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4 节
作者:
赖赖 更新:2021-02-25 04:07 字数:4992
他唔唔两声。柳秋莎睡去了,他仍在看,直到东方发白了,他才关灯躺在炕上。刚睡着一会儿,挂在村头柳树上的那口钟被队长敲响了。那是农民上工的号声,一家人便迷迷糊糊地起床了。
邱云飞不是看书就是写日记,他的日记一点也不枯燥;每天的内容都不一样,把一天来的所思所想写在日记里。有一次柳秋莎翻看了他的日记,读了两篇,脸便白了。她冲邱云飞急赤白脸地说:你还在写呀!
他说:怎么了?
她说:当初你不那么写,能有今天吗?
他说:这是为了明天我才写的。
她说:打你反革命你不冤。这是在农村,要是在城里,就凭你写的这些,就该让你坐十年大牢。
他说:就是枪毙我,我也要说真心话。
她说:别忘了,我还是个党员,你在党员鼻子下干这些事,就不怕我揭发你?
他说:你要揭发早就揭了,也没有必要跟我来到这里受苦。
她不说话了,就那么呆呆地看着他,然后说:云飞,我求求你,把这些东西烧了吧,我怕它迟早给你惹祸。
他平淡地说:我已经惹祸了,不再怕祸了。
她叹了口气,为了他的固执。当年,他吸引她的是因为他脑子里的文化,她爱听他讲课,也爱看他沉思时的样子。那是一个文化人的样子,就是这种样子,深深地吸引了她几十年。其间她也犹豫过,说过他是吃闲饭的,但她从来没有对他失望过。直到现在,她也坚信,他是对的。可白纸黑字,有些话不能那么说呀。她为他担忧,也为这个家担忧,更为两个在部队的孩子担忧。
那天晚上,俩人躺在炕上,他神情严肃地说:秋莎,你信不信,这种局面持续不了多长时间了。
她去捂他的嘴。
他推开她的手说:你不让我说我也要说,这样的日子,迟早有一天就该结束了。
她说:云飞,求你了,别说了。
他不说了,半晌又说了一句:不信咱俩打赌。
她说:我知道,自从你来到这里,从来没把这里当过家。
他摇了摇头,叹了口气,手抱着头,冲着顶棚发呆。
邱柳北在最近的一封信中,提到了刘天山和王英,勾起了柳秋莎对延安的回忆。柳北在信里并没有提到自己的痛苦与不幸,她只是说:刘天山军长和王英阿姨,对自己很好,并向父母问好。
三十五
柳秋莎做梦也没有想到,女儿邱柳北就在刘天山那个军里,延安一别,他们也有几十年没见了。刚开始,他们还不断地听战友说起双方的一些情况,后来,他们就失去了联系,她只知道刘天山一家在新疆。没想到刘天山已经当军长了,王英也是后勤处长了。
想想自己的处境,只在靠山屯里做一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民。是女儿柳北的来信勾起了她要去看望刘天山和王英,顺便看女儿的想法。柳秋莎处事果断,一旦决定下来的事,她从来不磨叽,定了,就要这么办。
晚上,一家人吃完饭后,她就对邱云飞说了自己的想法。此时邱云飞聚精会神地正在灯下看着书。
她就说:我想去新疆。
邱云飞吃了一惊,目光离开书抬头望她。
她说:我要去新疆,去看战友。
他的嘴唇抖了抖说:那地方远得很。
她说:当年咱们从东北一直打到海南岛远不远?
他见她这么说,便不说话了,合上书,望着窗外发呆。他知道,她对他说去新疆,并不是和他商量,这么多年,家里家外的事都是柳秋莎做主,她认准的事就是十头牛也拉不回来。
于是就说:也好,顺便看看柳北。
她在他说这话前,翻箱倒柜地已经在开始收拾东西了。其实也没什么可收拾的,无非是出门前找几件衣服。她找出了过去穿过的军装,来到靠山屯后便把军装压箱子底了。军装整整齐齐地叠在那里,棱是棱、角是角的。她抚摸着久违了的军装,勾起她许多往事的回忆,从十五岁开始,她就一直穿军装,各种各样的。为了邱云飞,她把军装脱下去了。现在,她看见了那身草绿色的军装,心里仍怦怦地乱跳一气。她找了好几件衣服,最后还是觉得穿军装最合适。
她把那身军装穿在了身上,忍不住走到镜子前,她在镜子里看着自己,左看右看总觉得少了些什么,最后才意识到,没有领章了。她手抚摸着以前缀领章的地方,叹了一口气。接着她又在镜子里看见了鬓边的白发,风雨沧桑几十年,没想到,她已经老了。以往,她都没有时间去照镜子,即便照镜子,也从没有留意过自己,而是看看自己的军容风纪是否合格。现在她站在镜子前,一下子发现自己老了,心里便翻涌出别样一种情绪。
那天晚上,她躺在炕上,一点睡意也没有。她心情复杂地盼着天亮,盼着早点上路。她在床上辗转着,后来她发现邱云飞也没睡着。
她说:没想到,人老得这么快。
他说:都是我不好,连累了你和孩子们。
她翻了个身道:屁话,别说这些没用的,说点别的吧。
以前邱云飞也表达过无数次连累不连累的话,她觉得他说的话跟没说一样。事情都已经这样了,人还能重活一回咋的?既然都发生了,说这种话还有什么意思。
邱云飞就不说话了,望着黑夜,眼前一片迷茫。
她说:当年王英跟我住一个窑洞,她结婚时,我还给她当过伴娘呢。
他说:我知道,每次上课,她坐你后边,你一睡觉,她就伸手揪你的辫子。
回忆是多么的好哇,年轻是多么的好哇!当时并没觉得什么,现在回忆起延安操场上那些学习的日子,仿佛就在昨天,历历在目,那么清晰、感人。此时的柳秋莎恨不能有双翅膀,一下子飞到新疆。
第二天一早,柳秋莎就出发了,她坐汽车又坐火车,然后换车,再换车,终于赶到了新疆。当她出现在王英面前时,俩人都怔住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过了一会儿又过了一会儿。
她们几乎同时叫一声对方的名字,接着就拥抱在了一起。二十多年后,两位在延安住一孔窑洞的战友,又久别重逢了,那情景就不用细说了。
王英拉着柳秋莎径直回到了自己的家里,然后又一个电话打给正在上班的刘天山。王英还是以前的样子,粗门大嗓的,她就那么冲电话里说:天山,你猜咱家谁来了?
刘天山在电话里也粗声大气地说:是不是你二姑呀?
前几天王英的三姑刚来,说是二姑要来,所以刘天山第一个反应就是她二姑。
王英就说:你别瞎猜了,马上给我回来,回来你就知道了,要快!
说完挂上了电话。
不一会儿,便听见外面有车响,又一会儿就听到了一个穿皮鞋的男人有力的上楼的声音。然后门开了,刘天山满面红光地出现在了柳秋莎面前。
柳秋莎站了起来,刘天山一眼就认出了她,大叫一声:我说是谁呢,小柳子,哈哈——
老战友相聚,还有啥说的。他们大呼小叫,拍胸打背地叫成了一团。
酒是要喝的,三杯酒下肚,刘天山的话就多了起来。
他说:小柳子,当年胡团长追你追得多苦,你说啥也不干,非得找那个白面书生邱教员,嘿呀,当年真是,哈哈哈——
他还说:前两天胡一百给我打电话,说他要到内蒙去看他们的儿子望岛。一眨眼,孩子们都长大了,参军了,你说这日子过得有多快。
王英也说:家里现在咋样?
王英这么一问,她能说什么呢,她和邱云飞现在只能做个农民了。她无言地放下端起的酒杯。
刘天山和王英意识到了什么,都不接着往下说了,只是热情地说:吃菜吃菜,这是新疆的羊肉,好吃啊。
她在这一瞬,想起了当年,如果当年自己嫁给胡一百,那现在的日子呢……
她抬起头看见刘天山和王英军装上鲜红的领章。她又想到了自己,虽然她也是穿着军装来的,但是她现在只是一个保留军籍的人,想到这儿,她的心又怦怦地跳了几下,眼前的酒就喝不下去了。
刘天山干了一杯酒,然后不失时机地说:柳子,没啥,真的没啥。
王英也说:就是,没啥,我们早晚也得有你这一天。谁军装也不能穿一辈子。
话都说到这个分儿上了,没有什么隐瞒的了,她突然流泪了,大滴大滴的泪水滴在酒杯里,叮咚有声。
刘天山就说:柳子,咱们老战友重逢,该高兴才是。来,干了这杯酒。
柳秋莎也把自己眼前的酒杯端起来了,她一口喝干了掺着泪水的酒。
此时,她羡慕刘天山和王英,他们活得简单,一点都不复杂,日子就过得有滋有味。想想邱云飞呢,整日里读书,书读多了,就把事情看得复杂了,人一复杂就痛苦。她真的羡慕刘天山这种简单生活了。
吃完饭,王英想起了邱柳北,一拍大腿道:光顾着咱们高兴了,还没见着你闺女呢!
当下,刘天山就打电话,让自己的司机去宣传队把邱柳北接来。
王英又一个电话叫回了自己的儿子刘中原。刘中原先回来的,他进门叫了一声阿姨,举手敬了个礼,便坐在角落里。
显然王英很喜欢自己的儿子,她拉着儿子的手说:都当排长了,还怕生人呢。
母亲咯咯地笑,刘中原的脸一阵阵红着。
不一会儿,邱柳北来了,她进屋冲刘天山和王英叫了一声伯伯阿姨后,才发现自己的母亲。她做梦也没想到,母亲会来这里。短暂的惊愕之后,她大叫了一声:“妈——”便扑在了母亲的怀里。
柳秋莎也没想到,会以这样的方式和女儿见面。邱柳北在家里时,她很忙,从来没有关心过女儿是怎么长大的。就是邱柳北没考上大学,来当兵,她也没觉得有什么,孩子大了本来就应该离开父母。一晃两年没有见到女儿了,女儿又长高了,也长大了。女儿又热热地叫一声“妈”,这是女儿从前很少叫的。泪水再一次从柳秋莎眼里流了出来,弄得刘天山和王英也一阵唏嘘。
刘天山就搓着手说:柳北这孩子不容易呀,单位让她写检查,和你们断绝关系,她就是没写。
真委屈孩子了……王英简要地向柳秋莎讲述了柳北的情况。
直到这时,柳秋莎才知道,女儿受了这么大的磨难。她抻起女儿的裤脚,抚摸着女儿受伤的小腿,一边摸一边问:闺女,还疼不?
女儿的眼泪也流了下来,她笑着冲母亲说:妈,早就不疼了。
母亲的心疼了,她怔怔地望着女儿,她发现,女儿在她眼里真的长大了。那天晚上,她和女儿躺在招待所里的一张床上,俩人说了一宿,女儿说自己刚当兵时的想法,又说到了自己的初恋,以及家庭的变故给自己带来的影响等等。母亲一边听,一边流泪。她心情复杂,想到女儿,又想到了自己的处境。
那一次,她在新疆住了一个星期,跟女儿聊过了,她放心多了。后来她就住到王英家和王英睡在一个床上,刘天山住到了隔壁的屋里去了。
王英就说:闺女在我这儿你就放心吧,我们把她当自己的孩子看待。
柳秋莎放心,如果没有刘天山和王英,说不定这次就见不到女儿了。
王英又说:你看我儿子中原咋样?
柳秋莎不知道王英是何用意,便说:挺好的呀。
王英就说:没看出来吧,我儿子和你闺女是有点意思的。
女儿没有说这些,但她还是为女儿高兴。
王英就说:等到年底,柳北提干了,他们的事就让他们自己去办吧。
柳秋莎听女儿说已经入党了,宣传队作为文艺骨干已经把她的提干申请表报到军里去了。
柳秋莎这次新疆之行很有收获。看了战友又看了女儿;女儿又即将提干,她不用为女儿操心了。重要的是,刘天山一家改变了她生活的观念。
三十六
柳秋莎从新疆回到靠山屯,似乎是变了一个人。她回到家的第一件事,便是翻箱倒柜找出邱云飞所有的书,以及那几本已写满字的笔记本。她把这些书和笔记本堆在院子里,划火点着了,火焰很快吞噬了那些书和本。她嫌火烧得不旺,又找来煤油浇在上面,火顿时就大了,旺了,燃得有声有色起来。
从新疆到靠山屯,坐车换车的,需要一个星期的时间,在那一个星期里,她想明白了一件事。那就是,她现在之所以过得这个样子,都是邱云飞读书的结果。胡一百不读书,人家当上了军区的参谋长,刘天山也不读书,可人家的日子过得透明充实。
其实,柳秋莎向往的就是这样的日子,可她一直没有过上这样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