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 节
作者:
古诗乐 更新:2021-02-25 03:42 字数:4736
。空饫锩媸怯幸坏阈∪说弥镜淖炝嘲 K韭矸妓凳裁茨兀韭矸浪荡笸醢。蹦昀戏蛲萍瞿闳プ雎逖舯辈课镜氖焙颍阕瞿歉龈毕丶兜墓簿殖ふ鲜拾。〔懿偬艘院蠊肥樯系募窃厥遣懿俅笮Α2懿傥裁葱δ兀磕敲匆话愕娜巳衔饩褪切∪说弥玖耍悦靡饬恕2煌耆钦庋R蛭懿僬飧鍪焙蛳肫鹆怂蹦甑H温逖舯辈课镜哪切┩隆!?br />
洛阳北部尉这个职务是不好担任的,为什么呢,洛阳是京都所在,是帝国的心脏啊,这个地方满城都是冠盖,都是权贵,这些权贵和他们的家属,和他们的子弟,和他们的仆人,从来都是横行霸道的,从来就是不把王法放在眼里的,从来就是要为非作歹的,也从来就是没有人惹的起的。可是首都地区的治安是不能不维护的,怎么办呢?所以非得有一个特殊的人,这个人得不信邪,这个人还得有很多鬼点子,能够治住这些权贵,必须有这样的人去担任那个副县级的公安局长才镇得住这个地方。而曹操恰恰是这样一个人,胆子又大,点子又多,谁都不怕,愣头青一个,所以说他去当这个副县级的公安局长那是非常的合适。司马防这个话还不完全是给自己打圆场,确实还是实事求是。
事实上曹操担任的副县级的公安局长,洛阳北部尉以后不辱使命。曹操上任以后,看见这个衙门破败不堪,一看这公安局就是不管事的,自己办公室都没有打扫干净。曹操做的第一件事是装修,先把咱公安局装修一遍,像模像样;然后做了十几根五色大棒,挂在县衙门两边;然后贴出一个告示来说,现在是我曹操主管这个工作了,我把我们帝国的这个法令重申一遍,一二三四五六七,哪些是不可以做的,然后谁要是违反了法令,五色棒伺候。然后自己就坐在衙门里,准备审案子,果然就来了个不怕死的。因为这些权贵他哪里把王法放在眼里,他横行霸道惯了,来了个什么不怕死的呢?蹇硕的叔叔蹇图,蹇硕是什么人,蹇硕是当今圣上最宠爱的宦官,权重一时,炙手可热,所以他的叔叔也不把什么法令呐衙门呐放在眼里,公然违禁在晚上走,喝醉了就在街上走。当时发布了戒严令,也叫宵禁令,就是晚上是不能在外面走来走去。他不但晚上在外面走而且是喝醉了酒,被曹操手下抓了进来,曹操升堂:蹇图,知罪吗?蹇图这个时候大概酒也醒了,哎呀,好像是不是犯了宵禁令哪?曹操说对了,知道怎么惩罚吗?蹇图说这个我就不大想得起来了,要不你问问我侄子?曹操说你侄子是谁呀?蹇硕呀!曹操说我不认识,我谁也不认识,我只认得法律,不知道该怎么惩罚吧?本官告诉你,乱棍打死,来啊,打。打死了,就把这个当时最牛的宦官的叔叔就在堂下当场打死。
* 曹操是聪明的,所以他才会想出五色大棒的施政策略;曹操胆子大,所以他才敢秉公执法,棒杀蹇图。在这里,曹操的能臣形象跃然纸上。但是,聪明的曹操难道不知道棒杀蹇图有可能葬送他的政治前途吗?易中天先生又是如何看待曹操杀气腾腾的这一棒呢?
曹操这一棒是打得所有的人目瞪口呆,不知道这个二十岁的小伙子他要干什么!因为谁都知道一个年轻人刚刚走入官场就得罪权贵他是没有好下场的,这个道理难道曹操他不懂?蹇图是蹇硕的叔叔,这个关系难道曹操不知道?更让人想不通的是,曹操的祖父——实际上是应该说是养祖父——这个曹腾他也是宦官,太监的孙子打死了太监的叔叔你说这事怎么说啊?所有人都想不通。那么曹操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第一种可能,曹操要一鸣惊人,有没有证据呢?有一点旁证,曹操后来写过一篇文章叫《述志令》,又叫《让县自明本志令》,他一开始就说了这样的话:
“孤始举孝廉,年少,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欲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誉,使世士明知之。”
这段话什么意思呢?就是曹操回忆起他二十岁举孝廉的那个时代,他说我那个时候很清楚,我年纪太轻,又没有什么名气,恐怕大家都认为我是一个没有用的人,所以我当时就想做一个好官,做一点惊天动地的事情让大家知道我曹操还是蛮能干的。实际上这个时候的曹操应该说条件是不太好,一个是出身不好,是个太监的家庭,这个让士人的家庭就是那些不是太监家庭的那些人是不大看得起的。第二呢年纪太轻,只有二十岁。第三呢,名声不好,因为曹操小时候是调皮捣蛋、飞鹰走狗、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专门做一些胡作非为的事,名声也不太好。另外估计形象也不是太好。
我们去读《三国志》,但凡是形象好的,《三国志》上都有记载,比方说周瑜啊,诸葛亮啊这些人《三国志》上都有记载。而对于曹操的容貌、长相,《三国志》是没有一个字的,《三国志》它是以魏为正统的,如果曹操的形象高大魁梧、英俊潇洒,它肯定大书特书,避而不谈说明形象恐怕不怎么样。那么其他的史书对他的形象有描述,据其他的史书记载曹操叫做容貌短小,就是个子不高,估计也跟我差不多,和那个一米八四的诸葛亮比起来就基本上属于不太合格的产品,残次品一类。另外《世说新语》里面有一个故事,就说曹操当了魏王以后,匈奴派使节来见曹操,曹操自惭形秽,说自己这个矮小的个子不足雄远国,因此请崔琰代替他穿上魏王的服饰,坐在魏王的椅子上接见匈奴的来使,自己拿了一把刀站在旁边。结果接见完了以后,曹操就派人去问匈奴的使节了,你感觉怎么样,匈奴使节说魏王确实十一表人才,不过他旁边那个拿刀的,捉刀的那个人那是英雄。可见一个英雄倒不一定高大英俊,关键是在他的气度。
问题是曹操这个人这个时候还谈不上气度,所以他必须有一件惊天动地的事情才能扬名立万,棒杀蹇硕的叔叔就是一个扬名立万的好机会。这是第一种猜测。
那么第二种猜测,就是曹操要严明法纪。曹操这个人是主张法治的,他执法非常之严,令行禁止,不容含糊,这个性格可能在他年轻的时候就表现出来了。曹操这个重法治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形势所迫,一个是性格使然。所谓形势所迫,因为当时是一个乱世,乱世用重典,乱世就得严,这是形势所迫。另外曹操这个人哪,他也是很严肃的。曹操生活上确实很随便,吃不讲究,穿不讲究,长期在外行军打仗对于女人估计也不能讲究只能将就。但是他的这种性格并不意味着他轻浮,很多人认为曹操是个轻浮的人这是看错人了,曹操确实是说笑话、听音乐、穿便服、作诗词,那是他紧张工作之余的一种放松,也是他内心世界丰富的表现,说不定还是他迷惑敌人的烟雾弹,你要把曹操当做轻浮的人那你就错了。曹操其实是很深沉的人,曹操身上也是有杀气的,这种杀气就在这一棒就体现出来了。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碰巧,这个时候的曹操因为刚刚出道,二十岁还不太懂得官场,是个生瓜蛋子。以为他当了一个副县级的公安局长就怎么了不起了,他放出话来谁敢违令格杀勿论,结果蹇图这个大尾巴狼撞上来了,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只好硬着头皮把他打死。
但是不管哪一种猜测,我们可以肯定,我们无法准确知道曹操当时的想法,但是可以准确知道的是曹操这一下把权贵是得罪了,把宦官集团也得罪了。但是宦官集团拿他没有办法,因为第一,曹操是对的,执法如山嘛,你有什么话说。第二,曹操有后台。那么宦官集团想了一个什么办法呢,就跟皇帝说,皇上,曹操可是个人才,执法如山啊,让他当个副县级的公安局长委屈了,应该升为正县级,但是调到边远地区。升你一级你给我滚,别在我跟前晃。于是曹操就担任了顿丘令,没过多久曹操又被朝廷调回来,担任议郎,议郎是什么概念呢,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调研员,是个闲差;然后后来又派到地方上,又调回来当议郎。曹操想了,议郎就议郎吧,我就好好调研吧,到地方上就到地方上吧,我就好好执政吧,可是怎么样呢?曹操把他治国的方略,以及对当前政治的一些建议写成文章交上去,泥牛入海无消息,根本没人搭理。他在地方上打击豪强,整顿秩序,如以卵击石,蚍蜉撼树,根本没有什么大的效果。
曹操到地方上执政也是很严厉的,据说是给曹操的调令一下,比方说把曹操调到去当济南相,当地大大小小的权贵闻风遁逃啊,说曹操来了我们在这个地方还能呆啊?窜入他郡,都跑别的地方去了。小报告一封一封地送达御前,不停地有人去告曹操的刁状。这个时候曹操感到,他在官场上恐怕是混不下去了,他感觉到大汉王朝已江河日下,这个政权也行将就木,他做的任何努力都无济于事,只会给自己招来祸灾。之所以没有惹出杀身之祸来,是因为他有曹嵩这个大后台,他的父亲官居太尉,也就是当时名义上的三军总司令,权贵还不敢把他怎么样。但是长此以往,是肯定没有好果子吃的,于是曹操谢绝了朝廷的再一次任命,这次是任命他做两千石,级别两千石的东郡太守,曹操辞掉了这个任务,借口自己有病,然后回到了自己的家乡,闭门读书,闲暇的时候打打猎来娱乐自己。但是曹操并没有忘记国家大事,他仍然关心着自己的国家和民族。
* 通过易中天先生的分析可以看出,年轻的曹操的确是个“治世能臣”,不管是做拥有实权的洛阳北部尉,还是做虚职的议郎,曹操都尽职尽责。然而当时权归当道,使他空有以腔报国热情却难以施展,最终曹操托病辞官。曹操难道不想做能臣了吗?做能臣究竟需要什么条件呢?
实际上呢,年轻的曹操可能还不懂得一个道理,就是做一个能臣是要有条件的,什么条件呢?第一,要看时世,只有在治世才可能做能臣,如果在乱世,那恐怕就只能像诸葛亮《出师表》说的那样,“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第二呢,要看政局,政局如果混乱那也是做不成能臣的,连孔子都说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什么叫愚呢,就是装傻,比装疯含蓄一点;第三要看人主,就是这个皇帝是个昏君呢还是个明君,如果是昏君你也做不成能臣;第四,即便是治世、是明君、是一个好的政局,那你还要看皇帝的心情和兴趣。比方说汉文帝,那不是昏君,汉文帝的时代也是西汉王朝最好的时代,号称文景之治,汉文帝也非常欣赏贾谊这个人,应该说是贾谊做能臣的条件都具备了,但是怎么样了最后?“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还是不用他,最后把他打发到长沙,害得贾谊终日以泪洗面哭死在那里。所以做能臣是要有条件的,而曹操所处的那个时代不具备这个条件。
更多免费TXT电子书
请到txt。Aisu
该TXT小说下载自Aisu
欢迎到BBS。AISU一起交流
曹操出仕的时候,还不能算是乱世,但已经是乱世的前夜。曹操这个出仕是在汉灵帝时期,而灵帝和桓帝,和他的叔叔桓帝,这两朝是政治最黑暗腐败的代名词,一提起最坏的时代:桓、灵两朝。所以诸葛亮最后的《出师表》不是说嘛,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那么灵帝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他的兴趣在哪里,他的兴趣不在国家大事,在文学艺术,据说灵帝辞赋是写得很好的,对建筑艺术也有研究。他当时在宫殿里研究什么呢,研究自来水和排水系统,在宫殿里设计了一整套上下水系统,非常之好。成功以后灵帝又下令说,要让老百姓都喝上自来水,于是在京城里面大动土木。这个你是皇帝啊,你要管的是天下的兴亡,不是上下水,那么朝政交给谁呢?两拨人:外戚、宦官。而且这个灵帝他因为要做这么多事情,他要有钱,钱从哪里来,卖官。灵帝朝是卖官的,而且明码实价、公开招标。价钱大概是级别一石是一万,比方说你要买一个四百石的副县级的官做,四百万;你要买一个两千石的正部级的官做,两千万;如果你想位列三公,就是太尉、司徒、司空,再加一千万,明码实价。这是公开买卖,如果朝廷的正式任命也要交钱,不过可以只交一半或者三分之一,可以讲价。
当时有一个叫司马直的人被任命为巨鹿太守,委任状一到,朝廷就伸手,拿钱来。司马直说,我哪儿有钱,我是个清官。朝廷说知道,你生活困难,减免三百万,你交。司马直说我实在交不起,这个官我不做了行不行?朝廷说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