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 节
作者:指环王      更新:2021-02-25 04:41      字数:4851
  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读了司汤达的长篇小说《巴尔玛修道院》里描写滑铁卢战役的一章后,在给朋友的一封信中写道:“我简直起了妒忌的心思。是的,我禁不住一阵醋上心头,我为《军人生活》(我的作品最困难的部分)梦想的战争,如今人家写得这样高妙、真实,我是又喜,又痛苦,又迷,又绝望。”
  不过巴尔扎克很快就从嫉妒的痛苦中挣脱出来。第二年,他写了《司汤达研究》一书,对《巴尔玛修道院》大加赞赏。当时许多人都对巴尔扎克的做法不理解,有人甚至诬蔑他受了司汤达的贿赂。巴尔扎克坦荡地说:“我写那篇谈论司汤达的文章,是大公无私、诚心实意的。”
  在《司汤达研究》一书的封面上,不但印着一把咖啡壶,还有巴尔扎克的一句话:“就是这把咖啡壶,支持我一天写十六小时,最少也写十二小时的文章。”人没有自信才会产生嫉妒,有了自信嫉妒就不攻自破,巴尔扎克是想通过这把咖啡壶告诉大家:我不会嫉妒司汤达的成功,我要用自己的努力同自己争胜。一个真正的成功者,他相信别人有出头拔尖的机会,同样相信自己也有机会成功。所以在自己取得成功的过程中不对别人抱敌视和不友好的态度,也不去贬损别人。
  赢人先赢己,你赢了自己,那么你就先赢了一半。一个成功者首先是同自己争胜,不断地超越自己已有的成绩。那些有经验的体育教练,总是鼓励队员们,好好按照自己的标准,赛出自己最好的成绩。前面提到的那位歌唱演员,后来经爷爷的指点,不再“关心”别人的长长短短,不再让别人来左右自己的情绪,一门心思地去改变自己,提高自己。团里有人获了奖,她用赞赏的态度,送去掌声,送去鲜花;团里有人当了先进或升了职,她同样用赞赏的态度说:“祝贺你成功!” “我真为你高兴!”她真诚地欣赏别人,虚心向别人学习,不到三年工夫,便成了团里的台柱子,还获得了全国青年歌手大赛三等奖。原先僵硬多皱的面孔,从此变得又灿烂又美丽。
  现在是个竞争的时代,没有竞争,就没有发展;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没有对手,自己就难以强大。一个人要想成功,必须具备“你行我也行,你赢我也赢”的竞争意识。有了这种意识,人就不会受嫉妒的折磨,成功就会变得越来越容易。因为成功的捷径是向成功者学习,与成功人士合作。假如有人胜过你,你就真诚地欣赏他,虚心地向他学习,这样就能在共同的成功中分享成果,分享快乐。
  请朋友们记住:
  世界这么大,容得下你我他。天空中有足够的空间能容纳更多成功的人。在人生的道路上,成功的人数是没有限制的。
  第四章第四节 你想越过高墙先把帽子扔过去
  这个世界永远有新的“高墙”立在你的前面,有新的领域等待你去征服,关键是你敢不敢把“帽子”扔过高墙。
  一天,几个小孩比赛翻墙,有个叫来喜的男孩翻了几次,都没有成功。他正要离开时,一位老爷爷走过来说:“小家伙,别泄气,这墙你能翻过去了。”
  来喜摇了摇头。
  老爷爷说:“你想翻过去,我有办法。”说着便摘下来喜头上的帽子,顺手扔过了墙。
  来喜一看,别的小孩都走了,恼怒地叫嚷:“坏老头,你是个坏老头!”
  “说啥也没用,你现在必须翻过去,才能拿到你的帽子。”老爷爷说完扬长而去。
  这时,来喜面对高墙,不翻也得翻,经过几番努力,终于从高墙上翻过去了。
  来喜长大后,在新加坡开办了一个纺织厂,不幸的是一场大火把工厂烧成灰烬,一夜之间他又变成了穷光蛋。他只好决定返回宁波老家去,想在那儿过个平安日子。就在动身时,他忽然想起小时候翻墙捡帽子的事。顿时,眼前一亮,于是便产生了背水一战的决心,最终取消了回家的念头。他领着两个伙计来到马来西亚的一个岛上,先在一家农场打工,经过10年的拼搏,终于创建了自己的农庄。后来,他深有感触地说:“老爷爷扔了我的帽子,我却捡回一个智慧。”
  不给自己留后路,将自己逼入“死胡同”,就好比打仗时背水一战。传说从前有个将军,以寡敌众,为求必胜,他将士兵用船载往敌岸,卸下装备之后,便下令烧船。拂晓攻击之前,他严肃地对士兵们说:“你们都看见了,我们所有的船只都烧毁了。现在我们没有任何的退路,这一仗我们是非胜不可,否则我们没有一个人可以活着离开这里。我们现在只有两条路——不是胜利,就是死亡,再无其他的选择。”
  战斗打响了,士兵们表现出从来没有过的英勇。经过一天一夜的浴血奋战,他们以少胜多,赢得了胜利。
  一个目标一旦确立,不在奋斗中死亡,就在奋斗中成功。人在绝境或没有退路的时候,才容易产生爆发力,展示出非凡的潜能。美国杰出的心理学家詹姆斯的研究表明:一个没有受逼迫和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出潜能的20%—30%,而当他受到逼迫和激励时,其能力可以发挥80%—90%,相当于前者的3—4倍。许多有识之士不但在逆境中敢于背水一战,即使在一帆风顺时,也用切断后路的强烈刺激,使自己在通向成功的路上立起一块块胜利的路标。巴金一生靠稿酬生活,他该拿的职务工资为什么不去拿?居里为什么只要实验室,而不要颁发的勋章?爱因斯坦为什么要拒绝当总统,而要献身科学?他们这么做,就是自己逼迫自己去跨越人生的“高墙”。
  人生有所得必有所失,有所取必有所弃。只有不断地超越“高墙”,才能发现可能的境界,从而进入不可能的境界。
  我国伟大的地理学家徐霞客,就是一位敢于跨越人生“高墙”的成功者。他的一生,大部分是在旅途中度过的。他登悬崖、攀绝壁、涉洪流、探洞穴,历经了无数艰难险阻。他在游嵩山时,向当地人打听下山的道路,人家告诉他,下山的路有两条:一条是平坦的大路,另一条是险峻的小道。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出没于陡岩丛莽中,经过艰难的跋涉才到山下。经历了这番艰险,他感慨地说:“人家说嵩山没有什么可游的,正是没有看到险峻的地方。”他的话道出了一个成功者的智慧。徐霞客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地激励自己,逼迫自己,主动地给自己制造逆境,终于越过了“高墙”,看到了自然界的美景。他撰写的《徐霞客游记》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统研究岩溶地貌的科学著作,比欧洲人的此项考察,早了二百多年,人们评价这部游记是“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
  成功是个人的选择,只有选择成功的人,才能成功。如果我们想在最恶劣、最不利的情况下取胜,最好把所有可能退却的道路切断,有意识地把自己逼入绝境,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必胜的决心,用强烈的刺激唤起那敢于超越一切的潜能。
  谁选择谁受益/谁拥有谁成功失败也是个人的选择,失败者是因为放弃了成功的选择而失败。有些人自甘埋没,对身边的一切事情都作低调处理,以为这最保险,最稳妥,殊不知这正是在埋没自己的才能。与其说失败、逆境可怕,不如说留下退路更可怕。一个人天天想着退路,事事考虑稳妥,这个人十有八九会失败。
  这个世界永远有新的“高墙”立在你的前面,有新的领域等待你去征服,关键是你敢不敢把“帽子”扔过去。
  第四章第五节 不是“要我做”而是“我要做”
  如果把热情比作火种,那么潜能就像燃油,用你的热情去点燃你的潜能,就能把你身上的智能和优点充分地发挥出来。 外语老师问两个来报名的学生:“你们报哪个班?”一个说:“我要报英语班。” 老师问另一个:“你呢?”
  另一个学生回答:“我爸要我报英语班。” 这两个学生在同一个班学习,智力又不相上下,但学习成绩却大不一样。一年后,那个“我要报英语班”的学生,学习成绩优异,排在全班的前三名;而那个“我爸要我报英语班”的学生,口试笔试都不及格。
  有位心理学家说:“绝大多数失败者的生活都是建立在‘不得不做’的基础上的。” “我爸要我报英语班”的那个学生,他自己本来就不愿学英语,是他爸非要他这么做。而那个“我要报英语班”的学生,是自觉自愿的。这意味着“我要学”、“我想学”、“我喜欢学”,有了这种愿力,就能产生热情,有了热情,英语就自然能学好。一个人有了热情,就有了原动力,有了原动力,就能产生积极性,有了积极性,就会主动去做没人强迫自己做的事。人在做“我想做”、 “我要做”的事时,才会动脑筋,想办法,克服一切困难去完成。不知你观察过没有?世上许多做得好的工作,都是在热情推动下完成的。美国有个布鲁金斯学会,它以培养世界上最杰出的推销员著称于世。它有一个传统,在每期学员毕业时,设计一道最能体现推销能力的实习题,让学生去实习。
  70年代曾有一名学员成功地把一台微型录音机卖给当时的总统尼克松,获得了该学会的“金靴子”奖。克林顿当政期间,他们出了这么一道题目,请把一条三角裤推销给现任总统。在这8年间,有无数学员为此绞尽脑汁,最终都失败了。小布什上台后,布鲁金斯学会把题目换成:请把一把斧子推销给小布什总统。由于“金靴子”奖已经空置了28年,对此类实习题许多学员失去了信心,知难而退。他们都认为总统什么都不缺,他根本没有必要去买一把斧子。然而,有个叫乔治·赫伯特的学员自愿报名,要去向总统推销斧子。他的亲朋好友都劝他别想入非非,可他认为,只要自己想干,总会有希望。他有了“我要做”的强烈愿力,就产生了热情,热情便促使他去思考,去调查研究,然后给小布什写了一封信,信中说:“有一次,我参观你的农场,发现树上有许多枯树枝需要砍去。我想,您一定需要一把既能锻炼身体又能砍伐枯树枝的斧子。现在,我这儿正好有一把这样的斧子,假若你有兴趣,请按这封信所留的信箱,给予回复。”
  2001年5月20日,乔治·赫伯特成功地把一把斧子推销给小布什总统,布鲁金斯学会把刻有“最伟大推销员”的一只“金靴子”奖给了他。据说乔治·赫伯特的能力在这次实习的学员中并不是最好的,他能获得“金靴子”,凭的就是“我要做”的热情。
  人们常说,热情大于本领,这话一点也不过分,就像火种大于燃油一样,一桶再纯再纯的燃油,无论它的质量怎么好,如果没有小小的火柴将它点燃,也不会发出半点光,放出一丝热。而热情就像火种,它能点燃人身上的潜能,让所有的智能和优点充分地发出光来。每个人身上都拥有热情,所不同的是,有的人热情只能保持几分钟,有的人只能保持几天或几十天,但是一个真正的成功者,却能让热情保持几十年,甚至一辈子。美国科学家吉耶曼和沙利,为了研究下丘脑激素,历经了21年的磨难,一个失败接着一个失败,以至于失去了专家们和研究经费资助者的支持。可他们还是毫不气馁,充满了热情,在解剖了上万只羊脑之后,终于获得了成功,并于1977年荣获诺贝尔化学奖。有人问他俩是怎样成功的,一个说:“靠的是‘我要做’的愿力。”
  另一个回答说:“我们有‘死不改悔’的决心。”正是这强烈的愿力,化作惊人的热情,从而产生了无坚不摧的力量。让热情保持了一辈子的爱迪生,在他80岁高龄的时候,白天仍在实验室里工作一整天,晚上还要回到自己的书房里读二三小时的书。他活了84岁,一生中的发明有1100多项,这一切正像他自己所言“来自热情”。我们从他身上可以发现,人的丰富想象力,大胆的追求,蓬勃的朝气,充沛的精力,这一切同热情这架内在的启动器是分不开的。爱默生说:“没有热情,任何伟大的业绩都不可能成功。”不少人失败的原因,不是没有能力,也不是没有机会,而是失去了热情。一个人一旦失去了热情,惰性就会乘虚而入,人会变得老气横秋,暮气沉沉,毫无生气。这样的人纵有天大的本事,他的才华也“横溢”不出来,人就会像断了油的灯,缺少了燃料的飞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