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7 节
作者:
做男人挺好的 更新:2021-02-25 04:02 字数:4868
中的渠道,用的招数叫做“拿钱换版面”。
我们杂志是个时尚消费杂志,市场竞争更加厉害,没见汤总一天到晚强调“吸引眼球”吗,如今,除了发稿量和评好稿外,又多了一条衡量记者是否合格的硬性指标:每人必须完成销售300份全年版的杂志。
下午刚刚开完动员大会,同事在msn上的新签名纷纷改成与订杂志有关:“闲事免谈,要谈只谈订杂志”,“有人答应订1份,300减1等于299”,“接下两个月将生活在卖杂志中”……
我卖杂志是第一遭,向江湖上的老前辈们请教,老前辈说:没窍门的,就一家一家地跑,你不是跑旅游吗,那么多旅游局旅行社旅游公司以及景区公园什么的,你都跑一圈吧,同他们说,订你多少杂志你就给他们版面宣传,具体怎么磨,就看你的口才了。
初上战场,我壮志凌云。
给一工作关系还不错的景区领导打电话,先套近乎,恭维他那里人气好足,领导很开心,说美女什么时候来我们景区玩啊,我说肯定会来,然后把话题转到订杂志上,刚才语气还很热情地领导马上打哈哈了。我说工作上互相支持才能双赢嘛,领导马上说他这里有旅游新内容推出让我报道一下,我问订杂志呢,领导说,唉,都是工作合作关系,只是就那么点预算,又要分给那么多家媒体,匀不过来啊……
这就是问题所在,僧多粥少,每家媒体都有记者上前化缘,给得了这家就给不了那家,要不为了全体不得罪,就索性每家都只给能盖住碗底的一点汤水。据有报纸同行记者说:去一名气还不错的景区化缘,结果就化来了5张报卡,以每张报卡200元计算,区区1000块钱!残酷竞争由此可见一斑。
知道了精神食粮推销的实质:其实就是媒体窝里斗,互相挖不同媒体的墙角,让众媒体的共同客户分尽多的资源给自己一方。与其他推销无任何区别。于是想好对策,运足力量,准备针对一家大客户,一鼓作气地要把她拿下。
因为做过专业旅游杂志的特约记者,期间被瑞士国家旅游局邀请去过瑞士,知道瑞士在国内做大宣传大广告,以争取中国的旅游市场。而不久前,瑞士国家旅游局驻上海的一个旅游推广机构的人员也找了我们杂志,大致谈了谈瑞士旅游推广在浙江地区的合作计划。现在,那联系人的名片还在我的抽屉里。
为了一炮打响,我作了很多准备:把以前写的瑞士旅游介绍的文章找出来,在谷歌上搜索瑞士国家旅游局最近的推广动作,甚至努力回想了那位联系人的身份和出身:一名很年轻的女孩,瑞士籍华人,从小在瑞士长大,能说流利的中文德语和法语。天,又是一年轻优秀的国际女俊才,谈判没开始,就不禁赞叹起对方来了。
我用自己的手机给对方手机电话。
我先还担心女俊才记不起我是谁,结果一说我家杂志的名字她就想起来了:你就是被邀请去过瑞士的那位记者吧?
“是的,你记性真好。”
“我看过你的文章,所以记住了。”
“谢谢哦,在瑞士待了一周,只能浮光掠影地记录。”
“写地挺好,不仅写风光,还写人文故事,这样的旅行就很有趣了。我觉得我们推广旅游也应该动静结合,把民俗文化放进去,这样才像一个冰雪森林里的童话国家。”
“对了,你们明年要推出几个大动作是吧?”我打电话可不是听她赞美我,我这电话费可是自掏的。
“是的。”
“我正有个策划,关于瑞士旅游专题的。”
“是吗?”女孩很感兴趣。
“我可以为这个策划作出4到6个Page甚至更多的图文宣传,但是我们需要你们的合作支持。”我开始露出推销人员的真面目。
“你说说。”
“我们现在正处于杂志征订的阶段,很多合作都是与明年杂志征订有关……嗯,打个比方,比如你们愿意订我们300份明年全年杂志,那么你们不仅可以得到在我们杂志做旅游推广的目的,还能得到300张价值200多的杂志卡,这样不是比通常做广告推广更划算吗?”
对方一阵沉寂。
不知那才俊妹妹在想什么,我有点忐忑。虽然我这想法对于一个本来就要投入大广告的客户来说,是有更多好处的,但有时往往是这样,算盘越为对方打得好,对方越是害怕,越觉得有猫腻。一句话:不敢相信对方会真的为你好。
“我要那么多杂志干什么?”妹妹终于说出一句。
我几乎有点傻了,赶紧解释:“我不是给你杂志,我是给你杂志卡,这些卡,你可以送给客户,只要他们填上姓名地址,我们的每期杂志就会准时寄给他们了。你们不是要经常办一些推广活动吗,这些都是礼品,有礼品了,你们的活动才会更有人气啊!”
“我们做活动不需要杂志的。”妹妹说。
看来又是一桩文化背景不同而导致交流困难的活生生案例。难道在一个最具有中国商业气息的大城市里工作赚钱的国际才俊妹妹不懂中国国情吗?
“可是,有礼物总比没礼物好呀。”我解释地有点困难。我在想,要不要加上一句话:这是在中国呀,不是你们瑞士!
“我明白你的意思:订你们杂志,既让我们得到该得到的广告宣传,同时还能得到杂志,对吧?”
在瑞士长大的妹妹其实还是挺聪明。那么这个两全其美的方案她应该能同意的吧。
“但是,我做不到。因为我们没有买杂志的预算。”
我瞠目结舌:“但是……但是你们有做广告的预算对不?订杂志的目的也就是做广告呀!”
“但我们没有订任何报纸杂志的预算,而且也不可能有这样的预算。”
“那么比如,把这个开支放在广告的开支里呢?”我不死心,这明明是个一举两得的方案嘛。
“6万7万对于我们来说也许不算很大数字,但是,我们若把订杂志的费用放到广告费用上,那我们的财务全乱了,因为这是两种不同的费用支出,两种发票是不一样的。另外我们工作人员的权限也被打乱了,这是绝对不允许的,因为有人会认为这是以权谋私,凭什么就订你的杂志而不订人家的报纸呢?所以,这个合作我没法支持……虽然我也知道是个很好的想法。”
我知道,没戏了。
从心底里说,其实我也赞同他们的工作方式。干净透明,权限分明。
“但我愿意自己掏钱订你们一份杂志。”才俊妹妹在电话里说。
“谢谢哦!”我努力让自己的语气中有感谢的味道。
就这样,初战失利。近一个小时的长途电话,就订出一份杂志。这故事绝不能让我的同事知道,要笑掉大牙的。
088
这段时间还真是忙了。
对于平面媒体人员来说,一年中最郁闷的时期到来了:每人都有任务,推销来年的报卡杂志卡。也就是说,记者编辑都要当报纸杂志的推销员兼广告人员。
一到下半年,谁有个一官半职的,肯定能接到几通或近或远的亲朋好友的电话:怎么样老兄,过年总要给员工一些福利吧,订我们的报纸吧,一整年的精神食粮呢!
一官半职的兄弟说:哎,刚两天前,另一家报纸的谁谁也打了电话了……
那就他们报纸也订我们报纸也订嘛!
一官半职的兄弟说:我们哪有那么好的福利,钱呢?钱能复印就好了!
多年的兄弟,这忙不能不帮的!
……
终于放下了电话,一官半职的兄弟叹一口气:谁说有媒体的朋友是好事,我看完全是麻烦!
其实,对于媒体人员来说,通过私交来完成任务的是极少的,这年头,再好的私交在钱面前也要打折。没听人说过吗,要想与一个朋友断交就去找他借钱。何况如今大城市里的小记小编都往80后靠,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职场小将们大多没多大靠山,但不担心,能入媒体的都有能耐,能说会道有勇有谋,完成任务绝大多数都用自己手中的渠道,用的招数叫做“拿钱换版面”。
我们杂志是个时尚消费杂志,市场竞争更加厉害,没见汤总一天到晚强调“吸引眼球”吗,如今,除了发稿量和评好稿外,又多了一条衡量记者是否合格的硬性指标:每人必须完成销售300份全年版的杂志。
下午刚刚开完动员大会,同事在msn上的新签名纷纷改成与订杂志有关:“闲事免谈,要谈只谈订杂志”,“有人答应订1份,300减1等于299”,“接下两个月将生活在卖杂志中”……
我卖杂志是第一遭,向江湖上的老前辈们请教,老前辈说:没窍门的,就一家一家地跑,你不是跑旅游吗,那么多旅游局旅行社旅游公司以及景区公园什么的,你都跑一圈吧,同他们说,订你多少杂志你就给他们版面宣传,具体怎么磨,就看你的口才了。
初上战场,我壮志凌云。
给一工作关系还不错的景区领导打电话,先套近乎,恭维他那里人气好足,领导很开心,说美女什么时候来我们景区玩啊,我说肯定会来,然后把话题转到订杂志上,刚才语气还很热情地领导马上打哈哈了。我说工作上互相支持才能双赢嘛,领导马上说他这里有旅游新内容推出让我报道一下,我问订杂志呢,领导说,唉,都是工作合作关系,只是就那么点预算,又要分给那么多家媒体,匀不过来啊……
这就是问题所在,僧多粥少,每家媒体都有记者上前化缘,给得了这家就给不了那家,要不为了全体不得罪,就索性每家都只给能盖住碗底的一点汤水。据有报纸同行记者说:去一名气还不错的景区化缘,结果就化来了5张报卡,以每张报卡200元计算,区区1000块钱!残酷竞争由此可见一斑。
知道了精神食粮推销的实质:其实就是媒体窝里斗,互相挖不同媒体的墙角,让众媒体的共同客户分尽多的资源给自己一方。与其他推销无任何区别。于是想好对策,运足力量,准备针对一家大客户,一鼓作气地要把她拿下。
因为做过专业旅游杂志的特约记者,期间被瑞士国家旅游局邀请去过瑞士,知道瑞士在国内做大宣传大广告,以争取中国的旅游市场。而不久前,瑞士国家旅游局驻上海的一个旅游推广机构的人员也找了我们杂志,大致谈了谈瑞士旅游推广在浙江地区的合作计划。现在,那联系人的名片还在我的抽屉里。
为了一炮打响,我作了很多准备:把以前写的瑞士旅游介绍的文章找出来,在谷歌上搜索瑞士国家旅游局最近的推广动作,甚至努力回想了那位联系人的身份和出身:一名很年轻的女孩,瑞士籍华人,从小在瑞士长大,能说流利的中文德语和法语。天,又是一年轻优秀的国际女俊才,谈判没开始,就不禁赞叹起对方来了。
我用自己的手机给对方手机电话。
我先还担心女俊才记不起我是谁,结果一说我家杂志的名字她就想起来了:你就是被邀请去过瑞士的那位记者吧?
“是的,你记性真好。”
“我看过你的文章,所以记住了。”
“谢谢哦,在瑞士待了一周,只能浮光掠影地记录。”
“写地挺好,不仅写风光,还写人文故事,这样的旅行就很有趣了。我觉得我们推广旅游也应该动静结合,把民俗文化放进去,这样才像一个冰雪森林里的童话国家。”
“对了,你们明年要推出几个大动作是吧?”我打电话可不是听她赞美我,我这电话费可是自掏的。
“是的。”
“我正有个策划,关于瑞士旅游专题的。”
“是吗?”女孩很感兴趣。
“我可以为这个策划作出4到6个Page甚至更多的图文宣传,但是我们需要你们的合作支持。”我开始露出推销人员的真面目。
“你说说。”
“我们现在正处于杂志征订的阶段,很多合作都是与明年杂志征订有关……嗯,打个比方,比如你们愿意订我们300份明年全年杂志,那么你们不仅可以得到在我们杂志做旅游推广的目的,还能得到300张价值200多的杂志卡,这样不是比通常做广告推广更划算吗?”
对方一阵沉寂。
不知那才俊妹妹在想什么,我有点忐忑。虽然我这想法对于一个本来就要投入大广告的客户来说,是有更多好处的,但有时往往是这样,算盘越为对方打得好,对方越是害怕,越觉得有猫腻。一句话:不敢相信对方会真的为你好。
“我要那么多杂志干什么?”妹妹终于说出一句。
我几乎有点傻了,赶紧解释:“我不是给你杂志,我是给你杂志卡,这些卡,你可以送给客户,只要他们填上姓名地址,我们的每期杂志就会准时寄给他们了。你们不是要经常办一些推广活动吗,这些都是礼品,有礼品了,你们的活动才会更有人气啊!”
“我们做活动不需要杂志的。”妹妹说。
看来又是一桩文化背景不同而导致交流困难的活生生案例。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