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 节
作者:
老山文学 更新:2021-02-26 17:11 字数:4998
她们就得接受异化。但在此过程中,她们的自信心会被削弱,她们被教导“像律师那样思考”,这种角色的转换是困难的,会让她们感到迷惑。电影毕竟不是真实的,有多少女性能够像艾莉那样始终保持自我,保持着自己的女性形象呢?此片定位于喜剧,我想正是因为艾莉被描绘成一种无秩序的危险力量,并由此带来混乱和冲突,让人感到滑稽。而我却认为这是一种悲哀,以真实的女性形象从事法律职业竟是如此可笑?在观众的嘻笑中,女性只能作为男人附属物的形象又一次习惯性地产生出来了。在法律职业这种传统的男性空间中,女性不得不呈现出男性化的特质,以此来确保自己的“成功”。女性化的特征将受到歧视,不论这种特征是体现在男性还是女性身上。 法庭上,男性律师的服装规范已经被接受为律师服装。在我们的社会里,最经常地引为个人权威形象的男人是那种穿黑色套装、素色衬衣,打朴素领带,剪短头发,刮干净脸上胡须的男人。相应的女性形象则是长过膝盖的裙子、有领有袖的外衣、外套及带点时髦鞋跟的鞋。艾莉担任被告辩护律师出庭时的着装令所有到庭的人嘘声一片。看到这里,我想如果是个男法官,他定会瞠目结舌,但出乎意料,法官是位女性。作为一个笑料,导演真该安排一位男法官,也许导演是为了保证艾莉后来胜诉的可信度吧。低领口的桃红长裙传递了大量的性感信息,传统及现代的法律实践中,它会使女性作为法律代言人而应具有的权威度受到很大的损害。美国一项研究表明,女律师的领口甚至鞠躬的程度反映了她服从法律权威的程度。长发也是女性与欲望的具体象征,欲望在理性领域是没有位置的,而艾莉正是金发披肩。她没有任何避讳,这也许就是导演的噱头。反过来可以看出法律对女性职业者的偏见。女律师必须像公共生活中其他职业女性一样,应该看上去像女人——即有性别——虽然规范要求她们不要看上去性感;或许法律和社会对女律师的要求更高。在法庭上炫耀自己的身体,身着裸露的“腐化”衣饰,是不可接受的。艾莉的衣着的确富有挑战性,也许她的装束只有在《律政俏佳人》样的喜剧中才能被接受。法律的规则就是,女人的身体必须被装扮起来。女律师在外貌与发型上应当被设计为其男性同事的单调复制品。而实际上女律师即使按照这样的要求去做,仍然会被“标记”为女人。 可喜的是,法律职业中的女性正在进行争取摆脱附在她们身上的歧视女性传统的斗争。艾莉完全可以作为这种斗争的代表。因为她以典型的女性形象出现在法庭上,并赢得了当事人的信任,她用女性独特的细心发现了重要证据,最后她赢得了那场官司。结局皆大欢喜,她美貌,智慧,她利用自己的优点赢得了自己想要的一切。 虽然传统的法治模式已经为女性提供了参与法律实践的可能性,但这种可能性却是以忽视女性的存在和特征为条件的。正如霍姆斯所说,“法律的生命不在于逻辑,而在于经验”。法律职业中偏见的形成是一种文化的沉积,是社会选择的结果,是男人和女人共同创造的,而且在今后很长的时间内很难发生改变——彻底改变隐藏在法律制度背后的这些东西是困难的,从某种意义上说甚至是不可能的。影片最后,艾莉成为法学院的名人并作为毕业生代表上台发言时,她的表情是严肃的,不再有太多的女性气息,艾莉乃至所有人大概明白,优秀的法律人必须接受男性气质的同化。 《律政俏佳人》是一部成功的电影,其成功就在于歪打正着地展示了被男性控制的法律界乃至整个法治社会。它时刻都在提醒大家:女人,如果打破传统,就是可笑的!
外国篇二女权主义视域下的平等与法律(图)
女权主义视域下的平等与法律 ——评《亚当的肋骨》 李 锦 【原 片 名】:Adam’s Rib 【中 文 名】:亚当的肋骨 【导 演】:乔治•;库克 【主 演】:斯宾赛•;屈赛,凯瑟琳•;赫本 【出品公司】:米高梅影业 【地 区】:美国 【出品时间】:1949年 【海报来源】:poster。mov6/view/ 0041090 … 505939…73207 《旧约•;创世纪》说,上帝怕亚当独居寂寞,便取下亚当的一根肋骨造了夏娃。亚当说:“这就是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可以称她为‘女人’,因为她是从男人身上取出来的。”因此,男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结合,二人成为一体。在经典的阐释者那里,为什么上帝要用亚当的肋骨而非地上的尘土造就女人,是因为这样男人与女人之间的婚姻才会成两人生命与心灵的奇妙结合。可是,长久以来人类的婚姻早已不复原初神启的意图。背叛与忠诚,争吵与言欢,才是现实婚姻的真实状况。影片《亚当的肋骨》,正是通过一个巧妙而形象的关联(影片的男主人公恰恰名叫亚当),揭示出存在于男女婚姻中的紧张关系,且通过一种略微戏剧化的冲突方式,凸现出隐藏于故事背后的女权主义法律观。 影片以一段婚姻的背叛和谎言为缘起。 沃伦•;阿汀格的夫人桃瑞丝女士因为丈夫的移情别恋,跟踪至丈夫情人处所。正当其丈夫与情人郎情妾意之时,她从钱包里掏出自己尚不会使用的手枪,闭着眼,朝屋内漫无目的地扣动扳机……第二天的纽约报纸,头版刊载了桃瑞丝的图片,并配以这样的标题:情人面前射伤负心汉,妻子以袭击罪遭拘捕。 这样的社会新闻或许司空见惯,但对地方检察官亚当•;伯纳尔来说,则另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他的爱妻——执业律师阿曼达,出于对这位挽救失败婚姻的忠贞妻子的好感,以及司法实践中男女不平等现状的不满,决意为桃瑞丝提供无偿的法律援助。夫妻两人需要在没有硝烟的法庭上,为着彼此对立的利益和目的,展开一场唇枪舌剑的诉讼战争。 不过,影片中的故事能否真实地发生在现实生活中,还得打上一个问号。因为依据美国律师界的职业道德规范,假如一名律师所代表的当事人利益与其本人的利益或者其对第三方所承担的责任相抵触,就应当主动推却该项诉讼代理业务,无论诉讼当事人是何等深信其职业操守。 深信自己当事人无罪的阿曼达,打算利用挑选陪审员的机会,向陪审团宣扬她眼中的男女平等观。她向每位可能的陪审员候选人进行详细的盘问,盘问的焦点在于他/她是否认同女性的平等权利。而这正是本案辩护的关键所在。男女之间的差别对待或双重待遇标准,是桃瑞丝女士被控犯罪的重要因素。为此,庭审中,为证明男女是平等的因而法律面前也应当平等,阿曼达进一步恳请法官允许她证明女性无论智力上还是体力上都与男人一样,并无区别。她精挑细选了三位在不同领域获得成功的职业女士出庭作证。证人们的出庭,给陪审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为法庭带来了欢声笑语。 这种以男女平等为主要理由的辩护方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在最后总结陈词时,阿曼达动情地表示:她深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基本法理。既然一项不成文法允许男人为了保卫其家园而奋起抗争,那么它也应同等地适用于一位受到虐待并被丈夫冷落的妻子。这位可怜的妻子兼母亲有权维护家庭的完整性,从而对出轨的丈夫及其情人施加一定的惩戒和教训。因此,请求陪审团换位思考,作出无罪裁决。折服于这种诉诸情感的辩护方式,陪审团最终裁决桃瑞丝夫人无罪。 整部影片呈现出极为浓厚的女权主义色彩。首先,它以一种近乎调侃的手法描述了男女之间不平等的存在,而这一点正是女主角阿曼达律师向来深恶痛绝的。因此,在桃瑞丝女士深陷法律困境时,阿曼达基于一种女性情怀,向其伸出宝贵的法律援助之手。其次,影片出色地描绘了一位美好且正面的女性律师形象,这在20世纪40代年代乃至于整个好莱坞商业影片中都是不多见的。阿曼达女士忠诚于自己的婚姻,尽管存在着外界的诱惑以及丈夫的曲解和不信任。对忠贞婚姻的颂扬和赞美,是整个影片的主旋律,也暗合了片名的意蕴。最后,通过一位女权主义律师的行动,影片宣扬了一种实质性的男女平等观。19世纪以来,资产阶级革命所弘扬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在女权主义看来,其内核仍然是一种以男性为主导的片面的平等。这种平等性具有虚伪的欺骗性,遮蔽了男女不平等的实质精神。在女权主义者看来,即便女性是上帝用亚当的肋骨做成的,也并不意味着女性就必须依附男性而存在。相反,女性无论是在智力、领导力还是体力上皆不比男人们差。既然如此,女人就应当拥有完全同等的权利。 缺乏这种女权主义的整体理解,不明就里的观众或许多少会感到诧异,为什么阿曼达会试图将当事人的命运同男女平等以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些原则联系起来,并以此为据进行无罪辩护呢?首先,在阿曼达看来,造成悲剧的真正根源是男女之间的不平等,因此她的委托人才是实际的受害者,一个双重待遇标准的牺牲品。其次,根据正义及遵循先例原则之要求,类似案件应当类似处理。由于之前一位杀死背叛家庭的妻子的丈夫可以被宣告无罪,那么一位试图惩罚丈夫的忠实妻子在同等情况下也应当被宽恕。否则,就是一种法律对女性的偏见,违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基本原则。最后,既然那位杀死妻子的丈夫可以援引一项不成文法上的救济权而被赦免无罪,那么一位平等的女性当然也可以援引这项权利而免责。因此,桃瑞丝是一位试图拯救婚姻的勇敢女士,她惩罚捉奸在床的男女的方式,只是在通过私力救济自我实施不成文法上的救济权而已。 然而,在规范法学家眼中,阿曼达这种辩护策略和手段是非常危险的举动。她利用法律原则以及所谓的不成文权利,试图颠覆和超越实定法的规则,因而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实定法的法律效力。而这也正是她那忧心忡忡的丈夫所担心的:“法律就是法律,不管它是好还是坏。如果它是坏法,那么该做的事情是去修改它,而不是将它撬得更宽。你先是破坏一条法律,很快就是所有的法律,随之而来就是天地伦常,然后是连我也不放在眼中了。”此外,从现代的眼光来看,不成文法权利的辩护理由似乎也难以站得住脚,但这些都无法遮掩整部影片所表达的女权主义法律观。女权主义者通过积极的诉讼行动,来展现和表达其所主张的法律和政治观点。这种“为平等权利而斗争”的行动,在几十年后的今天仍然具有重要意义。而女权主义者基于女性特有的立场和情感体验,对现存法律制度的批判,也为我们理解法律制度本身提供了一种别样的视野。 法律就是法律,但是不是夏娃们的法律呢?
外国篇二女性的特质,法律的偏见(图)
女性的特质,法律的偏见 ——评《永不妥协》 陈 丽 【原 片 名】:Erin Brockovich 【中 文 名】:永不妥协 【导 演】:斯蒂文•;索德伯格 【主 演】:朱丽娅•;罗伯茨 阿尔伯特•;芬尼 瓦伦特•;罗德里格斯 阿伦•;艾克哈特 【类 型】:传记片 【出品公司】:环球影片公司 【地 区】:美国 【首映日期】:2000年3月17日 【海报来源】:lib。verycd/2004/ 06/02/0000014364。html 影片改编自1993年发生的一个真实案件。该片原是以“Erin Brockovich”即艾琳•;布洛科维奇的英文名字命名的,由于片中艾琳一直保持着永不妥协的精神,因此该片又被译为《永不妥协》,这样的命名有着特别的意义。 艾琳是一位教育程度不高的单亲妈妈,离过两次婚,没有钱,没有工作,却有三个年幼的孩子需要抚养。正当她生活遭遇困顿、四面碰壁时,又发生了一场意外的车祸,艾琳请艾德担任她的辩护律师,然而艾德却未能为她贏得这场官司。生活陷入困境的艾琳,便以巧妙的办法迫使艾德雇佣她为律师事务所的事务员。担任事务员期间,她无意中发现,一宗电力公司污染公共用水的案件资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