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 节
作者:交通工具类:沧海一叶舟      更新:2021-02-26 18:57      字数:4850
  腋眨嗡蘖ηЫ锖海恢冈硕智Ы铩保闶墙驳暮献鳌!   ?br />
  有千斤巨力的壮汉,我一指就可控制,就像“木”字上加一点,成了“术”字,字变成了别的意思了,壮汉的千斤力就变得不是力了。比如壮汉将我抱住,他的胳膊紧紧地勒我,我的身体外挣,他会加劲勒我,因为我一挣,给了他一个相反的刺激,就让他找到了用力的方向了。如同羽毛球飞来得越猛越快,球拍子拍上去,拍得就越狠。
  我不破坏他抱我的力量,还要加大这力量,两人一拍即合,在力量上合成一个人了。他往怀里抱我,我不外挣,往他怀里钻,就合作了。他的环抱之力,是向自己的胸口环抱的,我向他的胸口扑去,他力量本要归向自己胸口,自然会与我共同构成了一个虎扑,他就跌出去了。
  我也可以和他共同组成一个“狸猫上树”的形,狸猫上树是向上的力,他环抱着我,就像挤牙膏似的,会把我往上挤,我就顺势向上,他也会跟着向上,两人都呈现出狸猫上树之势,他就失去了环抱之力,自破其形了。
  假借的要点是“高低随法以转移”,薛颠注解这个“法”字为“法者,天也,流行之气也”,一下解释糊涂了,打架的时候难道还要看天?还要根据风向?打架的时候,敌人就是你的天,敌人表现出来的动势,就是风向。是东南风还是西北风,要识别清楚。
  敌人是天,天有各种可能性,会下雨、会下雪、会打雷,敌人也有各种可能性。农民是看天吃饭的,武者是看敌人吃饭的,农民一看风向,就知道什么季节到了,准备种什么作物了,这是与天配合,武者看到敌人一个架势,就知道我能将它改成什么形了。
  假借功夫是会意象形功夫的深化。
  在造字法里,假借是以象形转意,“木”变成了“术”,木是树木的形象,利用这个形象,加上了一点。
  “转注”是以意转意,一个意思转成了另一个意思,比如“示”,“示”是古代拜祭神的供台的形状,但“示”字的形并不是“示”的含意,“示”不是台子,而是“拜祭神”,还泛指一切跟求神的事,所以“示”字超越了形,有了形之外的意思。
  在这个“示”字旁加上“羊”字,成了“祥”,向神献祭品了,表示“吉祥”。这是一个意思转成了另一个意思,但新的意思仍在原意的范围里,祥、福、社、祉、祯,各有各的意思,但都跟“拜祭神”有关,所以转注,是有了新意,而原意不失。
  武术上的转注,也是有新意而不失原意。薛颠言“转注者,旋转圆动力而中心不失也”,像一个圆球,不论如何旋转,而圆心不失去,如果失去了圆心,球便崩溃了。比武时要和敌人共造新形,会根据敌人来变形,但不管如何变,而自己的重心不失。敌人跟你共造一形的时候,失去了重心,就是败迹。
  假借是取胜之法,转注是不败之道。
  “指事”在造字法里,是抽象符号,如“上”,现实里没有这个形象的东西,是凭空造的一个符号。
  “指事”在练武时是符号,在比武时是阵法。形意门在首次授课的时候,要在徒弟磕头的蒲团前,用米粒洒出一个圆圈,圆圈中用米粒洒出一个正方形。如果有绘画才能,就在这个方形中用米粒洒出一个长袍、长须、高髻的古人,为向左而视的站姿,左手藏在袖子里,右手呈倒钩状,其它手指握着,唯食指挑起,指向身后。
  祖师不是具体的人,是拿一个神仙的形象代表形意门的祖师。右手指身后的手势是个仙姿——神仙悠然自得的姿态,是个趣味。理解成“交托身后事,期许后来人”的意思,也可以。这两个解释掩饰了真实含义,师父交托徒弟办特别事情时,方说明。
  没有绘画才能,就不用画祖师了,圆形套方形就可以了。这个符号是形意拳的心法口诀,薛颠在“转注”篇章里透露出来,是“圆中纵横似弹丸”一句。
  圆力中有纵横力,纵横力形成圆力,好像一颗子弹,子弹飞出去,多大的力量!如果子弹自身不具备纵横力,撑不住自己,飞的过程中,就崩溃了。子弹直线飞出,子弹本有的横力,加上所受的横力,令横力极强,但打到目标上如果只是这个横力,便只能破坏目标的表面,而有了圆力,则可让这种横力变成钻劲,破坏目标的深层。
  形意拳练的九宫步也是指事,九宫步就是诸葛亮的八卦阵,将一个方形用“井”字切成九块,按照口传的次序将这九块都走一遍。我们走这一遍的轨迹,就是诸葛亮阵法内部调动的轨迹。八卦阵是“以少胜多,败中求胜”的典范,九宫步练功时是个固定路线,在比武时将之活用,便尝到了“以步赢人”的妙味。
  象形术有五法八象,共十三种拳法,动作简单,每一种拳在练习时,所走的轨迹都不同,步径轨迹也是符号,是在指事,需要对此留心。      指事没有实指,如世上没有“上”这个东西。指事为空,将所学所练的统统化空,隐于无形,形意拳的“无形无意是真意”,便是指事。面对敌人,不能指事化空,便无法立功。
  谐声,字的左边是形,右边代表声,如“咆哮”两字,左边的口都是形,而右边的“包孝”是音,这个音是可以有变化的,比如“包”念“bao”,成为“咆”字后,变成了〃pao〃。
  谐声是形上生音,让形有了新意,在武术里也如此,形上生音,令形生出了神采。老虎的吼啸之声可达三十里,所以老虎比豹子有神采,豹子虽然奔跑快如闪电,但跑几十秒就得停下来,因为奔跑产生的高热量会把自己热死。
  豹子不懂发音的奥妙,调理不好自己,老虎得了发音的益处,虽吃腥秽的肉类,却气脉通达,骨血成宝。虎血如鹿血,虎骨如人参,是生灵精华,大滋养品。
  声音是肉体的神采,音可以通脉,佛教天台宗传下的“嘘咝呵吹呼唏”的六字诀,就是是以发音来调理经络的。薛颠言“神气能逼人,精气能摆人”,可用发音来焕发人的精气神,这种音声唤出的神采,可以逼人、摆布人,而且发音能醒目,两眼的威慑力,是发音练就的,不是瞪出来的。
  发音的要点为“龙吟、虎啸、睡狮吼”,龙是无形的,所以龙吟也是无形的,身体发一个音,头胸腹腔都有共鸣,但就是没有声音,无声之声是第一要诀;
  虎啸的练法次之,要将声音练成实体,老虎发音是带着强烈的空间感的,一声要涵盖它所有的地盘,声不虚发,发则必方圆三十里,将声与形结合起来,是第二要诀;
  狮子睡觉的时候,一翻滚,无意中发出的吼声,自己不知道,又一滚,睡过去了——这是第三个要诀,要在睡觉的时候意想发音。睡觉前作几次龙吟虎啸的发音,意念里想着一个音就睡过去了,睡眠中自有生理变化。
  作战斗的虚拟练习时,一般都是假象一个敌人,对发音有了体验后,就不用假象敌了,让声音陪自己玩。力量有纵横,声音也有纵横,比如做出一个横向动作,却发音高昂,与肢体构成了纵横关系。身体绕了一个弧线,却发音短促直率,形与声构成了长短曲直的关系——这就是声音“形之于战斗力”之法。
  丹田和手指对发音敏感,发音时要“气藏丹田,神贯手指”,西洋乐的歌唱家唱高音时需做手势,可见手指对发音有辅助之功。腹部丹田是力源,同时也是声源,自此发出的声音是深广的,可以与外物共鸣,而以喉胸发音窄浅,不易与外物共鸣。
  敌人的身体,与你产生共鸣,比武时会是怎样的效果?引人遐思。
  李老晚年残疾后,常坐在家附近一个副食品商店的台阶上晒太阳,副食店少有人去,小贩们在副食店门前摆水果摊,李老被盛水果的三轮平板车挡着,有亲戚去看望他,也找不着他。
  对于谐声,李老说:“不平则鸣。”心有不平,才会发声。李老过世数年后,笔者看到韩愈的《送孟东野序》,方知道李老话的出处,《送孟东野序》的开篇首句为“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送孟东野序》从草木山河的不平,说古人的不平,再说同代人的不平,最后说到三个才华横溢的朋友,担忧地说“抑不知天将和其声而使鸣国家之盛邪?抑将穷饿其身、思愁其心肠而使自鸣其不幸邪?”
  我不知道他们的才华会发出怎样的声音,是天与他们的才华共鸣,用他们的声音表达国家的昌盛,还是天要让他们贫贱屈辱、苦思抑郁,让他们的声音来鸣自己的不幸?
  八性:
  八性者,即抓扑抖掀截挂舒绵是也。抓者,如饥鹰之抓物;扑者,似狸猫之向前之扑鼠也;抖者,一身之力如猛兽之抖毛;掀者,即托起,平托、高托、左右相托也;截者,是堵住,不让敌手足发出也;挂者,乃是挂住敌人手足不能退回,或左挂或右挂,使一身不得中和之力也;舒者,伸开,于鸟之抖翎,展翅抖擞法也;绵者,柔也,柔中有刚,如沾绵连随之意也。
  六书是比武的理,八性是具体的技。如鹰之抓,如猫之扑,鹰能抓羊高飞,胯筋强韧也,猫可加速度地扑出去,令老鼠来不及反应,胯筋弹性大也。
  抖,是对敌发力之法,野兽抖毛般地,全身振颤,又很轻松,抖是打人的特效之技。从纪录片可看到,瘦得不成人形的吸毒者能冲破几个医护人员围堵,就是在用抖力。他们因吸毒丧失了体力,四肢疲软,无力可用,不自觉地用上了抖力,反而可与壮汉一搏。
  以脊椎来抖,纪录片上的吸毒者都是晃着脊椎走路,这是他们体弱的表现,但也因此练出了拼命时的一抖。
  掀,是掀翻桌子的动作,自下向上的,人发火掀翻桌子,没有把桌子举起来再翻过的,都是在桌子边沿找到一个发力点,短促地一发力,就放手了,桌子自己翻过去的。
  掀桌子边,才能掀翻桌子,手在桌子中央,掀桌子就费力了。掀是杠杆原理,要找好位置,发力的点和受力的点离得越远越好,比如在敌人的左手上一发力,敌人的右脚受力了,人就跌倒了。
  掀要用上象形的功夫,一眼就看出敌人形上的发力点和受力点。掀要找点,所以有平掀、高掀、左右互掀之法。用左右互掀,是敌人有功夫,能调整重心,重心一变,就不受力了,这时候,我就再掀一次,与第一掀的发力点相反。
  敌人调整后的重心,一定是与先前相反,我相反地发力,必击中敌人新的重心,敌人来不及再调,便跌出了。掀是短促的,一发力就脱手,托是手一直触着敌人身体,可连续发力。
  截是堵着,不让敌人手足发出。截是高级打法,看过一个亚洲国家的足球队与德国队比赛,很快输了,支持这个亚洲国家的球迷抱怨“这个国家的队员完全没有发挥啊,如果正常发挥,将是一场好斗!德国队平淡无奇啊,没什么厉害的。”
  不理解对抗竞技的人,会有这样的感慨。德国队的高级,不是自己耍什么精彩,高级就高级在不让这个亚洲队发挥。看此亚洲队平时自己踢球,都踢得才华横溢,甚至从球技上看,一点也不弱于巴西队。在德国队面前,怎么就出不来技巧了?因为德国队不让他们出技巧,截住了。     截法有三时,敌势未发时、敌势已发时、敌势将收时。后面的挂、舒、绵,都是对付敌势已发时、将收时的,挂、舒、绵都是截法。
  敌势未发时,好处理,比如这个人擅长摆拳,抡圆了力量很大,但他一动,我就贴身近打,他没有距离发摆拳,他的摆拳就被截住了。关键是观敌的眼光,要瞄着敌人的根节——肩、胯,敌人未发招,肩胯也有预兆。一有预兆,我就赶快截住,比如一个演奏者在演奏,乐曲都是有拍子的,快到拍子时,我提前打个拍子,演奏者一下就乱了。
  截法打乱敌人的节奏,节奏一乱,他身体不协调,重心便不稳了。对付未发时,主要用距离截。
  敌人的拳势已发,摆拳抡出来了,不要躲它,而要迎击。截住敌人的根节和中节之间的部分,就是上臂或大腿,打蛇打七寸也。
  截的技巧就是不能和敌人成直线,而要成夹角,比如敌拳一条直线打向我的面门,我一走斜线,等于敌人的拳头偏了,敌人的攻势就破了。看羚羊躲避猎豹,就是以斜破直,奔跑的方向和猎豹奔跑的方向不一致,形成夹角。
  豹子的一扑是致命绝杀,但扑是直线运动,总跟羚羊不在一根直线上,猎豹扑不出去,胯上强大的爆发力用不上,只得接着跑,不断调整重心,重新定向,把自己的重心调乱了,往往一串跟头跌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