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 节
作者:爱之冰点      更新:2021-02-26 16:49      字数:4886
  商业服务从知识分子到零售业巨头(1)
  北京物美商业集团董事长张文中
  张文中,1962年7月1日出生,北京物美商业集团董事长。系统工程学博士,美国斯坦福大学博士后。现任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常委、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副会长、北京市工商联副会长、北京市人大代表、卡斯特经济评价中心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客座教授。
  1983年张文中南开大学数学系毕业;
  1985年他又回到母校攻读管理硕士学位。由于成绩优异,张文中提前一年毕业;
  1987年来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从事宏观经济的研究;
  1993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完成博士后研究回国创业;
  1994年创办物美集团,同年,第一家物美超市挂牌营业;
  1997年10月物美集团开始和国有企业的合作;
  2003年11月21日张文中经营下的物美商业集团在香港联交所成功上市,募集资金近6亿元,是北京市首家在海外上市的商业企业及非公企业。
  当今中国绝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和夸夸其谈的理论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作为一个身体力行的企业家,物美商业集团董事长张文中,从十年前一个普通的海归知识分子,成长为一个掌握着数十亿元资产的流通企业的老板。十年磨一剑,这十年,张文中把物美打造成了北京乃至北方连锁超市行业当之无愧的“龙头老大”。
  知识分子变成商人
  张文中在天津南开大学数学系毕业后,被分配到了大庆油田管理局。在大庆的这段时间,张文中在基层工作中积累了大量经济管理方面的实践经验。两年后,他重返母校学习并在1985年以优异的成绩提前一年取得了管理学硕士学位。在这之后,他来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从事宏观经济的研究,先后发表几十篇涉及价格改革、石油战略和宏观经济调控等若干重大课题的论文。随后,他又来到中国科学院系统研究所攻读博士,搞系统研究。1990年张文中远涉重洋来到美国斯坦福大学做博士后研究,这时的张文中在学术界已小有名气。而对中国和西方经济的大量深入细致的研究,使他深切感触到计划经济的弊端,也使他有机会真切体会到市场经济的优势所在。
  1992年春,邓小平视察了南方,并发表了南巡讲话,充分肯定了并确立了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中国的合法地位,一石激起千层浪,“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一时间传遍大江南北,在中国的大地上掀起了一轮下海经商的巨大浪潮。远在海外的张文中面对的选择是:继续攀登学术高峰还是回国创业?他有些困惑了。
  最终,张文中毅然选择了回国创业的道路。张文中认为是两个人改变了他:一个是邓小平。邓小平的南巡讲话给了他“下海’经商的信心;一个是他在斯坦福大学做研究时的老师拉尔森教授。作为风险投资家的拉尔森博士早年创办了系统控制公司并成功地将其卖给了英国石油公司,从而成为了百万富翁。“我下海最大的原因,就在于当时看到中国经济又迎来一个新的发展高潮。这可能是自己宏观经济方面有一定积累得出的结论。那么同时也有一股回国创业的这么一股热潮。我在斯坦佛大学的时候的老师罗伯特。拉尔森博士,他自己既是一个风险投资专家,又是一个学者,他也鼓励说:你现在应该回中国去做一番事业了。”
  刚回国,张文中就马不停蹄的创办了卡斯特科技产业集团,公司的业务是帮助别的企业做系统集成项目。有感于零售业有些业内人士说不需要信息系统支持的观念,张文中决定自主开发零售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并决定开一家店做示范,令他没想到的是这一次出击,便一发不可收。不过,他开的第一家店开始也经营不善,称得上一波三折。由于经营的并不顺利,没能延续下来。对此,张文中感慨说,“知识分子有思想、有想法,但这些都和实际脱离得很远。为了搞学术研究,大家可以争得面红耳赤,可以写出大篇的论文,但是搞企业更多的是要求你能求同存异,你不能太执著某些问题,要把大家共同的利益找出来。搞学问的人只要把问题弄清楚就行了,做企业的人关键却是要把事情做成功。知识分子变成商人,也就是从在天上飞翔变成在地上脚踏实地地走路。很多人就是从上到下的过程中摔了个鼻青脸肿,有知识就必然会转化为资本那只是一个良好的愿望罢了。”
  事实上,张文中能从知识分子转而下海经商,连他自己都颇感新意,“我做连锁店既有思想准备,也没有思想准备。既有理论基础又没有理论基础,某种程度上也是误入歧途。”张文中说。“知识分子做什么事可能都要师出有名。我当时研究过,世界500强的企业中有10%是做流通产业的。现在美国的50强中有10家是流通企业,占到20%。所以,在当年经济和生活状况都很落后的时候1994年,大家买什么东西只能想到是到副食店或者便利店的时候,我们就开了全北京第一家管理规范的超市。”
  1994年,张文中在北京亲自建立物美集团,并创办了北京第一家的综合性大超市,从此开创了物美集团连锁超市经营的基业。
  商业服务从知识分子到零售业巨头(2)
  托管国企策略
  张文中创办的物美第一家店当年营业额达1。8亿元,受到鼓舞的他在1996年、1997年又连续开出两家店铺。在当时的零售业界普片不景气的情况下,特别是在国营商业企业这块更是连亏损,物美发展在当时来说算得上是一个奇迹。
  其实张文中对物美的发展并不满意,心急之余他走了一步开先例的“妙棋”,也是一步“险棋”托管国企。当时国内的商业企业普遍经营不景气,这些张文中也都看在了眼里,他认为,在全行业不景气的情况下,物美虽能一枝独秀,然而,刚刚诞生的物美想单凭自身的能力迅速成长壮大是不现实的,物美想迅速崛起必须要利用外力,他认定现在实行对国有商业网点的托管,第一、时机绝佳,国企受体制影响普遍经营不景气,职工甚至连工资也无法保障;第二,地理占优,国有商业网点的店址分布也很合理,周围大多都有居民区、学校、机关,有的甚至还有停车场。
  为托管的事,张文中找到了所在石景山的区政府有关部门,其实,政府部门对国有商业企业的经营业很头疼,很快双方就达成协议:即物美集团和被托管企业上级单位签一份长达20…30年的托管合同,在物美经营期间给上级单位适当的资产占用补偿,保证原场地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保证使用原企业的职工并使他们的收入不降低,而经营管理和盈亏则完全由物美全权负责。这种方式既能保证物美对这些商业企业的绝对经营权,又不触及到国有企业的产权归属问题,还能够使原国有企业尽快摆脱困境、职工得到妥善安排,这一举三得好事不可不称得上是一步“妙棋”,物美获得了这样一个商业连锁企业求之不得的低成本介入经营,且又能抢占位置绝佳的店址,从而为日后企业迅速的崛起奠定了厚实的基石,对物美来说这是历史性的一次跨越。张文中深知,经营管理和盈亏则完全由物美全权负责的做法,对刚刚起步的物美来说,又的的确确是一步“险棋”。
  第一家与物美合作的国有商业企业是石景山的区属企业古城菜市场,那是在1997年10月,当时有160多名职工的市场由于经营不善,物美付资产占用费实施托管,员工全部接收,之后仅用了3月时间,对进行员工培训、店堂改造,在1998年1月重新开业,销售额就比过去增长了10倍,在当时的业界颇具传奇色彩。当初“和平接管”市场时还有这样一段小插曲。
  在97年让一个私营企业托管一个国营企业,人们从思想上还是难以接受的,更何况那些从70年代就在企业工作的老职工,可以想象在当时听到自己的企业要被托管的消息,职工的抵触情绪有多强烈,终于这种情绪在实施接管时爆发了,被托管企业的职工自发的聚集在一起,采取了与托管不合作的过激行为,竟有100多人爬到了市场的房顶,并且打出了“坚决不去物美”的标语。谁也没料到的会发上这样的事清,当时现场气氛骤然紧张起来。这些现在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在当时确是实实在在的发生了。
  事件的发生,成为了广受各方高度关注焦点。这时压力最大的不是被接管时正站在屋顶上的职工,也不是得知消息后赶来的区领导,恰恰是担当接管方角色的张文中,人们都在看着他,看这位留过洋的博士、物美的老总会作些什么。面对这样的突发事件,对张文中来说似乎是意料之外也是意料之中的事,因为他理解这些职工,他深知改革无一不是要经过阵痛的。张文中把职工们一一请下来,然后在区里的主持下,和大伙在一起交换了意见,说了掏心窝子的话。
  “我们当时也就跟职工讲几条:一个是我们如果不改革不往前走,有没有什么出路?有的职工说:〃我们是国有企业国家要管〃。我给大家讲几个道理:我们是国有企业,但国有企业也是分级的。在中央的、有市属的、有区属的。咱们最多算区属国有企业。区里面本来指望着咱们给区里做点贡献,咱们倒过来向区里拿这个钱。咱们先不讲这个理了。你就说区里有没有这个钱?石景山区的财政不错,但是区长手里的钱要发公务员的工资,要搞公检法,要修学校要修路,要扶持残疾人,能轮到咱们这儿吗?”张文中的话赢得了在场多数职工的认同,职工觉得好像也有些道理,于是他继续讲:“你们提出‘坚决不去物美’,请问你们当中有谁去过物美呢?我建议大家不妨去看一看。”
  随后,在参观完物美超市后,职工们就不再闹事了在事实的面前,人们的疑虑慢慢消散了。随后的时间里,张文中也没让人们失望,在物美只派入一名店长的情况下,彻底扭转了古城店亏损的局面。托管策略一炮打响,托管模式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和社会的认可。
  实际上,在物美接收了这些国有企业的网点资源和职工之后,就面临着如何将这些分属于不同法人企业和不同地区的网点和人员整合到物美连锁系统中来的考验。“为了更好地完成国企改造和员工吸纳,我们采取了‘吃中药’的方法逐步调理,改造国有企业,培训是关键,物美成立了专门的发展学院,来自国企的干部、职工都要进行转变观念的培训、新的连锁经营技术的培训。在发展学院中,国企员工通过学习物美文化理念和专业知识和技能,树立了市场竞争意识,打破‘铁饭碗’等旧的传统观念,提高了专业知识、职业技能,逐步适应物美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要求。”
  商业服务从知识分子到零售业巨头(3)
  零售业也是高科技企业
  “零售业也是高科技企业”,张文中是最早提出这个观点的业内人士之一。“对于这样的说法起先还是有很多业内人士不赞同和不理解的,国外有这样一句话,提醒你的弱点的不是你的朋友那就是你的对手,朋友自不必说,事实上偏偏正是像沃尔马、佳乐福这样的‘新八国联军’给国内本土的零售业界上了这重要的一课,结果那些原来认为做零售业做物流就是卖卖东西收收账的老总们服了。企业做大了做远了,没有现代化的科学的信息系统作保障,没有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作支撑,那就好比是一盘散沙,是立不起来的,更是站不住的,这在商业企业当中尤为突出。”
  张文中在物美创立之初,就成立了专门的技术公司,着重培养一批专业技术队伍,自行开发出一套管理系统,实现了对各种信息的计算机管理,成为国内连锁商业中率先采用计算机管理的企业之一。张文中自豪地说,“物美实现了统一采购、统一结算,科学的品项管理和库存管理;制定了严格预算制及内审制度,坚持收支两条线,进销严格分离;建立了三重盘点制度、综合巡检制度;形成了物美特色办公会、店长周例会、晨会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在管理中注意细节和程序,极力推行‘做实做细’的企业文化。”
  从2000年开始,物美开始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商品订货和商品管理,极大地提高了公司整体工作效率,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成为北京市第一个真正运用互联网技术进行采购和管理的连锁企业。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