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 节
作者:希望之舟      更新:2021-02-26 16:50      字数:4983
  怯泄俦ㄋ匠鸬南右桑『迷谡飧霭讣婕暗降娜瞬欢啵挥醒执箫抟蝗恕!   ?br />
  第二件事情是《一柱楼诗集》案件。
  说起下面这个案件,就比较出人意料了。而且,在以往的很多著作里面,居然把这个案件归罪于大贪官和赡苁俏嘶浒伞6杂谡飧霭讣惨炎镌鹪氐胶瞳|头上,他冤枉啊。
  1777年四月,刘墉第二次任江苏学政。恰逢江苏东台县举人徐述夔(Kuí)的孙子徐食田兄弟因土地买卖纠纷,被同里蔡嘉树告发收藏其祖父有违禁文字的文集《一柱楼诗集》。刘墉闻听此事后,及时奏报给乾隆皇帝,并且呈上含有“大明天子重相见,且把壶儿搁半边”、“明朝期振翮(hé:翅膀),一举去清都”字句的《一柱楼诗集》,最终炼成大狱。徐述夔、徐怀祖父子遭锉碎其尸、枭首示众处理;徐食田、徐食书、徐首发、沈成濯(Zhuó)、陆琰五人处以斩监候,秋后处决;涉案人江苏布政使陶易在审判过程中死于狱中;扬州知府谢启昆发往军台效力;东台知县涂跃龙杖一百、徒三年;沈德潜革去礼部侍郎、尚书加衔及谥号“文悫(Què,诚实、谨慎)”,御制祭葬碑仆倒,撤去乡贤祠牌位。《一柱楼诗》案涉及八条人命,另外还有三人革职、发配。此案的罪魁祸首无疑是乾隆皇帝,他想借此推进查缴禁书运动和震慑江南士子,以巩固其文化专制主义的统治;但刘墉也摆脱不了干系:他的作用在于扮演了推波助澜的角色。1780年,刘墉因功当上了湖南巡抚。
  刘墉做官持守的第二条基本原则是,本职工作,该果敢时就果敢。
  第一篇  刘墉——天地之间有杆秤真实的刘墉:刘墉也造文字狱(2)
  刘墉从他父亲平白无故受冤枉一事中得出的第二个教训就是对于本职工作,该果敢时就果敢。他知道,这次意外事故得以解决,并不是因为自己的父亲真的没有犯罪、乾隆皇帝真的是冤枉了自己一家人,而纯粹只是乾隆皇帝想到自己的祖父和父亲几十年来一直是正直的清官,自己的家庭又是个令所有汉人官员既羡慕又嫉妒的极为特殊的家庭——乾隆皇帝需要在自己的手下有这样一个非常稳定且一直受宠的汉人家族来证明自己说的所谓“满汉一体”不是空话。乾隆皇帝要标榜自己,以显示他并不是歧视汉人的满洲人的皇帝,而是全中国的皇帝。因此,这样的家庭对于乾隆皇帝来说,绝对不应该有如此的遭遇。因此,他从他们家的离奇经历中得出了一个结论:应该发扬优良的家族传统,继承本家庭一贯以来的工作作风,干好工作才是自己的本钱。因此,对于本职工作来讲,必须恪尽职守,努力工作,清正廉洁,该果敢时就果敢,才能在自己下一次犯错误时不会彻底跌倒。
  在这方面,刘墉可说的事迹有很多。我们简要介绍下面的四件漂亮事情。
  第一件事发生在刘墉任安徽学政期间。1756年,刚刚被平反昭雪的他被任命为安徽学政。在此任期内,鉴于当地获得贡监生资格的士子多数名不副实、不学无术、目无法纪、横行乡里的情况,他上书朝廷,要求对贡监生区别对待,由州县地方官和教官共同管理,分工合作。此外,他还发现有个叫潘世恩的人是个人才,便极力向上推荐。这个潘世恩后来担任军机大臣的时候,又发现林则徐是个有本事的清官,于是又极力向上推荐林则徐。因此,林则徐这个民族英雄可以说是间接地被刘墉发现的。
  第二件事发生在刘墉任太原知府期间。他在任太原知府的三年里也颇有作为,赴任时是“帽破衣残到太原”,到任后他积极处理积压案件,前后达数十件。由于诸多原因,太原府库空虚,刘墉筹措资金购买两万多石谷物充实府仓。在刘墉筹措资金的过程中,山西晋中祁县的乔家给予了大力的支持,为此,刘墉特地为平遥古城日升昌票号——也就是我们说的乔家大院题词:“头上青天为父母;堂前翁姑即神仙”。
  第三件事,1769年,刘墉出任江南首府江宁知府。这一年多的时间是刘墉一生最负盛名的时期,他勤奋公正、正直不阿、疾恶如仇,摧折豪强,打击奸徒不遗余力,因而深得人们的赞誉。《刘公案》就是描写他在担任江宁知府时期的事迹的,其中有智破疑案、勇除恶霸,甚至上司不合理的做法他也敢抵制。
  第四件事,1780年春,刘墉升任湖南巡抚。到任不久,他就遇上了武冈等地遭受水灾,他积极组织抗灾救助活动,所以光绪年间的《湖南通志》里评价说:“(刘墉)政简刑清,吏民畏服。尝劝捐州县社仓谷凡十二万石,民以为便”。也正因为如此,姚永朴在《旧闻随笔》里称赞他“初为外吏,听断明审,人以比包龙图”。
  看到这些记载,我们会感觉到,刘墉在回到北京做官之前,还是颇有一番作为的。历史上的刘墉,他的政治舞台不在北京,他的官声仰仗于他在外省的作为。那么,回到北京后的他,在跟和偈保降资侨绾涡惺碌哪兀课颐窍乱徽略倏础?br />
  第一篇  刘墉——天地之间有杆秤“刘罗锅”与和绅:刘墉与和牟罹?br />
  1、刘墉与和牟罹唷   ?br />
  我们前面分析了刘墉的官职和品位始终比和偷脑颍饕谟诹礁鋈怂舻拿褡濉⒘礁鋈说南嗝埠图彝ケ尘岸疾幌嗤欢一狗治隽?754年其父刘统勋被冤枉一案给刘墉带来的影响,就是他总结出了为官处世的两条基本原则——第一条,讨好皇帝,该出手时就出手;第二条,做好本职工作,该果敢时就果敢。但是,难道这样一个群众心目中真正的英雄,就真的不敢与和访矗俊   ?br />
  其实,只要我们认真分析一下刘墉的这两条为官处世的基本原则,就会得出以下的几个基本结论:
  第一、刘墉在为官处世的最为基本的原则上面,与和⒚挥斜局噬系那稹!   ?br />
  大家看了“讨好皇帝,该出手时就出手”这句话可能会不太舒服,会觉得我们心目中的英雄难道真的会是如此奴颜婢膝吗?不是他奴颜婢膝,而是社会环境使然,刘墉个人既然没有办法改变这个世界,只能努力地去适应这个世界。因为,在那个时代,一个官吏要想往上爬,太难了!你不讨好皇帝,你不站在人家的肩膀上、踩着人家的头顶,哪能爬得上去?
  当然,说到“本职工作,该果敢时就果敢”,大家可能会觉得,这才像是刘墉说的话、办的事嘛!但是,历史上的和且桓瞿艹肌J裁匆馑寄兀烤褪撬岛瞳|的本职工作做得一直很不错,否则乾隆皇帝怎么会把那么多事都交给他办?这方面刘墉跟和畈欢唷!   ?br />
  为什么说和崛绱司⌒陌焓履兀恳蛭崭盏巧险挝杼ǖ暮瞳|还没有什么靠山,他在朝廷中的位置完全都是自己干出来的,没有真正接受过什么人的帮助。年轻的和绻鍪拢嫘牡陌镏娜嘶嵩对渡儆诹踯6踯虿蝗唬星兹恕⒂信笥眩淖娓浮⒏盖滓捕加泻芏嗯笥眩庑┒际撬挠攀啤!   ?br />
  第二、也是我们要注意的是,刘墉在为官处世的细微原则上面,有与和飨圆煌牡胤健!   ?br />
  比如,在刘墉心目中,工作做好了就行了。俗话说得好,“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在刘墉的心目中,我办什么事情,并不是急于要求皇帝认可,对得起良心就行了。但是,这些在和抢锟尚胁煌ǎ∈裁词虑椋灰俏液瞳|干的,必须完美无缺!必须想尽一切办法,尽快让皇帝认可!
  造成二人这一不同的原因,主要是双方不同的家庭背景。刘墉出身官宦世家,书香门第。他干得再成功,在别人包括皇帝的眼中,也决不会超过他的父亲刘统勋。他父亲的谥号是“文正”,已经达到一个文臣所能达到的顶峰了。因此,老刘家给予刘墉的任务实际上是“不求突破,但求守成”。
  和兀梢运凳且桓銮钊思业暮⒆樱艘桓鲂橄危易迕挥懈粝氯魏沃档媒景恋亩鳎匦胍揽孔约旱牧α浚σ愿埃呦虺晒Α!   ?br />
  因此,从理论上来说,刘墉跟和狭浚Ω檬敲挥惺裁纯赡苄缘摹5牵魏问虑槎加欣猓绕涫橇踯牒瞳|不期而遇的时候。也就是说,刘墉还真的跟和狭抗K淙唬獬〗狭坷吹猛砹诵6饲暗牧踯且恢泵挥谢嵊牒瞳|较量的。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和恢痹诒本┥习啵踯蛞恢痹谕獾毓ぷ鳎礁鋈艘恢泵挥兄苯咏哟サ幕帷!   ?br />
  提起刘墉,有的读者就会想到,刘墉不是一直在外地为官么?他什么时候回到北京为官的?这里,我们简单交待一下。
  从1751年刘墉考中进士开始当官算起,到1782年刘墉再次彻底回到北京为官为止,前后31年的时间里,他在北京当官的时间真的很短,只有前后三次共计8年的时间。其余的时间他都在外地,很少有回到北京的机会。
  1751年到1754年,刘墉在北京的翰林院里任职;1756年,刘墉担任安徽学政;1759年,他又担任江苏学政;1762年,任山西太原府知府;1765年他升任冀宁道台;1766年因在太原知府任内失察阳曲县令段成功贪污公款,被发往边疆的军队中效力改造;1767年他回到北京担任翰林院编修;1770年又到江西任职;1772年任陕西按察使。直到1773年,他因为父亲逝世,丁忧守孝三年;1776年,刘墉守孝三年期满,回到北京担任内阁学士;1777年兼任四库全书馆副总裁;1778年再次担任江苏学政;1780年升任湖南巡抚。
  1782年,他终于彻底回到了北京,担任三通馆总裁兼任吏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
  三通馆是什么呢?中国历史上,从唐朝到元朝,有三位历史学家先后写出了《通典》、《通志》、《文献通考》三部关于中国古代典章制度的史学著作,后人称之为“三通”;清朝乾隆年间,为了续写三通,成立了三通馆,由刘墉担任总裁。后来共计写出了七部书,与以前的“三通”加在一起共计是十部书,称为“十通”。
  回到北京以后,刘墉终于有了与和飧稣涡滦墙哟サ幕帷K吹搅撕瞳|的一些所作所为,心里非常不满,于是就开始了与和慕狭俊5比唬庑┙狭靠刹皇窃诔蒙湘倚ε睿膊皇枪邪澹且馕蹲庞牒瞳|划下了一条无形的政治界限。
  第一篇  刘墉——天地之间有杆秤“刘罗锅”与和绅:刘墉与和慕狭浚?)
  在这些较量中,1782年的那次最为有名,就是山东巡抚国泰案。
  这一案件的当事人是国泰。说到国泰,这个人的来头很大:他本人是皇妃的伯父,又与和叵导芮校黄涓杆拇ㄗ芏轿溺酚质橇踯睦仙霞丁D胍幌耄庋囊桓鋈耍肭』实邸⒑瞳|、刘墉关系都极为密切,谁会不给他的面子呀?所以他一路下来升迁很快:先是伍阳县令,后又任刑部主事,再后任山东按察使,再后任山东布政使,1777年任山东巡抚,成为权倾一方的封疆大吏。
  他任山东巡抚之后,就伙同山东布政使于易简,贪赃枉法,挪用库银,造成山东下属各府衙门的国库亏空,整个官场乌烟瘴气。不仅如此,山东连续三年受灾,而国泰竟然邀功请赏,以荒报丰,继续开征收税。凡无力完纳者,一律查办,并残杀进省为民请命的进士、举人九名。
  这样飞扬跋扈的一个人,谁敢得罪他呀?那个时候,直臣还是有的,还真有些人敢得罪他,只不过不是刘墉。这些人是谁呢?是大学士阿桂、大将军福康安和江南道监察御史钱沣。
  1782年初,大学士阿桂、大将军福康安联名上书弹劾山东巡抚国泰以向皇上纳贡的名义大肆搜刮钱财,下属几十个州县仓库亏空严重,建议乾隆皇帝将他调到京师为官。
  乾隆皇帝一看,弹劾到了我的伯丈身上来啦。国泰不会干这种事情吧?怎么办呢?找个人问问吧!于是,乾隆找到了山东布政使于易简。
  乾隆皇帝找于易简,可算是找对了人了。于易简这个人,是前任大学士于敏中的弟弟,因为国泰权大势重,平时就对其巴结逢迎。本来布政使与巡抚官阶相同,都是从二品,只是布政使是文官,巡抚是武将,但均为封疆大吏。于易简却对国泰极端献媚,甚至向国泰长跪禀事。
  这时于易简一见皇上询问,便极力为国泰辩白,坚称国泰没有贪婪横行庇护劣臣之事,只是对属员比较严厉。乾隆相信了于易简的话,两次下谕说,国泰并无劣迹,只是办事认真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