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节
作者:
辛苦 更新:2021-02-26 17:07 字数:4839
你看哟,炎炎热热的酷夏里,人本就不受活①,却又落了一场雪。是场大热雪③。
一夜间,冬天又折身回来了。也许是转眼里夏天走去了,秋天未及来,冬天紧步儿赶到了。这年的酷夏里,时序乱了纲常了,神经错乱了,有了羊角风,在一天的夜里飘飘落落乱了规矩了,没有王法了,下了大雪了。
真是的,时光有病啦,神经错乱啦。
小麦已经满熟呢。一世界漫溢的热香却被大雪覆盖了。受活庄⑤里的人,睡觉时赤裸裸在床上摇着大蒲扇、软纸扇;身边放了一张布单也是不盖的。可是,到了下半夜,先是刮了一阵风,谁都眯着眼儿去扯拽单子了,把单子搭在身上了,却又觉得寒气从单子缝中往人的身骨里边扎,往心肝脾胃里边拧,就又起床去箱里、柜里翻那收拾好的被子了。
来日里,各家推开屋门儿,女人们都一色儿惊叫道:“呀——下雪啦!五黄六月的大热雪。”
男人们一色儿推开屋门待一会儿,叹上一口气,说:“操!大热雪,又要荒年哩!”
孩娃们一色儿有光有彩地唤,“啊!下雪啦……啊!下雪啦……”像日子又过到了新年了。
庄里的榆树、槐树、桐树、杨树们,是实实在在白了呢。冬天落雪,那树是一枝一条的白,夏日树叶蓬旺,一片浓阴,这白就冷不丁白成一堆了,白成山峰了,像撑着一把硕大厚重的白伞了。擎不动雪的树叶让雪从叶上滑下来,嘭一下,如一团面粉落下来,在地上炸出许多白亮亮的点。
麦熟时节落了大热雪,耙耧山脉间的许多处地儿⑦,都皑皑白出一隅冷世了。原先一块连着一块的麦田地,小麦倒卧了,惨痛地伏在地上被大雪埋盖着,有穗儿撑到雪外的,也大都从穗根那儿折着脖,凌凌乱乱的,像大风吹过的谷地和草坡,又被大雪覆了去。你站在山脉上,站到田头上,还能闻到一丝的麦香味,就像抬走棺材后灵棚里的一丝香火味。
你看哟,酷夏里落了一场大热雪,茫茫白白的一片哩。
洁洁素素一世界。
不消说,阴农历属龙的庚辰年,癸未六月,耙耧山脉的这场雪,让整个山脉和山脉间的受活庄人遭了天灾了。
絮言:
①受活:北方方言,豫西人、耙耧人最常使用,意即享乐、享受、快活、痛快淋漓。在耙耧山脉,也暗含有苦中之乐、苦中作乐之意。
③热雪:方言。即夏日之雪。当地人常把夏天叫热天,所以夏日雪就被称为热雪、小热雪、大热雪。夏天落雪不是常有的事,但我从当地一些史、志上发现,每过十几年、几十几年,都会有一场。有些年份里,会连续几年在酷夏里落下大热雪。
⑤受活庄:据传,受活庄源自洪武至永乐年间明王朝的晋地大迁徙,移民条律规定:四口之家留一,六口之家留二,九口之家留三。如此,一般家庭都把老人、残人留下,年轻的壮年走入迁徙的行列。移民之多,每日有万人之众,别离的哭声终日不绝。待迁徙一段时日之后,百姓抵抗强烈,明政府便颁布告示于民:不愿迁徙者,限三日赶到洪洞县大槐树下集合。愿者可留在家中等候。消息不胫而走,晋人都往老槐树下赶拥。说有一户人家,父是老盲,双眼失明,哥是瘫痪,生来不能站立,弟为表孝心,就把父亲和哥哥用车推着送往洪洞县的槐树下,自己回家等候迫迁。可三日以后,到槐树下人山人海之时,明军赶到,把老槐树下的十万百姓,尽皆掠去移民,而把那些候在家中的人留在故土耕作。
大迁徙是以人头为据,无论瞎子、瘸子,老人、妇孺,有一个人头就是一个人数。无奈,老人虽双目失明,也得在队伍中背着自己那瘫儿步步蹒跚。一路上,儿子用双眼给父亲指路,父亲用年迈的双腿替他行步,其景其状,惨不忍睹。昼行夜宿,日日不停,从山西洪洞,到河南豫西耙耧山脉,直走得老人双腿红肿,脚底流血,儿子在老人的背上泪流不息,几次都欲自杀。队伍中,所有眼见之人,都替他们含悲落泪,便集体向移民吏求告祷情,望能放了他们父子,让其随地为生。移民吏一级一级向上请示,到移民臣胡大海那儿,得到的却是一句恶言:谁敢放掉一人——杀!并将其全家绳移他乡。
关于胡大海,山东、河南、山西百姓大都知道,说他原籍山东,在元朝末年,逃荒流浪至山西,其人相貌丑陋,却身材高大,带片披襟,却疾恶如仇,蓬头垢面,却一脸英武,为人爽直,却心胸狭窄,满身气力,却又游手好闲,其言其行,很为百姓所不齿。在他行乞途中,人们避之如恶煞厉鬼,即使有残羹剩饭也常不施舍,日间饭时,他一出现,便家家关门闭户。说一日,他乞讨走入山西洪洞县境,又饥又饿,见一富户人家,青堂瓦舍,门楼高大,以为终于可以饱食一顿,就伸手讨要,谁知土财老汉为羞辱于他,不仅不给一口饭食,还将一张刚烙好的葱花大饼为孙儿揩腚后,扔犬吞食,并令家犬将其咬出门外。从此,胡大海便对洪洞人怀恨在心。之后,他离开山西洪洞县境,讨饭行至河南以西的耙耧山脉,依然是饥饿交加,每走一步都要摔倒的模样,就在这时,他见一条沟谷中有一草屋人家,人家中只有老妇一人正在做饭,且又做的是糠菜粗馍,也就犹豫思量,死心不再向其乞讨,谁知河南人颇多良善,胡欲要走时,老妇望见了他,竟把他拉了回来,给他让座,给她端水洗脸,并倾其所有,给他烧了一餐油食好饭。饭后,胡千恩万谢,老妇却无言无语。原来这老妇是个残人,又聋又哑,而且枯瘦如柴。两相比较,胡深感中原耙耧人之善,晋地洪洞百姓之恶,遂决意复仇与报答。其后,胡弃讨投伍至朱元璋麾下,疆场上喝佛骂祖,出生入死,似刀如草,战功卓著,一行乞浪之人,成了明朝开国之勋。洪武元年,朱元璋面对战乱后的破碎山河,大声感慨,今丧乱之后,中原草莽,人民稀少;中原诸州,无季战争,受祸最惨,积骸成丘,居民鲜少,所谓田野辟,户口增,此正中原之急务。皇帝决定大移民,胡大海成了移民大臣,遂就以人口密集的山西洪洞为中心,开始了晋人豫移鲁去的数载迁徙。自然,当年那拿油饼揩腚喂犬的老汉一家及周围村落是首当其冲,一个不留的要背井离乡,迁移他处,老老少少、瞎子瘸子也概所难免。
所以,在这年的移民途中,胡大海听说队伍中有一洪洞县的盲眼老人,背着双腿残疾的儿子也在迁徙,胡不仅没有同情,而且颇有复仇快感,所以他决然不会同意将那盲父瘫儿中途留下,随地为生。于是,他们父子就只能在大迁徙中相随移伍,千里迢迢,受尽磨难。几个月后,移伍入豫地途经耙耧山脉,盲父残子昏倒在地,又有人去向胡求情留下他们父子二人,胡欲刀杀求情之人,一抬头,看见那求情的人中竟还有又聋又哑、给他烧了一顿上好饭食的耙耧老妇,随即便慌忙扔下屠刀,向老妇跪了下来。
自然,在耙耧聋哑老妇那哀求的目光中,胡大海不仅把盲父、瘫子留了下来,而且还留下许多银两,并派兵士百人,给他们盖了房屋,开垦了数十亩良田,将河水引至田头村庄,临走时向聋哑老妇、盲人老父、残腿儿子说:
耙耧山脉的这条沟壑,水足土肥,你们有银有粮,就住在这儿耕作受活吧。
从此,位于耙耧山脉间的这条峡谷深沟,就叫了受活沟。听说一个哑巴、一个盲人、一个瘫子在这儿三人合户,把日子过得宛若天堂之后,四邻八村,乃至邻郡、邻县的残疾人便都拥了过来。瞎子、瘸子、聋子、缺胳膊短腿、断腿的残人们,在这儿都从老哑妇手里得到了田地、银两,又都过得自得其乐,成亲繁衍,成了村庄。虽其后代也多有遗传残疾,然却在哑妇的安排之下,家家人人,都适得其所。因此,村庄就叫了受活庄,老妇就成了受活庄的先祖神明受活婆。
这是传说。虽是传说,却家喻户晓。
另据双槐县县志文字记载,受活庄历史甚长,但有文字记载,却是近在百年之间,说受活庄不仅是天下残人的聚集之地,而且还是一处革命圣地,是红四方面军红军战士茅枝的人生栖地。县志说,农历丙子年秋,张国焘带领第四方面军与党分裂,至陕后继续西进,先怕随行的伤残人员拖累,后怕伤员们到延安暴露实情,成为他分裂党的证据,便安排轻、重伤员,返乡图安。这些伤残的红军战士,含泪离开自己朝夕相处、日夜战斗的部队和战友不久,又遭国民党部队的截击,死亡过半,其伤残更为严重,不得不脱掉军装,化装成农民分散各自回乡。
县志说,茅枝是红军队伍中最小的女兵,成为红军的一员时,只有十一岁,离开红四方面军时只有十五岁,因其母亲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壮烈牺牲,她就成了革命队伍中的孤儿,只知祖籍河南,却不知具体县乡在哪。父亲在癸亥年的郑州铁路工人大罢工中入狱身亡,母亲带着一岁的她投奔革命,在癸酉年壬戌时的第五次反围剿中牺牲后,她便跟随母亲的战友参加长征,辗转调动,母亲的战友调至四方面军任职,她便成为红四军的一员,爬雪山时,五对脚趾被冻掉了三对,左腿又在一山上坠沟骨折,从此彻底致残,离不开拐杖。从陕地被张国焘密令回乡时,所有的伤员大多死亡,或不明去向,可她因缩进一墓穴而逃生,从此和组织失去联系,讨饭返乡,至豫地耙耧山脉,见受活庄中多有残疾人员,便留住下来,成为一员。县志还说,茅枝婆虽无任何参加红军革命的凭证,但受活庄人、耙耧山人、全县人民仍视她为红军战士,革命前辈。耙耧山因有了茅枝而光荣,受活庄因有了茅枝而生活有了方向,虽全庄人大多(或说全部)都是残人,但在新社会中生活得美满而安详,幸福而快活。
该县县志为庚申年修正定型,在人物传的茅枝篇中的最后说,茅枝在受活庄的生活是幸福的,受活庄人的生活是幸福的。受活庄是名副其实的受活庄。
⑦处地儿:方言。即地方、地场。那一处地儿,即那地方、那地场。
第一卷 毛须受活庄人,又忙将起来了(1)
老天哟,雪是一下七天哩。七天把日子都给下死了。
七天的大热雪,当真的把夏天变成冬天了。
雪小时,有人家开始冒雪去麦田收割了。不用镰,是用手去雪地把麦穗扒出来,拿剪子把穗儿剪下来,装进篮或袋,再一篮一袋地背到田头上。
最先去田里剪麦的是菊梅领着她一股脑儿生养的大孪胎①中的三姐妹,一色儿芳龄的儒妮子③,她们一顺儿排开,如了花草呢,齐齐整整着,身边放了篮子、袋子或箩筐,左手伸进半尺厚的雪地里,抓住麦秆,将麦穗从雪里拽出来,右手使剪便把穗头剪掉了。
一庄人老老少少,无论瞎盲瘸拐,就都相随着菊梅一家去了自家雪地剪收了。
雪天大忙了。
茫白白的山坡上,剪收小麦的受活人,如了一群羊在动弹着,散散落落哩,剪子声在雪地冰凌脆脆地响。脆脆地响了一世界。
菊梅家的田地是在一条沟崖岸,一面挂崖,两面邻了人家的庄稼地,田地的脑头是通往耙耧深处魂魄山的梁顶道。几亩田地,见物有形,有圆有角,却大致还是方正着、平整着。大姐桐花是个全盲人,向来是不下田地的,向来都是吃过饭坐在院落里,再从院落走到门口上,最远足的处地就是庄头或梁上。可无论到哪儿,她眼前都是一片茫茫的黄。日头毒烈时,她眼前会有一团粉淡色,可她不知晓那是粉淡色,她说看着那颜色,像是她用手摸过的泥糊水。不消说,那大约就是粉淡了。
她不知晓雪是白的哩,不知晓水是清的哩,不知晓树叶是春天变绿,秋时转黄,落下来就成了干白呢。可这些,菊梅一家全都知道哩。所以哟,老大桐花她只管着自己的穿衣和吃饭,不消管酷夏里落下了大热雪。余落里,次的槐花、老三榆花、最小的幺蛾儿,便都如一群鸡娃儿样跟着娘去雪地收割盛夏的麦子了。
其实哟,外面世界是新的景色呢,山脉没有了,沟壑没有了,一茫茫的白色把世界都盖了,只有沟底的水还清洌洌地流。在山梁的雪地上朝着沟底儿看,那河水黑亮着。黑油油的亮。菊梅一家一整色的女人们,都在那几亩雪地里剪麦子,手是冻红了,额门上却有一层儿细细的汗。
说到底还是夏天哩。
菊梅领着三个姑女儿,每人把持着一耧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