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 节
作者:
连过十一人 更新:2021-02-17 08:05 字数:4724
チ四赴6彼笪熳又螅钟錾狭饲宄⒐岳创游从泄脑帜眩谟峭饣佳沟盟还矗顾挥泄弦惶彀材娜兆印K湮熳樱匆踩缙胀ㄈ艘谎兴耐纯嗪捅睢F胀ㄈ丝梢运媸卑炎约旱男牧橄蚯兹撕团笥殉粗荒芙磺械目嘀园樽爬渚坪腿壤幔客痰阶约旱亩亲永锶ァK露懒耍淙幻迳嫌涤姓飧龉业囊磺校从炙坪跻晃匏校踔亮鹇氲那浊楹陀亚槎济挥校皇锹穑吭谒崭蘸仙涎劬Α⑹俏春氖焙颍漳切┤缰谛枪霸掳阄圃谒肀摺⒍运谴拥某甲印㈠用蔷涂几髯晕约旱睦娑箍思ち业恼贰H绻掠兄欢ɑ嵩僖淮胃械绞朗碌目杀! ?br />
第八章 咸丰驾崩,山雨欲来风满楼(3)
咸丰帝一死,肃顺等八大臣就执掌大权,当日即七月十七日(1861年8月22日),皇太子改称皇上,皇后钮祜禄氏晋封皇太后,后加徽号慈安。次日举行咸丰帝大殓奠礼,接着尊称小皇帝的生母叶赫那拉氏为皇太后,后加徽号慈禧。因为钮祜禄氏住承德避暑山庄烟波致爽殿东暖阁,故称东太后,叶赫那拉氏住西暖阁,故称西太后。接着,八大臣拟定载淳的年号为“祺祥”。
肃顺等八大臣根本没有把两个妇人放在眼里,肃顺时常顶撞皇太后,对小皇帝更是凶神恶煞,有一次,竟把他吓得尿了裤子。两宫太后对此,都非常不满。性格懦弱、才又短缺的慈安只能勉强忍受,而野心勃勃、善弄权术的慈禧却开始在心底酝酿一场争夺最高统治权力的阴谋,她在静静地等待时机的到来。
咸丰帝驾崩的次日,奕訢等留京大臣接到咸丰帝驾崩的噩耗及遗诏。文武众臣陷入悲痛、惋惜、愤恨之中。
咸丰帝将大清国的最高统治权力,分散地交给多人,却单单没有给自己的亲弟弟——恭亲王奕訢。这不能不使留守京城的官员们大吃一惊,因为奕訢被封亲王,乃是宣宗道光皇帝的遗命,在所有的亲王之中,他是惟一获此殊荣的。况且,奕訢与咸丰亲如手足,虽然两人关系一度疏远,但奕訢两次临危受命,救国家于危难之中,功高盖世,具有崇高的声望。咸丰帝驾崩,恭亲王担当摄政重任,本是情理之中的事,可这辅政大臣当中,偏偏就没有恭亲王奕訢。留守京城的诸位大臣,惊讶之余,心中颇为不平。
奕訢心中更是交织着无限的悲痛、愤恨和失望。
奕訢和咸丰帝之间,虽然彼此一直心存芥蒂,而且在咸丰帝生命的最后时光里对他疑忌颇深,但是,他们毕竟是自幼一起生活、同为一个母亲抚养长大的手足兄弟。童年,他们一起嬉戏玩耍,上书房,他们一起习文练武,朗润园里他们相互作诗赠答……他清楚地知道,咸丰三年,皇上破例命他进入军机处,是对他真正的信任和倚重。他也知道,上年八月在危难之际委任他督办和局也是对他真正的信任和倚重。但他没想道,自八月一别,竟成永诀。如果不是肃顺等人的谣言蛊惑、从中挑拨,他们兄弟二人之间的隔阂、君臣之间的猜疑,不会如此之深,不会连皇上的最后一面也见不着,因此,奕訢对肃顺等人充满了愤恨。悲痛和愤恨之余,他又失望了,这是他人生当中第二次陷入深深的失望之中,第一次是他本来深受先皇宠爱,却与皇位失之交臂;这一次,他督办和局,力挽狂澜,却没有得到皇上的信任,顾命大臣有八位之多,却没有他奕訢一人。而经历过几度沉浮起落、备尝酸甜苦辣的奕訢,此时,变得更加成熟老辣了。他的心里虽然充满了失落和不满,但这次,他的眼睛不再饱含泪水,而是在心里默默思量如何应对这一对自己非常不利的局面。很明显,肃顺集团的辅政,意味着奕訢集团的必然失势与覆灭。肃顺等人恃宠而骄,飞扬跋扈,连兴大狱,排除异己,早已弄得京城怨声载道,人人自危。他们又百般阻挠咸丰帝回京,造谣诽谤留京大臣,京城留守大臣早就对肃顺集团心怀不满,现在又意识到肃顺集团辅政必然会危及到自身的利益和地位,于是纷纷聚拢在奕訢的周围,表示支持奕訢重掌枢要。
八月初一日(9月5日),奕訢以祭奠皇兄梓宫为由,驰抵热河行宫,恰好赶上奠礼,奕訢奔到咸丰帝梓宫前,伏地大哭,声彻殿陛,旁人闻之无不下泪。据一直守候行在的人说,自从七月十七日皇上驾崩以后,还没有谁悲痛到如此地步的!没有谁不相信奕訢的泪水是真诚的,但也许没有人知道奕訢的泪水又是复杂的,它包含了对皇兄英年早逝的悲恸,对皇兄不念手足之情的埋怨,对自己最终得不到信任的委屈,对大清王朝多灾多难的伤感……
祭毕,两宫太后立即召见奕訢。叔嫂相见,两宫太后皆涕泣而诉说肃顺、载垣、端华三奸之跋扈和欺侮,于是密商铲除三奸之策。奕訢向他们表态,要下手,非还京不可,并且要速归,他对京城部署有绝对把握。但是,太后对回京后夷人会怎么对待他们心中没谱。奕訢当即表示:外国无异议,如有难,唯奴才我是问。于是打消了太后心中最后的疑虑。
第八章 咸丰驾崩,山雨欲来风满楼(4)
在这次会见后,奕訢在热河进行了一系列密谋活动,为了不露痕迹,以免打草惊蛇,奕訢不仅本人小心谨慎,对肃顺等人恭敬谦卑,而且一再叮嘱同党,不论时局多么险恶,都要忍耐,一切等回京再说。所有安排妥当之后,奕訢遂于八月初七离开热河,唯恐肃顺等人察觉而派人追杀,于是快马加鞭,日夜兼程,十二日回到北京。
奕訢离开热河的第三天,周祖培的门生弟子、山东道监察御史董元醇便上疏,奏请皇太后垂帘听政。奏折主要内容有四点:一是建议皇太后垂帘听政,如不实行垂帘听政,圣上就会受到蒙蔽;二是提出另简亲王辅政,要求皇帝的近支亲王与旁支亲王载垣、端华一起辅政,实际上是要求恭亲王奕訢也进入辅政班子;三是请求为小皇帝挑选师傅;四是建议整顿吏治,尤其是整顿高级官吏队伍。奏折锋芒直指八大臣,公然向八大臣顾命制度挑战,这正合两宫太后的心意。十一日,两宫太后抱着小皇帝,召见赞襄政务大臣,要他们就董元醇所奏拟写一道圣旨,要求交由文武大臣商议。结果引起了肃顺等人的强烈反对,他们“勃然抗论,以为不可”,声称他们是赞襄皇上,不能听太后之命,甚至说太后看折亦是多余之事。两宫太后当即据理力争,八大臣也毫不退让,双方针锋相对,唇枪舌战,争论非常激烈,声音很大,竟把小皇帝惊吓得哭了起来,尿湿了裤裆。两宫太后气得浑身颤抖不已。
肃顺等人退朝之后,立即以小皇帝的名义草拟谕旨以大清朝没有皇太后垂帘听政先例为由,痛驳董元醇的奏折,并很快传抄呈递给两宫皇太后。两宫太后据不钤印,拖至次日,八大臣遂以不钤印就不办公相威胁。两宫太后无能为力,只得忍气吞声,将八大臣呈递的谕旨发下。赞襄政务大臣与两宫太后的这场冲突,以太后的妥协和赞襄政务大臣的胜利而宣告结束,政变前的舆论准备受挫,奕訢等人认为其失败在于时机尚未成熟,发之太早。
此后,八大臣自以为牢牢控制了朝政,开始得意忘形,更加不把孤儿寡母放在眼里。
然而,经过此番交手,两宫太后看透了八大臣的真实面目,也看清了自己面临的险恶处境。尤其是西太后,此时此刻不由想起去年从北京逃往热河途中遭肃顺冷眼羞辱之事。当时,道路崎岖,她不胜颠簸之苦,一把鼻涕一把泪,要求负责后勤的肃顺给他更换好一点的车马,当场遭到肃顺声色俱厉的训斥:“逃难之时有这等车马就是万幸了,你不看看皇后也坐着这等车马吗?难道你比皇后还高出一头吗?”这深深刺伤了向来自尊的那拉氏。后来,她饥饿难耐,要求肃顺给点饭吃,竟遭拒绝。更恶毒的是,肃顺竟在咸丰帝病重之时,曾引用汉武帝时期钩弋夫人的故事,建议咸丰帝处死那拉氏,防止母后专权。诸如此类,西太后一直耿耿于怀,加上现在一再受到欺侮,新仇旧恨交织在一起,更增添了她对肃顺的刻骨之恨。她毕竟是一位非同寻常的女人,她柔弱的身躯内藏着一颗刚强的心。她默默地舔着流血的伤口,暗中积蓄力量,等待着复仇之日的到来。
第九章 辛酉政变(1)
奕訢一回到北京,立即暗中紧锣密鼓地为政变作各种准备,尤其加紧做好军事布置。当时,清廷的嫡系武装共有两支,分别控制在僧格林沁和胜保手中,他们都与肃顺嫌隙甚深,咸丰帝死后都无条件地站在皇太后和奕訢的一边。咸丰帝一死,胜保即自行带兵回京,经与奕訢密商之后,赴热河祭奠咸丰帝,并乘机在京畿一带和北京、热河之间沿途布防。奕訢还以太后命令示步军统领、神机营都统和前锋、护军统领,以把这些京城武装控制起来,为己所用。在此之前,手握重兵的僧格林沁早已不顾当时的政治体制,一再坚持奏折必书“伏乞皇太后、皇上圣鉴”字样,公然与肃顺等人对抗,表示自己坚定拥护皇太后的立场。而此时,统领湘军——大清国战斗力最强的一支军队的曾国藩,面对风雨欲来的政治局势,显示出一种惊人的沉默,只是闪烁着他那双深邃的、他人永远也猜不透的眼睛,静观着时局的风云变幻。肃顺的亲信、时称“肃门七子”之一的王辏г硕啻纹笸祭KM玫剿闹С郑疾晃V链耍嗨惩耆萦诠铝⑽拊木车亍!?br />
有了胜保、僧格林沁的武力作强大的后盾,奕訢等人谋划的政变已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然而,此时肃顺等人却全然不知自己已成他人刀俎之上的鱼肉,依然得意忘形。自以为顾命制度既符合祖宗家法,又为大行皇帝遗诏所定,其合法性已不容置疑。奕訢则一再以软弱谦卑之态麻痹肃顺等人,肃顺等人果然上当,毫无察觉。同时奕訢通过心腹曹毓瑛的通风报信,对热河那边的风吹草动了如指掌。曹毓瑛本是肃顺的心腹,被肃顺任为军机处领班章京,参与机要。后因咸丰帝拟增一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按序理应曹毓瑛担任,但是肃顺却安排了焦佑瀛。曹毓瑛明表谦让,却心怀怨恨。后见肃顺等人与奕訢集团有矛盾,其权位难保长久,于是改换门庭,投靠奕訢,现在正是他立功和向奕訢表示忠心的时候。
正当慈禧和奕訢磨刀霍霍的时候,肃顺等人又犯下了一个致命的错误,更进一步把自己推向了死亡之神。当时,端华系步军统领,统率在京八旗步军和在京绿营马步军三万人,掌京师九门管钥,身居要职,举足轻重。载垣兼銮仪卫掌卫事大臣、上虞备用处管理大臣之职,掌管皇帝的侍卫队与仪仗队,负有随侍皇帝渔猎、率领三旗侍入值之责,肃顺兼任响导处事务大臣,掌管着一支皇家侦察部队。这就是说,端华、载垣、肃顺统领着京城和皇帝的主要安全保卫力量。可是,他们三人见慈禧被迫退让,奕訢对赞襄制度也不敢提出异议,遂认为大局已定,无人能撼动他们的权位,于是,以“差务较繁”为由,一起辞去上述要职。他们也许是为了表明他们专心致力于摄政事务,不敢包揽一切,以取得太后的信任和支持而作出的一个姿态。但这正是皇太后尤其是慈禧求之不得的,遂以两宫太后的名义同意了他们的请求。慈禧非常精明,在委任奕訢同党瑞常等接任步军统领等职的同时,又特地委派端华暂署行在步军统领,以防肃顺等人起疑。这样,肃顺等人手中仅有的一点兵权也丢了,他们离死亡又靠近了一大步。
九月二十三日(10月26日),是咸丰帝灵柩回京的日子。咸丰帝仓皇出逃的时候,万万没有想到自己永远不会再回到他从小生长的、以前从未离开过的皇宫。现在,他安静地躺在那方豪华的灵柩之中,人们很快开始淡忘他。如果他在天有灵,想必也会感到可悲可叹吧?
不知是肃顺等人的确命该如此,还是着实蠢到了家,以至于一错再错,他们安排载垣等随同两太后和小皇帝在避暑山庄丽正门外跪送咸丰帝灵柩启程返京,然后从间道先行,提前赶回京师,这样,圣体不至过于劳累,便于灵驾到京后,皇上在东华门外跪迎。而肃顺、仁寿、奕譞、陈恩孚、宋晋等人,则护送咸丰帝笨重的灵柩,从大道缓缓而行。睿亲王仁寿、醇郡王奕譞是皇太后的人,他们暗中监视着肃顺派的一举一动。这一安排又正中慈禧下怀,她抓住这一至关重要的机会,选用快班轿夫、日夜兼程,提前四天赶到北京,为发动政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