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9 节
作者:
乐乐陶陶 更新:2021-02-25 04:29 字数:4993
学杂费究竟有多少?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学杂费?如何防止教育的乱收费?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大问题。
A、杂费究竟有多少?
学杂费是学费和杂费的总称。学费是国家规定的、统一的,而且在9年义务教育中学费是全免的,而杂费却因地区、学校的不同,收费的项目、多少也不一样。
学杂费项目繁多,归纳起来由:择校费、赞助费、扩班费、书费、本子费、资料费、班费、自习费、托管费、军训费、辅导费、取暖费、补课费、报名费、考试费、试卷费、上机费、服装费、美术用品费、电影费等等……
B、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学杂费?
导致学杂费多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第一,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不够,学校办学经费不足,老师和社会上其它行业的人相比,福利待遇偏低,为了解决办学经费和提高老师待遇,学校想方设法从学生哪里收取名目繁多的学杂费,此乃典型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之举。
有报道称:2003年秋季开学前,河南省鹤壁市某中学经学校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以提高学生成绩为由,向部分初一新生收取补课费600元,共计6。36万元。
第二,有些地方政府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视教育收费为“唐僧肉”,都想吃上几口。此外,社会有关部门向学校乱摊派和搭车收费也是造成学校乱收费的原因之一。
有资料显示:2002年全国查处的各种违规收费中,地方政府行为占34。61%,学校自身行为占49。74%,社会有关部门向学校乱摊派和搭车收费占15。65%。所以公正地说,乱收费的板子不能仅仅打在学校身上。
第三,一些学校受社会不正之风的影响,学校、尤其是学校领导,为了自己的私利,借收取学杂费之机,搞一些不正当活动。在一些管理不善的学校,部分老师或者管理人员,就借买试卷和辅导教材之机,收取高额回扣。
C、教育乱收费问题引起的后果是什么?
教育乱收费问题严重,它所引起的后果也是非常严重的。
首先,给很多家庭带来了经济上的困难。教育支出,正成为中国家庭最昂贵的开支之一。为了上重点中学要交几万元的“择校费”,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意味着什么?对于一个比较贫困的家庭来说又意味着什么?这是一个不言自明的问题。
其次,教育乱收费使部分贫困地区的孩子因为交不起过高的学杂费而失学。如果说,城市里的父母不惜代价是为了让孩子上更好的学校,那么农村的孩子则往往因学校收费过高而面临失学,更为悲惨的是,有些学生和家长因此而走上绝路。
第三,滋生腐败问题。因为乱收费导致教育领域的腐败,近年来呈现高发势头,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拿现在很多学校热衷的所谓“统一化管理”来说,其中就大有文章。不少学校在入学时规定必须购买学校统一配备的各种生活用具,理由差不多都是“统一化管理”。然而这些由学校“统一”配备的用具大多质次价高。如此“统一管理”,只有“腐败”二字可以解释。
第四,剥夺了学生享受公平教育的权利。知识是改变命运的必要条件,而知识的获得主要靠学校教育。但是因为过高的学杂费而使部分学生享受不到良好的教育或者纯粹失学的话,不仅剥夺了学生享受公平教育的权利,而且剥夺了人改变自己命运最大机会的资格。
第五,引起群众对党和国家教育的失望。教育的乱收费问题在全国连续3年成为价格投诉的头号热点,这就足以说明,广大的人民群众对教育乱收费的强烈不满。长此以往,它不但会导致群众对教育的失望,而且还会引起群众对党失望。因此,治理教育乱收费问题已经不可等待。
D、如何防止教育乱收费?
找到了教育乱收费产生的根源和教育乱收费产生的危害,要防止教育乱收费也就有了方向。
首先,国家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切实解决学校办学经费不足的和老师待遇偏低问题。不给教育乱收费以借口,从根本上堵绝学校“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现象。
第二,各级地方政府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也要检讨自己,不要再把教育收费当成“唐僧肉”,谁都想吃上几口。不仅如此还要纠正社会有关部门向学校乱摊派和搭车收费的现象,以保证学校收费的单一性和纯粹性。
第三,要对所谓的“统一化管理”说不!学校为什么一定要在生活用品上做“统一化管理”?在当今贫富差距十分悬殊的情况下,这样的“统一化管理”会给多少贫困家庭及学生带来更大的不便?这些负面影响学校的管理者是否认真思考过?
第四,国家要加大教育收费的管理力度,切实贯彻执行“一费制”的教育收费原则。保证不因教育收费问题,给人民群众带来家庭经济上的困难;保证不因教育收费问题,使贫困地区的孩子因为交不起过高的学杂费而失学;保证不因教育收费问题,剥夺学生享受公平教育的权利,从而保证群众对党和国家教育的信任和爱戴。
第五部分权力,在校园的异化
[背景资料]
根据学生的表现和能力特长评选班干部、按个子高矮和视力好坏为学生排座位,本来是非常简单的事情,但就连这样简单的事,现在也变的复杂起来。个别社会上有权有势的人,除了要求老师对自己孩子在学习方面给予特殊的帮助外,还要求老师让自己的孩子当班长或者别的班干部,甚至连孩子座的位置都有明确的要求。为了不得罪他们,老师多数照办,对此学生和家长很有意见,老师自己委屈却又无可奈何……
这是典型的权利在校园的异化!
其实,权力“摆平”学校甚至教育主管部门的事情并不鲜见。
据报道:四川某县教育局在上报省级三好生名单时偷梁换柱,用公安局长、纪委副书记、农行副行长的孩子顶替了几个真正的三好生。现在人们对三好生保送制度意见很大,原因就在于此。
听我的朋友讲,他以前学校校长的儿子,连平时的学校运动会都不参加,但是高考的时候却成了国家二级运动员,被加了20分,如愿以偿的上了重点大学。
我一个当校长的朋友告诉我:每年招生季节是他们最难过的时候,今天是局长的条子、明天是县长的电话、后天是市长的口信……不答应吧,不行!答应吧,也不行!为了不得罪上级,自己干脆玩“失踪”,在承受不住压力的时候,也只能向金钱和权力低头。
作为领导尚且如此,作为普通的老师答案当然更加清楚。我清楚记得十年之前,因为自己努力在当时的环境中已小有名气。一次开学后,我所带的班级已经比平行班多了6个学生,有关系的学生还是要往我的班里加。我火了坚决不让插入我班,但是校长却说我必须接收,因为那是教育局领导的亲戚,但是由于过于单纯,不懂人情世故,所以我也顶的很硬。校长见我“不识抬举”便骂我,并且威胁说不听话就不要干了……
虽然我未被开除,但是最终那个学生还是进了我的班里,我也因此在学校乃至上级领导的影响中有了“刺头”的“美誉”。而且在以后的很多事情上,还因此事失去了许多应该属于自己的东西。
校园本是一方“净土”,但在权力的魔影下,教育公平正受到各种特权越来越多的侵蚀。
问题不仅在于学校要承受来自校园外部的各种权力的压力,事实上,在校园内部,也缺乏对权力的有效监督使得权利得到了异化。
据《中国教工》杂志2004年第3期报道: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在河南,每三年进行一次“特级教师”评选。但是,这么些年评出的特级教师几乎全是教育界的当权者:校长、书记、教导主任,甚至教育局的工作人员。广大教师称这些“特级教师”为“特级领导”、“特级校长”。
这是河南的情况。在有的地方“特级教师”的评选办法是:省教育厅将指标分给各市县教育局,各市县教育局将“特级教师”表格送给自己想给的人———多为校长、书记或者其他领导。领导们填好后,返给教育局,教育局报给上级等待批准。如果批准了,这些领导就变成了“特级教师”。广大教师几乎是不知道的,这么评出来的“特级教师”显然很难叫人信服!
出现这种情况,首先是不公开,缺乏透明度,群众不知情。其次,“特级教师”评选人治化。由于缺乏一套完善、具体的评选办法,使得这个评选随意性极大,似乎特级教师的帽子戴到谁的头上都合适。真有:“说你是你就是,不是也是;说你不是你就不是,是也不是”的味道!
当然,不是说校长不可以评选“特级教师”,如果校长在一线教学,又有突出的业绩,自然未尝不可以参加竞评。但是这个过程要公正,机会要平等,广大教师也有自己不可侵犯的权利。上级教育部门,不能把“特级教师”指标当人情或者奖赏赐给校级领导们,校级领导也不能把“特级教师”称号截留下来戴在自己头上。
这样的以行政职务之便顺手牵羊,或者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做法均为以权谋私之举。
还有的学校,领导干部明明七八年都不上课了,却还是“骨干教师”,学校的大小领导成了学校的特殊阶层,在各个方面享受着一般教师所不能享受甚至想也想不到的待遇。
南方某市的一所中学,在进行校内“结构工资”分配时,学校领导与普通老师之间距离拉的过大,引起了老师们的不满,从而发生了老师集体罢监考事件。
我的一个朋友告诉我,他以前学校的校长常常把自己定位成学校的主人,把老师定位成奴才,要求老师像对待皇帝一样对待自己。如果那位老师对他稍有不敬,他便会当众破口大骂。在学校评选优秀、先进的时候,也是按个人的好恶为之,结果不但引起了众怒,而且使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出现了大滑坡,最后这位校长也灰溜溜地下了台。
权力在校园的异化,不但使教育的公平受到各种特权越来越多的侵蚀,而且严重的影响了社会风气的好转,它在无形中教会了学生对权利的崇拜和许多不正当的东西。不仅如此,它还极大地挫伤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这样久而久之就会使学校工作陷于瘫痪的边缘,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所以,从维护社会风气的角度,从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角度,从教育本身肩负的责任来看,都必须抵制权力在校园的异化。
第五部分“北航事件”说明了什么?
[资料]
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做了广西一考生考上北航遭索10万元的报道后,在全社会立即引起轰动,人们在质疑高考录取的公平性……
这是一起典型的教育腐败现象,也是家长们倾诉不完的又一个话题。具体说来应该是招生背后的腐败。类似“北航事件”的事情还有没有?以“北航事件”为代表的招生事件说明了什么?“北航事件”引起的后果是什么?如何杜绝类似事件的发生?这些问题是我们进行教育反思时所必须正视的问题。
A、类似“北航事件”的事情还有没有?
除了上面资料中所讲的“北航事件”外,西安音乐学院向每个被录取的学生收取3万元的“教育基金”,还要让家长写上是“自愿捐助”,否则就不给学生发放录取通知书事件也在多家媒体上暴光。
还有2003年8月,海南某大学艺术学院的一桩丑闻引起了全国的关注:该学院两名基本没有绘画基础的学生,却以2002级美术系高考专业课第一名、第二名的成绩被录取。后经专门测试,这两名学生最高得分仅为30多分,最低分为7分。
所以,北航招生丑闻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北航事件”仅仅是高校招生黑幕的一角。高校在招生中的违规行为还有许多,限于篇幅问题不再赘述。
B、以“北航事件”为代表的招生事件说明了什么?
北航校长李未在接受《焦点访谈》采访时向考生以及社会表示道歉,承认在招生过程中管理工作出现了重大失误。李校长说:“他们泯灭了社会良心,去干这些违法的事情,我本人我觉得非常气愤,而且我感到很羞耻。在北航这样的一个名校,出了这样的人,我感到很羞耻,尤其他们还有两个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