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 节
作者:人生几何      更新:2021-02-25 04:29      字数:4893
  没有人能够计算出到底从什么时候起《大话西游》的名声开始传遍高校了,买盗版
  VCD的热情犹如滔滔江水不可阻挡,在各个宿舍都会隐藏几个绝对够资格的“大话迷”,
  由于他们的辛勤劳动,不断使用《大话西游》中的各种对白,惹得更多的学兄学弟们。
  心里痒痒,渴望尝试一下。“《大话西游》好看”以谣言传递的速度,迅速在各大高校
  中传开。不懂《大话西游》,不看《大话西游》被认为是与时代脱节,根据《大话西游》
  改编的各种版本的故事也随之而出,年轻人以其取之不尽的热情反复欣赏着廉价盗版带
  来的欢愉,看《大话西游》成为像听流行歌曲一样普遍的事情。
  先有蛋还是先有鸡?这是一个像至尊宝永远无法打开那扇“芝麻开门”的盘丝洞大
  门一样的问题。也就让我们姑且认为校园《大话西游》热处于现在进行式时,校园外的
  《大话西游》热也在以另一种方式传递着。如果说《大话西游》在校园里的传递是以寝
  室为单位,那么在校园外就是以办公室为单位传递。《大话西游》曾经创下过一些惊人
  的记录,许多从来不屑看港台影片的VCD族,非奥斯卡经典影片不看者,因为《大话西
  游》的久负盛名而难以按捺住好奇,从此一看而不可收拾,《大话西游》的上座率远远
  高于奥斯卡最佳影片。关于《大话西游》的故事层出不穷,靠《大话西游》开始一段感
  情的例子已太过俗套,有更多的《大话西游》集团开始成立,定期复习和研究各种版本
  成为他们的乐趣之所在。这一切“大话迷”的欣欣向荣最后都要归功于盗版VCD的方便。
  据一位号称北京盗版界四大家族之一的大卖家透露,早在1995年,就在北京市场出现过
  《大话西游》的盗版录像带,但销售平平,直到1996年底VCD版本出现,当时每盘30元
  的高价位都没有吓倒《大话西游》迷们。真正的火爆是在1997、1998年间,在这一段盗
  版VCD的黄金时节,《大话西游》的销售也屡创高峰,最高纪录一天就卖到上百张,热
  销的场面通常发生在公司和新闻单位。这个大卖家透露,在这两年期间,他无论拿多少
  《大话西游》的盘都会被抢购一空,光他个人这些年手中卖出的《大话西游》VCD就有
  两三千张,以他的“业内专业眼光”分析,全国至少卖出十万张以上,北京至少占到四
  五万张。《大话西游》和法国影星苏菲·玛索的《芳芳》并列为盗版VCD中的“常青
  树”。热卖高潮虽然早就过去,但是现在只要带来《大话西游》的盘,不需要推销仍会
  一卖而空。回忆起1997、1998年的那段幸福时光,大卖家还是无限向往之。 网络电视。——一 在与很多人的交谈中发现,他们的《大话西游》经历是从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开始
  的。电影频道在影片放映一年后,就能获得播出权,电影频道播出《大话西游》的确有
  些出人意料,1997年春节期间,在电影频道的春节电影广告中,大家看到一个久违的名
  字和一种期待已久的声音。但是周星驰的无厘头表演似乎很难得到审片人的欢心,早在
  1996年《月光宝盒》上映前,无论是香港方面还是西影厂都为这部电影捏了把汗,庆幸
  的是顺利通过,但两部影片在大陆放映时还是略有删减,原因是太闹太怪。由于同样的
  原因,在审片人员眼里,《大话西游》难以登大雅之堂,所以细。动的话可以发现在电
  影频道七八次的播出都没有在黄金时间,而是选择在深夜。
  虽然选择《大话西游》并不是因为选片人就是《大话西游》迷,仅仅是因为周星驰
  的片子够热闹,适合春节的气氛,但没有想到的是,电影频道的播出培养出后起的一大
  批“大话迷”。其中许多人一次不落地看完了电影频道《大话西游》的所有重播。这部
  被安排在非黄金时间播出的影片却创下了黄金时间播出的收视率。也正是在此之后,
  《大话西游》正式进人火爆期,校园、办公室、网络聊天室,处处都有《大话西游》的
  影子。
  网络上真正兴起《大话西游》是和网站的兴起同步进行的。1999年属于《大话西游》
  网上讨论的繁荣期,随便输入《大话西游》几个字,搜索引擎就能找出四五十个《大话
  西游》的专门网站。当然许多网站内容相近,多为《大话西游》故事简介、故事新编、
  对白之活学活用、‘次话迷”论坛等。
  罗嘉是一个《大话西游》网站的站长,1997年第一次看《大话西游》,也是第一次
  就被喜剧感动得落泪,为了那段“曾几何时,有一份真挚的感情摆在我面前,但是我没
  有珍惜,等到失去的时候…”,据说也是因为《大话西游》,他得到了一份真挚的感情,
  把搞笑和情感奇妙地结合是罗嘉最为触动的一点,他把这称为对年轻人心理上的一种探
  索。两个月前,他开始作《大话西游》网站,目的就是想通过网站结交更多的“大话
  迷”。
  有人认为是网站的火爆带动了《大话西游》的火爆,但事实上更多的‘次话迷”是
  在看完《大话西游》才想到要在网上共同讨论,无论是上网还是看《大话西游》,这一
  部分人群是重叠的,年轻、有朝气、又带那么一点点反叛,而网站的兴起也带动了《大
  话西游》的衍生物如火如条地蔓延。从《大话西游》立股东大会版到《大话西游》之考
  研版,《大话西游》就像一个创作源泉,带动着大批“大话文学”蓬勃发展。倾情之作。
  有人喜欢《大话西游》的对白,有人喜欢《大话西游》的巡回手法,有人喜欢周星
  驰的另类搞笑,有人喜欢朱茵的那么一点点伤感与纯情。从来没有哪一部电影能够带来
  这么大的冲击波,也没有谁能像周星驰这样独占喜剧鳌头十数年。无怪乎有业内人士语
  重。O长地分析,《大话西游》之所以能够影响至今,就是因为没有更好的喜剧出现,
  哪怕是周星驰自己也没有出过超越《大话西游》的喜剧,虽然《喜剧之王》沿袭了《大
  话西游》用喜剧演绎正剧的手法,但整体而言,仍无法超越后者,更迭论周星驰之后的
  喜剧明星如张卫健、张家辉等,他们虽然各有千秋,但与周星驰已经出神入化的喜剧表
  演相比仍显单薄。在喜剧断档之间,只有再重新找回原来的喜剧慢慢品味,其实爱一部
  电影需要理由吗?需要吗?不需要吗?
  和吴承恩《西游记》里的孙悟空同名同姓,片中甚至也有唐僧、猪八戒、沙增,也
  有观音菩萨、菩提老祖、牛魔王、白骨精,但是这不同于搞笑版的《唐伯虎点秋香》,
  更不是被电视剧篡改的金庸小说——一即使最早的创意确实源自《西游记》,最后的效
  果也是比初衷走得更远更远,甚至朝着不同的方向,走到不相干的地方,由相同的人物、
  类似的背景,叙说着一个与原著无关的故事。执导《网络时代的爱情》一片的新晋导演
  金珠是《大话西游》最早的一批观众之一。在他看来,《大话西游》更像是孟京辉的话
  剧,从另外的角度探讨文化,解构传统。尤其是至尊宝在时空穿梭的结局让金深叹为观
  止。
  和无厘头大师周星驰的其他喜剧作品相比,《大话西游》显得另类,上下集合起来
  接近两百分钟,时空穿梭、前世今生、魔法神通等等元素天马行空地交织其中,甚至令
  人在看过一次两次之后难以清晰理解放事的结构,银幕背后的创作意图仿佛只是一种模
  糊的感觉,是能够引起共鸣却难以描述的感觉。最奇妙的是,我们发现不需要真正去弄
  明白所有情节的来龙去脉,都可以被电影所传达的那种感觉所触动,好像每个人都能分
  别从中得到适合自己的东西:不同的人受到的暗示可能不一样,心灵被触动的理由也不
  一样,但爱上这部电影是一样的。而从另一个角度讲,《大话西游》又是“非常中国”
  的,因为它饱含着中国文化的韵味。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个留学生,坐在外国的电影院
  里看美国电影,尽管他的英语已经没有任何障碍,但当影院里的外国观众为一句有趣的
  对由齐声大笑时,他仍很难感悟到其中的幽默,这时他想起《大话西游》中唐僧的那句
  “观音姐姐”,想无论汉语学得多么好的外国人也不会感受到其中的韵味,于是文化上
  的隔膜感油然而生;想到自己事实上已经“为中国文化所化”,于是沉浸在《大话西游》
  的回忆中,潸然泪下。 新的打算——一 据说《大话西游》在香港并没有像大陆这样掀起长达六年的热潮,当时电影院的观
  众也是分成两派,喜欢和不喜欢两极分化,也许正像刘镇伟后来自己所检讨的那样,影
  片分为上下两集影响了观众。而周星驰本人对两集的分配也不甚满意,感觉不是他所想
  要的最好效果。于是自己操刀重新剪辑了一个全新版本的《大话西游》,时间上更短一
  些,浓缩为一集,据说周星驰本人对自己手中的新版本更为满意,但是,这个新版本除
  了他自己和为数很少的朋友看到过,至今还没有公开亮相(曾经在柏林电影节.上放映
  过,但外国观众能领会这部电影吗),甚至连周星驰的经纪人田启文也无线看到。
  虽然周星驰很希望影迷能看到他的导演版本,但是由于版权问题,不能实现,现在
  周星驰自己的星辉电影公司已经准备买回版权,让周星驰自己的版本能早日公开。无独
  有偶,西影厂也对即将到期的《大话西游》VCD版权有了新的想法,毕竟他们也意识到
  《大话西游》的蛋糕已经越做越大。
  对于国内至今仍保持《大话西游》高热,周星驰本人也有些意外,至尊宝虽然是他
  一个比较偏爱的角色,但他并不认为是最好的,虽然许多“大话迷”一致公认《大话西
  游》中的周星驰的演技已经达到巅峰,但周本人却更感兴趣的是以后还能演出哪些角色,
  他感觉自己在武打片上颇具天分,并且有兴趣拍一部足球题材的电影,据说2000年八九
  月份有开拍的可能。不知道等待已久的星迷最终会是满足还是失望。
  对于《大话西游》有太多太多值得回味和挖掘的故事,或者,可以套用电影里那段
  经典对白作为结束语:
  爱一部电影需要理由吗?
  不需要吗?
  需要吗?
  不需要吗?
  需要吗?
  不需要吗?
  大家不过是研究研究嘛,干嘛那么认真呢?——需要吗?
  《大话西游》的校园神话
  周星驰和电影《大话西游》之于90年代后期的中国大学生来说,如同罗大佑和《光
  阴的故事》之于80年代中期、金庸和《笑傲江湖》之于90年代初期的大学校园。在当下
  这个爱情与网络一同进行着的时代,一个香港人讲述的古老神话成为了内地青年大学生
  文化生存领域中最可爱的一个童话。究竟这样一部电影在内地大学校园里演绎出了什么
  样的神奇传说呢?究竟《大话西游》这样一个近乎癫狂的电影话语图景在多大程度上造
  就了新一代大学生的现实生活状态以及未来的生存境遇呢?对于这样一系列关于一部电
  影与一代人的问题,我们究竟能不能得到一个答案呢?也许思考这些问题本身就是“大
  话”的状态吧,需要吗?不需要吗?需要吗?不需要吗?……不经意间形成一种狂热。
  与其说《大话西游》是以电影的方式进入了内地大学校园,倒不如说是以盗版VCD
  这样一种非常现的方式进入的。90年代中后期,到电影院去看电影对大学生来说就好像
  是过年陪爹娘去看望亲戚,浪费时间并且耗费金钱,尤其是在一个人去看而无人相伴的
  情况下。这时电脑在大学校园里已经几乎成为和牙刷、袜子一样的生活必需品,男生们
  耗尽用来讨好女友的钱财或租或买地拥有了一台宿舍PC,并将它改造成为一台游戏机十
  一台VCD,便开始了他们的新生活。《大话西游》在很普通很一般很无聊很寂寞很漆黑
  孤独的环境中钻到了大学男生的PC中,一双双“色迷迷”的眼睛看着它,一个商业化改
  造出来的神话开始在内地大学数以万计的男生宿舍楼里流传开来,此后发生的种种状况
  在当时并没有人能够预料得到。
  《大话西游》的盗版光碟并没有像我们现在所料想的那样迅速地被租借和购买,开
  始的情形很平静,据说《大话西游》在电影院刚刚推出时的票房也不容乐观。
  很难说清楚究竟是什么使得《大话西游》在后来的日子里出人意料地成为了校园电
  影的“至尊宝”的,究竟是电影的因素高一点点,还是校园里那些玩世不恭的至尊宝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