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 节
作者:
指环王 更新:2021-02-25 04:40 字数:4861
原来这是评委们精心设计的一个圈套,以试探指挥家们在发现错误而权威人士否定的情况下,是否能坚持自己的判断。因为只有具备这种素质的人,才真正称得上是世界一流的音乐指挥家。
弗兰克林是一位很有才华的生物学家,1951年,他首先发现了脱氧核糖核酸的螺旋结构,但因受到“权威”的诘难,竟然承认这个发现是错误的。后来又有两位科学家在1953年重新发现了这一结构,并获得了诺贝尔奖。弗兰克林由于不敢相信自己,将自己在生物学上划时代的发现拱手让给别人,这是多么痛惜的事!
小泽征尔不盲目迷信评委,敢于公开挑战权威,不被大多数人认同的观点所左右,勇敢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正是他的信念在起作用。弗兰克林恰恰是没有经受住信念的挑战和考验,与其说他是被权威打败,还不如说他是被自己所打倒。
“认为自己能行是正确的,认为自己不行也是正确的。”不论是小泽征尔,还是弗兰克林,他们的结果都是按照他们心里对自己说的那样出现。很多事情“信则有,不信则无”。成功也是如此。说自己行的人,他的潜意识会把成功的信念变成成功的行动,说自己不行的人,他的潜意识也会把自卑的念头变成失败的行动。
有一首诗是这样描写的:
如果你认为被击败,那你必定被击败。
如果你认为不敢,那你必然不敢。
如果你想胜利,但你认为你不可能胜利——
那么你就不可能得到胜利。
如果你认为你会失败,那你就已经失败了。一个人的“认为”,就是心里对自己说的话,说自己不行的人,爱给自己说丧气话,遇到困难和挫折,他们总是为自己寻找退却的借口:“我作了很大的努力,已经没有希望了!”“我脑瓜笨,不是学数理化的料。”“我天生就是个笨蛋!”等等,殊不知,这些话正是自己打败自己的最强有力的武器。
说自己行的人,在积极心态的支配下,不论遇上什么困难和挫折,都能坚持到底,永不放弃。小仲马的成功,就是最好的说明。
法国著名的小说家小仲马,年轻时喜欢创作,头几年写的作品统统被编辑退回来。他父亲大仲马怕儿子受不了打击,便建议说:“你如果能在寄稿时告诉编辑你是大仲马的儿子,或许情况就会好多了。”小仲马固执地说:“不,我不想坐在你的肩头上摘苹果,那样摘来的苹果没味道。”年轻的小仲马不但拒绝以父亲的盛名做自己事业的敲门砖,而且不露声色地给自己取了十几个其他姓氏的笔名,以免让那些编辑把他与大名鼎鼎的父亲联系起来。
谁选择谁受益/谁拥有谁成功小仲马面对那些冷酷无情的一张张退稿笺,没有沮丧,他对自己说:“我能成功,一定能成功!”这些激励自己的话,排除了失望、犹豫等消极因素的干扰,使他在积极心态的支配下,产生了力量,这种力量不断地推动他去思考,去创造,去行动,去完成使命。
他的长篇小说《茶花女》寄出后,终于以其绝妙的构思和精彩的文笔震撼了一位知名的老编辑。这位编辑曾和大仲马有过多年的书信来往,他发现《茶花女》投稿人的地址和大仲马的地址丝毫不差,怀疑是大仲马另取的笔名。但作品的风格却和大仲马的迥然不同。他带着这些疑问去拜访大仲马。
令他大吃一惊的是,《茶花女》这部伟大作品的作者,竟是大仲马的儿子小仲马。“你为何不在你的稿子上署上你的真实姓名呢?”老编辑不解地问小仲马,小仲马说:“我只想拥有自己真实的高度。”
小仲马的话充满了自信,难怪他能够把自己生命里的能量和积极性都充分地调动出来,化成强大的创作动力,使他奇迹般地向着自己希望的方向和目标前进。
可见,自信的产生是自我意识的选择。一个人可以选择成功的自信,也可以选择束缚自己的自卑,这一切全由人自己来决定。如果你想选择自信,我建议你先弄清自己身上的优点、长处,一条一条记在心里,不断地告诉自己:“我身上拥有无限的能力和无限的可能性。”当你弄清了自己的强项,选择和发挥自己最擅长的能力,也就是自己的优势潜能时,就自然产生了自信。无论发生什么事,无论处于什么境地,自信者都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就像当年有人问康拉得·希尔顿何时得知自己将会成功时,希尔顿说,当他还潦倒困顿到必须睡在公园的长板凳上时,他已经知道自己以后将会成功。因为那时他不但有了希望,有了成功的意识,他还看到自己身上具有经营管理的能力。
有的人为什么会产生自卑呢?原因是他们两眼老盯着自己的弱项,遇事喜欢拿别人的优点长处与自己的缺点和短处相比较。原本这些不一样的东西,是不能进行比较的,越比较就越产生自卑,越产生自卑,就越觉得自己不行,越觉得自己不行,也就越瞧不起自己,越瞧不起自己,成功就会变得越来越难。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强项和弱项,不一定别人走的路你也走得通,不一定别人走不通的路,你就走不通。与其盲目地跟在别人的后面说自己不行,还不如仔细想想,选择适合自己的事,信心十足地对自己说:“我行,我一定行!”
第三章第一节 睁开你的“第三只眼睛”
人的“第三只眼睛”就是思考,它与智慧相通,与创造思维相连,它比两只眼睛看到的东西更多、更远、更深刻。
人和其他动物最大的不同之处是,其他动物只长有两只眼睛,而人却长有三只眼睛。这也许是造物主的有意安排,是对人类的无比恩宠吧!人的“第三只眼睛”就是思考,它与智慧相通,与创造思维相连,它比另外两只眼睛看到的更多、更远、更深刻。
据说,孔老夫子带着学生周游列国时,在一个国家饿了很多天,好不容易弄到一点米,便让颜回煮饭给大家吃,饭刚煮好,孔夫子发现颜回悄悄地抓了一把饭往嘴里塞。孔夫子很不高兴,便把颜回狠狠训斥了一顿。颜回委屈地说:“我看见饭里有一块脏东西,我怕被别人吃了,于是我就自己把这块脏米饭吃了。”
这件事使孔老夫子发现了人存在偏见和主观臆断,看到了自己观察事物的盲点。他曾感慨地说:“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观察不到的事情,遇事都按照自己的理解来加以解释,这就会发生许多误会和错误。”从此,孔老夫子对两只眼睛观察不到的地方,再也不敢匆忙下结论了。可以说,他一生的智慧,主要是靠“第三只眼睛”获得的。
我们在观察和认识事物的时候,为什么会产生盲点?
这是因为每个人头脑当中都有自己固定化的思维模式,凡是符合这种习惯和模式的事物,人们对它的认识就十分清楚,而超出这个习惯和模式的事物,人们往往加以排斥或忽略,这是大家最容易犯的错误。就连赫赫有名的拿破仑有时也犯迷糊。
拿破仑在滑铁卢失败后,被终生流放到南大西洋的一个孤岛上,传说他的一位密友通过秘密方法送给他一副象棋。拿破仑对这副精致而珍贵的象棋爱不释手,经常一个人对弈,来消磨孤独和寂寞。
拿破仑死后,那副曾伴随他5年的象棋,多次以高价转手拍卖,这副象棋的最后所有者偶然发现,其中有一个棋子的底部可以打开,里面竟密密麻麻地写着如何从这个孤岛上逃出的详细计划。
拿破仑这位曾称霸欧洲的法兰西总统,在战场上叱咤风云,征服了许多国家和民族,军功显赫权倾一时,可是最后却被习惯性的单一视角所蒙蔽。这恐怕是拿破仑一生中最大的一次失败。如果他能睁开“第三只眼睛”,就一定能看到朋友的良苦用心,发现棋子里的秘密,他也许就不会死在这个孤岛上。
哲人说:“你在做事时,如果只有一个主意,这个主意是最危险的。”那么我们在观察认识事物时,同样有理由认为,只有一个视角,这个视角是最容易把人引入歧途的。如果我们能睁开自己的“第三只眼睛”,就能产生不寻常的视角。用这个视角去观察寻常的事物,就使得事物显示出某些不寻常的性质。所谓不寻常的性质,并非事物新产生的性质,而是一直存在于事物之中的,只不过以前人们从未发现罢了。不寻常的视角观察到的事物虽然与别人一样,但构思出的结果却与别人不同。苹果从树上掉下来,人人都能看得到,可是牛顿却从中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在伽利略之前很多人都看到了悬挂在比萨教堂里的油灯来回荡个不停,然而伽利略却从中获得了有价值的发现,经过潜心钻研,成功地发明了钟摆。正像罗丹所言:“真正的艺术大师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看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
“第三只眼睛”还能把一个人思考研究的问题,形成专一视角。这种高度统一的专一视角,能看到被别人所忽略的事物和现象。人入浴使水溢出澡盆,这平平常常的现象,是人人都遇到过的事,为什么阿基米德却从这个现象中找到鉴定王冠的方法?那是因为他一直在思索 “怎样鉴定王冠”这个难题。这个难题就形成了他头脑中一个高度统一的专一视角,使他在感知观察任何外界事物和现象时,都纳入这个视角之中,都会和“鉴定王冠”联系起来,从而能够用与普通人不同的视角,来观察思考“澡盆溢水”这一司空见惯的现象。
“第三只眼睛”还能开阔我们的视野,克服思维定式,不会被权威和书本中所说的事物与理论所束缚。大数学家希尔伯特曾经幽默地评价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他说:“我们这一代人一直在探讨关于时间和空间的问题,而爱因斯坦说出了其中最具独创性、最深刻的东西。你们可知道这里的原因吗?那就是因为,有关时间和空间的全部哲学和数学,爱因斯坦都没有学过。”希尔伯特的话虽然有些夸张,但是爱因斯坦的成功,的确因为不受习惯思维所困囿,而在研究中睁大了自己的“第三只眼睛”,穿透事物的现象,深入到事物的内在结构和本质之中,抓住了潜藏在表象后面的更深刻、更本质的东西。
谁选择谁受益/谁拥有谁成功睁开“第三只眼睛”,人会变得越来越聪明,许多难做的事也会变得越来越容易。当今世界首富——比尔·盖茨,20岁时就创立了电脑软件公司——微软。他的成功既辉煌又容易;他就是用智慧的眼睛;透过云层;直接看到了通向成功的道路。正像他自己所说:“财富可以靠手去赚,但更要靠脑去赚。”当年IBM公司找他为IBM的新型个人电脑写操作系统时,盖茨手头上并没有现成的程序,但他知道有一家叫“西雅图电脑产品”的小公司有一种操作系统叫86—DOS,他果断地以75万美元买下这个系统,加以改写,改名MS—DOS,放到IBM公司的个人电脑中。就是这个名为MS—DOS的操作系统打下了后来的微软帝国的江山。现在IBM每卖一台电脑,都要付给微软版税,这项交易被称为是划时代的交易。盖茨就是通过自己的“第三只眼睛”,看准IBM公司的个人电脑将来会执计算机市场的牛耳,把一个实际上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买下后立即卖给IBM 公司。这么简单的交易为什么其他人就做不到?这是因为人们在观察认识事物时习惯于把一事物与另一事物的关系固定下来,久而久之,形成思维枷锁,认为这一事物只与那一事物有联系,有关系,而看不到这一事物与其他许多事物也发生关系,也能联系在一起 。
人的“第三只眼睛”,就是我们常说的“思考”,思考是每个人身上都具有的一种本能,在开发人的潜能方面,思考成功与想象成功、相信成功、采取行动成功一样的神奇,一样的重要。一个人要想睁开“第三只眼睛”,就要把自己的思考本能充分地发挥出来。如果你现在还不善于思考,就先从思维训练开始吧。当你研究和思考一个事物或者一个难题时,先想想这个思考对象可以转化吗?改变原样会产生什么结果?有别的东西或别的方法可以代替它吗?如果放大、加长行不行?如果缩小、变短、分割行不行?如果正反、上下颠倒过来呢?或者将它与别的东西组合在一起又怎么样?遇事你还可以把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