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0 节
作者:
希望之舟 更新:2021-02-26 16:51 字数:4956
飧鍪焙颍⒐鸬南茸婊姑挥杏牒蠼鹫ㄓ腥魏瘟担 ?br />
阿桂的六世祖章佳·扎克丹巴颜(章佳·穆都巴颜的长子)又再次迁居到费雅郎阿(今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旧老城,亦称费阿拉)。阿桂的五世祖章佳·瑚鲁瑚昌吉鼐(章佳·扎克丹巴颜的儿子)和清朝开始有了联系。这个时候,他们已经加入八旗,属于正蓝旗。此后,章佳·瑚鲁瑚昌吉鼐的众多子孙开始在中枢和八旗中任官。
阿桂的曾祖父为雅尔泰,事迹不详。阿桂的祖父阿思哈,我们根据阿桂的孙子那彦成编写的《阿文成公年谱·卷1》和《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卷40》综合分析,可以知道,阿思哈曾任三等护卫。阿桂的父亲阿克敦,是这个家族中地位最为显赫的人了。正是他,为这个古老的家族奠定了辉煌的基业。
一般说来,我们基本相信这样的观点,在清朝,八旗子弟“专重骑射,风尚质朴。不以文事争能,故起家科第,驰声艺苑诸人。大都不甚显贵”,也就是说,八旗子弟起家的基本方法是通过骑马射箭、在战场上立功。而且只有这样,才能成就一番显赫的事业;只有这样,这个家族的事业,才能世代相传。而通过科举考试的方法起家的,大多数很不容易熬出头来,更甭提什么成就一番显赫的事业了。
阿桂父子却是这中间的少数例外——都是满洲人中以文起家、科考入仕、能文能武的朝廷重臣。
根据《八旗通志·卷125》、《八旗通志·卷126》记载,阿桂的父亲阿克敦(阿克敦,满语里面“结实”的意思)在1708年(康熙四十七年)中举人,1709年(康熙四十八年)中进士。根据《清史稿·阿克敦传》记载,中进士以后的阿克敦,在仕途撒谎能够,可谓是一帆风顺:在地方官任上,曾经担任过广东巡抚、两广总督;在京官任上兵部侍郎、刑部尚书兼掌院学士、协办大学士;此外,还曾经多次代表皇帝出使朝鲜和厄鲁特蒙古;在战争中,也是多次立功;在学问上,则更是声名显赫,著有《德荫堂集》十六卷;最后在太子太保任上致仕,死后谥号文襄。
阿克敦曾经在考官任上与刘统勋一道取了日后声名显赫的纪晓岚,这也成为他一生中中一个光荣的亮点。关于这个方面的情况,我们可以参看后面关于纪晓岚生平事迹的介绍。
另外,阿克敦曾经在刑部尚书任上干了十多年!在这个任上,他有很多心得!在《清史稿·阿克教传》的结尾,就记载着这样的一件事情:
一日,阿桂侍,阿克敦曰:“朝廷用汝为刑官,治狱宜如何?”阿桂曰:“行法必当其罪,罪一分与一分法,罪十分与十分法。”阿克敦怒,索杖,阿桂惶恐求教。阿克敦曰:“如汝言,天下无完人矣!罪十分,治之五六,已不能堪,而可尽耶?且一分罪尚足问耶?”阿桂掌刑部,屡举以告僚属云。
想一想,阿克敦的话,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在现在,似乎都是很有道理的。
远的比如说,康乾盛世时期清朝皇帝的治国方针的变化:康熙晚年过分宽仁,雍正皇帝又纠之以严,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根据《清高宗实录》记载,乾隆登极伊始则宣称“治天下之道,贵得其中”。阿克敦在刑部尚书任上的方针,则恰好符合这个折中之道,所以他一直为乾隆帝所欣赏。
第四篇 乾隆诸臣文武全才阿桂(2)
近的比如说,我们现在的交通对于违章人、车的处罚!如果交通法规过于宽泛,很有可能造成人人视交通法规为儿戏的出现;如果交通法规过于严厉,则很有可能造成大量的交通肇事逃逸的情况出现!
但是,问题在于,这宽严之间的度是很难把握的!这火候稍微掌握不好,就很有可能造成过于宽泛的现象大量出现!就很有可能造成犯罪分子尾大不掉的现象!比如,阿克敦的儿子阿桂和阿克敦的学生纪晓岚对于日后的大贪官和奈亲鞔醯男形姆抛荩陀Ω糜氚⒖硕氐某て谘沼泻艽蠊叵担 ?br />
阿桂出生于1717年,是阿克敦的独生儿子。根据《清代名人传略》记载,1723年阿桂开始读家塾,他的师傅是沈彤。沈彤是方苞的弟子,江苏吴县人,是当时著名的经学家、桐城派作家,著有《周官禄田考》一书。
阿桂在沈彤的教育下,先后成为廪生、贡生,到1735年他18岁的时候,成了国子监的大学生。1738年科举考试,中了举人。开始走上仕途。
阿桂在刚刚走上仕途的时候,任大理寺丞,后来升至吏部员外郎,充军机处章京。
在仕途上,阿桂与其父亲阿克敦一样,也是能文能武、智勇双全!
在阿桂长期的军事征战生涯中,最为重要的应该就是三次出征大、小金川了!
1748年(乾隆十三年)冬,乾隆皇帝命令八旗大军出征大、小金川(今四川西北部地区) 地区,内大臣、兵部尚书班第出督军饷,阿桂从参军事。
根据《清史稿·阿桂传》和《清史列传·阿桂传》的记载,前线的清军大将、川陕总督张广泗围困金川叛乱头目莎罗奔!但是莎罗奔依靠地理位置和以逸待劳的双重优势而拒绝投降,张广泗久攻不克!在此情况下,乾隆皇帝又命令大学士呐亲前往大、小金川地区经略军务,同时起用岳钟琪为四川提督进行配合。这个时候,呐亲与张广泗两个人因为下一步的做法问题产生了分歧。乾隆皇帝先后召呐亲、张广泗回京,以失误军机罪将二人处决!与此同时,岳钟琪就此事告发阿桂“勾结张广泗,蒙蔽呐亲”。结果,阿桂被逮捕追查。
根据《清高宗实录》记载,第二年六月阿桂获释,乾隆下谕说:“阿桂随往军营办事,年少无知,自干罪决,固应按律重惩,但伊系司员,原不过以供驱使,其获罪之处,与贻误军机者有间,情有可原。伊父阿克敦因子犯罪,深知惭悔,办理事务,甚为黾勉,且年高仅有此子,拘系图圈。别无朝夕左右之人,联为垂悯,著加恩将阿桂从宽释放。交与阿克敦严加约束,毋许稍有滋事”。
我们注意,在这里,乾隆皇帝明确说明,之所以释放阿桂,完全是因为朝廷重臣、其父阿克敦只有阿桂这么一个儿子!这对于青年阿桂来说,应该是个多么大的打击呀!
第一次领兵出征大、小金川地区就落得个如此的结果,应该说也让青年阿桂增长了不少的见识!
1764年(乾隆二十九年),乾隆皇帝命令阿桂由伊犁将军调署四川总督,代替临时回京的总督阿尔泰!阿桂在大、小金川地区巡视之后,仅仅了解到土司朗卡与绰斯甲布等打内战之后很快又回到京师复命!
阿桂第三次介入金川事件是在1772年(乾隆三十七年)!
此时,大金川土司朗卡已死,其子索诺木与小金川土司泽旺之子僧格桑结伙反清。当时,四川总督阿尔泰征讨无功,乾隆皇帝命阿桂署四川提督,随副将军、理藩院尚书温福进讨。
八旗军队原拟先攻主犯小金川,暂置大金川于不顾。阿桂旗开得胜,连克巴朗拉、达木巴宗及资哩山、阿喀木雅等寨;与此同时,松潘总兵宋元俊也收复革布什咱!八旗军队与叛乱军队双方形成对峙之势!
根据《清高宗实录》记载,这年二月,乾隆催促温福三路进攻,誓在必诛叛酋。阿桂被授参赞大臣,自西路阿喀木雅前攻。僧格桑及索诺木均派人至清营请罪,温福奏请饶索诺木不死,乾隆皇帝下令“一并擒获”。
1772年五月,总督桂林在墨垄沟失利,阿桂即被派往南路统兵,与温福、丰升额所率西路、北路兵各当一面。阿桂率领南路精兵,跋山涉水,攻取碉寨,连战皆捷,至十二月初已经攻占了信格宗和美诺两地;与此同时,温福也率领部队占领了听郭宗,僧格桑逃入大金川,其父泽旺被擒获,小金川全部荡平。乾隆皇帝高兴地说:“贼巢已破,我武维扬,阿桂调度有方,懋著劳绩。”
小金川既已荡平,八旗军队遵照乾隆皇帝旨意,准备立即进攻大金川。
1773年正月,阿桂由当噶尔拉、温福由功噶尔拉、丰升额由绰斯甲布分路攻向大金川心腹之地噶拉依和勒乌围。六月,风云突变,由于温福的疏防,所率主力一军在木果木遭到突袭,清军惨败,温福中枪阵亡。
这个时候,大金川地区的叛乱分子听说副将军、理藩院尚书温福阵亡的消息之后,抵抗更加顽强!与此同时,小金川诸部也明显的感觉到当时的形势似乎对大金川更加有利,于是再次叛乱!
就在这个时候,阿桂被任为定边将军,这是他第一次为大军主帅。阿桂受命危难之秋,他十分冷静的调出南路之师,合原有及新添之部队,迅速重新占领了得而复失的小金川地区。
这个时候的乾隆皇帝对于阿桂率部所取得的战果非常满意,不但夸奖阿桂“阿桂此次办理,事事妥协,甚属可嘉。……统办进剿之事,实堪依任”,而且还迅速提升阿桂为定西将军;更有甚者,乾隆皇帝还把顺治年间所铸造的定西将军印授予阿桂,希望阿桂“迅奏肤功”。
阿桂果然不负众望,从九月末至十月初七天时间里,阿桂迅速平定了小金川所有地区。
为了准备一鼓作气,再度攻取大金川地区,阿桂做了详细的军事部署:一是备足粮草;二是利用“以番治番”政策,对归顺清朝的民众给予赏赐;三是在军事上探明道路,利用没有参加叛乱的土司牵制大金川地区叛乱的土司。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1773年正月,阿桂将兵分三队各五千人,从布朗郭宗进发,第一队海兰察领之,第二队色布腾巴勒珠尔领之,第三队阿桂亲自领之。先克其左右山,继克罗博瓦山,转而避实就虚,攻占日则口,继攻逊克尔宗,小金川的土司僧格桑被杀,大金川土司献其尸求和。此后,阿桂率兵继续迅速向叛军的腹地挺进。到1775年二月,大小金川全部扫平。
捷报传到京师,乾隆皇帝不等阿桂班师,特地解下自己使用的黑孤腿黄马褂,下令将其赏赐给阿桂;还说“此次平定金川实皆阿桂一人功绩,深堪盛尚”;阿桂回京途中,乾隆皇帝亲自率领文武官员到良乡迎接;阿桂的胜利之师到达京师之后,乾隆皇帝又亲赐与美酒和紫缀及四开楔袍,还下令在紫光阁画像纪念;并且将阿桂列为平定金川50名功臣之第一。
1755年(乾隆二十年),长期闹独立的漠西蒙古(又称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发生内讧!乾隆皇帝决定利用这一大好时机,彻底粉碎准噶尔部的叛乱势力。
第四篇 乾隆诸臣文武全才阿桂(3)
阿桂奉命与蒙古亲王、定边副将军成衮札布讨伐辉特部首领阿睦尔撒纳的叛乱。阿睦尔撒纳的叛军全线溃败,阿睦尔撒纳本人乘夜带随身侍从8人投奔沙俄,不久因患天花病死异域。不巧的是,1756年初,阿桂的父亲阿克敦病逝。阿桂经过短暂的回京丁忧之后,再次登程参与平定漠西蒙古(喀尔喀蒙古)和托辉特部的首领青滚杂卜的叛乱,之后阿桂受命驻防科布多。1758年,漠西蒙古土尔扈特部的首领舍楞又叛逃俄罗斯,阿桂主动协助大将兆惠追击。
在上述行动,阿桂都先后受到了乾隆皇帝的赞赏。
清朝时期的“回部”,并不是今天人们通常说到的回族,而是指居住在天山南麓的维吾尔族。
所谓“和卓”,是阿拉伯语的译音,意为“圣人的子孙”,所以,凡是和卓,都认为自己是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后裔。
那,中国怎么会有“和卓”呢?
在中国境内的第一个和卓的名字叫做玛墨特,相传他原来生活在撒马尔罕,16世纪的时候,他迁居到了今天的南疆地区。玛墨特深得当时南疆地区的实际统治者、蒙古察合台汗的后裔的信任。玛墨特死后,他的两个儿子在宣传教义上产生分歧,长子伊敏创立了白山派,次子依沙克创立了黑山派。两个派别之间经常发生冲突!17世纪中叶的时候,白山派阿柏克和卓求助于漠西蒙古准噶尔部的首领噶尔丹,噶尔丹借机控制了天山南麓。后来,白山和卓阿哈玛特起事反抗,被击败,他的两个儿子布拉尼敦、霍集占一起被软禁起来。
后来,清军在平定漠西蒙古准噶尔部的叛乱过程中,将布拉尼敦、霍集占救出,让博罗尼都统治天山以南,让霍集占在伊犁掌管当地的维吾尔族。他们俩就是我们历史上的“大、小和卓”。
大、小和卓在清朝的帮助下从阶下囚一跃变为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