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 节
作者:乐乐陶陶      更新:2021-02-25 04:29      字数:4954
  约旱暮⒆右蚕褡约阂谎薄   ?br />
  面对这对可怜的父子,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还能够说些什么呢?
  我能帮助家长劝说小孩吗?不能!因为学小提琴不是孩子喜欢、愿意的事情,也不是孩子今后生活必须的东西。况且,现在是假期,是孩子放松休息的时间,书法、英语、武术已经让孩子难以招架了,还要让孩子去学他不喜欢、不愿意的小提琴。这种做法本来就违背了受教育者的意愿、违背了最基本的教育原则,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还能帮助家长劝说小孩吗?不能!绝对不能!
  但是,我能够站在小孩的一边去劝说家长吗?也不能!家长的话说的再明白、再实在不过了!我要帮小孩说话,岂不是破灭家长的理想,践踏家长的感情吗?作为邻居,我知道什么是家长最渴望的东西!为了孩子能够出人头地,吃再大的苦、受再大的累他都愿意、都觉得舒服,哪管孩子喜欢不喜欢、愿意不愿意。
  在这种情况下,我只能敷衍一句自己还有急事让他们自己商量解决而走开。除此之外我还能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吗?没有!以我的智力是没有比走开更好的办法了。
  但是今天走开了,假如明天再次遇到同样的情况怎么办?假如明天遇不到而在后天遇到了我该怎么办?我总不能老说有急事吧?
  而且,面对那么多参加培训的家长和孩子,尽管他们都不需要我的评价和劝说,但是,课外补习、培训这样一个普遍存在的教育现象不能不叫我思考。
  在各大城市的周末,我们随处见到无数的父母带着自己的孩子奔赴各种培训班:钢琴班、提琴班、舞蹈班、书法班、围棋班、英语班、作文班等等。要是到了假期,培训班就更加的火暴。教室里挤满了孩子,教室外站满了家长……
  为什么课外补习班、培训班这么热门、这么普遍?是什么因素在支持着这一现象的存在?我们如何面对这一现象呢?
  我个人认为,课外补习班、培训班之所以这么热门、这么普遍,首先是:这些补习班、培训班确实能够帮助孩子们掌握一技之长,而这些特长是普通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无法达到或者进行的。比如书法、美术,比如小提琴,比如武术等等。
  其次是:一些开办课外补习班、培训班的人,受利益驱动,为了获取高额利润,无限夸大培训班的作用,把培训的作用、效果吹嘘的天花乱坠,许多家长在不进行认真思考的情况下,出于对孩子未来的关心,跟风随潮,糊里糊涂地就把孩子送到了培训班。
  再次是:现代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加之家长们看到现在一些身兼影、视、歌、节目主持于一身的多栖明星的出现,受功利思想驱使,他们也愿意在孩子身上投资,期望日后的高额回报。(家长不是傻子,没有回报的投资,家长们是不会干的。)
  还有些像我邻居一样的家长,过去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自己没有享受到很好的教育,对自己的生活现状不满意,而又把所有的原因都归结在过去的教育条件上,总觉得自己有许多理想和抱负因为条件所限没有实现,现在条件好了,但是自己已经不年轻了!于是,他们把所有的期望都集中在孩子身上、把所有的理想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用孩子的成绩弥补自己人生的失落!像他自己说的“……只要能学的、对孩子有好处,我就会让孩子去学、去练,我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象自己一样……”为了孩子能够出人头地,就算是把他自己累垮了也感值得!
  以上种种原因导致了现在各种补习班火暴的现实。
  我不反对在有条件、孩子喜欢、又不影响孩子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前提下,让孩子适当的参加一些培训班,培养、挖掘孩子在某些方面的特长。但是,这样的培养、挖掘要适当,要以孩子自身条件来定,要以孩子喜欢,不影响孩子身体和心理健康为前提!
  家长们想让孩子们具备较多的特长,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想让孩子成人、成才的愿望是好的。家长们愿意为孩子的前途投资,寄希望在孩子身上,让孩子实现自己未竟理想的愿望也没有错。问题是孩子的时间有限、精力有限,孩子的兴趣是否和家长的一致?
  强迫孩子参加的、孩子不喜欢的培训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目的?这样强迫式的培养教育对孩子们的成长是否有利?
  有教育专家呼吁:“对于孩子来说,通过与年龄相仿的伙伴一同玩耍及参加社会化的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健全的人格,而且能够提高他们适应社会的各种能力。”
  因此,我们的家长在进行孩子教育时,最主要的是重视孩子的天性,多给他们一些自由玩耍和游戏的时间。让孩子在玩耍中学会与人相处,学会忍让、宽容、合作等人际交往的优良品质和性格。
  家长要在孩子玩耍和游戏中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而不是违背孩子成长的正常发展规律,让孩子没完没了地参加什么补习班、培训班。更不要带着功利思想去培养孩子,不要强迫孩子去实现自己的未竟理想!
  每一个时代都有它自己的色彩,我们做家长的只有培养孩子健康成长的责任和义务,只有保护好孩子天赋、保护好孩子求知欲的权利。除此之外,我们没有权利叫孩子去实现自己的未竟理想,我们如此的要求孩子对孩子是不公平的,它也不利于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让孩子成为孩子吧!
  第三部分关于爱的思考
  [背景资料]
  作为教师,我见识过许多因为溺爱而“残废”的孩子。
  小A是三代单传的独苗,由于父母、爷爷、奶奶对其特别的关爱,从小到大没有自己出过门,没有自己买过东西,凡事都有家长帮他处理,帮他做主,久而久之,就连谈恋爱时,也要妈妈“辅佐”,尽管本人长相不错,家庭条件也好,但是谈了十几个对象都没有成功,再后来他成了名人,只要女孩听到他的名字,连面也不见就能说出他的几个愚蠢、幼稚的故事而摇头拒绝……
  小B也是三代单传的独苗,但情况和小A却正好相反,他是家庭的主人,家庭的所有事务都要依着他的意思去做。尽管家庭并不富裕,但他要什么就准能得到什么,手里的零花钱总是不少。后来他长大了,家庭无力承担他的消费,于是他就去偷盗、抢劫,其父母出于对儿子的“爱”,竭力为其掩盖罪行、销毁罪证,并千方百计地阻挠公安机关的侦破工作。结果是父母、儿子全被逮捕。当这位糊涂的母亲痛哭流涕地忏悔时,一切都已晚了。
  这些事情确实叫人痛惜!都是关于爱的故事,都是爱的悲剧!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在痛惜之余思考着这样几个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去爱孩子?怎样的爱才是适度的、恰当的?怎样的爱才是真爱?才不会害了孩子?
  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好了,生活水平高了,很多人自己小时候吃了苦、受了罪,生怕自己的孩子再受委屈,于是把爱加倍地倾注到孩子的身上。现在大多家庭都是一个孩子,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爷姥姥、甚至是姑、舅、叔、姨……好多双眼睛就盯着一个孩子,好多双手就搀扶着一个孩子,好多的爱就集中在一个孩子身上!使得孩子成了家庭的中心,成了天上的星星,成了海里的珍珠,成了比大熊猫还要珍贵的稀有动物!
  他们听不得孩子的哭声,看不得孩子的眼泪,更不习惯孩子受苦、受累、受挫折、受委屈!只要是孩子喜欢的、孩子需要的东西哪怕是龙潭虎穴他们也敢去闯,火海油锅他们也敢去下,就是天上的星星,搭着云梯也要把它摘下来!
  多少的父母为“爱”孩子而筋疲力尽?多少的孩子又被父母“爱”的力尽筋疲?很多父母在累了自己的时候却没有认真的想一想:用这样的方式去“爱”孩子其后果将会怎样?
  如果我们从小就把一个孩子人为地关在笼子里,不让他哭,不让他累,不让他在苦、累、挫折、委屈、失望中摔打、锻炼,以他娇弱的身躯怎么能够面对今后的生活?怎么能够面对竞争激烈的社会?如果我们在孩子小的时候因为过多的“爱”而不让孩子羽翼丰满,十多年后又将一个缺乏生存能力的人推向社会,这难道不是非常可悲、非常残暴的事情吗?资料中的小A是可悲的,他的悲剧来自父母无微不至的爱!资料中的小B也是可悲的,他的悲剧同样来自父母超过限度的、无道德原则的“爱”!
  上述两个活生生例子告诉我们,超过限度的“爱”和无道德原则的“爱”实际上是对孩子的“害”!这样“爱”的结果,不但毁了孩子,而且害了、毁了自己,甚至危害社会!
  社会有社会的生存法则,它不会因为父母的爱而改变。
  所以,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将来,请我们的父辈们在给孩子爱的时候,能够做适当的保留,我们要舍得下孩子,有时候还要狠得下心来。舍得让孩子做事,舍得让孩子受苦,舍得让孩子流泪,舍得让孩子受伤!要让孩子在做事中明白责任,在受苦中懂得珍惜,在失败中获得毅力,在流泪中铸造坚强,在疗伤时学会拼搏!
  孩子有孩子的生活。有太远的路父母是不可能陪他去走的,他必须独自步人社会,去应对那些永远无法躲避的风雨。
  普天下无私无悔的父母啊,在给孩子播洒“爱的雨露”的时候,千万要适度,千万要有所保留,千万不要用父母的“爱”害了孩子也害了自己!
  第三部分神童的消失说明了什么?
  [背景资料]
  A生是一名比较特殊的学生,因为比较聪明,一岁多就会背好多唐诗,三四岁就认识上千多字,而且还会算数学题,因而被人们称为“神童”,并且因此上了报纸,上了电视。但他在上学后,成为不合群古怪、学习成绩普通被老师认为是“问题学生”又上了报纸,但这次却被报道为“一个夭折的神童。”
  又是令人惋惜的事件,又是叫人深思的问题!
  一个聪明的孩子,一个不可多得的神童,为什么在不知不觉中沦为常人,甚至不如常人,这里面必有原因!
  是神童有假?还是什么人、什么事使神童变的平庸?神童的消失说明了什么?这许许多多的问题是我们每一个为人父母的人和每一个关心教育的人必须深思的问题。
  孩子聪明是肯定的,但是聪明的孩子就一定是神童?或者说一定能够培养成为神童吗?
  我们谁都知道,人的智力是有差别的,尤其我们当老师的人感受最深。在人群中就是有聪明、普通、愚蠢之分,就是有天才和白痴。无视这种差别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就违背了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但是,我们同样知道,天才和白痴毕竟都是极少数,绝大多数的人都是普通的,就算你比我聪明了些,那也只是一点点,绝对不会很多!而且往往是你在这方面强些,我在那方面强些。
  现代社会是一个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正因为这样,我们的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得到好的教育,能够成为优秀才人才;正因为这样,我们的每一个家庭都把孩子的教育放在很重要的位置,尤其注意孩子的早期教育。
  在孩子刚会说话的时候,就教孩子背儿歌、背唐诗,就教孩子识字、数数、做算术,接着就是教孩子弹琴、学画、练书法,再后来就是英语、舞蹈、计算机……在家长耐心而且“科学”的教育下,确有个别聪明的孩子经受住了磨练和考验,从繁重的学习中冒了尖,一举成了神童,让家长惊喜,让邻居惊讶,让其他的小朋友敬慕!
  于是,报纸宣传、杂志宣传、电视宣传、甚至在人们的茶余饭后都在宣传、议论有关神童的事迹和神童诞生的过程。发现一个神童,就好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叫人激动、叫人感到新鲜、感到向往;于是,神童的父母被人们请去做经验介绍,在满足了自己虚荣心的同时也为自己捞到了实惠,(作讲座是要报酬的)更重要的是,他们提供了“先进”的教子方法为社会做了“贡献”;于是,有多少普通的父母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学着神童的父母对孩子进行着一轮又一轮细致耐心的辅导,而那些可怜的孩子们,在遭受他们能力不能承受的学习压力的同时,还时不时的听到一句:“真笨,看XX家的孩子多聪明”从而使他们幼小的心灵承受了不应该有的伤害。
  这里我们暂且不说别的孩子,暂且不说神童的产生过程是否正常、自然。我们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