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4 节
作者:
死磕 更新:2021-02-25 04:11 字数:4934
辞。
方硕肚子里一阵翻滚,这个周崇文阴险毒辣狠样样占全,偏偏这年头坏人得
势。这小子科举不成,北平书院毕业后又没找到合适事儿干,高不成低不就混了
好几年,不过是跟着吴沉身边当师爷。安泰皇帝即位时,不知此人献了什么奇谋,
破格提拔为知县,几年下来,血染朱袍,瞬间光景就升到兵部侍郎。此人曾多次
设计陷害同僚,弄得满朝文武人人侧目,海部尚书曹振曾多次上本弹劾他,怎奈
有黄子澄、尚炯等人罩着,此人活得反而越发滋润,眼看着就是下任兵部尚书的
人选。
不敢得罪这家伙,但有些话还是憋不住,借着送客出门的功夫,方硕故作疑
惑地试探道:“这平等之论流传多年了,起源并非伯辰,怎么诸位大臣们此时却
与一个白丁较起劲儿来。”
“不懂了吧”,周崇文满脸得意,“那个率先推崇平等论的,万岁舍不得动。
还有个洋和尚,万岁懒得搭理这种化外蛮夷,所以呢,我等只好借伯辰这颗脑袋
吓唬吓唬那些跟着起哄的书呆子们,暗中也替万岁爷了一桩心事”周崇文拍着方
硕的肩膀,语重心长。“咱们当臣子的,关键是要懂皇上想什么,如此才能尽忠。
最近坊间流传那本记载洪武十七年的野史,估计也是出于此书呆之手,这些让人
忌讳的陈芝麻烂谷子他都翻,还不是找死吗”!
“洪武十七年事”?方硕吓得一哆嗦,他家里刚好收藏了一本,买来还没读
完。书中将朝中公认的说法统统推翻,不同于一般的野史传闻,书中记载了当年
常大将军遇刺案始末,起因是什么,中间可能发生了什么,最大受益者是谁,分
析得头头是道。如果此书真是伯辰暗中所写,那他死得也不枉了,没有一个皇帝
能容忍别人对其江山掌管权力的置疑。
“如此,周大人慢行,天晚,我就不远送了”,方硕缩缩脖子,颤抖着和周
崇文告别。赶快回家烧书去,伯辰的著作全部烧掉,家里儿子是伯文渊的信徒,
好在处理及时,否则还不是祸从天降?还得派人抓紧把在京师大学堂深造的儿子
找回来,把他记录的伯辰讲义全烧掉。周崇文说得对,皇上不舍(不敢)杀那个
平等论的始作俑者武安国,可自己这样的小人物不属于不敢对付之列。还是小心
为上。这个武安国,尽给大伙找麻烦,真是个灾星。跟他有关系的人都没好。
都是我的错,没有我,他们都不会死,都会好好的活着,无论做教师还是做
将军!武安国借着去储藏室找一坛陈年佳酿的机会,离开了饭桌。他脑袋上短短
头发已经全白,昔日魁梧的身躯佝偻着,宛如一个久病初愈的老人。
这就是传奇中的英雄人物?詹无咎有些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一股歉意涌上心
头。他以出门历练的借口离开北平,千里迢迢赶到武安国在淮北的临时居所,为
的就是看一看师妹武铮和其父武安国一眼。途中又碰见了他的伯父詹臻,三人一
同来到武安国府,刚好和奉旨打劫的吴思焓赶了个前后脚。心中的偶像和吴思焓
相比之下,令詹无咎大失所望。他少年心性,远远觉得快意江湖的吴思焓比任劳
任怨的武安国更值得效仿。肚子里有想法,言谈间不觉就带了出来。在武府接风
家宴上詹臻无意间提到民间流传的野史《洪武十七年》,詹无咎顺口来了一句:
“其实常将军死得才冤呢,命搭进去了,皇上换了个人,朝廷还是那个德行。白
送了性命。早知这样,他还不如不来京城呢。”
“你不说话,就有人把你当哑巴卖了”。武安国家吃饭向来是男女老少同桌。
武铮看父亲难过,小脸气得通红,桌子底下狠狠给了詹无咎一脚。
“小铮,对客人有些礼貌”,刘凌轻声喝住了女孩的胡闹。如今她已经是个
成熟的妇人,美丽的脸上已经可看到岁月的痕迹。
詹臻满脸尴尬,他这次南方巡视分号,顺路来看看故人,把北方商人捐赠给
武安国的几十万两治河银票也带了过来。本来想顺便探探刘凌口风,替詹无咎将
亲事说和了,省得这孩子天天辗转反侧。见亲事没提之前,詹无咎已经得罪了女
方家长,赶紧上来打原场,冲着詹无咎生气地训斥道:“小孩子家,你懂什么。
当年的事要那么简单,你武伯伯还用这么辛苦”!
转过脸来,詹臻又对着刘凌赔罪道:“嫂子,这孩子我和老二都没时间管,
有些野性。不过年青人么,慢慢就收敛了。您和武兄别介意”。
刘凌展颜笑了笑,笑容中带着智慧与经历风浪后才特有的宽容。“年青人么,
肯花心思,有自己的想法就好。谁又会真的介意他说的对错呢。当地百姓送给安
国自酿果酒,他平时舍不得喝,特意藏了起来,别人找不到。你们别多心,马上
他就回来”。
丈夫的心事,做妻子的怎么能不明白。这些年了,武安国背负着沉重的石头,
举步惟艰。“都怪我,如果我不告诉他们这些,他们就不会死,他们就会好好的
活着。无论做什么都可以平安到老。”刘凌曾经真切地听到丈夫在梦中呐喊,醒
来时,却会发现丈夫心如止水,毫无怨言地修路、搭桥、治河、建图书馆。十五
年了,夫妻二人相伴,足迹从中原到南疆,一座座桥梁,一座座路碑上都留下了
武安国的汗水。丈夫在赎罪,赎他那根本不存在的罪。他的罪就是告诉了王飞雨、
李陵、李善平、常茂他们人生而是平等的,却无法告知他们如何实现。一次又一
次风波卷来时,看着昔日的同伴一个个倒下,却无力救援,无力反抗。
“你聪明啊,你厉害,你有本事上京城去,把那几个王八蛋杀了”。武铮和
詹无咎两个人在大人眼皮底下低声吵着。
“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我听世子说,当年要是武伯伯一挥手,天下七军中
至少有三军会起兵勤王,天下唾手可得。把那帮家伙赶下台去,燕王殿下登了基,
一定会让武伯伯当丞相,将大伙那些想法全部实施。可是现在,老百姓有口饭吃
就不愿意打仗,经商的怕打起来毁了他们的产业,有恃无恐,所以朝中那些当官
的手越来越长,离武伯伯当年的目标越来越远”。詹无咎小声替自己分辩。
“那得死多少人,你说得轻松。况且不一定打赢,赢了又怎样,还不是朱家
天下,会替百姓考虑多少”。小武铮挥拳又打,在她眼里,父亲就是一座大山,
高高地擎起整个天空。无论父亲做的事有多少人不理解,至少母亲和自己永远会
站在父亲身边,捍卫他的尊严。谁也不能在她面前诋毁她的父亲,即使这个北平
书院最出色的学生,平时对她照顾有加的詹家师兄也不行。
“至少可以博一博,况且谁在乎武伯伯现在做什么,那些百姓,古往今来,
又有谁真正在乎他们死活。”詹无咎边躲闪边回答。
是啊,谁在乎呢,百姓自古以来还不都是户部的一个数字,当年耶律楚才说
得好,留着他们是为了给皇帝纳税收啊,否则他们哪里如牛羊有用。刘凌的目光
中露出些无奈,即使在这些被他们夫妇所救济的百姓中,有多少想过吃饭以外的
问题呢。大多数人得到了救济,还不是趴在地上大喊皇上圣明。受了委屈,骂得
还不是他们夫妻二人。
谁在乎呢?谁在乎武安国那微薄的力量,那低声的呐喊呢。
“嫂子,治理完了这条河,你还是劝武大人致仕,回北平吧。那里的父老乡
亲都盼着你们回去呢。当年他留给学校那些股份,还有很多挂在他名下,这么多
年了,把红利提出来,你们依然是北平第一流的富豪,当这费力不讨好的挂弦工
部尚书干什么,你们干了这么多,有谁在乎,还不是天天被人挑毛病。”詹臻低
劝。
“他们在乎”,武安国刚好回到屋子,手里捧着一坛子梅子酒,坛口的泥封
已经打开,散出醉人的清香。詹臻的注意力立刻被酒香吸引,抽动着鼻子,贪婪
地望向武安国的大手说道:“好酒,好酒,这酒要拿到北平去,不掏十个金币,
甭说喝,闻都不给”。
武铮见父亲进来,不再理会詹无咎这个冒失鬼,规规矩矩的坐好,装出一幅
淑女状。
武安国给座上每个人斟满一碗,刚好一小坛酒见底。闻着味道跑进来的梅老
爷子后悔不迭,痛不欲生地将坛子接过去,晃动着,凭借响声判断里边剩了多少。
武安国端起酒碗,才一会功夫,他已经从心神激荡的状态中恢复平静,一双
看尽风雨的大眼古井无波。
琥珀色的酒浆在碗里晃动,散发出梅子特有的香气,那酒,粘粘的,一看就
知道有了些年头。
詹氏叔侄端起碗来,将酒倒进了肚子。然后带着十分歉意,将武安国家的藏
酒尝了个遍。那天,他们都醉了。因为武安国在劝酒前,指着窗外楼下不远处,
忙忙碌碌的饥民对他们平静的说道:“我知道,他们在乎”。
他们在乎,对于那个刚领到半斗米的老阿婆来说,她在乎。因为有这半斗米
就关系到她今冬的生死。对于那个扛着个大袋子而来,带着些失望领了半斗米的
小伙子来说,他也在乎。因为这些米意味着他家里的种子可以留下来,等到春天
来临时播种下收获的希望。
对政客而言,不过是动动手或者挥挥笔。对于天下百姓来说,就是生、死、
离、合。所以,那些为下位者在乎,被救者在乎。那些世代承载着这个国家的
“水”们,他们在乎。
第三卷国难第二章儒(二上)
第二章儒(二)
自打入了冬,甘凉道上的风雪就一日没有停过。秦王治所临洮,士兵们将手
塞进皮袍衣袖里,一边咒骂着该死的天气,一边在城墙上来回跑动。快过年了,
谁也没心思认真站岗,况且此地距离边境甚远,西北诸蒙古皆归服大明统属,纵
横河中地区的瘸狼帖木儿对大明又素来忠顺。
街道上不时传来的爆竹声和小孩子玩耍的欢笑声点缀着节日的气氛,透过浓
浓的风雪,已经可以从空气里刺鼻的泥炭味道中分辩出猪肉炖干菜的味道,这东
西,西北诸道上每家每户都做,不用吃,闻闻味道就可以去寒。
待会交了岗,回家让自己的婆姨端一盆上来,就着点小酒吃上一口,比城西
老孙家的羊肉泡馍浇上头汤还解馋。小班长贾六子咽着口水,幻想着回家后的温
暖。
“头儿,大路上有大队人马过来”。一个小个子士兵眼尖,看到了马路上那
条不断向前移动,越来越近的黑线。
贾六子吓得机灵一下,端起望远境向大路看去。快过年了,可别有人给大伙
惹事,要是番邦朝贡的使团又要经过,光接、待护送他们就得花费好几天功夫,
谁都别想休息好。
“是蓝大将军,蓝将军巡边回来了”,城头上传来一阵欢呼,另一队士兵也
发现了即将到来的车队,领队的小军官眼睛好,从车队中认出了蓝玉的旗号。两
队士兵争先恐后地跑下城墙,拉开先前只开了一条小缝儿的大门,在风雪中笔直
地站好,以挺拔的军姿欢迎他们的主帅。
自从洪武十七年京城遭遇波折,本来有些骄横的蓝玉性情大变。回到西凉做
的第一件事即为遣散众多小妾和家奴,消减府邸规模。紧接着又尽散家财,抚恤
定西军中多年来阵亡将士家属。随后在秦王殿下的指挥下整饬交通,修筑马路,
剿灭各路盗匪。将西北和新收的蒙古各地治安稳定到几乎夜不闭户的地步。
刚到封地的秦王殿下也显出几分治国才干,学着北平鼓励工商,兴办学校,
整顿吏治,降低税收,为了表示自己一心为国,还特地将府邸从繁华的古城西安
府迁徙到这穷僻之地临洮府,督镇陕、甘、洮、凉四州。秦王所带来的文臣都比
较廉洁,临来之前又特地从四弟燕王麾下要了大批北平书院毕业的学生作为幕僚,
十多年来文武团结一致,居然把这春风不度之地治理出些太平气象。特别是古老
的丝绸之路,因为盗匪被剿灭,沿途恢复安宁,每年都有数百驼队经此西向,给
当地带了繁荣,也给秦王带来了丰厚的税收。地方上日子太平安稳,因此,秦王
与蓝玉二人深受百姓爱戴,士皆愿以死效之。
二百多辆四轮马车缓缓地驶进城门,绿漆的车厢表明了马车属于军队的身份。
开路的护卫车过后,蓝玉的帅车出现在守城士兵们的眼前。
“参见蓝大将军,恭贺大将军凯旋”,士兵们抱拳施礼,向他们心爱的将军
发出诚挚的问候。
蓝玉掀开车帘,跳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