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7 节
作者:
开盖有奖 更新:2021-02-26 19:07 字数:5285
果位。
时诸比丘请问:“世尊,以何因缘农夫的田地变成了黄金?最后,他
又在佛的教法下出家获证罗汉果位?唯愿为说,吾等欲闻。”
世尊告曰:“这是他前世和今世的两种因缘。前世的因缘是在贤劫人
寿两万岁时,人天导师、如来、正等觉迦叶佛出世,他是一位婆罗门的儿
子,长大后出家了,临终时他发愿:我在迦叶佛的教法下出家,虽然没有
得到什么境界,但愿我来世在释迦佛的教法下,令佛欢喜,出家证得罗汉
果。以此往昔的愿力今已成熟故,在我教法下出家证得罗汉果位。这是前
世的愿力。现世的因缘是他作农夫时,平时见到我时数数心生欢喜,并以
清净心对我供养,以他清净心供养的功德力和我的加持力,使他的田地变
成了黄金。”世尊如是言。
正文 (44)升天的先父—先父升天 引子证果
(44)升天的先父
—先父升天引子证果
一时,佛在舍卫城。有一婆罗门与妻子共享着美好的生活,后来,
妻子生下了一个端严的儿子,他们为儿子举行了隆重的诞生仪式,为他取
了适合其种姓的名字,用牛奶、酸奶、油饼等喂养着,他如海莲般很快地
长大了,他对世间的一些学术精通无碍。婆罗门对三宝极具信心,并皈依
了佛门,受持居士戒,经常供佛及僧,世尊也亲自对他宣说法要。但不久,
婆罗门生了病,家人用根、茎、叶等配制成药来医其病,终因医疗无效而
去世。去世后立即转生到三十三天(Tavatinsa)。婆罗门儿子把父亲的尸
体拿到灵鹫山附近的大尸陀林中,准备火化(SariraNissanda)。他看着
父亲的遗体,万分悲痛,一边处理尸体,一边大哭大喊:“爸爸,我的爸
爸……。”极度的悲伤使他精神失去了正常。从此,他四处流浪,边哭边
喊:“我的爸爸”,看上去很可怜。
他的父亲转生三十三天后,按天人的规矩要作三观察:观察从何处
来,以后到何处去,以何因缘而来。他作这三种观察时,知道自己是从人
道来,因皈依佛门,亲闻佛陀之法要而得生三十三天的。他深感世尊的恩
德极大,为报佛恩,他决定在未过夜之前去拜见世尊。于是他身着天人衣,
佩带着项链、耳环、臂环、手镯、头饰等等璎珞珠宝,手持青莲、白莲、
曼陀罗等各种天上鲜花来到佛前供养顶礼,右绕三匝。世尊观其根基为他
传授了相应的法,他当时获得了预流果,绕佛三匝,就准备返回天界。这
时,他看见原来的儿子在尸陀林里到处哭喊,就到儿子前问:“你这是干
什么?何必这么悲伤?”“您是谁呀?”“我是你的父亲。”“那您现在
在哪里?”“我已转生三十三天。”“那您以何善业转生三十三天?”“是
因为我在人间皈依了佛陀,受居士戒;在佛前闻法的善根,使我转生三十
三天,希望你不要悲伤,我现在很安乐,你好好皈依三宝,将对你以后有
极大的利益。”听到先父如是教导,也解除了他心中的烦恼。随后,他就
去世尊前恭敬顶礼,世尊为他传了应机的法要,他摧毁了萨迦耶见,获得
了预流果位。得果后,他再三祈求:欲在如来教法下出家,受比丘戒。如
来开许了;并以“善来比丘(Ehi…Bhikkhu)”之方便言词使他立刻纳受了比
丘戒体。尔后,他勇猛精进,灭尽了三界诸烦恼,证得了罗汉果位。
时诸比丘请问:“世尊,以何因缘婆罗门之子初于佛无信心,但后来
依其先父之教导才对世尊生起信心,随佛出家证得罗汉果?唯愿演说前后
因缘。”世尊告曰:“不仅是今生婆罗门儿子依其先父的开导对佛生信出
家,往昔也是如此。早在贤劫人寿两万岁时,人天导师、如来、正等觉迦
叶佛出世。印度鹿野苑有一婆罗门的儿子对世间的十八明、八观察无所不
通晓。而这位婆罗门对迦叶佛具足极大信心,在佛前皈依受戒。死后转升
到天界。儿子见亡故的父亲悲痛欲绝,每日哭喊。其父见此;便显现其前
开导说:‘你不必如此痛苦,我因于迦叶佛前皈依受戒,死后已转生天界,
你也应该皈依迦叶佛,将对你以后有利。’儿子听了,就去迦叶佛前皈依
出家。在临终时他发愿:‘我在迦叶佛教法下一生出家没有得到什么境界,
愿我将来在释迦牟尼佛的教法下出家,得证罗汉果位。’以他当时的愿力
成熟;故今生在我的教法下出家证得罗汉果。当时的父子即现在的父子,
当时的儿子也是依靠其先父的开导而出家的,今生也是依靠其先父的开导
及前世愿力的和合,得以出家证罗汉果的。其前后因缘如是也。”
正文 (45)果嘎勒嘎比丘—假因谤圣 堕无间狱
(45)果嘎勒嘎比丘
—假因谤圣堕无间狱
一时,佛在王舍城(Rajagadha)。果嘎勒嘎比丘(提婆达多的眷属之
一)住在萨呷玛山,此山环境幽美,鸟语花香,十分僻静。附近的施主与
婆罗门对果嘎勒嘎比丘十分恭敬,经常对他供衣物药食等。当时,舍利子
和目犍连一同游方(师言:舍利子和目犍连生生世世关系甚密,在释迦牟
尼佛的座下也是一对密切的道友,圆寂时也在一起,平时都是形影不离地
在一起。)到萨呷玛山,他们住在一个寂静(Santi)的山林中。果嘎勒嘎比
丘听说他们二位尊者(Thera)到了这个地方,就前往顶礼,迎请二位尊者
光临他的住处,并许诺:将供养二尊者一切资具。但二尊者因那里人多不
易修习,想到附近一个寂静的地方安住,就婉言谢绝了果嘎勒嘎比丘的善
意。当时,他也遵从了二位尊者的意见,并说:“无论如何二位能在我们
附近森林中修习,我本人非常随喜,二位能在这里住多久,我们可以供养
多久。”二位尊者就答应住下来,只对果嘎勒嘎提出一个要求:“请不要
告诉任何一个人我们在这里,一旦有许多人来来往往的话,那我们会不辞
而别的。”果嘎勒嘎比丘也答应了。这样一来,二位尊者就安住下来了。
在很长时间里,果嘎勒嘎比丘也一直供养着二位。一晃多年过去了,二位
尊者一直相安无事,没有任何违缘。
当时,果嘎勒嘎身边有一个对他很好的大施主,家里生了一个孩子,
孩子稍大,便对释迦牟尼佛的教法生起信心,跑到果嘎勒嘎那里皈依受一
些戒,并请求出家。当时,果嘎勒嘎问他:“你有没有通过父母同意?”
“没有。”“在释迦牟尼佛教法下出家必须通过父母同意,你先回去征求
父母的意见,若他们不同意,我可是不敢摄受你的。”果嘎勒嘎十分明白
的告诉这个孩子。他回去请求父母:“我愿在如来教法下出家,请父母同
意。”他的父母根本不同意,对他说:“除非我们死了,那是不得不离开
你,如果我们在世一天,你别想离开我们。”他只好顺从父母,暂时不出
家。
果嘎勒嘎比丘对二位尊者供养了多年,大施主的儿子都长大成人了。
一次,果嘎勒嘎比丘准备出游,临行前,他把弟众全交给了舍利子和目犍
连二位尊者说:“二位,我准备出游,请您们为我的弟众传授一些教言,
好好地调化他们。”交咐完毕,他便出门了。二位尊者就观察他弟子们的
根基,觉得堪为法器,并跟二位很有法缘。观察后,二位就显示神变,给
他们传授了一些相应的法,他们都勇猛精进,全部获证了阿罗汉果位。这
时,那位大施主的儿子恳求父母同意后,便来到经堂准备出家。比丘们得
知他想出家就告诉他:“果嘎勒嘎比丘外出,有舍利子和目犍连二位尊者
在这里住持,带我们闻思修,你若在尊者前得出家,那是很殊胜的。”大
施主的儿子听了很高兴,就在尊者舍利子前出家了。尊者为他传授了一些
法要,他证得了预流果,再受比丘戒,更加精进修持,摧毁了三界烦恼,
证得了罗汉果位。得罗汉果后他就对他自己的父母传法,这两位大施主也
得了圣果。于是他们做广大的布施来酬报三宝的恩德。
久而久之,二位尊者的德行感动了萨呷玛山的天人,天人就告诉本
地的居民:“现在,我们萨呷玛山上有两位尊者:一名目犍连,一名舍利子,
他们二位是真正的善知识,你们为何不去拜见?”天人们这样告知后,前
来拜见者络绎不绝,两位尊者觉得天天很多人来恭敬供养,因琐事虚耗时
光,于自己修习无益,便决定离开此山。他们就告诉那些已得罗汉果的果
嘎勒嘎的弟子们:“以前在这幽静的森林中安居非常殊胜,但现在来往的
人太多,我们曾与果嘎勒嘎约定,如果人来得多我们就不辞而别,现在,
我们打算离开此地,你们最好去王舍城,我们大家各奔东西,都好自办道。”
依据尊者的教言,寺院里的全部僧众、施主都去了王舍城,二位尊者也另
去他方。路途中,天下雨了,越下越大,二位尊者看见前面有个山洞,想
进去避一避雨。也看见了先进去了一个牧女又进去一个男人。过一会,那
个男人出来走了。两位尊者未多观察便走进山洞里避雨。
这时,果嘎勒嘎出游已经回到萨呷玛山,一看森林中的两位尊者没
了,经堂里的弟子也全部没有了,他心中既着急又烦恼,东打西听询问。
结果别人告诉他:“是那两位尊者把你的弟子、施主等全带走了。”他听
了马上生起了大嗔恨心。又跑到那位大施主家,施主家的儿子也没有,他
问施主:“您家的儿子哪去了?”施主说:“他跟舍利子出家了,现在不知
他们一起又跑到哪里去了。”听到后,简直是火上加油:不但把自己的眷
属带走了,还把施主的儿子也带走了。又有些不明事理的人在旁边添油加
醋地说:“当初你倒是对他俩蛮好的,可现在反把你的眷属全带跑了……”
他越听越生气,怒不可遏,一刻也难以平静:这样太不应理了,无论如何,
我去把我的弟子眷属带回来。打听两位尊者的去向后,立刻起身追赶他们,
在山洞里追上了,他就强压心中的怒火,在二位尊者前仍然恭敬顶礼,说
了些悦耳的敬语。
先前先进山洞的牧女在里面听到洞里有三位比丘说话的声音,就悄
悄从山洞深处溜了出来。果嘎勒嘎看到一个行为不规的女子从洞深处走
出,心生怀疑,再仔细地观察那个女子是刚做完不净行的眼神,心想:洞
里只有他们三个人,肯定他们之间有关系(师言:当时,以一般凡夫之见,
好象果嘎勒嘎有一个相似的因,后来对二位作诽谤。以后,我们平时在评
论定论一个人、一件事时,千万不要以凡夫之见去洞察断决,一定一定要
谨慎!)。他心里生起了邪见(MicchaDitthi),再加原有的怒火,果嘎
勒嘎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愤恨,当面对二位尊者恶口辱骂:“你们已经犯
了戒,行为不如法……。”说了很多不堪入耳的恶语,两位尊者见他恼羞
成怒,也就无言相对,不再解释。
然后,果嘎勒嘎就追去了王舍城,凡见到比丘就对他们说舍利子和
目犍连是怎样怎样地与女人有关系,持戒不清净等过失……。(师言:我
们学院的六千僧众中,若现量见到他人的过失,要再三观察是不是自己的
眼根不清净、耳根不清净而看错了听错了。若不是管家负责人在很必要的
时候,最好不要举他人之过,否则自背因果。不要说无因诽谤,即便是有
因诽谤也要堕入地狱的,佛陀也是无法救度,这里的果嘎勒嘎就是一个强
有力的例证。现在,在我们学院所有的人,都是发了菩提心的,可以说都
是因地菩萨,若是对菩萨诽谤,其罪是大于诽谤罗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