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0 节
作者:
老山文学 更新:2021-02-25 03:59 字数:4895
慈蚊葜荨T雷嫣哟蟪嫉慕ㄒ椋纶薪邓纬谋呖と缂味ā⒅厍臁⒔辍③荨⒘昂5鹊亍2痪茫尉睬炀旆段幕⒁蚕壮峭督盗嗽! ?br />
伯颜率军攻打临安的同时,派刘整率军前往攻打无为军。刘整出兵淮西后,久攻不下,感到非常惭愧。不久,他又得知吕文焕已经连续招降各地旧部立下头功,更是感到气愤。在他愧愤交加时,气急攻心,死于无为城下。贾似道原本害怕刘整,不敢出兵与元军交战。此时,他听说刘整病死,于是向朝廷上表,率军出兵,进入芜湖。同时,贾似道听说吕师夔投降了元朝,便派人与吕师夔沟通,想通过吕师夔与元军议和。
同年二月,元军在伯颜的调度下攻打池州(今安徽贵池),宋朝知州脱里起宗率军逃走。 贾似道立即调遣孙虎臣率领精锐部队七万余人屯驻在池州下游的丁家洲,并命令夏贵率领两千五百艘战舰在江中阻截,而贾似道自己则率领军队驻扎在鲁港(今芜湖西南)。
不久,元军和宋军在丁家洲至鲁港一带多次交战。鄂州的失利给夏贵带来的创伤虽然已经抚平,但阴影犹存。他所率领的军队毫无斗志。孙虎臣与元军刚刚交战就准备乘船逃走,宋朝士兵一见主帅怯战,也无心恋战,军中大乱。夏贵见状,忙向贾似道报告说:“敌人太多,我方兵力太少,已经无法支持下去了。”在没有与元军交锋的情况下,夏贵率领军队向后退走。贾似道听说后,也立即鸣金收兵,大败而逃。元世祖接受阿先不花的建议,派遣自己的外甥胡应雷前往招降夏贵。此后,临安城完全暴露在元军的炮口之下。元军顺势继续往下,临安告急。朝廷向各地征调军队勤王,但很多人畏缩不前。郢州守将张世杰率领军队进入临安,并收复了饶州。不久,赣州知州文天祥也率领军队进入临安。
但是,元军已经锐不可当。不久,建康、太平(今安徽当涂)、和州(今安徽和县)等地相继投降元朝。至元十二年(公元1275年)三月,元军元帅伯颜率军进入建康。此后,镇江、常州、平江府(今苏州)等地先后投降元朝,临安危在旦夕,南宋朝廷官员纷纷外逃。
至元十二年(公元1275年)四月,元军开始攻打扬州,宋军守将李庭芝、姜才坚守阵地,不愿投降。元世祖下令中书省商议,设立“登闻鼓”,让那些有亲人被杀无处倾诉的人击鼓鸣冤;但同时也规定,老百姓鲁莽击鼓,将受到法律的惩处。二十日,宋朝度支部尚书吴浚寄书信给建康府徐脱里荣等人,陈述了宋朝丞相陈宜中的意思,请求与元军停止战斗,互相通好。但是,元军元帅伯颜派遣中书议事官张羽、淮西行枢密院令史脱里章与宋朝的来使马驭一起,带着徐脱里荣的回信到达平江府的驿亭时,被宋军杀死。
七月,张世杰率领水军与元军大战于镇江焦山一带。大战从上午九点一直持续到中午,呼声惊天动地。元军趁着风势用火箭攻击宋军的战船。宋军战船着火,大败。张世杰、孙虎臣等人率军逃走。不久,元世祖下令任命伯颜为中书右丞相,阿术为中书左丞相。
八月,伯颜辞别元世祖向南进发,奉诏书告谕宋朝的君臣,如果他们能够主动归顺的话,赵氏家族和其部下都可以高枕无忧,祭祀宗庙也一如从前。
九月,宋朝扬州都统姜才统领步兵,骑兵共一万五千人攻入湾头堡,元军在阿术的率领下迅速打败了他们。同时,贾似道被贬谪到循州(今广东龙川),当他走到漳州时被杀害。
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正月,宋朝臣子陈宜中、张世杰、苏刘义、刘师勇等人带领益脱里、广脱里从嘉会门逃出。同月,宋朝皇帝交出玉玺,向元军投降。伯颜下令,士兵不允许进入临安城,否则按军法处置。伯颜的命令得到了南宋临安居民的拥护。
二月,伯颜押解南宋恭帝赵显、太后和宋朝官吏前往元朝都城。元世祖亲自赶往上都迎接。临安城破,南宋自此灭亡。此后,元军于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十二月打败了南宋著名抗元将领文天祥。
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四月,张世杰在同年二月幼帝投海死亡后退至海陵山(今广东阳江县南海中),遇风船沉,溺水而死。至此,南宋残余势力完全被元消灭,元朝实现了全国的统一。
三、实行汉法
忽必烈是一个很有抱负的人,在他即位之前就非常关心国家的治理方略。由于在成吉思汗统治时期,蒙古便已经在耶律楚材的影响下实行汉法,因此,到忽必烈时,蒙古已经有了深刻的汉文化影响。在忽必烈周围,聚集了一大批懂得治世之道的学者文人。忽必烈经常与他们交流,并很倾慕唐太宗的业绩。他身边的谋士也积极支持忽必烈的励精图治、谋求革新的做法,并为他献计献策。
1258年,谋士郝经向忽必烈进言说,应该息师抚民,创法立制,选贤任能,减轻赋税,屯田垦殖。这些积极的改革主张虽然未能立即实行,但是,对元世祖后来的改革起了很大的作用。
1260年,忽必烈即位。他向僧人子聪询问治理天下的原则。子聪参考祖宗旧典,借鉴古代典制,制定了各种制度。
1264年,阿里不哥投降,内战结束。忽必烈正式定都燕京,改燕京为中都。从此,汉法得以全面推行。元世祖将统治中心移至中原后,在他的谋臣的建议下,确立了以自己为核心的统治秩序。
至元九年(公元1272年)正月,元世祖下令把尚书省合并到中书省,尚书省平章政事阿合马、尚书省同平章事张易担任中书省平章政事,尚书省参知政事李尧咨、麦术丁担任中书省参知政事。此外,免除给事中、中书舍人、检正等官职,仍然设立左右司,把六部减至四部,改称中书省。不久,又下令把北京、中兴、四川、河南四地的行尚书省改为行中书省,京兆府再次设立行中书省,由诸侯脱里只必帖木儿设立行省断事官。此后,山东东路都元帅府统军司被改为行枢密院,元世祖任命也速带儿、塔出一起担任枢密院副使。
元朝经过一系列变革,逐渐完备了它的中央机构,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并立。中书省又称为都省,统辖百司,是总理全国政务的最高官署。它的最高长官名叫中书令。此外,还设有右丞相和左丞相。至元十二年(公元1275年)七月,世祖任命伯颜为右丞相,阿术为左丞相,成为中书省的高级官员。由于中书令经常空缺,所以中书省的大小事务一般由左、右两个丞相来裁夺,他们成为中书省的实际长官。两个丞相的权力相当,但是由于蒙古习俗崇尚右,因此,右丞相的地位较高。
中书令和左右丞相之下便是平章政事。平章政事也属于宰相,但是属于左、右丞相的副手,他们裁决庶务,被称为左、右辖。参知政事也是作为左右宰相的副手参与政事的。
在中书省中,执事官主要有左、右丞相,平章政事和参知政事,偶尔也有中书令,他们被统称为宰执。
至元五年(公元1268年),蒙古已经开始设立御史台。御史台是中央最高的监察机构,又叫中台、内台、乌台或宪台等。御史台的长官是御史大夫,另外还有御史中丞、侍御史、治书侍御史等官员。御史台下辖殿中司、察院等机构,主要纠察官员的善恶和得失等。御史台的官员一般品级很低,而且俸禄也不多,但其作用和影响相当大。除了御史台外,蒙古还设立行御史台和廉访司等地方机构。
至元七年(公元1270年),元世祖下令设置同知枢密院事、枢密院判官各一名。至元二十八年(公元1291年),元世祖正式下令设置知枢密院事一名,成为枢密院的长官,元朝枢密院制度完全确立。枢密院是中央最高的军事机构,主管宫禁宿卫、驻军、征伐、边防、举功转官、节制调度等事宜,又称为枢府或者密院。它的最高长官是枢密使。由于军权位高权重,一般由皇太子担任。但是,皇太子也经常没有人选,因此,这个职位经常空缺。实际上负责枢密院工作的是枢密副使和佥书枢密院事。此外还有同知、副枢、佥院、同佥枢密院、院判、参议等官。自从设置枢密院开始,四怯薛各自派一名代表参与院议,中书省也派平章政事前往参加商量院事。
除了中书省、御史台和枢密院之外,元世祖还曾经设立过总理全国财政的国用使司和治理诸脱里、驸马、投下蒙古及色目人的刑名等问题的大中正府等等。
在地方上,元朝普遍设置行中书省,简称为省或者行省。河北、山西和山东直接隶属于中书省,吐蕃(西藏)由宣政院管辖,其余各地按地域划分为四川、甘肃、云南、江西、江浙、湖广、陕西、河南、辽阳、岭北等行省。行省的长官设置与中书省相同,有左、右丞相,平章政事,左、右参知政事等等。行省之下,设置了路、府、州、县等各级地方行政机构。行省开始是中央派生出的临时机构,后来固定化,成为正式的机构。行省制度的确立,是我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项重大变革,是我国行省制度的开端。
1291年,忽必烈正式颁布了《至元新格》,这是元朝的第一部成文法。这部法律是参照唐、宋的法律条文,结合蒙古习惯制定的。在法律当中,公开地宣布实行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提高宗教的地位。根据这部法律,佛教的地位提高了,僧侣享有很大的特权。元朝将百姓分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四种来统治。
除政治和法律外,军事也是忽必烈时期的重头戏。在忽必烈统治的绝大多数时间里,元朝不是对外用兵就是对内平叛,因此,军事制度也逐渐完善起来。应当说,元代的军事制度是在蒙古汗国兵制的基础上日趋完备的。
元朝统一后,世祖下令将全国的军队分为蒙古军、探马赤军(蒙古汗国时期从诸千户中抽调士兵组成,作战时属于先锋部队,后来发展成为屯戍边地的镇戍军)、汉军(由原属金国境内的汉人、契丹人、女真人等组成的军队,又叫做汉诸军)、新附军(新归附的南宋军)等。其中,蒙古军和探马赤军是元朝政治的中心,主要驻防在京师和“腹里”(今河北、山西、山东一带),而汉军和新附军则驻扎在江淮以南的地区。这种军队编制与法律一样,具有民族不平等的色彩。
第三部分 宋徽宗赵佶第28节 元世祖忽必烈(3)
四、远征缅甸、日本
至元二十年(公元1283年)正月,高丽国国脱里脱里派遣大将军俞洪慎前往元朝庆贺新春,元世祖欣然接纳。
初八,元世祖下令药剌海率领大军征讨缅甸国。
初十,元世祖打算征讨日本,命令高丽国准备粮草二十万石,以供元军使用。
十二日,元世祖命令伯要带等人在烈埚都山和乾山砍伐木头造船,共砍伐了十四万二千株。此后,元世祖命令各军帖户中的成年和壮丁五千人、民夫三千人运输这些木头到平滦。
十八日,世祖下令让中书右丞脱里里帖木儿率领万户三十五人、蒙古军中练习成水军的二千人、探马赤军一万人、练习水战的五百人前往征伐日本。
二十五日,忽必烈为了准备后援部队,命令各军训练水战。
至元二十年(公元1283年)五月初五,丞相伯颜、诸侯脱里相吾答儿等人上奏说:“征伐缅甸的大军除了使用蒙古军和探马赤军外,也可以就近选用新归附的南宋士兵。”世祖忽必烈权衡了一下利弊,批准了他们的建议。
五月初六,元世祖免去五卫军征讨日本,另外调派了一万名士兵赶往上都替换他们。
五月十一日,元世祖下令设立征东行中书省,由高丽国国脱里和阿塔海共同管理,下令让高丽国派兵协助元军攻打日本,并向攻打日本的高丽军提供所需的衣服和甲仗。
五月十三日,元世祖下令让阿里海牙调派汉军七千人,新归顺的南宋汉军八千人跟随唆都东征日本。
五月十八日,占城行中书省攻占占城,占城的国君补底逃跑。元世祖下诏招降他。五月二十一日,元世祖调派征讨日本的重罪囚犯赶往占城和缅甸等地随军作战。五月二十六日,海南四州宣慰使朱国宝请求增援征讨占城国君的军队。元世祖立即下令让阿里海牙率领一万五千名士兵前往援助,协同作战。同一天,元世祖采纳脱里积翁的建议,诏令江南运送粮食,从阿八赤刚开凿的神山河以及海道两条路运送粮食,供给东征军作战。五月二十八日,元世祖下令赐给占城行中书省弓箭和盔甲,以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