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6 节
作者:
九米 更新:2021-02-26 19:34 字数:5383
取教训。在这些机缘之下,他能够改善处理这种状况的
方法,并强化他的念住和智慧。他从未毫无反抗地让痛
苦攻击他,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动用所有的资源,
利用全部的力量。这同时也是一个考验,一种用来测度
当时念住和智慧能力的考验;一场预演,用以预告在危
急时刻,反败为胜的伟大成功。用这个方法,任何缺陷
都可以改正,念住和智慧稳定地改善着,以备迟早要来
的一场真正决定性的战争。
当念住和智慧充分地开发出来,修行人对於苦圣谛
不会有任何恐惧不安。念住和智慧的快速行动,使他在
从各方威迫着要击碎他的猛烈的痛苦风暴中能够屹立不
摇。现在他的避难所和避风港就是他自己的念住和智慧
,它才可以化解暴风的愤怒,把所有痛苦的显现归结到
叁个普遍的特性(无常、变迁〔中译注:苦〕、无我)
,所以也就不被这些自然现象的显现所影响。身体分离
的时刻是痛苦威胁的力量达到极点的时候,只有充分开
发的念住和智慧才能反抗这个暴君的作用力。对於这样
的修行人,难题被解决了—死了,他成为一个胜利者;
活着,他是一个快乐的人。他已经赢得安稳,可以被称
为超级强人,他已经征服了,不是别人,而是自己的烦
恼。有鉴於这个伟大的利益,所以痛苦的思惟永远被推
荐。
107他的内在能力和激励开示
107他的内在能力和激励开示
尊者阿迦曼在内、外在的修习上都是个典范。外在
方面,他的耐性、勇气和知足都是他的弟子们所比不上
的;在他的内在能力方面,千里眼、顺风耳和他心通,
也是一样。他能够和各种肉眼所看不见的众生沟通,因
此看着他们和听着他们,从远到近。他「看」入人和动
物内心的能力是奇特的,因为他能记得弟子们早已忘记
的思想和情绪。经常,他第一次提起这些思想或情绪时
,对思想者都不能产生效果,他早就忘了自己曾经怀着
这样的想法或曾经被那样的情绪所克服。
在尊者阿迦曼的引导和训练之下,一个弟子并不需
要留在他的面前,他们可能在远处,但是任何他们所想
的对他都无法保密。每一个奔放的和失控的思想,都会
在排定开示或稍後的时间里被提到,但是对於那些胆敢
在他面前,想着恶劣思想的人,不论是在开示的时候或
是法义讨论中,他们立即就会受到严格的斥责。
根据在清迈的几个阿迦弟子们说,他的神通力非常
奇妙而同时也很可怕。他的他心通尤其可怕,因为当他
们心不在焉而容许错误的思想得到控制权时,他们立刻
地受到警告或责备。所以在他的引导下,每一个人一定
要严格地控制心意,因为在他全知的心意之下,没有什
麽可以隐藏的。有时候他的弟子们,知道有关於他的神
通力,不由得就会害怕他,即使他们在自己的屋子或寺
院或任何他们所停留的地方。後来,当他们去看他的时
候,他们自己的恐惧就成了他开示的题材。他会向他们
解释,这世界上的每一件东西,包括人类,都不是完成
品,在任何东西可以派上用埸以前,它必须要经历各种
制程,那需要努力、技巧和知识。
「既然你是不完美的,你在老师的引导下,而且需
要训练和开发,那你为什麽这麽害怕老师的责备和指出
你的过错呢?老师如果不做这些,你一定会认为他漠不
关心,所以不值得为人师表。这些都走入了极端,所有
这些都使你自己降服於猿猴之心,它在枯萎的树枝上不
停地跳上跳下,最後当树枝突然折断,就跌落到地上了。你宁愿做一只猴子,还是宁愿被关心你的发展的老师
所责备?由你自己选择吧!」
108一个活死人
108一个活死人
在鼓励他的弟子们自行精进而不要害怕死亡时,尊
者阿迦曼有时候给予强烈而激励的说法,说到他如何决
定无所恐惧的面对死亡,说到任何人如果害怕因为精进
而死亡,他就必须再回来重复无数次的死亡,任何不怕
死的人将能够减少他的死亡次数或除去所有的死亡,包
括「生」和「有」。这样的人注定到达不还果位,在那
儿他就不必被迫去肩负所有像现在一样的痛苦了。
「我经历了强烈的痛苦,因为我的精进和决心而失
掉意识叁次。我仍然活着成为你们的老师。你应该问自
己精进的意愿有多强?那将证明你的恐惧有多深。你曾
经丧失意识所以才这麽害怕死亡吗?没有短暂的死亡,
你未必能够证知法的奇妙。这是我所做的,」他说:「
不管任何人相信与否,这是我如何证知法义,这使我不
可能教导你们放逸於吃饭、睡觉,所以烦恼将会害怕你
们,如果你放纵自己,烦恼将会戏弄你,知道你成就不
了什麽,只是一个活死人而已。」
109一个严厉的斥责—狮子吼
109一个严厉的斥责—狮子吼
有时像这样的说法会引起某个比丘弟子不愉快的反
应,他会在心里抱怨这样的精进对他太难了。「如果一
个人在到达涅盘以前必须丧失意识,」某比丘想着:「
那我还是留在世间这里比较好,不管我会遭遇到那种痛
苦。其他的人也同样地在经历这些痛苦,为什麽我要怕
它?从来没有听说过一个人因为这些痛苦而丧失意识。
任何人想要进入涅盘,可以自由到那里去,但我宁愿留
在这里和别人一起分担痛苦,它将远比闻着氯仿的死亡
味道而进入涅盘要好多了!」
在那个比丘鲁莽的思想过後几秒钟,尊者阿迦曼的
说法突然地转变主题和语调。在众人惊讶之下,尊者阿
迦曼以最严厉的态度,雷鸣而吼,驳斥如下:
「你以为我在骗你吗?如果你不相信我,为什麽你
不离开?你留在这里是没有用的,你根本从未被邀请到
这里来,你是自己来的,所以你应该自己离开。佛法不
是给像你这样的「空人」(烦恼愚痴之人),你是可耻
的,披着袈裟(比丘的特徵)却有着这样的想法,任何
穿上这些袈裟的人,就像个对法有信心的人那样被尊敬
着。你现在触了佛陀所宣说的解脱道。
「你可以自由地到任何地方去寻找满足你内心的乐
趣和娱乐。如果後来你在那里证知了任何法义,请回来
教我,让我能够全心感谢你。我所教导你和每一个人的
不过是真理罢了,一个想要从痛苦解脱的人,必须不怕
死。你不相信这个而想要感受痛苦世间的生死,你自可
这样做,但为什麽你要触代替佛陀为导师的正法呢?
你正在让自己成为正法的敌人,成为其他仍然想要追随
佛陀足迹者的障碍。除了伤害了你自己,你错误的观念
已经有害於正法和其它人。
「我认为你来到这里是为了开发你自己和荣耀佛教
,几乎没想到你会怀着这麽乖张的想法。现在我知道你
是自己和佛教的破坏者,如果从现在起,你不设法改正
自己,就会使自己和别人蒙受破坏性的痛苦。我们都知
道佛陀在正觉以前,由於强烈的痛苦,曾经昏死过叁次。你认为佛陀说谎吗?你不相信正法和宣说正法的佛陀
,那你现在身为佛教徒和头陀行比丘有什麽用呢?你是
多麽没用呀!只有在呼吸的时候是人类。精神上来说,
你感受着一个活死人的痛苦,一个假装人形的体,这
纯是因为你乖张的想法。
「现在要下定决心,为了你自己的利益和安稳,你
将要走那一条路?我从自己的经验中知道,没有比我已
经走过的这一条更好的,这也是佛陀和他的阿罗汉弟子
们所走过的。我所教导别人的,不过是我自己在这个方
向上直接的经验罢了!」
就目前所知,这是他最强烈的开示,也是他最严厉
的谴责。这里所记的只是那次开示中比较突出的部份。
他的弟子们全都笼罩着恐惧,被他的语调和申斥的主题
所震憾。这个比丘主角比其他所有的人更为恐惧,而很
快地承认了这样的想法对於他这种身份(头陀行比丘)
的人,是非常应该受到谴责的。没有任何顽固的痕迹残
留在他的心里,从那时起,尊者阿迦曼的说法和语调就
改变了,起初较不激烈,然後就更委婉安慰了。
在这开示结束,集会解散的时候,所有的比丘都在
热烈地询问别人,谁是那个引起尊者阿迦曼作这样一场
「狮子吼」的比丘。他们以前从未在他的开示中听到这
种语调,相信不论那人是谁,他的想法一定是真正的乖
张,公然地触正法,否则,说法的内容和它的语调不
会这麽突然地转变。像往常一样,不用多久就找出嫌犯
来,因为他毫不犹豫地承认那就是他,怀着这样邪恶的
思想,他现在承认受到尊者阿迦曼的斥责是罪有应得。
在尊者阿迦曼训练和引导之下的头陀行比丘们,都
准备去承认他们的过错,有时候视它们为乐趣,有时候
则视为有价值的戒德课程,以达到更佳的自制。
110凡夫心意的性质
110凡夫心意的性质
尊者阿迦曼对凡夫心意的性质太了解了。藉着他心
通的能力,他会立刻地终止有害於某人发展的所有游荡
思想,他的比丘弟子们都相当了解这一点。其它没有那
麽严重的思想,他就不会提到。他非常了解要抑制一个
凡夫心灵中所有游荡的思想是不可能的。对未开发的心
意而言,要处於这种完全控制之下太难了。然而,那些
能够经得起他严格训练的人,包括心里的和身体的,在
一段时间之後会发现在心意开发中有长足的进步,享有
平静和安宁的心意。念住和智慧的开发,让他们对任何
所遇到的情况或环境,都有可靠的「免疫力」。
习惯,好的或是坏的,都不是无缘无故形成的。它
们是由重复而产生,直到它们成为第二天性。一个罪恶
的习惯是难以克服的,因为它对心意有强烈的牵引力。
至於好习惯永远给予心意提升的力量,因此那是很重要
的。父母要及时在孩子们的心中种下理想的习惯,例如
为他们找个有良好习惯的褓母。
111精神的无懈可击
111精神的无懈可击
就像在军事训练,一个学生被强迫去接受各种操练
,直到他能够抵挡得住各种武器为止,在精神上也是一
样,一个弟子被训练成完全地免疫於欲望和胁迫的影响
力,他的心意在任何纷扰之中都能够很平衡。
这就是完美的安宁,或是解脱,或是涅盘的状态,
它在凡夫看来有些单调和枯燥,凄凉而荒芜。一般的说
法,涅盘被认为是没有趣味和娱乐的地方,趣味和娱乐
则是大多数人们所非常执着的事物。很少佛教徒有志於
涅盘,因为它是人们所不能臆测的情况。这不像安宁的
观念,它是戒德和心意开发的结果,有些甚至把涅盘描
述得像个完全寂静的城镇,没有动物、人类、车子等等
的声音,更重要的是没有留下希望或野心。虽然描述涅
盘和涅盘的情况超过了文字和思想的能力,但那是一个
被接受的事实,一个有志於涅盘的人,不留下任何希望
或野心—那是指物质或世俗的退转(财富、名誉、褒奖
、权力等)。这样的一个修行人,追寻从内在安宁和平
静中生出的更微妙的快乐,它在苦恼的环境中也能保持
着。这远胜於从外在的幸福中所得到的快乐和享受,它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