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 节
作者:
乐乐陶陶 更新:2021-02-25 04:29 字数:4894
加上省级刊物(大多数是综合性的)每年刊出的文章总数也不过几千篇,全国那么多化学老师,如果不论质量高低,篇幅大小,只按人头排队的话,恐怕三年五载才能够排到,更何况有的刊物对一些学者、名家的东西登的过多,一般老师论文的刊出率就更加少的可怜了。
由此就反映了一个问题,我们国家在职称评定、等级晋升时候设定的有关标准是否科学、合理?
不知从什么时候,中国教育界刮起了论文之风、科研之风,鼓励、要求、规定老师要进行论文撰写和参加教育科研等工作。依我看,让老师们在有能力的情况下撰写论文、参加教育科研,其目的当然是好的。它不但可以促进教学科研从被动走向主动,而且对从教人员自身素质的提高也是有好处的。但任何事情都不能太过,也不能太死、太严。如果把这些东西看的过重,要求过高,规定过死,把它当成评价老师教育教学能力中具有生杀大权,具有一票否决能力的东西时,显然是不恰当,也是不符合实际的。
老师的首要职责是教学、是管理学生,而非撰写论文或搞科研开发。书又教的好,论文、科研又搞得好的老师当然有,但是不多。大多数老师因为忙于教学,忙于管理学生,而没有时间去写论文,尤其是带毕业班的老师。也有的老师虽然有教学能力,也有时间,但苦于文字功底差,而写不出论文。就算写出了论文,达不到发表的要求,还不等于没写?而那些经常写论文并且发表的老师,是否一定是单位的教学骨干?谁又敢保证他们的论文就是最新、最有价值的东西呢?
我经常在一些刊物上看到有些介绍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文章,通过他们介绍的方法和技巧我就知道,这个人可能不是一线教师,如果真是一线教师,也只能说明他的实际教学水平真的不怎么样。因为真正好的一线教师,根本就不会用他所介绍的方法,还有比他的方法更省事、有效的方法。
所以,在教师的职称评定中,硬性规定有多少篇论文发表的做法是不科学的。它不但不能达到有效鉴别优劣的目的,还会因此促长抄袭、浮夸等不实事求是的风气。
现在为了发表论文而托关系、走后门已经不是什么秘密,花钱发论文的事情也不鲜见。这种种不正之风为何能够迅速蔓延,还不是与上级管理部门不切合实际的要求、规定有关!不仅如此,现在教师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其中有一个方面就来自上级部门对老师不合实际的要求。什么教学科研化,什么教师专家化……在上级部门对老师这化、那化的要求中,增加了老师们的工作负担和工作压力不说,还可能影响到老师正常的教育教学质量。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教师是人而非神仙。教师队伍中的普通人是绝大多数,他们能够搞好自己份内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经不易,哪有时间、精力去搞什么教育科研,去写什么高质量论文啊!
我自己由于一直对文学比较偏爱,也时常写一些小文章拿去发表,曾经有一个学期写了好几篇教学论文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还写了一些别的东西在报纸上发表或自己保存,那一学期,光稿费就有许多,可以说是大丰收了吧,但正是那个学期,我觉得自己对真正的课堂教学放松了,由于写论文而影响了自己的本职工作。所以从那以后,我再也不在开学时间写东西了,最多是收集一些素材,写一些随感之类的小文章。就是现在写这本书,也主要在假期进行,为的是不影响本职教学工作。
综上所述,为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能够正常进行,请上级教育部门取消一些不符合实际的要求、规定,也不要再提倡什么这化、那化的东西,教师的本职工作是教学工作与学生管理,他们能够保质保量的完成自己的教育教学任务就是一个好老师。
第三部分应该摈弃的教育谎言(1)
[资料]
《中国教育报》2004年5月20日《立志书———真实的谎言》(作者黄晗曲)文章摘要:
近两年,花花绿绿的图书中总少不了励志书的重重身影;网络上,图书信息永远为励志书保留一块地盘;各大书店的销售排行榜上,励志书也早已成为常客。……
在励志大师们的眼里,成功并不是少数人的专利,只要你想成功,你就可以成功。因而,他们极力要激起人们的成功信念。
“口吃能成演讲大师;盲人能骑自行车,跛子能成世界冠军,他们行!你更行!”类似的话语比比皆是,令人想不受到激励都难。
……事实往往是,我们在手捧这些励志书时被激励得热血沸腾,可一放下书就又依然故我,自己还是那个自己了。
看过此文,感慨颇多。由此我想到了存在、流行于学校和社会上的一些教育谎言。什么“教师是最受人尊敬的职业”,什么“为了一切的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什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等等、等等。
教师是不是最受人尊敬的职业?看看现在教师的待遇和人们对自己周围教师的态度谁都知道是怎么回事,这个不必去说。我们的教育是不是为了一切的孩子?是不是为了孩子的一切?看看我们是怎样花大钱追捧影视明星,我们的部分公仆怎么公款吃喝,再看看那么多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孩子,谁都知道这句话是不是真的,这里也不去说。作为教师,我想分析“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流行于学校和社会的“名言”是否是真的。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听起来是至理名言,但仔细的推敲就会发现里面的问题,就会觉得它是一条地地道道的教育谎言!
首先,它没有定义“好”和“不好”的学生标准,也没有定义“会教”和“不会教”的老师标准。怎样的学生算教好了,怎样的学生算没有教好?怎样的老师算会教,怎样的老师算不会教?这些它都没有给出标准。由于没有标准,我们就可以自定标准,自我评价,而且依个人情况不同还有不同的内涵。
我觉得把一个考试成绩50分的学生,成绩提高到60分就是成功、就是会教;而你却认为到80甚至90才算成功、才算会教。我觉得把一个普通的孩子培养成为一个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品德优良的孩子就算教好了,而你却认为这些还远远不够,还要他才华出众,还要他次次考试成绩都在90分以上。所以,单从这句“名言”的前提标准来看,就是非常好听但很荒谬的东西。
其次,这句“名言”不承认学生的实际差别而单纯强调老师的教、单纯强调成功,本身就违背了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唯物主义观点,因而是错误的、荒谬的。
我们知道,人在各个方面都是有差别的,包括容貌、性格、体力、智力、灵敏度等等。一般情况下,我们只承认容貌、性格、体力、灵敏度等外在的、一眼就能看到的差别,而对于智力方面的差别是不愿意承认的,尤其是父母对于自己的孩子!
除了一些明显的先天愚儿外,家长们总是认为自己的孩子乖,自己的孩子可爱,自己的孩子聪明,却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到底是不是真的聪明?是不是真的有比较强的学习、思维、接受能力?家长们都想让自己的孩子学好、成功的愿望当然是好的,问题是孩子先天的智力差别不能不考虑!在人群中,总有一部分是聪明的,而另一部分是一般的或者比较笨的,我们作为家长和老师不能不承认这个现实!“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名言”之所以有市场,恰恰是迎合了家长想让孩子成功的心理而编造的谎言。
这样的谎言用来欺骗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或者用它来激励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工作热情倒也罢了,问题是有人动不动就拿它来要求我们的老师,动不动就拿它为学生开脱责任而把老师作为问题的根源。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别的什么地方,我们经常都会听到有领导或家长用这样的“名言”训斥老师!可怜的老师,尤其是年轻老师则只能把苦水往下咽,自己却没有申辩的权利,因为至理名言摆在那里呀!
作为老师,我深知这句“至理名言”的欺骗性和其对老师们的伤害。同样的内容,有的学生你只讲了一遍,甚至连一遍也没有讲完他已经明白了,而有的学生,你三到五遍的讲解、比喻他就是弄不明白;有的学生,记东西很快,很牢,而有的学生记东西很慢,且容易忘记;同样是一个班级的学生,同样是一个老师教,同样做课堂测试,为什么有的学生能考满分,而有的学生却不及格?这就是学生自己智力的差异!如果不承认学生智力的差异而只要求老师的话,对老师是不公平的,对学生也没什么实际的好处!
我们都知道,体育教练在选拔队员时,要根据孩子自身的条件要他学跳水还是学举重,再好的教练,能够把一个身材矮小,灵敏度差的人培养成篮球巨星吗?一个没有天赋的人不管他怎么喜欢唱歌,不管他怎么勤奋,不管有多好的教授教他,他永远都不会成为歌唱家,因为先天的东西已经决定了人的发展空间!同样,在学校里主要接受文化课教育的学生,其学习效果最主要还是与自己的素质有关、与自己的努力有关。而老师仅仅是外因,我们不能抛开内因而仅仅强调外因的作用。
第三部分应该摈弃的教育谎言(2)
至此,我想到了在银川工作时,学校流行“高徒出名师”的说法。我们只知道“名师出高徒”却为什么会有“高徒出名师”之说呢?
我原来的学校是全市最好的重点中学之一,很自然就集中了全市最好的学生和一些关系户的差学生。因为学生素质的参差不齐,为了便于分层次教学,学校将一个年级分成了“尖子班”、“重点班”、“普通班”。“尖子班”、“重点班”不言而喻,“普通班”却是学习基础差或问题学生多的班级。“尖子班”的学生,无论哪个老师教,都会比“重点班”、“普通班”的成绩高出一大截。记得有一个学生,他的姐姐是“重点班”的尖子,他和姐姐同级,而比姐姐小两岁,比其他的同学也小,但他却是“尖子班”的尖子!无论参加哪个科目的竞赛,他都能得全国奖,这样的学生谁教上不都一样?
还有一件有趣的事情:一位一直教“尖子班”的特级教师,因为别的老师生病,让他带“普通班”的课程,在上了两个星期的课后,他发现自己好象不会教书了,甚至觉得可能是自己脑子出了毛病而到医院看病,其实他一点毛病也没有,是他习惯了教尖子学生,用教尖子学生的方法教普通学生,学生跟不上……
通过这样的例子,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会有“高徒出名师”之说了。通过这样的例子,我们就更加能够看清“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确实是一条地地道道的教育谎言!
被人们尊为圣人的孔老夫子不是中国最伟大的教育家吗?他老先生弟子三千,贤人也才七十二个,按现在时髦的量化考核来说,优秀率也只有2。4%,多小的比率!圣人尚且如此,我们普通的老师怎么能将全部的学生都教好呢?
“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在内因一定的条件下,外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快或减慢化学反应的速度,影响反应的转化率,但是最根本的还是反应物本身的结构和性质。”这是我们化学反应速度和化学平衡移动原理,我认为这个原理同样适用于我们的课堂教学。
社会在进步,我们的社会正向着求真务实的方向迈进,作为教育单位,就必须首先摈弃一些不符合实际的教育谎言,解放思想,解放老师,我们绝大多数老师为了教育学生已经付出了许多、许多!为了学生,老师们加班加点的努力工作;为了学生,老师们放弃了许多和家人、朋友相聚、交流的机会;为了学生,有多少老师积劳成疾,未老先衰……
老师的工作已经够辛苦、够努力,老师的压力已经够大,我们再也不能用一些诸如此类的教育谎言来评价、折磨我们的老师了。
第三部分“阴盛阳衰”和“阳盛阴衰”现象
[背景资料]
现在的小学和幼儿园除了偶尔有几个男的体育教师外,其余几乎是清一色的女教师,在城市的学校,这种现象尤为突出。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阴盛阳衰”现象。与之相反,在有些中学,尤其是农村和县城中学的高中部,除了少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