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 节
作者:
指环王 更新:2021-02-25 04:41 字数:4850
马寅初的父亲擅长酿酒,在浙江一带十分有名。父亲见马寅初聪明伶俐,决心让他光大家业。马寅初渐渐长大后,开始不满意父亲对他人生的安排。17岁时,他向父亲提出要求:“我不喜欢做生意,我要去上海念书。”
父亲板着面孔说:“你给我听着,你好好地学做生意,念书的事你别指望。”
马寅初毫不示弱,他大着胆子说:“我就要去念书!”
父亲十分恼怒,顺手捡起一根马鞭,没头没脑地向儿子抽去。
秉性倔强的马寅初,再也无法忍受,奋力推开父亲,向着镇外的江边跑去。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不能到外边去念书,还不如投江。
家人把马寅初从水中救了上来。父亲拗不过儿子,只好答应了他的要求。这就是发生在19世纪末马寅初投江求学的故事。
一个人想得到幸福,想要取得事业的成功,心满意足地度过一生,就得认准目标,展翅高飞,去寻找属于自己的蓝天。如果你没有自己的远景,你就永远飞不到那里;如果你没有自己的主见,别人就会替你做主;如果你对未来没有计划,你就会成为别人计划里的一枚棋子,到你人生一定的时候,你就会悔恨自己,也会埋怨别人。
哲人提醒那些把自己托付或交给他人的人:“如果你的一切都听别人的意见,有人会高兴,但是高兴的不是你。”与其如此,不如从现在就开始学会由自己支配自己的事情,学会由自己安排自己的生活,学会由自己去计划自己的人生。
第三章第四节 机遇天天来敲门
有人老是抱怨自己与机遇无缘,却看不到机遇就在自己的身边,自己的岗位就是成功的必由之路,最佳机遇。
著名诗人白居易初来长安时,虽然满腹经纶,但并不被人所识。一天,他来到当时社会名流顾况之处毛遂自荐。顾况一听他叫白居易,便讥讽说:“长安米贵,要在此地白白居住下来可不容易啊!”
但当他读完白居易那首《赋得古原草送别》时,就改变了对白居易的看法。他刚一读开头两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觉得很有诗味,读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拍案叫绝,叹道:“有如此之才,白居亦易!”
白居易如果不是才高八斗,满腹经纶,怎么会受到顾况的赏识?他又怎么能在京城长安名声大扬,站稳脚跟呢?
人们常常抱怨自己与机会无缘,抱怨自己命运不济,抱怨自己生不逢时,抱怨自己当初走错了一步……如果能把抱怨自己,发牢骚,等机遇的时间都用在提高自己的才能上,到时候机遇自然会来敲你的大门。
英国有个青年,从小在街上卖报,后来在书店和印刷厂当了7年工人,在这段时间里,他读了很多书,从而对科学研究产生了兴趣。后来他听说英国皇家学院要为戴维教授选拔科研助手,便去选拔委员会报名,一位委员听说他是个装订工人,便嘲笑他说:“你是不是头脑发热了!”
年轻人又来到戴维教授的大门口,在门前徘徊了很久,终于鼓起勇气敲响了门,教授微笑地说:“门没有闩,请进来吧。”
“教授家的大门整天都不闩吗?”年轻人疑惑不解地问。
“干吗要闩上呢?”教授笑着说,“当你把别人闩在门外的时候,也就把自己闩在了屋里。”
教授听了年轻人的述说和要求后,写了一张纸条递给他说:“你告诉委员会那帮人,就说戴维老头同意你报名考试。”
经过激烈的选拔考试,这位装订工人出人意料地成了戴维教授的实验室助手。这个年轻人就是后来发明了第一台感应发电机、发明了存储电能的方法、发现电解定律的法拉第。
纪伯伦说:“除了黑夜的道路,人们不可能到达黎明。”如果我们把黎明比作机遇,那么法拉第从来就没有抱怨过黑夜的漫长,也没有抱怨过黑夜的寒冷,而是执著地从那黑压压的云堆里去寻觅一丝希望,一线曙光。法拉第的机遇正像他自己所言:“努力了九十九分,包括去敲教授大门的那最后一分。”
机会天天来敲门,就怕自己无准备。你到人才交流中心去看看,那儿有数不尽的岗位,有说不完的机会等待着你。人不怕没机会,就怕没本事。据说,有一位陕北农村妇女,跟随女儿来到美国,到移民局办绿卡。移民局的官员看了她的申请表,问她:“你有何技术专长?”她回答:“我会剪纸画。”说着,从包里拿出一把剪刀,轻巧地在一张彩色纸上飞舞,不到3分钟时间就剪出一群栩栩如生的各种动物图案。美国移民局的官员惊讶地称赞:“OK!OK!”这位只有高小文化程度的妇女凭着自己的一技之长,就被移民局通过了。旁边和她一起申请绿卡而被拒绝的人既羡慕,又嫉妒。正像美国著名文学家爱默生所说:“一个人如果拥有一种大家都需要的特长,不管他躲在哪个角落,终有一天会被人们发现。”
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中,机遇无处不有,无处不在,关键是看你能否把握住它。同样的一个机会,有的人善于抓住,于是一跃而上,踏上了成功的“天桥”;有的 人一叶障目,错失了眼前晃动的机缘,结果一生碌碌而过。在大西北的偏远山沟沟里,丁家兄弟俩去特区打工,哥哥在外不到半年就扛着行李返回家,对他爹说:“那儿物价高得怕人,连喝口水都要花钱买,还没有咱山沟沟里好。”弟弟没过多久,寄了封信回来,信上说:“这儿遍地是黄金,连我们喝的水都可以卖钱。我现在在一家纯净水公司当送水员。”
机遇存在于平凡之中,平凡之中出机遇,只要把希望同脚踏实地的工作联系起来,在平凡的工作中埋头苦干,总会找到成功的机遇。当送水员的弟弟,不管天有多热,雨有多大,都能按时把水送到用户家里,头一年就被评为先进。第二年公司又派他搞推销,他把自己服务辖区里谁家几口人,谁家有啥困难,都记在心里。他主动帮助那些有困难的用户扛煤气罐,打扫卫生,背体弱多病的老人到楼下散步、看医生。他的行为感动了用户,用户们又来帮他推销纯净水。这一年,他的推销成绩又在全公司夺冠,第三年公司提升他当了销售部经理。
希尔说:“机遇就在你的脚下,你脚下的岗位就是机遇出现的基地,在萌发机遇的土壤里,每一个青年都有成才的机会。当然,机遇之路即使有千万条,但你脚下的岗位却是必由之路,最佳之路。”这话千真万确,一个人只要热爱脚下的岗位,矢志不渝,成功只不过是迟早的问题。
人有了才能,也不能等着“上帝”给自己带来好运气,还要继续努力创造机会。在深圳听朋友讲过一个故事。有位计算机博士,毕业后很长时间找不到满意的工作,原因是聘用者看他学位高,怕他不好“使唤”。后来他找工作时,只出示一张学士证书,结果很快就找到一份电脑程序输入员的工作。在工作中,老板发现他能在输入过程中发现许多错误,并能提出一些有用的建议,觉得他水平非同一般。这时,他拿出了硕士证书,于是,老板给他安排了一个新的岗位。不久,老板又发现有些高级程序员都无法解决的难题,可他都能轻而易举地解决,老板很纳闷,这时,他又不慌不忙地拿出自己的博士证书。最后,老板就非常放心地把公司交给他去管理。
这位计算机博士变不利为有利,变被动为主动,的确是一位善于创造机遇的人。他的一言一行努力把自己的事情做得更好,这本身就是创造机遇。如果一个人把眼睛老盯在自己的高学位、高职称上,他就看不到自己的身后,也许他需要的东西正好就在那里。
美国一所很有名气的商学院作过一项调查,结果表明,他们的毕业生开始工作都挺棒,但在5年之后,却被那些没有受过系统正规教育的人超过了。参加该项调查的一位知名教授深有感触地说:“我们只教了他们如何解决问题,但是没有教他们如何创造机会。”
莎士比亚说:“聪明的人善于抓住机遇,更聪明的人善于创造机遇。”无论是过去、现在或是将来,最有希望的成功者,并不是天才出众的人,而是那些既善于抓住机遇,又善于创造机遇的人。
第三章第五节 改变习惯莫迟疑
我们很难靠说服去改变一个人,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固守着一扇只能从内开启的改变之门,这个门只能由自己去打开。
一个人无论做什么,都可能形成习惯。有的人怕干活,时间一长,就会变成习惯性的懒惰;有的人遇上稍不顺心的事就会烦恼,时间一长,就会变成习惯性的烦恼;有的人遇上一点小事爱忧虑,时间一长,就会变成习惯性的忧虑……通常人们只是把人的外在表现,比如走路的姿势、个人卫生、吸烟、喝酒等称为习惯,其实人拥有很多习惯。好的习惯有诚实、勤奋、热情、节俭、快乐、自信等等;坏的习惯有虚伪、说谎、自卑、懒惰、忧郁、骄傲、胆怯等等。说白了,这些行为也只不过是人们给习惯起的别名而已。
本杰明·富兰克林说:“一个人一旦有了好习惯,那它带给你的收益将是巨大的,而且是超出想象的。”这是他亲身体验得出的结论。富兰克林青年时期,发誓要改掉坏习惯,养成好习惯。他给自己制定了克服13个坏习惯的计划,取得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比如,为了改正自己正在形成的夸夸其谈的坏习惯,他给自己选择了“沉默”,要求自己做到于人于己有利之言才谈,避免了自以为是的空谈。他为了保证有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在计划的“程序”一条里,规定自己几点起床,几点吃饭,几点阅读,使生活有条不紊。后来有朋友说他常常表现出骄傲情绪,他又把养成“谦虚”的好习惯列入计划。他每周选出一种缺点进行矫正,每晚必须作自我反省,每天记录自己努力的结果。有时坏习惯没有彻底改变,尚未达到自己理想标准时,就再延长矫正一周,直到好习惯代替了坏习惯为止。一个人只要改变了身上的坏习惯,就能换来带给自己走向成功的好习惯。富兰克林能成为引导美国走上独立之路的爱国者,能成为著名的科学家,能成为最受美国人尊敬的人,这与他改变坏习惯,养成好习惯分不开。
人生是一种优胜劣汰的竞争,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良好的习惯常常是获得成功的捷径,即便是很小很小的好习惯,也会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有个大学毕业生,到一家公司应聘。面试时,外边等了许多人,看起来个个踌躇满志,应试者一个个被叫到经理办公室,一个个又表情严肃地走出来。当叫到他时,他没有像别人那样慌忙推门而进,而是先敲门问:“我可以进来吗?”经理说了声“可以”,他才进去。进门后,他又轻轻地关上了门。几天后,他被意外地聘用了。两年后,他工作出色,升为业务主管,与经理接触的机会多了,才把心中的疑惑说了出来:“当初有人学历比我高,为啥要聘用我?”经理说:“说实话,你哪一条都不比别人强,我就看中你进门时很有礼貌,懂礼貌说明你有教养,有教养的人,先不说能在公司有多大的作为,起码不会给公司制造乱子。”可见好习惯处处受人欢迎,能使自己受益无穷。
大家过去普遍认为,人最难改变的是习惯,有些权威人士也认为改变习惯是一个艰苦漫长的过程,不要期望在很短的时间内有很大的改变。这些观点和认识说对也对,说不对也不对。对有些人来说,改变习惯的确是很难很难的事,因为他们太过于原谅自己,太过于迁就自己,太过于开脱自己,太过于娇纵自己。要说改变不难,也真不难。只要你改变一下你的想法,改变一下你的态度,你就可以很快改变你的习惯,因为你的想法和态度是可以改变的。对此,我有切身体验。一次我骑自行车上街,被三轮车撞倒,路边的人都责怪那个骑三轮车的人违反了交通规则。我爬起来正要发火时,我的想法提醒我:“千万不要发火!”接着我便用提早准备好的“灭火器”:一边默想“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一边让自己的舌头在嘴里转了几圈。这个过程前后不到30秒钟,一肚子火气就全消失了。一个人有了改变自己的想法时, 也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