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2 节
作者:死磕      更新:2021-02-25 04:09      字数:4879
  这摸那,人人都非常高兴。闹烘烘直到天亮,才扯了绳子,将怪物拖回村去。武
  安国要向村中走,众人哪里肯,找树枝扎了个软轿,不由分说,将他抬了起来,
  一路高歌,奔村中而去。
  到了村中,消息早已传开,大家纷纷前来观看,那陪武安国打怪物的村民,
  也成了英雄,被大家围在中间,吐沫星飞溅,将当时情形说得神忽其神,将更是
  武安国描述得如天神下降般英武。
  武安国到此时,已是一日一夜未睡,说声失陪,到了杨老汉家炕头,倒头睡
  下。众人见了,也不敢打扰。远远的离了屋子,围着那几位英雄将经过听了一遍
  又是一遍。整个村子比过年还热闹。腿脚快飞奔出村,到山外找自己投靠亲友的
  儿孙回家。
  睡到午饭时分,武安国才醒。在炕上回过神来,呆呆的想自己在这古代如何
  生活,半天也理不出个头绪。自己二十一世纪那些知识,恐怕在此没有一个能让
  自己安身立命。终老于这个小村之中,亦非自己所愿。心道由它去吧,谁知老天
  会什么安排。
  起来到院中,杨老汉早已收拾好了午饭。大家正在聊天,就等他起来好开饭
  了。问起那怪物,李善平说看怪物的样子应该是传说中的蛟龙,不知从哪里生了
  出来。上午大家已经把怪物剥了皮,那皮十分坚硬,是一点点锯开的。肉也切成
  了大块,这桌上所吃便是。剩下的等武安国来分。
  吃完了饭,武安国叫村中居民按户将蛟肉分了,大家高高兴兴领了肉去,都
  传说此物能除百病,益寿延年,舍不得吃,挂在墙上风干了,以备不时只需。剩
  下的蛟皮,蛟筋,一时也不知做什么用途,大家纷纷说是宝物,请武安国自己收
  了。武安国只好把它们寄放在杨老汉家。
  心想杨老汉的两个儿子也快领着媳妇、孩子回来了,自己在杨老汉家常住,
  终究不是办法,便问附近是否有可长期安歇的地方。村中人都不富,却很豪爽,
  纷纷说趁还是夏天,在村中给他起一间大屋,有稍富裕之家便要将自己家的宅地
  送与武安国。武安国坚持不受。最后大家只好作罢。
  李善平心思慎密,上前道“恩公器宇非凡,不是我们这个村中久居之人,倒
  不如先宿在关帝庙中,过几天再做打算”。武安国听了,觉得这个建议不错,当
  下就决定住到关帝庙中,并且一再声明,村中人可以称自己为武相公,武先生,
  不得再称自己恩公,否则立即搬走。大家拗他不过,只得依了。
  当晚就在关帝庙中宿下,李善平也将自己得铺盖搬来,和他搭伙。他本是落
  魄文人,住在学堂后面的草庐之中,东西不多,搬起来也容易。两人晚上谈谈说
  说,武安国问他些这时代的东西,李善平以为武安国果真从海外归来,仔细给他
  讲解了各种世故,附近山川形式,风土人情,以及朝廷和蒙古人的情况。原来蒙
  古人退出中原后,始终是不甘心,时时准备南侵。而朝廷也因战乱多年,百姓需
  要修生养息,对是否出兵塞外没有定夺。所以立国几年了,边境上你来我往,也
  不是很安定。现在是明洪武九年,云南还没有平定。武安国推算现在应该是1375
  年左右,再过百年,西方就开始了波澜壮阔的大航海时代,而中华文明也从此被
  西方赶上,远远的抛在后面。
  他自己也给李善平讲一些西方的故事,有些本是在流传在二十一世纪的传闻
  野史,也一并讲了出来,心想反正这时代知道西方的人都不多,何况西方历史的
  考证。李善平听到法国王后三年不洗手,大家闺秀束腰把自己勒死等事,乐不可
  支。更对武安国的睡袋,帐篷也十分感兴趣,不住翻看,不知那合成橡胶为何物,
  只道是西方特产。武安国也不好说明。说起东方香料和茶叶到了西方,竞贵如黄
  金。李善平做过帐房,不由觉得可惜,早知如此,贩上一船香料去西方,岂不快
  哉。又一想水路不知几何,自己又废了,不觉叹气。武安国反过来安慰他。两个
  人谈谈说说,不觉半夜。
  正文第三章垄亩第二天都起得迟了。起来后一同到杨老汉家吃饭,原来李善
  平的一日三餐,都是在村民家蹭。他给村民算个帐,教孩子识几个字,也多是不
  要报酬。这乡间民风质朴,也没人厌他,反而乐于听他在饭桌上讲古说今。
  远远的看杨老汉佝偻着腰,推了个独轮车出来,车上横放了个大木桶。武安
  国赶紧上前帮忙,杨老汉不许,让他先和李先生进屋吃早饭。饭都热在锅里。二
  人无奈,只好先进屋吃饭。问及那木桶,李善平说本来也用不到杨老汉自己亲自
  去推水浇田,因为村中年青人都被长辈赶走了,估计明后天才能回来。既然水怪
  已经除了,农家人见不得庄稼再旱着,所以老汉要推水浇田,今年收成估计是完
  了,但多收些是一些。
  吃过饭,武安国也来到河边给杨老汉帮忙,看那河边,热闹非凡,几乎家家
  户户都在推水,有的人家中,年轻人已经回来了,见了武安国,纷纷施礼。武安
  国只得一一回了。众人却不肯散,围着他不住观看。原来那张五哥嘴快,早把玄
  武转世一说,传播多遍。把自己在井边遇上武安国得事,也添油加醋,诸如看见
  远处一人,脚踏莲花,满头佛光之类。在河边找到杨老汉,夺下车子推水,才推
  了一趟,武安国已经累得见了汗。那车子木头作的独轮,十分沉重。没推过的人,
  还真不适应。,见河水很急,武安国便问杨老汉等人为什么不引条渠来灌溉。众
  人听得此言,顾不上他是什么玄武转世,都笑翻了。原来那河水离岸有一人多高,
  待修了渠,似众人这样一桶桶打水,恐怕连润渠都不够,那水如何能到田里。
  武安国笑道,不妨,你们尽管都放了车子,修渠便是,我自有办法让河水流
  到田里。众人听了,将信将疑,但想这人既然降得了山精水怪,说不定真能让河
  水倒流。纷纷回家取工具,不一会,连在田里劳作的,都赶了过来。
  武安国让张五哥带着众人,修一条贯穿全村的水渠,一定要让家家地头和渠
  能通过分支接得上。然后让杨老汉选几个手艺好得木匠,和自己去做机关。众人
  见识过他做弩机的手段,轰然答应了,各自回家抄家伙,到杨老汉家聚齐。
  武安国当年在做绘图实习时画过水车的图,那是老师接的私活,给一个风景
  区做的模型,依稀记得大概的样子。只是这时代没有那么多工具,只好凑合着先
  做了丁字尺和三角板、圆规等,饶是如此,已经让一群木匠们目瞪口呆。好在那
  水车虽然有两百多个部件,但有很多是重复的。尽管这样,画完了全部图纸,也
  是掌灯十分。众木匠见艺心喜,一天没吃没喝,竟也没觉得饿。
  当下众木匠连夜赶制水车,武安国将众人分了组,每组单做一类部件,自己
  在旁边指导。那些叶片支架之类倒也难不住这些巧匠,但是传动的齿轮,却是分
  外难做。好在杨铁柱想了个办法,先把木块打了方孔,用棍子穿了,再差不多削
  圆。然后在半径左右的距离初,架一把刨子,把木块在刨子边来回转动。等到圆
  成了,把在圆上先拓上齿的轮廓,然后用刻刀一刀刀削出。那做齿轮的木头,按
  武安国的要求,是最硬的果木。更添几分困难,工匠本来有学艺之风,这些新鲜
  东西,大家十分感兴趣,没人觉得厌倦。倒是武安国耐不住困,先自去睡了。木
  匠们毫无倦意,连夜赶工。
  夏天土质松软,加上近日不断有年轻人赶回,都是些棒小伙,被父母赶到别
  处避难的,本来就没走多远,回来得也快,筑渠的人不断增多,到了第三天,张
  五带着三个儿子来交令,水渠已经堆成了。
  那三个儿子本来就是李善平的弟子,名字都是李善平给取的,依次叫做正心、
  正文、正武。哥仨读过几天书,识得字,见识比老头高很多。见了那图纸,十分
  感兴趣,当下要向武安国学艺,行拜师礼。武安国哪里敢当,耐不住张五哥苦苦
  请求,只好答应以师叔身份,教导三人。先教三人基本测绘技法,至于米、分、
  厘米之类,推说是西方工匠常用之尺寸,心里也实在懒得搞清楚当时的西方是否
  有标准尺寸这一说。教了半晌,命三人先去想办法测量水渠是否修得平整,以免
  一头高一头低,到时候水流不过去。三个人取了木尺,欢天喜地的去了。一会又
  有一群年青人跟着杨老汉的小儿子杨宏毅前来拜师,武安国索性一并收了做师侄,
  也不按原来学木匠还是铁匠手艺,告诉他们等此事完了之后,先从回回计数法
  (阿拉伯数字,这是入乡随俗)开始学起。
  水车部件却是到了晚上才全部完成,把部件带河边,在事先搭好的石头台子
  上装好了,摇动机关,放下水轮。那叶片着水,便顺着水流不停地转了起来,水
  便哗哗地提上岸来,流到石台承水槽中,溅得一片飞花碎玉。众人早已惊得呆在
  当场,半晌才一声欢呼,拿了锹奔到自家地头放水。最后还是李善平把大家劝住,
  让张正心、正文、正武三个轮番监督,众人按家里离岸远近排队,远的先浇,一
  家家轮番给田地上水。
  第二天起来,村中田地已经浇完近半,父老乡亲纷纷围了武安国道谢,家里
  有余粮的就磨了麦子,蒸了馒头来谢。把一座关帝庙简直堆成了馒头堂。武安国
  看着直发愁,不知这些馒头,几世才能吃完。心里感激乡亲们敦厚,又提笔画了
  个水碓子,叫来杨老汉找人去做,经过一天,即告完工。也抬了安在河边,水轮
  转动,磨盘也不住转动。那磨米磨面本是最耗体力的,有牲口的人家还好,蒙了
  牲口眼睛,磨一袋面也就半天。没牲口的人家全靠人推,时候可就费大了。这下
  有了水碓子,众人一看就知道省了多少事,围着武安国不住念佛。这一年有了这
  两样宝贝,那匠户营也不知多开了多少荒地,省了多少劳力。
  不出三、五日,村中年青人都从外边赶了回来。间或三三两两的外乡人,也
  闻讯前来看热闹。张五早就成了焦点所在,每次向来人介绍武安国如何杀虎斩蛟,
  出的什么招数,使得什么家伙,全由他编撰而出,有如亲历一般。至于见面当天
  被武安国吓坐了屁蹾之事,自然用了春秋笔法,略过不提。
  众人围着水车羡慕不已。就有人求杨老汉给他们村也做一个。明朝时虽然没
  有知识产权保护,偷艺一事,却是受人戳脊梁的。所以杨老汉前来向武安国请示。
  武安国见此,索性又画了风车,风磨,以备给不邻水的村子用。告戒杨老汉和众
  木匠,凡给人打这些东西,除材料外,酌情收劳务,所得大家按出力多少分配,
  不要伤了和气。众人一起应了,当下李善平提议到,不如大家都算作股东,合伙
  开个木匠铺,专门做这些东西。村民们虽然质朴,也知道这是一本万利之举,纷
  纷附和。于是李善平写了文书字据,各人所占股份和分成办法立了,让杨老汉、
  铁柱和一干木匠签字。不会写的就在上面画了圈,所有股东中,武安国所占最大。
  原来李善平自从见了武安国,便认为他不是池中之物,加上被他赞为硬汉子,心
  中多年委屈一扫而空,早就下定决心,要拼自己这副残躯,为这位知交搏一份伟
  业。他帐房出身,自然知道银子的重要性。所以得着机会,自然不会放过。
  武安国推脱不过,也只好应了。心中过意不去,又绞尽脑汁想这时代可能做
  出的木质器具,几天光景,手摇鼓风机,转椅,折叠桌等便跃然纸上。还顺便给
  李善平设计了个轮椅,结果轮椅做出之后,匠户营家家户户居然不约而同的锯掉
  了门槛,以方便李善平出入。古朴之风,让武安国赞叹不已。
  这年夏天,每天从远处赶来到匠户营排队买水车、风车的村民和买木器的商
  贩就成了村子里一道别致的风景,,羡慕得张五哥等铁匠直说武安国偏心,不顾
  他们。好在商贩们对匠户营的铁匠手艺也早有闻名,小打小闹的顺带着让五哥等
  发了笔小财。
  正文第四章理想这是非常宁静的一个村庄,美丽得如同世外桃源,匆匆而来
  的行商也无法打破它的宁静。路边的农田整齐得如锦缎一般,偶尔有风清风过,
  田面上谷子随风起伏,掀起一片片绿色的波浪。在农田的一侧,是新开的菜地,
  破土而出的不知名字的菜苗在新绿中透出几分嫩黄,显示出勃勃的生机。一架庞
  大的水车在河边不停的转着,将河水源源不断的送往地头。地头是忙碌的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