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 节
作者:希望之舟      更新:2021-02-26 16:50      字数:5004
  蟮拢汲晌准遥⑹诤瞳|为领侍卫内大臣,这是一个正一品的官职,兼理藩院尚书。
  刘墉在此前两年升迁为户部右侍郎(人家和?年前就当过这个官了)和吏部右侍郎(相当于人事部副部长),这是两个正二品的官职;到此后一年升迁为都察院左都御史,这是一个从一品的官职。
  1784年后,也就是乾隆四十九年以后,和值H瘟撕芏喙僦埃叶际钦黄坊蛘呤谴右黄贰K?784年七月被册封为一等男爵,1788年被册封为忠襄伯爵,1795年以后乾隆皇帝又晋封其为公爵。在古代,册封的爵位分为五等:公、侯、伯、子、男。其中,公爵最高,男爵最低,并且公爵、侯爵都是超一品的官职。
  刘墉在1784年以后也担任了很多官职,但都是从一品。直到嘉庆二年,也就是1797年三月,他才授体仁阁大学士,这是一个正一品的官职,比人家和倭?7年!而且,刘墉升为大学士后,始终未能进入军机处。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刘墉在世的时候,始终没有能够获得爵位,他“文清公”的爵位则是在他死后由皇帝册封的谥号。
  由上可见,和闹拔窈偷匚皇贾崭哂诹踯:瞳|要么就没跟刘墉同朝为官,要么就当大官,让比他大31岁的刘墉望尘莫及。
  因此,刘墉与和淙煌彩露嗄辏⒚挥姓娴挠牒瞳|公开叫板,至多是“不依附之”。
  俗话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电视剧《宰相刘罗锅》里也说“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既然刘墉有这么好的口碑,那他到底是怎么当官的呢?大名鼎鼎的刘墉,我们老百姓心目中的英雄,就真的从来没有与和钥构矗课颐呛竺嬖倏础?br />
  第一篇  刘墉——天地之间有杆秤真实的刘墉:身不由己的刘墉
  1、身不由己的刘墉
  前面说刘墉与和墓僦昂偷匚皇贾詹欢缘龋馐俏裁茨兀苛踯群瞳|年长31岁,他当官的时候和故歉鲅姥姥в锏男『ⅲ堑胶罄次裁此墓僦昂推肺皇贾斩急群瞳|低呢?
  其实,仔细分析一下,便不难看出,决定刘墉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官职和品位始终超不过和脑蛴幸韵录傅悖骸   ?br />
  第一、两个人属于不同的民族。
  刘墉是汉族人,和錾砺蕖K淙唬颐撬担滴酢⒂赫⑶∪淖罡咄持握咦焐隙妓怠奥阂患摇保窃谑导实纳钪懈咀霾坏健1热纾∪迥辏簿褪?770年,乾隆皇帝任命刘墉的父亲刘统勋出任大清朝有史以来第一个由汉族人担任的首席军机大臣,而此前这一要职全由满人出任。从1644年清军入关以来直到1770年,这已经是126年过去了,谈什么“满汉平等”呀。
  因此,乾隆帝对刘墉的信任程度永远无法与和啾取B薰笞逡陨偈褡逋持握叩拿婺咳胫髦性蚶粗赜寐骞笞澹瞳|又善于逢迎,讨圣上之欢心,加上他“面貌俊秀,性情温顺,举止从容,且口齿极其伶俐”,因而乾隆帝对其宠爱超过任何一位大臣,史称其“宠任冠朝列”。在这种情况下,刘墉不可能与之平起平坐,即使他非常不满和淖魑参薹ㄓ胫钥埂!   ?br />
  第二、两个人的相貌不同。
  虽然,皇帝本身的相貌在当时的情况下是没有办法改变的(看过乾隆画像的读者可能会有印象,乾隆皇帝的相貌还是很俊秀的),但是他可以在选拔官员的时候把像和谎某は嗫∶赖娜嗽钡鞯阶约荷肀摺6杂谇』实劾此担隙ú换岚岩恍┧淙环浅S斜臼碌浅は嗖缓每吹娜司4谏肀摺!   ?br />
  和暇故堑笔钡摹奥薜谝豢∧小保脸潭瓤隙ǔ肆踯獠还茉趺此担彩乔』实巯不逗瞳|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与和俚牧踯还芩欠裾娴氖恰奥薰保钇鹇胨谖僖院竺辉趺醋⒁舛陨硖宓谋Q!   ?br />
  有的读者会说,乾隆皇帝喜欢俊男靓女,这没有问题。但是,他还不至于因为别人长相不好看就非常讨厌人家吧?在真实的历史上,乾隆皇帝还真是这么挑剔的一个人。比如,除了和退亩臃嵘鹨蟮轮猓』实鄯浅O不兜母?蛋病⑼踅堋⒍疽捕际堑笔惫系拿滥凶印!   ?br />
  再比如,我们经常说的纪晓岚,就是因为这个相貌问题而不太受乾隆皇帝的宠爱。根据史书记载,纪晓岚的长相有三大缺点:长得丑,近视眼,口吃。正是因为如此,才华横溢的纪晓岚从来没有得到乾隆皇帝真正的重视,他的政治抱负也一直得不到舒展,只能做做乾隆的词臣,给他写诗解闷。
  从这方面来说,刘墉之所以比纪晓岚受到重视,也只是因为:第一、刘墉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几朝元老;第二、他的相貌虽然不能说是英俊,但总要比纪晓岚的口吃、近视要强一些。
  第三、两个人的家庭背景不同。
  刘墉一家,世代书香门第,名门望族,都是科举出身,到刘墉这一代是四代进士;和蚩梢运凳歉銎坡涔笞澹杂茁旁饽ツ选!   ?br />
  刘墉一家留给刘墉的任务就是守成即可,不要求有所突破——事实上也不可能有所突破,可没有比军机大臣还大的官了。
  因此,刘墉的个人抱负,正如他自己说的那样,是“粗茶淡饭布衣裳,这点福让老夫消受;齐家治国平天下,那些事有儿辈承担。”“山水有情娱永日,古今无尽寄长年”;“闲中觅伴书为上,身外无求睡最安”;“有猷有为有守,多福多寿多男”(猷:Yóu,计谋,打算)。这些才是刘墉一生追求的最高目标。
  而和患伊舾瞳|的则是一句古语——“不成功便成仁”。
  守成,因为有后顾之忧,就会出现畏首畏尾、前怕狼后怕虎的情况;进攻,讲究的是战略战术,讲究的是兄弟二人文攻武卫,迂回包抄、互相配合。正如前些年流行的一本书的书名那样——《我是流氓我怕谁》,管他呢,大不了同归于尽。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人家和吹闷穑懔踯吹闷鹈矗俊   ?br />
  刘墉一家,四代进士,官是一代做得比一代大,可以说是世代为官了。但是,刘墉也好,他的父亲刘统勋也好,也是经常遭到一些年轻官员的弹劾。在这方面,在某种程度上,刘墉一家的状况似乎与大学士阿桂一家极为相似。阿桂从他父亲阿克敦的经历中,他得出了一条官场中的游戏规则,那就是:在官场中,轻易不能得罪其他官员,尤其是象和⒑土照庋南衷诤苣昵岫纯赡芎苡凶魑⒑苡星巴镜墓僭保虿荒芤蛭约阂皇闭季萸渴贫鍪颖鹑恕U飧鲇蜗饭嬖蚴导噬弦彩橇踯铀盖缀退约旱木谢竦玫木椤!   ?br />
  正是因为以上两点,造就了刘墉为官圆滑的特性。对于这一点,很多读者也许没有想到。话说回来,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我们不能因此而责怪刘墉。在以上的情况下,刘墉能够做到不受和睦#挥牒瞳|结党,不与和骱衔郏彩露兴嗬搿⒂兴执纾咽舨灰琢恕!   ?br />
  在那个特殊的时代,为官圆滑是很多官员的选择,这是保住官位和身家性命的不二法门。刘墉在做官的时候,很是小心谨慎。他的为官哲学不是人云亦云,而是由自家人付出了一定的代价的。难道,刘墉和他的父亲刘统勋在为官的时候真的曾经受过打击么?下面我们看看刘墉到底是如何为官的。
  第一篇  刘墉——天地之间有杆秤真实的刘墉:刘墉也造文字狱(1)
  刘墉的父亲刘统勋一生中受到的最为重要的一次伤害是在1754年。这一年,朝廷命刘统勋巡视今天新疆的巴里坤、哈密两个地方的驻兵。当时,恰逢回部的阿睦尔撒纳叛乱,当时驻守新疆的清军退到巴里坤。刘统勋据此上奏,请放弃巴里坤,退守哈密。不料,引起了乾隆皇帝的震怒,将刘统勋即行革职,押解回京。
  此时,刚刚中进士三年、好不容易才从翰林院庶吉士、翰林院编修升任翰林院侍讲的刘墉随同全家所有男女老幼均被缉拿归案,交刑部严加看管,然后等待秋后问斩,他家所有家产全都充公。
  不久以后,乾隆皇帝又觉得这么判决似乎不太合适,便释放了刘墉全家人,刘统勋和刘墉父子二人也恢复了名誉,并且重新当了官。几年以后,乾隆皇帝又重新发还了刘统勋全家被抄没的家产。
  但是,这次意外伤害还是给刚刚从政不久的刘墉带来了极大的伤害,并且严重影响了他此后一生的为官之路。
  刘墉从这件事情中总结出了为官处世的两条基本原则:第一条基本原则就是,讨好皇帝,该出手时就出手。
  在这个案件中,刘统勋无故受冤,刘墉全家人平白无故被株连,全家人差点沦为刀下鬼。刘墉从这一事件中得出的第一个教训就是,如果要想升官,退一步说,如果要想保住自己的位置,就要学会讨好皇帝,该出手时就出手。他知道,这次意外事故,全凭乾隆皇帝一人高兴与否、明白与否。因此,他从他们家的遭遇及其身边很多人的经历中得出了一个结论,要想迅速升官,你必须要讨好皇帝,该出手时就出手。
  问题是,一个文臣,你连皇帝的面都见不到,你怎么讨好皇帝呀?你又不像和谎锹奕耍植荒芄坏鄙锨』实鄣奶硎涛溃阌惺裁椿崽趾没实垩剑    ?br />
  刘墉可不是一个普通人,他毕竟生活在官宦之家,很多事情他自己虽然没有亲身经历过,但是听说的事情也要比一般的官员多很多。在这个时候,他的脑海里面涌现出了下一个词汇,他想到了当时的一个极为普遍的社会事件:文字狱。
  文字狱,顾名思义,因文字成狱。也就是读书人写了不该写的字而被下狱。比如,有人写了一句诗,“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得,这不是咒骂人家清朝的统治者是“白痴”么?统统杀无赦!你诗中的“清风”不就是人家清朝的“清”么?那还得了?这类的事情就是我们说的清朝的文字狱。
  清朝的文字狱,最早开始于康熙年间。康熙统治的61年间发生了十几起文字狱,到了雍正年间,十三年内发生了几十起文字狱,这就慢慢增多了。而到了乾隆年间,乾隆皇帝统治的60年内竟然发生了170多起文字狱!
  刘墉就琢磨了:我为什么不利用清朝乾隆皇帝防范汉人知识分子造反之心甚严,屡屡制造文字狱的机会升官发财呢?说干就干!
  在充分利用乾隆皇帝屡屡制造文字狱的机会升官发财这方面,刘墉有两件事值得提一提!非常巧合的是,两件事情虽然前后相差16年,但是居然都是在同一地点、在刘墉任同一官职的时候发生的!
  第一件事情,阎大镛案件。
  1761年,刘墉担任江苏学政,就是江苏省教育厅的厅长。
  我们首先介绍一下学政这个官职。清朝的时候,每一个省都分设三个平行的机构:承宣布政使司,其官员被称为藩台,相当于一省之长,主管民事、财政;提刑按察使司,其官员被称为臬台,主管刑罚,相当于省高级人民法院;提督学政,主管学校、教育、科举考试和文风,相当于省教育厅,上述三个官员都是从二品。
  这一年春天,江苏沛县监生阎大镛因抗粮拒官被捕入狱。因为阎大镛是监生,按理也属于当时担任江苏学政的刘墉管辖,所以刘墉也参加了此案的审理。当他得知阎大镛喜欢作诗的时候,就马上想到,像阎大镛这样的人肯定会写一些咒骂大清朝的诗,于是立即派人到阎大镛家中搜查,结果搜出了两纸诗稿。刘墉再进一步审问,得知阎大镛还曾经焚毁过刘墉所写的书籍。在这种情况下,刘墉一方面将情况通报了巡抚衙门,一方面把情况连同缴获的书稿以及他认为有问题的书籍报送乾隆。乾隆立即命令江苏巡抚陈弘谋等追查此事,结果阎大镛被斩首。1762年,刘墉因功当上了山西太原知府!
  清朝的时候,地方行政机构分为省、府、州、县四级。顺治年间,全国有府148个,乾隆初年增加到了187个,光绪年间增加到了214个。知府,是府的长官的称呼。知府一般是从四品的官职,但是顺天府、奉天府的长官称为府尹,是正三品的官职。
  说起来呢,这件事刘墉做得的确有些问题,最大的问题倒不在于充分利用乾隆皇帝屡屡制造文字狱的机会升官发财,而是有官报私仇的嫌疑!好在这个案件涉及到的人不多,只有阎大镛一人。
  第二件事情是《一柱楼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