这个北大法律系的硕士生马上问我有没有证据证明自己是作者,我说有。他看过之后说:〃这是明目张胆的侵权,作为受损害的一方,你是可以告他的。〃〃还是先不要告,看看大家能不能商量解决吧,〃我对律师朋友说,要不然过几天我委托你和他联络一下。
一个多礼拜之后,我终于接到了郭峰的电话,他的语气焦急。大家都是朋友嘛,他说,为什么要找律师呢?我说我一直在联络你,情况没那么严重。既然大家是朋友,能不能找时间把这件事说清楚?他说好,没有问题,下周我都在,随便哪一天。
下一个周一我联络郭峰,〃……礼拜三吧,我们找个时间坐一坐。〃他对我说。
一言为定。星期三等到下午5点钟,我没有得到郭峰给我的任何消息。6点整,接到他的助理打来的一个电话,他说郭峰今天在外地演出,把这件事给忘了。不好意思,能不能等他回来再说?
我觉得失望。对方显然没有诚意面对这件事。看看时间已经过去了几个月,这样拖下去没有任何意义,于是我给律师打了电话看来只能法律解决了。
随着一纸诉状,我和郭峰成为了〃郭峰侵权案〃的原告和被告。
冷傲与热情:郭峰给我两张脸
在采访过程中,我发觉郭峰是一个满好相处的人,而随着专访文章的发表,我们的联络开始多了起来,在我的版面上经常会出现有关他的报道。
我的性格一直比较内向,从小就如此。上大学的几年时间里,除了同班同宿舍的人,我和其他班系的同学都很少讲话。在〃中戏〃的时候,导演系一个男生临毕业时和我开玩笑说:〃于蕾,明天我就离校了,能不能听你说句话?〃天知道后来我怎么会做了记者,并且还自我感觉如鱼得水的。
记者是一个必须要与人交往的职业,投入这个职业也让很多人都成了朋友遍天下的江湖中人。而对我来说,〃江湖〃太遥远也太复杂,我不喜欢。作为记者,我只是喜欢在采访的同时去了解一个人和一件事的过程,这是很有趣的体验。回想1996年夏天,我第一次采访费翔的过程就是这样的,正是因为新鲜而有趣,所以让我喜欢上了这个职业。
了解一个陌生人的过程是有意思的。
1997年春天,刚刚过完春节,我们学校还没有正式开学,我就已经回报社上班了。热火朝天的工作很快开始展开,我马上要采访当时正红的主持人程前和音乐人郭峰。
在这之前我见过一次郭峰,他给我的印象是冷傲的。那是在中国教育电视台的一次春节晚会录制现场,我在后台找人,随便一个化妆间,我敲门之后进去,看到几个歌手正在扎堆聊天,其中就有郭峰,他当时漫不经心地向我看了一眼,我觉得他的眼神很傲。后来我在台边侧幕,发现他正在候场,双手反剪在背后,冷冷的并不和人说话。这个人很酷啊,当时我想,也许少年得志的人都是这样吧。郭峰崛起于1986年,当时的百名歌星演唱会上,众多当红歌手唱出了他的《让世界充满爱》,瞬间红遍全国并且成为经典,那一年他还不满24岁。应该承认,他是一个有才华的音乐人。
而郭峰曾经带给我的冷傲印象也随着第一次采访被改变了。接到我的电话他很热情,开着他当时的那辆墨绿色本田到报社附近来与我会合,采访完之后又很殷勤地把我送回了学校。那一次我们主要聊的话题是盗版的问题,他对自己专辑在全国范围内广泛的盗版气愤不已。在采访过程中,我发觉郭峰是一个满好相处的人,而随着专访文章的发表,我们的联络开始多了起来,只要一发生点什么事,郭峰都会主动找到我,在我的版面上也会经常出现与这些事情相关的报道。
当时我自己并不觉得怎么样,倒是有同事会偶尔开玩笑说〃于蕾,你的版面上是不是有郭峰专栏啊?〃
记者和被采访人容易成为朋友,而且有时候,被采访人也会觉得有必要和记者交朋友以保持曝光率,这一点是我做记者久了之后慢慢发现的。
当时刚刚做记者半年,我对一切都感觉新鲜两个陌生人通过采访可以变成朋友,这不是很好吗?至于在这个过程中我不知不觉写了多少篇稿子,就完全没有想过太多。
我们就这样熟悉起来了。1997年9月的某一天,正巧和郭峰还有另外几个人在一个酒吧聊天,看看过了12点,我无意中说起第二天就是自己生日了,于是大家提议:那不如现在就给你过生日吧!于是叫了一个蛋糕,郭峰还帮我点了蜡烛,这时候有人拍照,大家说说笑笑的很开心。
很多初入行的年轻记者都会经历这个阶段的,心态跳跃而单纯,觉得生活多彩,尽管不知道方向但是有无限活力等待爆发。入行的前一、两年我是最忙乱最奔波劳碌的,也是认识朋友最多的时期,当时的自我感觉非常良好。
有时候我想如果每个人都可以保持当时那样的单纯快乐,不是很好的一件事吗?
但是这不太可能。
为演唱会奔忙的的日子
一直到演唱会开始,我都在忙这些琐事,经常会到凌晨两、三点钟。辛苦归辛苦,但是觉得有成就感,虽然当时我还没有拿到过一分钱的报酬。
娱乐记者是很容易和明星打成一片的,有的人甚至会称兄道弟不分彼此。但是很遗憾,做记者时间越长,我发现自己在娱乐圈的朋友就越少,我对这个圈子的兴趣也越来越小。
1998年春天,我已经离开报社到《时装》杂志工作。在有一段时间没联络之后,郭峰又找到我,聊天的过程中他说到正在准备做演唱会的事情。〃这个演唱会我是一定要做的,但是现在资金出现了问题,原来的投资方都撤了,〃他忧心忡忡地说。我想起头一年年底他曾经为这个演唱会召开了一次规模很大的新闻发布会,在中国大酒店的大宴会厅,国内近百家媒体济济一堂,主席台上坐满了赞助商,从饮料厂家到电脑品牌都有,给人感觉财大气粗的,怎么突然就全都撤了?
〃如果实在不行,我就自己出钱来做!〃他痛下决心。我当时似乎被他的这种决心感动了,就问他:〃有没有我可以帮忙的?〃
〃如果这件事开始做,在宣传造势和媒体方面需要一个得力的人,但是我本人一下子拿不出来那么多宣传费……〃他说。
〃没关系,办法可以想,如果你准备开始做这件事,给我打个电话就行了。〃我很爽快地说。
几天之后的一个傍晚,我接到郭峰的电话,他说演唱会已经开始做前期准备了,现在他每天都和他的策划人在一起,目前他们在谈关于企划宣传的一些事情,问我有没有时间和他们聊聊。
我答应了。不过一个小时之后,郭峰开车到我楼下,我们开始了关于这次演唱会的总体设想规划。总策划梁卫平曾经是崔健的经纪人,操作过很多次有影响也有票房的摇滚音乐会,他白白瘦瘦的,待人很客气。通过几次讨论,我认为郭峰这次演唱会的总体定位应该是经典而具有影响的,从作品到演出效果,作为大陆流行音乐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他应该突出自己的特殊地位。包括对媒体的宣传也应该以此为出发点,而且新闻预热应该从重点媒体开始,以引起舆论的注意。
大家对我的想法表示同意。当时已经开始定期排练了,在梁卫平的召集下,所有参与的乐手都是国内流行乐坛顶尖级的人马萨克斯手刘元、打击乐手刘效松、吉他手刘林、秦奇、贝斯手张岭、键盘手梁和平、郭亮等等,每个人都很有才华。我的想法是先在《北京青年报》上给他们来一次集体亮相,突出表现郭峰这次演唱会的分量。一个多礼拜之后,〃北青报〃头版的责任编辑和摄影记者卢北峰在我的带领下来看排练。在场的每个人热情都很高涨,这些堪称〃元老级〃的乐手们像一群兴高采烈的孩子。〃我们都是认识很多年的老朋友,这次完全是为了音乐重新聚在一起了。〃很多人这样说,我觉得大家都是在很单纯地为音乐努力着,这让那个春天的下午显得非常美丽。
2、我为什么要起诉郭峰?(2)
又一个礼拜之后,《北京青年报》的〃青年周末〃刊出了由我采写的一个整版的特别报道,同时还有郭峰和乐队众多乐手满面笑容的大合照。这篇报道的反响不错,郭峰演唱会的新闻预热首站告捷。
后来的工作开始辛苦了。因为没有宣传费,不可能召开大型发布会,媒体造势很成问题,光是北京的近二十家重要报纸杂志,我们就〃生磕〃了半个多月,讲究以诚动人。到五月中
旬,各大媒体上郭峰的曝光率居高不下,一直到六月底演唱会开始,热潮只增不减。
同时,我找到朋友开的影楼为郭峰和全体乐手拍宣传照,我的这个朋友当时完全没有提报酬的事情,只是要求最后在宣传上署名。这让我很感动,就好像她帮了我一样。包括后来找到一家香港服装品牌赞助演出服装,也是朋友在帮我的忙,其实他们并不认识郭峰。
一直到演唱会开始,我都在忙这些琐事,经常会到凌晨两、三点钟。辛苦归辛苦,但是觉得有成就感。当6月27日演唱会正式开锣,听到由我填词的歌曲《唯一》唱响在现场,我真的觉得很开心。虽然当时我还没有拿到过一分钱的报酬。
我被利用了吗?
从第一次采访认识郭峰到帮他做完演唱会,前后一年多的时间,按道理说我是在一点点地了解他的。但是很遗憾,我发现自己对他越了解,就和他最初给我的好印象越疏远。
而同时事情也在发生变化,我觉得郭峰很快变得让我惊讶地陌生。
对于帮助演唱会宣传的媒体和影楼、服装品牌,总该送点票酬谢人家。我早就和郭峰说了这件事,他答应得很好。但是随着演唱会一天天临近,我发现他渐渐把这事忘了。媒体的票还好说,由后来负责承办的演出公司打发。但是帮过忙的影楼和服装商呢?人家付出的人力物力少说也要几万块,要几张票还成问题了吗?
可是后来这真的成了一个问题,我最后只得到了6张票,这样分一分就很可怜了,于是我就只好自掏腰包又买了几张分别给人家送去。
而随后发生的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