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 节
作者:爱之冰点      更新:2021-02-26 16:49      字数:5041
  薄   ?br />
  “拥有一家一万人的高科技公司”
  吴鹰的志向并不是在美国由低级打工而逐渐变成高级打工,最后衣锦还乡。还在贝尔实验室工作时,一天,吴鹰的美国老板突然问吴鹰将来准备干什么。“想拥有一家一万人的高科技公司。”吴鹰脱口而出,老板笑了笑说:“你自己的前途很重要,你要把现在做的事同以后的发展结合起来。”这句话对吴鹰影响很大,他暗暗记在心里,并指导自己后来的每一步行动。现在,在他领导的UT斯达康(中国)公司里,他也常常用这句话来引导自己的员工。
  1991年,时机终于降临到这个有心人。一天,同在贝尔实验室工作的中国留学生薛村禾先生,通过朋友找到了吴鹰,他在电话里问吴鹰:“有没有兴趣办公司?”吴鹰一口答应:“有。”第二天,两人在吴鹰家见了面,当场就决定合作办公司。两人各自投入2000美元,成立了斯达康技术顾问公司(Star)。这是一家咨询公司,为人才供需双方搭起一座桥梁。公司成立后,生意很顺利,他们从银行贷款,增加了投资。公司运作一年以后,一切步入良性循环,他们的咨询业务也扩大到除人才以外,电讯、股票、期货、贸易等10多个领域。这时,吴鹰已不满足于只扮演“中介”的角色,他在世界化的信息产业潮流中,已经发现了自己的位置。
  吴鹰与薛村禾在新泽西州创办了斯达康技术顾问公司后,第二年就回到国内创业。1992年,吴鹰重新走在了阔别多年的北京街道;很多地方都变得不认识了;但感觉变化最大的还是人的观念;“大家都想赚钱了”。作为通信专业的留学生;他发现国内通信市场潜力巨大。虽然当时国家通信设施落后;产业环境不成熟;但这个差距就是创业的机会;而且通信对中国老百姓的工作和生活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中国拥有世界得天独厚的巨大市场发展空间。90年代初中国个人电话普及率(按人统计)只有1。7%;美国是769毛。假设中国发展到50%的普及率;就是一个6亿人的市场;是美国的4倍。“这样大的市场;我学的东西不仅可以得到发挥;还知道国际市场的发展趋势……”。
  这一年,他在北京注册了斯达康网络系统公司,并开始向国内电信部门提供光纤交换设备、接入网和其他电信设备,成为最早进入中国电信市场的外企。吴鹰的创业理念是“四个带回”;即:带回人才、带回管理、带回技术、带回资金。UT斯达康成立后;面临快速发展所需的资金支持。如果完全依靠自己滚雪球般地积累;就会错过最佳市场机会。日本软银公司Softbank的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孙正义以投资人敏锐的眼光看到了UT斯达康公司的成长性;于1995年为UT斯达康注资3000万美元;以后又陆续投资。公司上市之前;英特尔、日本松下、三菱等公司也陆续投资。
  1995年8月;由UT斯达康公司推出的第一台SPDH光传输设备在中国诞生;1996年7月;UT斯达康公司推出中国第一个具有全程时;透明传输的综合接入网设备;即AN…2000综合接入网设备;首次实现用于多种不同交换机的对接。目前;AN…2000产品在全国多个省份广泛使用;1997年〃小灵通〃PAS元线接入系统问世;是UT斯达康公司创造的又一个第一。UT斯达康在中国无线市话市场中占有60%左右的份额;1997;UT斯达康正式启动“mSwitch软交换系统研发”(WACOS计划)这是国内外通信界第一个关于〃IP多业务交换系统〃的研发计划。现在;其中一些技术已经应用于〃小灵通〃无线市话系统。UT斯达康在中国通信界创造了四个“第一”。
  吴鹰开创的UT斯达康是目前海归创业公司中规模最大的一家。
  IT·通信成功秘诀:虚心、恒心与宽心(3)
  成功秘诀:虚心、恒心与宽心
  吴鹰性格温和,很善交际,乐于倾听,很尊重合作伙伴,在相互信任基础上相互尊重。善于取长补短。他说:“中国人很聪明,但不开明。所以很少合伙关系维持长久的。其实,不管个人能力多强,一定要尊重别人的能力和长处,你发挥你的长处,我发挥我的长处,才对共同的事业发展有好处?”
  吴鹰认为老板未必什么都懂。“我记得在贝尔实验室,我们副总裁说得最多的话:我不知道!在中国职务高一点的,说这话就很没面子,其实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业绩上不来,董事会就会把我干掉的。我很清楚自己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所以会请专业人员加盟公司,不断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
  吴鹰的谦虚不仅成就了他的学业,而且更重要的是成就了他的管理。UT斯大康公司是一个高速成长的公司,根本没有现成的管理模式让你照搬,作为公司高层管理,必须边干边学,虚心是必备的素质。
  2000年5月是一个对UT斯达康所有员工都印象深刻的时间。当时,中国信息产业部开始了对小灵通的大规模评估。UT斯达康的股票市值在纳斯达克立刻缩水了200亿人民币。在公司内部,吴鹰也感受到了乌云压顶般的影响:〃小灵通当时在公司业务总量占到60%左右,如果将来不能做,影响确实会很大。整个公司上上下下包括管理层肯定会担心。〃
  那几天,肯定是吴鹰一生中最为忙碌的时候。他忙于解释,向华尔街的人们解释、向员工解释。与此同时还要忙于与政府沟通。他的乐观和信心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他的口头禅:这事简单。“我相信所有的问题都有解,我喜欢什么事往好的地方想。”
  吴鹰很擅长坚持,“我觉得碰到最难的时候,多坚持一会儿,就跟两个人较真儿似的。”一个月后,小灵通“过关”,他可以自豪地说:“你没什么可惊慌的,慌也没用。”也可以轻松地说:“很幸运,企业碰到了这么多麻烦和挫折。我借此锻炼出了一个意志力很强的团队。”
  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吴鹰在很多方面都表现了宰相式大度宽心。为了做大做强,斯达康(Star)公司成立不久就与尤尼泰克(Unitech)公司合并成立UT斯达康(UTStar)公司,一开始吴鹰就表现出了一种大度。他的最佳搭档、公司首席运营管周韶宁说:“中国的文化有时候不好,看见老板都毕恭毕敬的,而鹰(UT斯达康内部人员对吴鹰的称呼)这一点特别好,他很大气,我有时候冲他发脾气,他不往心里去。”
  情、义两肩担
  吴鹰的人生格言是:情、义。情,就是讲真情,讲感情。义,就是讲正义、讲信誉。今年41岁的吴鹰,青少年以及青年时代都是在国内受的教育;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生在红旗下;长在红旗下”的一代。当年吴鹰所受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教育,对他今天的做人、办事方式不无影响。因此,吴鹰虽然经商,但不是那种唯利是图的小商人。他把经商看成一种可以给国经济发展、给员工成长、给消费者带来好产品、给民族争实力的的事业。因此,他在管理公司时,强调把“东方智慧”与“西方创新”有机融合。
  与国企比,UT斯达康的优势是吸收了市场经济发达国家成功的管理经验,不搞“大锅饭”,责、权、利明确。与纯外企比,UT斯达康最难得的特点是有人情味,并非等级森严。不仅是吴鹰,其他老总只是在工作上有权威性,但平时则与同事和睦相处,甚至调侃、开玩笑。与国内的私企比,UT斯达康在给员工提供社会福利保障上,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政策,并且公司发展立足长远,让员工有一种归属感。
  古人言“厚德载物、和气生财”。在商业社会,吴鹰在“义”字上,不单继承了古人的“侠义”,因而能团结商业伙伴;而且,尤其强调“信誉”。吴鹰和早期创业的合作伙伴如今都成了公司高层管理者。他们身上都有一种做事认真、严谨、讲效率、讲效益的风格,同时又富有人情味、责任感。他们这个群体以特有的人格魅力,吸引了海内外更多优秀人才加盟UT斯达康大家庭。
  一个想做“百年老店”的企业必须有长远的打算和强大的竞争力。有人说,在信息时代,哪家公司都逃脱不了“各领风骚没几年”之运。实际上,这并非是绝对的结论。因为,与传统经济比,新经济的智力资本所起的作用加大。因此,创新周期越来越短,这给公司管理者提出的挑战难度越来越大。吴鹰表示,UT斯达康将紧跟世界通信技术潮流,其新品研发将聚焦无线、互联网、宽带等方面。“立志成为世界上最优秀、最成功的华人通信公司”始终是UT斯达康的创业初衷。
  IT·通信成功秘诀:虚心、恒心与宽心(4)
  关于海归与创业
  记者:您原来好象没有真正做过职业经理人,您如何看待海归创业者与海归职业经理人的关系?
  吴鹰:我原来一直从事技术工作,所以严格来说,没做过管理。创业者与职业经理人还是不太一样,创业的过程中我们其实非常欣赏员工的一种创业精神和热情。好的职业经理人会把企业当作自己创业的机会。
  记者:一个企业要做大必须要迈过1000万美元、1亿美元、10亿美元这三个坎。UT斯达康能迈过这三个坎,靠的是什么?
  吴鹰:第一个坎是奠定企业的基础,我们迈过第一个坎实际上是通过两家公司的合并来完成的。这个合并对公司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一个企业要做大,一定要有胸怀。中国人有时候容易有一个缺陷,老想自己当大老板。其实,对于一家大公司而言,一加一大于二就是值得做的事情。大家一起干出大一些的事情。第二道坎,是依靠我们的产品创新而来。第三道10亿的一个坎是因为我们走向了国际,这是很重要的一点。我们在1999年的时候,国际当时的销售额占公司销售额的百分之零点几,2000年上市以后,也只占到总额的不到1%,但到2002年15%营业额是从国际市场上来。
  记者:您认为海归创业还需要选择在什么时候、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充电”?
  吴鹰:接近一个月以前,我还参加了一个海外大学短期的培训班,学费很贵,但是很值。实际上,企业的发展,有些事是做得非常成功的,也有些事是做得不好的。其实有些MBA课程非常好,值得引进国内来,教育也需要国际化。
  记者:财富对您的生活态度有哪些影响?
  吴鹰:财富对我没有太大影响;但我觉得财富还是非常好的东西,有了一定的财富,你可以做很多有意义的事情,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比如支持教育发展或者灾难时予以支援、支持癌症的研究等。可以做很多公益的事情。
  记者:您认为海归创业群体对国内经济文化发展的推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吴鹰:留学生回国,我总结过四个带回:带回一些创新的管理、带回一些新的技术、带回人才、带回资金。这几个方面都是互相牵连、相互制约的,对中国发展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中国巨大市场的发展也急需各种人才,最需要的是高科技及金融人才。西方对中国的了解远远不够,沟通中西方文化的最佳人选无疑是这些留学生。
  记者:东西方不同的商业文化理念和环境对您的创业有何影响?如何处理这些矛盾?
  吴鹰:在西方企业文化里,总是把丑话说在前面,股份大家说得很清楚,很清楚就没什么问题。但是在东方企业文化里面,一开始不说清楚,一旦发展起来很难说。尤其是好朋友的合作创业当中,不愿意计较太多,不讲清楚。一旦做大了就可能出问题。
  再就是西方公司管理层跟员工关系人情味看起来不足,东方可能工作归工作,大家下来后,一起玩,都是朋友。但西方的可能是不怎么跟下属发展什么友谊,有一天要开除他的时候就没有什么心理负担。这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
  海归创业精英个性问答
  问:最欣赏的人是谁:
  答:很多,比如比尔。盖茨,还有孙正义。
  问:在成长过程中对您影响最大的人是谁:
  答:中学时代的刘学达老师。
  问:在您的创业过程中最感激的人是谁:
  答:创业合作伙伴薛村禾、周洪亮
  问:您认为您的优点和缺点分别是什么:
  答::优点:待人诚恳心胸宽阔;缺点:做事不够细
  问:做过的最得意的事是:
  答:创建UT斯达康。
  问:预测5到10年后您会是什么样的一个状态:
  答:5年后,我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