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4 节
作者:绝对零度      更新:2021-02-26 17:10      字数:1872
  袅耍裉旃居址⒘?00元奖金!”“我们买房子的事有戏了!(递过一张报纸)你看,才3000元一平米!”听到以上种种报喜,相信对方总是要有所反应的。一次没有打动对方,第二天再换个话题,一旦启开了女人“尊口”,冷战也就宣告结束了。
  适当距离产生美
  日本一位学者在他《缘分的科学》一书中,曾这样精彩地比喻过:“夫妻关系犹如河中的两根柱子,间隔越近,在两根柱子之间张网捕鱼就越容易,但收获却少。反之,柱子拉开一定距离,在其间张网捕鱼虽然不易,但收获却能很大”。夫妻之间距离太近,婚姻中那些令人感动、令人销魂的东西,也就会变得十分平淡;如果小别或久别重逢,那么相遇时碰撞所激发的光和热,也许比作为两性契合峰巅的新婚更令人心醉、令人依恋。
  从审美角度讲,世界上有许多东西,当你从远处看时,扑朔迷离,依稀隐约,半遮半露,别有韵致。但走近看或钻进去看,却往往大失所望。这种审美体验,美学上称之为“朦胧美”,或曰“距离美”。在家庭生活中,夫妻之间如果能巧妙地运用这种“距离效应”,就能使夫妻间的感情更加牢固。
  婚前的恋人不仅在心理上有一定距离的,还在时间上,空间上有一定距离,这种距离使恋人经常是期盼见面,一见面就有一种甜蜜的感觉。可是在婚后,夫妻之间的这种心理距离顷刻消失,原来的神秘感也随之消失。这样,彼此变得麻木,新鲜感也没有了。在婚姻生活中只有沉闷和苦恼积淀下来,爱情的兴致也就日趋淡薄,婚姻危机也就随之产生了。
  许多已婚夫妇,都有这类心理体验:朝夕相处,习以为常。一旦分离,朝思夜想。所谓“分离时最亲近”,即是这种心理的写照。这种心理的产生,是因为时空距离带来的感受差别,为夫妻感情注入了新的活力。中国有句老话叫“久别胜新婚”,讲的就是夫妻间保持一定时空距离的美妙之处。另一种是心理距离。就是在夫妻之间,留出一点“情感空间”允许对方在心灵的深处,有一片属于自己的领地。
  在众多的有关家庭生活的杂志或者婚恋指导之类的文章里人们常可读到这样的话:“夫妻双方应以诚相待,无话不谈”、“夫妻之间不应有什么秘密”,等等。这些说教虽然娓娓动听,但付诸实践往往碰壁。
  我国社会学家曾对上海300对夫妻进行了“你希望朝夕相伴,还是暂短别离”的问卷调查,发现竟有271对夫妻选择了后者。这就说明,夫妻每天在一起并不是夫妻的期望。夫妻终日相伴,夫妻之间也会产生某种程度的无形距离,只是没有意识到罢了。
  不难发现,一些夫妻,当他们身处两地时,情书频繁,缠绵悱恻,道不尽相思之情。可当他们同居一室时,那种感情反倒消失了,久而久之,争吵成了家常便饭。其实,这是因为爱情缺少喘息机会,患上了〃爱情疲惫症〃,爱情之树,需要用温情去浇灌,但又不可无休止地去浇灌,否则无异于摧残。真正的爱情之火,不会由于心理距离的增大而熄灭,反而能培育可贵的婚姻向心力。
  因此,在现代婚姻生活中,适当拉开夫妻生活的空间距离和时间距离,变化生活节奏,在一定程度上可发恢复恋爱时的那种朦胧美,增加夫妻之间的依恋感。
  首先,在心理上有接受夫妻之间应该拉开距离的观念,给对方一个自由的空间。有的人把对方完全置于自己的视野范围内,对方回来晚了,就要“审问”一遍,去哪了,干什么去了,和谁在一起,这样会使对方产生逆反心理,觉得自己没有了尊严,没有了自由,有不被别人管制的感觉,所以,看似亲近,实际上,使对方与你在心理上拉开了距离。如果生活中保持自由的状态和宽松的心境是最高的境界,我们就不再有围城式的烦恼。
  其次,人为的制造距离。有条件的家庭可以夫妻两个人各睡一间屋。晚上可以各干自己的事情,如,上网,看书,学习,互不干扰,虽然住在一个屋檐下,但却都有自己的空间。也可以学一下候鸟,就是分开一段时间。候鸟式的婚姻方式给夫妻二人提供了最大的自然空间。候鸟式的关系,遵循了“距离创造美”的游戏规则,确保了婚姻的弹性,也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两个人的生活品质,因为爱是一种平静而欢愉的感受。这样就可以把爱浓缩在相聚的日子里。
  再有,夫妻之间的距离也要把握一个度,就是既不能离得太远,也不能离得太近。这就像我们常说的,离眼远了,离心也就远了。“距离”只是宏观界定,不好用尺子来量,夫妻距离一米还是半米?父子、母女、朋友距离三米或五米……太近了容易“追尾”、“翻车”;太远了又可能“失控”、“疏离”;不远不近,若即若离,……才能品味夫妻间的感情之美。可见,适当的距离创造男人与女人的生活之美,男人可尝试一番,自会有所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