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02 节
作者:死磕      更新:2021-02-25 04:11      字数:4944
  听了武安国的话,朱元璋的气焰登时一阻,想了一会,惺惺地说:“不认可
  者,朕即杀了他,杀到他认可为止。连张士诚的百万雄师都没威胁得了朕,难道
  朕还怕他们几个老家伙”。
  话虽然硬气,朱元璋知道自己没绝对把握,现在傅有德等人明显已经不承认
  他是一国之君,带领禁军的外甥李文忠亦明显的处于观望态度,让他保护皇宫可
  以,让他带兵抓人肯定不会答应。当初为了避免京中出现禁军独大的局面,朱元
  璋曾千里迢迢调了汤和回京,谁知指挥学院毕业那些军官甚难约束,据汤和报告,
  近日来城外军营军官们私下串连,相约不打内战,不和禁军同室操戈。有这样的
  军官带头,援军的战斗力可想而知。
  武安国轻轻点了点头,对朱元璋鱼死网破的决心表示佩服。“以陛下之雄才,
  杀人的确是很容易的事情,即使把这片江山毁了,带人再打下一片江山来也未必
  难得住陛下。天下英雄,谁能是陛下的敌手。可如果打下江山以后,新的军官依
  然要求陛下给他们以安全承诺,难道陛下还再杀一遍不成。臣以为当此之机,陛
  下应想的是如何给大家一个都能接受的结果,而不是一味杀戮。杀戮是最直接也
  是最没效果的方法,汉高祖当年杀了那么多大臣,身故之后,先是八王,后是外
  戚,有汉之年,战乱不止。倒是勒石为铭的宋朝,皇家享受百余年太平。从没发
  生过君臣相残之事。”
  “你是要朕效仿那蛮夷之君,向这些老家伙低头”?朱元璋有些失望地问。
  武安国说的句句都是实话。这些事情他都想过,正是这些事实让他如此绝望。
  “权力越大,窥探者越多。至少臣听说此约签订一百六十多年,那个蛮夷之
  国还没有发生过哪个国王被逼退位的事情。也没有发生过宫廷之变。在我们这里,
  即使是在盛世大唐,两次内战发生的时间也不超过五十年”。武安国用事实劝告
  朱元璋,他认为以朱元璋的聪明,不会看不出这份约定中对皇家利益的承诺。真
  正签署了这份约定,朱元璋的子孙世代永为中国皇帝不无可能。
  “你是建议朕和他们言和”?朱元璋又追问了一句。
  “臣愿意为陛下奔走,陛下和老将军们有一同患难的交情,难道现在就不能
  坐在一起好好说说彼此的顾虑,非要兵戎相见吗。无论谁打赢了,糟蹋的还都不
  是华夏江山”。看到朱元璋态度有些松动,武安国的期待地说。
  局势已经明朗,摆在朱元璋面前的只有两种选择。要么经过讨价还价签署一
  份修改过后的协议,要么君臣彻底翻脸。在武安国回来之前,一个大胆的计划已
  经开始执行。现在既然武安国回来了,既然看不出他帮自己安抚老将的迹象,不
  如利用他缓和一下矛盾,给双方都留些变通的空间出来。
  想到这,朱元璋语气渐渐平缓,走到书案前,亲笔写了一道圣旨给武安国。
  “其实朕亦不愿和弟兄们翻脸,人说同患难容易,共富贵难。你拿着这道圣旨到
  城外去,帮助汤和约束士兵,别闹出乱子来。朕派标儿去见见傅有德他们,有什
  么话敞开了谈。你说得对,打起来倒霉的还是百姓。马上八月十五了,当年朕和
  他们一块吃月饼杀鞑子,没那么多想法,也没这么多事端”。
  提起中秋,朱元璋的话语渐渐有些伤感,手持钢刀九十九,杀尽胡儿才罢手。
  当年大家也曾肝胆相照过,日子过得真快。李善长走了,是自己抓他下狱,让他
  做下了病根。刘基走了,是自己暗示胡维庸毒死了他。常遇春对自己忠心耿耿,
  自己杀了他的儿子,将来九泉相见,不知他会不会和自己拼命。
  挥挥手,朱元璋示意武安国拿着圣旨离去。流光如水,有些事情是自己该做
  的,有些事情是自己不该做的,该做的不该做的,都做了,所有事情都注定要在
  自己手里做完。这一代的恩怨就在自己手里结了吧,下一代也会有个完美开局。
  原来皇帝也不是完全不讲理,武安国揣着圣旨出了宫门。会面平淡的有些出
  乎他和刘凌的预料。太子朱标的车队就走在他们夫妻的马车之前,方向正是冯胜
  府。问题有了转机,朱标的气色也显得好了许多,在临登车前,还不忘了叮嘱武
  安国,一定约束好赶来的各卫官兵,以在紧张的气氛下免闹出误会。
  “我总觉得事情有些蹊跷,照理说朱元璋不是这么好说话的人”?带着几分
  怀疑,武安国将圣旨交到刘凌手里。
  “我也觉得不对劲,可哪里不对,我也说不清楚。皇上这道圣旨,把前来护
  驾的官兵都交给了你协管,要说冯胜他们应该更安全。看来朱元璋真的准备和冯
  胜他们和谈。但具体还有什么变故,不好推断”。刘凌也非常怀疑朱元璋的诚意,
  对这个枭雄,一切还是小心为妙。
  “只要和谈地点不在皇宫,应该说皇上玩不出什么花样。我听太子说他已经
  调水师星夜回京了,眼下京城形势越来越复杂。以太子为人,他不太可能用水师
  来对付他父亲,也未必肯用水师对付冯老将军。即使调了,子由他们也未必肯听
  内战的乱命”。武安国忧心忡忡,千里迢迢赶回来调停,事情真出现了转机,他
  反而越来越不安。心里总觉得哪里不对,却说不出哪里不对来。此刻的世界已经
  完全没有他所知道的历史为坐标参照。蓝玉活着,太子没死,徐达健在。就连历
  史上因为在朱元璋反贪运动中明察秋毫,被百官反扑构陷置死的大理寺正卿吴思
  焓,都换了一种极为荒唐的方式坚强的活着,仅仅卸了妆,退出了他自己原来的
  舞台。
  伸出手,武安国去抓自己的光头。半途中却抓到了一双柔夷。
  “我们凭良心做吧,我们摸不清形式,朱元璋未必比我们摸得清楚,左右大
  家都在黑暗中徘徊,胜负机会均等”!刘凌低声建议。
  “这两天我们就住在军营中,让同来的弟兄们扮做我们的亲兵,每天分头出
  去打探消息。一旦发现不对,立刻杀入城中救人”。武安国用力将妻子的手握了
  握,此刻这双手里,是他在这个世界的全部。
  月色如水,宁静的街道尽头清晰地反馈回马蹄踏地的“的的”声。同样的月
  色下,一张纸翩然从书案上被风吹落。秋风反转过纸面,那大大的一个“杀”字,
  墨痕未干。
  请到ww3。myfreshnet/GB/literature/li_fantasy/100084136,
  留个言,或者投酒徒一票,新书,迫切需要大家支持。
  第二卷大风殇(八)
  殇(八)
  朱元璋会就此罢手吗?
  带着重重疑问,武安国回到了军营。城外大校场,各路进京兵马已经乱成了
  一锅粥。所来各卫所官兵互不隶属,主将彼此之间的观点也大相径庭。有聚在一
  起宣誓要誓死向皇帝尽忠,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的;有大声疾呼军队不打内战,
  有本事到塞外去逞的;还有个别军官大叫着要清君侧,将刺杀常茂的凶手全家抄
  斩方消心头之恨的。老将军汤和也没料及这种情况,一日间巡视数度,昼夜无眠。
  这支队伍不自相残杀已经要烧香拜佛了。带着他们进城,恐怕没等到城门口,各
  派军官已经开始自行火并了。
  对武安国这位曾在前线立下赫赫战功,又亲手缔造新军的侯爷,大伙还多少
  给点儿面子。汤和招集各营主将把圣旨宣读了一遍,众将亲自验了圣旨上面的印
  信,渐渐心安。既然眼下皇上和老将军们没撕破脸,大伙也没必要事先有所表示。
  武安国拉着汤和趁机重申了军纪,宣布不得随意出营,不得扰民,买卖公平等命
  令,多少让军心平稳了些。校场附近的百姓本来已经吓得闭门不出,躲了几天看
  看动静不大,又听说皇上派了武大人前来抚军,心思活跃的就拉了东西吃食来校
  场周围卖,城外暂时倒有了些快要过节的祥和气氛。
  军队安顿下来了,武安国却不敢放松警惕。把带来的斥候三个一群,五个一
  组派出去,到处打探消息。好在朱元璋的圣旨中也没规定汤和和他谁约束谁,行
  起事来还算方便。仿佛各方势力都特别给他面子,斥候带回来的消息一个比一个
  听了令人振奋。先是朱元璋和大伙不再于常茂之死问题上纠缠,以刑讯逼供、随
  意逮捕大臣的罪名直接宣布了锦衣卫正负指挥使的死罪,问斩了事。接着为了表
  示自己的诚意,朱元璋特地写了罪己诏,对自己不小心受锦衣卫蒙蔽,冤枉好人
  之事诏告天下,并声称皇家对常茂之死负有戒备不周的责任。早朝庭议上又接受
  了工部侍郎周无忧的建议,将锦衣卫分为律政和敌情二司。律政司专门负责侦察
  百官是否有贪污受贿行为,但不得采取任何行动,只能将情报向大理司汇报后,
  由吏部、刑部和大理寺共同决定是否将犯罪的官员逮捕治罪。敌情司划归总参,
  负责外派侦察周边国家的敌对行为,也只是负责收集信息,没有轻言战和之权力。
  皇上先让了第一步,冯胜、傅有德等老将军们也不能不有所表示。君臣双方
  在李文忠的建议下,于徐达府上见了一面,彼此叙了叙友情,消除了些误会。通
  过徐达的调停,同意不继续在常茂被杀真相问题上纠缠,既然人死不能复生,给
  他争来了足够的身后哀荣后,大伙也算对得起他。双方基本上同意了朝堂上不再
  随意污辱、处置大臣这一条。但无证据不能处罚任何臣民、以及皇帝也在律法制
  约之下、新政策或法令出台必经过半数以上大臣认可这数条,彼此再也不肯让半
  步。
  又过了两日,驻扎在松江府的部分水师奉太子诏书也班师回朝,战舰停泊在
  了下关。曹振、方明谦、杨振羽等功勋之将各带人马卫护起皇宫、东宫太子府和
  诸大臣府第。各方势力既然都有了安全保障,说话也就不必再那么不留余地,非
  要以死相拼不可。吴沉等文官陆续病好归班,朝堂上逐渐热闹。朱元璋也大度的
  默认了诸臣病情属实,并且对追捕吴思焓一事不置可否,大理寺正卿出走一案就
  这样不了了之。
  皇帝突然想开了吗?事情的进展顺利到了让武安国无法相信的地步。常茂的
  死让他彻底清醒,或者说是在内心深处对于皇家政治智慧已经彻底绝望。几千年
  的皇权威严,不可能就这么轻易的在自己手里结束。可不断传来的信息又让他倍
  感迷惑,如今京城的军事力量,禁军在李文忠手中,卫所士兵在自己有一半控制
  权,水师在太子手里,他实在看不出朱元璋还能玩出什么花样?
  “报,启禀武大人,今天朝中传来消息,经徐老将军斡旋,皇上和冯老将军
  他们约好了后天在凌烟阁第二次聚会,共叙当年举事之谊”。一个斥候急匆匆回
  来汇报。
  武安国抬头看了看挂在墙上的日历,今天是八月十三,后天,也就是八月十
  五,当年红巾军举事之日。朱元璋很会挑时间,这样的日子里大家坐到一起,难
  免不念叨些旧日并肩战斗之情,自然也不太会剑拔弩张,势成水火。
  “凌烟阁在哪里,双方各带多少人”?刘凌警觉地问。
  武安国从箱笼中取出一张地图,在妻子的协助下固定于桌面上。斥候走上前,
  拿起一支鹅毛笔轻轻的在玄武湖上点了点。“就在这个岛上,原来玄武湖没这么
  大,这个岛也和陆地相连。去年水师破倭,为了太子回京献俘方便,万岁派人拓
  宽并加深了玄武湖,把通往江面进出水道都加宽了,湖面涨了一倍,这个岛也就
  成了湖中岛。小型战舰可以直达岛侧码头”。
  斥候很专业,不光打探到了情报,而且将周围地形摸索得一清二楚。“这个
  岛到玄武门有二里半左右(北平里),岛上那个凌烟阁是仿照唐代规模修建的,
  很多开国功臣都名标其上。据说阁上风景很好,皇上时常去那里散心。这次会面,
  约好了皇上只带四个侍卫,冯将军他们不带侍卫,巳时三刻后各自上岛”。
  应该还算安全,太子是个靠得住的人,他派人接大家上岛,路上不会出现波
  折。武安国尽力思考着可能发生的意外,朱元璋的安排真是只有这么简单吗?虽
  然隐约觉得什么地方不对劲,但脑子里翻来覆去想又实在想不出有什么不妥,玄
  武湖大小在各时代不定,他生活的时代中,湖面要小得多,这个小岛根本就不存
  在。
  “我听说徐老将军、李老将军到时候也去,皇上早朝上说了,叙旧为主,并
  邀大家一块吃月饼”。斥候见武安国眉头拧成一团,尽量将打听到的消息补充完
  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