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 节
作者:
指环王 更新:2021-02-25 04:41 字数:4844
萦刑齑蟮谋臼拢牟呕病昂嵋纭辈怀隼矗司突嵯穸狭擞偷牡疲鄙倭巳剂系姆苫⒙执谎H顺K担焊智俚那傧乙3衷谡返囊舴希捅匦敕锤础暗髡薄 R桓鋈艘炎约荷砩系娜惹槌浞值胤⒒映隼矗残枰幸馐兜厝ァ暗髡薄 H绻阏煳サ鳌⒅馗础⑺鏊榈氖虑樗牛チ嘶裕悄憔痛蚩惹榈摹捌舳鳌保选耙易觥钡氖拢髡拔乙觥钡氖拢媚阈闹械娜惹椴欢系厝忌掌鹄础! ?br />
第四章第六节 压力变动力是蜜糖
事情的本身并无绝对的压力可言,压力的真正原因是一个人对问题的态度。
现在是一个竞争激烈,充满压力的时代。学生有课业升学的压力;工人有下岗再就业的压力;公务员有优胜劣汰的压力;商家有市场竞争的压力;就连退了休的人也有压力,有孤独的压力,有疾病的压力。人们之所以会产生压力,是由于一个人的某些需要、欲求、愿望遇到障碍和干扰时,从而引发出心理和精神的不良反应。压力如同“水可载舟,也可覆舟”一样,既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如果能把压力变成动力,压力就是蜜糖;如果把压力憋在心里,让它无休止地折磨自己,那就是砒霜。
人有压力不可怕,可怕的是憋在心里,变成心灵的枷锁,这样,人就会失去理智的判断能力,失去激发潜能的自由。西方有句谚语:“最后一棵草会压垮骆驼背。”同样的道理,工作生活中的烦心琐事,也会给人造成心理和精神上的压力,直接影响人的健康和生命。有个50刚刚出头的教师,曾和我一起在公园里锻炼过身体。去年他体检时,发现肝上有点问题,从此心情沉重,精神不振,不到半年竟形容枯槁。今年过了春节,听说他猝然离世。医生说他的生命不是因为肝病而结束,而是被心理压力夺去的。
压力既有破坏性力量,也有积极的促动力量。压力能够变动力,这是物理学上的一条定理。传说美洲虎是一种濒临灭绝的动物,世界上仅存十几只,其中秘鲁动物园里有一只。秘鲁人为了保护这只美洲虎,专门为它建造了虎园,里面有山有水,还有成群结队的牛羊兔子供它享用。奇怪的是,它只吃管理员送来的肉食,常常躺在虎房里,吃了睡,睡了吃。
有人说:“失去爱情的老虎,怎么能有精神?”为此,动物园又定期从国外租来雌虎陪伴它。可是美洲虎最多陪“女友”出去走走,不久又回到虎房,还是打不起精神。
一位动物学家建议说:“虎是林中之王,园里只放一群吃草的小动物,怎么能引起它的兴趣。”动物园里的管理人员采纳了专家的意见,放进了三只豺狗,从这以后美洲虎不再睡懒觉了。它时而站在山顶引颈长啸;时而冲下山来,雄赳赳地满园巡逻;时而追逐豺狗挑衅。
美洲虎有了攻击的对手,也就有了压力,有了压力使它精神倍增,与以前大不一样了。
自然界现象如此,社会现象也是如此。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体会,一个人饭后散步时可以背起手来,闲情漫步,如果让他挑上百斤重担,便会立马小跑起来。这是为什么?是压力产生了动力。法国的维克多·格林尼亚,就是凭借压力,激发出动力,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格林尼亚出生于有钱人家,从小生活奢侈,不务正业,人们都说他是个没有出息的花花公子。在一次宴会上,格林尼亚有意靠近一位年轻貌美的姑娘。可是这位姑娘毫不留情地对他说:“请站远点,我最讨厌你这样的花花公子挡住视线。”骄傲的格林尼亚有生以来,第一次遇到这样的羞辱。这令人无地自容的羞辱,像重重的一拳,把昏睡不醒的他击醒。他从宴会上回来,给家人留下一封书信:“请不要探询我的下落,容我去刻苦学习,我相信自己将来会创造出一些成绩的。”果不其然,8年后,他成了著名的化学家,时隔不久,又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后来格林尼亚收到一封信,信中只有一句话:“我永远敬爱那些敢于战胜自己的人。”写信者正是那位美丽的姑娘。
格林尼亚当众受辱有了压力,他为了洗刷掉这些羞辱,促使自己去战胜自我,后来终于用羞辱换得荣誉,实现了由纨绔子弟向伟大科学家的转化。这就是物极必反,压力变动力的结果。我们还从格林尼亚的转化中发现,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战胜压力的力量就越大。
人活在世上,虽然无法逃避生活和工作中的种种压力,但是人有办法战胜它。战胜它的最佳办法就是:先放“心”面对,再用“心”解决。
一条船装的东西太多,遇到阻力时,就得把无用的东西抛弃。人和船一样,虽然具有很强的力量,但若装满了毫无用处的“心理货物”,就难以前进,只有把它丢弃掉,才能轻装迈向目标。一天,一个大和尚和一个小和尚出外化缘,来到水流湍急的河边,看见河边有个美貌的女子,不敢涉水过河正在发愁,这时小和尚二话没说就背起女子涉水过了河,将她放在对岸。第二天,他俩回到寺里,小和尚聚精会神地诵经,可大和尚老想着昨天发生的事,悄悄地问小和尚:“你怎么能背那女子过河呢?”小和尚说:“过了河,我就把她放下了,难道你心里始终还放她不下?”这个故事道出了“心”就是身的主宰,你愈早愈干净地放下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就会愈早愈轻松地集中精力,干好你想干或正在干的事情。
所谓用“心”解决,就是要弄清压力的产生根源。人们普遍认为压力是问题引起的,其实引起压力的真正原因是:一个人对问题的态度。事情的本身并无绝对的压力可言。同样一件事情,张三认为有压力,而李四却认为是挑战是乐趣。据说有个公司派了两个推销员去非洲推销鞋子,其中一个推销员认为这里的土著人向来不穿鞋子,到这里来推销鞋子是水中捞月白费力。他在非洲走马观花地转了一圈,背了一大堆困难,便乘飞机返回公司。另一个推销员经过认真调查,发现土著人没有鞋子穿,正是推销的好机会,便打电话给公司:“立即运送一万双各种尺码的鞋子。”前者失败了,后者成功了。可见,问题本身都不是问题,如果不用“心”解决,它才是最大的问题。
把压力呼出去,把动力吸进来,必须改变态度。你如果面对无法摆脱的压力时,就应该反复地对自己说:“这是对我的挑战和考验。”“这是催促我努力学习,积极工作,奋发向上的动力。”只要换个角度去思考,态度一改变,压力很快就能减轻。一个人不但要学会“卸压”,有时还要善于“增压”。因为压力是孕育成功的土壤,只有在沉重的现实面前,压力才能将潜能激发出来。有时人太幸运了,太安逸了,太一帆风顺了,就会离开压力的“哺育”,痛苦的“滋养”,变得毫无追求,苍白暗淡。如果你现在未老先衰,驻足不前,失去了必要的压力,就别忘了给自己身后设想出一只“老虎”来!
第五章第一节 心宁则智生,智生则事成
人一旦被浮躁所左右,就会变得六神无主,盲目地追随潮流而丧失明确的选择。做起事来,就像盲目的掘井人,四处掘井,很难掘出水来。
有位青年出外创业,三年换了四个职业,都以失败告终。他去请教一位禅师,禅师以茶相待。禅师将茶水倒入杯中,杯子里茶水满了,禅师还继续往里倒。青年赶忙说:“师父,茶满了,不好再倒了。”
“你也知道满了不好再倒?”禅师淡然一笑说,“可你自己就像这只杯子一样,里面装满了你自己的想法。你不先把自己的杯子倒空,叫我如何对你说禅?”
一个“满”字,道出了青年人的病症。这位青年心里装满了许多许多事,什么都想干,结果什么也干不成,就像盲目的掘井人,四处掘井,一眼也没掘到底,因为三心二意是永远找不到水源的。
浮躁是现代青年人的一种流行病,得了这种病,人就会失去自控,老是在潮流中漂浮,刚刚追上一个潮流,又一个新的潮流开始出现,自己还未搞清楚是怎么回事时,就又掉转头去追赶另一股潮流。我的一位学生,曾在某科研单位工作。10年前,他禁不住“下海”的诱惑,停薪留职到深圳去淘金,先是在一家公司当经理助手,后又与人合作开办了一个咨询公司。不久,他从媒体上发现自己的一位学友写的电视剧一炮打响,成了名人。他又想去当作家,离开了咨询公司,凭着他自己一时的写作冲动,写了几个电视剧本,由于自己的功力太浅,尚未入门,全扔进了废纸篓。这些年,他总是这山望着那山高,做着这件事,又想着那件事。在追求的忙碌中,人就像一只陀螺,被现实这根鞭子抽打得团团旋转。最后,他才发现,自己原想离开单位获得自由,结果找不到自己的定位,却失去了属于自己真正意义上的自由。
浮躁的原因,一般来讲,都是由于所要和所想的太多太多,而一时达不到目的造成的。浮躁虽然算不上什么大病,但它却能伤害人的健康,剥夺人的成功。伏尔泰说:“使人疲惫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你鞋子里的一粒沙子。人要轻装上阵,就要不理会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就要学会倒出那些烦人的‘小沙粒’。”浮躁正像那烦人的“小沙粒”,看似微不足道,但却能无休止地消耗人的精力,使宝贵的年华在疲于奔命中白白地浪费。在现实生活中将人击垮的往往不是那些巨大的挑战,而是自己给自己制造的小麻烦。不少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当灾难突然降临时,因恐惧、紧张而本能地会产生一种强大的抗争力量,然而遇上急躁、轻率、攀比和盲从等小事时,反而可能会迷失自己。人一旦被浮躁所左右,内心就会失去平衡,就会变得六神无主,盲目地追随潮流而丧失明确的选择,追求感官刺激而忽视精神生活的充实,做起事来,就无法聚精会神,也无法发挥自己的专长和潜能。
“心宁则智生,智生则事成。”我国四书之一的《大学》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清代学者王之春在《椒生随笔》中说:“天地间真滋味,唯静者能尝得出;天地间真机栝,唯静者能看得透。”这些都是走向成功的至理名言。一个人只要通过自我制约,达到内心的宁静,就能产生智慧,人一旦有了智慧,就会大有作为,成功也就会变得越来越容易。我们从20世纪最杰出的两位成功者的身上可以得到印证,一个是安德鲁·卡内基,一个是爱因斯坦。
卡内基小时候,一天跟随母亲来到市场,在一处水果摊前,他眼睛直望着一篮樱桃。水果摊老板看见这小男孩长得十分可爱,便说道:“小弟弟,抓一把樱桃去吃,就算我送你的。”卡内基犹豫了一下,并没有伸手去拿樱桃。
老板诧异地问:“你不喜欢樱桃吗?”
“不!我最喜欢樱桃!”卡内基小声回答。
“那就抓一把去吃啊,我不收你钱!”老板说。
“老板对你这么好,你就抓一把樱桃吧!”母亲也这样说,但卡内基仍没有伸出手来。
这时,老板反倒觉得不好意思,连忙抓了一大把樱桃塞在卡内基的口袋里。口袋里装满樱桃的卡内基,很高兴地跟着妈妈走了。
在回家的路上,母亲问卡内基:“刚才老板对你那么好,你怎么不敢伸手拿樱桃呢?”
卡尔基笑着回答:“我当然想拿,可是……老板的手比我的大,他一把能抓好多樱桃呢!”
年纪尚小的卡内基能控制自己一时之间的急躁,不让想要得到樱桃的欲望战胜自己的理智,最后终于获得了更多的樱桃。他长大后,无论是当纺织工人,还是当钢铁工人,总是根据自己所处的环境和低微的地位,努力塑造最佳的自己。他做事的原则是“不求一步到位,但求步步到位”。正是这良好的沉着、冷静和耐性,使他从一个普普通通的工人,变成“钢铁大王”,世界巨富。
人常说:心想事成。为什么有时候心想事不成?那是因为想得太多,想得太多了,反而会影响成功。爱因斯坦有位好友叫贝索,被誉为“相对论的助产师”,他知识渊博,思想敏捷,但是他一辈子也没有什么突出建树,这是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