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 节
作者:抵制日货      更新:2021-02-25 03:41      字数:4708
  铡>驮谌鲂瞧谇埃鼓舛ǘ院幽诮泻I贤驳拿睢T凇澳显叫卸苹小保罂伺刀僭谐隽诵卸募父黾侗稹U庑┬卸坝Ω每梢栽诒痹焦谝鹂只牛衔硐氲氖牵黾悠涔诘目只哦取保昂苡锌赡芗て鸨痹阶龀鼍禄赜Α薄H绱耍拔颐蔷驼业搅死┐笳秸木牙碛桑显剑拦卸苹涂梢匀嬲箍U秸┐蠛螅颐强梢栽诤0恫贾盟住员痹浇锌障障哪勘甏颖痹奖辈孔侥喜浚由改勘辍蚓履勘旰椭匾ひ的勘辍绻秸绦叮泄赡芤不峋砣胝秸颐潜匦朊娑灾泄尤胝秸目赡苄浴!?br />
  从麦克诺顿私下里的所作所为可以看出,循序渐进的轰炸措施也不比参联会的全面轰炸计划高明多少。惟一不同的是,麦克诺顿的计划是通过挑衅,发起侵略。我认为,最后两个计划将会面临同样的厄运。在当时,对北越的轰炸已是箭拔驽张,麦克诺顿计划的优点就是,避免了美国一开始就采用最为凶险,最为恶毒的轰炸形式。还有两个他自认为的优点——灵活性好,易于控制。“我们可以控制轰炸的时间和范围,而且可以随时根据战争的态势采取行动。后来,在为邦迪集团起草文件时,麦克诺顿曾经写到“我们可以按照美国的方案,决定战争的态势。是继续战争,还是停止战争;是扩大战争还是缩小范围;是加快步伐还是按照原计划进行,均由我们决定。”
  我们真的可以收发自如吗?约翰是不是也十拿九稳?记者大卫·哈伯斯培姆在其撰写的《优秀与光明》一书中回答了这个问题。大卫在书中提到,早在1964年春季,麦克诺顿和当时在白宫任职的米歇尔·福里斯特尔,都对南越陆军、轰炸和越战顾虑重重。追随麦克诺顿几个月后,我也发现了麦克诺顿的顾虑。哈伯斯培姆曾援引福里斯特尔的话说道,米歇尔“还不像麦克诺顿那样悲观。”他并不认为美国一定会陷入泥潭之中。“他很确信,我们可以避免尴尬的局面,我们还有选择的余地,华盛顿优秀的情报人员还可以控制事态发展,避免美国调入陷阱之中。麦克诺顿却完全没有信心。他说道:‘福里斯特尔,你的问题是,’‘你总是认为我们可以扭转局势,只要我们什么时候想这样做,就一定可以全身而退。但是,我却不这么认为。我们一天天地陷落下去,一天天地失去控制,以前的错误决定或是还没有做出的决定,都让我们很难做出下一步的决定。除非今天我们就停止这场战争,但是你也看到,现在根本不可能。我们会越来越弥足深陷。”
  这就是我私下里看到的麦克诺顿。这也是我们聊天时,他对我所说的一字一句。麦克诺顿告诉我,单独和麦克纳马拉聊天时,他也会说出同样的话。但是,在为部长起草讲话稿、备忘录或是陈述给总统的内容时,他是绝对不会将上述观点诉诸文字。那都是不明智之举。我不知道麦克纳马拉是否觉得有点儿不妥。他直接为总统工作,而由麦克诺顿起草,送呈总统的备忘录却错误传达了他的想法。部长在会议上和书面材料中的立场,应该也和麦克诺顿一样,和他的顶头上司保持一致,通常代表总统的观点和喜好。虽然有些时候,他本人并不同意自己表达的观点。除非麦克纳马拉可以超越自己,站出来阐述自己与两位总统迥异的观点,否则的话,世人很难完全理解他的行为和那段历史。
  与此同时,约翰也及部长之所需。后来人们依据五角大楼的文件对麦克诺顿所做的描述,总是把他当作推动轰炸的主要人物,加以赞誉或是给予批判。而且后来美国也的确对越南进行了轰炸(采取了不同于参联会所建议的方案)。虽然在所有的备忘录中,我的顶头上司都在不断就轰炸的方式、时间、区域和原因提出自己的建议,但是他对轰炸根本就没有信心,也不认为轰炸可以给美国和越南带来任何益处。只不过,与参联会的建议相比,他更倾向于自己的建议,因为该建议带来的灾难较小。他的观点,和我一样,我们都认为对北越进行轰炸的行为实在太为荒诞,危险性太大,而且不会取得任何积极的效果,只会让美国背上沉重的战争负担。
  战争升级(5)
  麦克诺顿一直认为,我们应该放弃越南,无条件撤退。他的观点根深蒂固,比我更为坚决。当时曾有人说,我们现在所付出的努力,已经与美国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了一起。我们正面临相当严峻的考验,撤军会让我们颜面扫地,会让美国的盟友遭受巨大的创伤,会大大降低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但是,麦克诺顿根本就不相信上述说法。相反,他认为,不论从哪个方面来说,美国军事介入的失败,都会给美国带来巨大的创伤。而且创伤的程度,要比撤军所带来的影响大得多。越南会付出惨痛的代价并遭受巨大的伤害,可是这与美国获得的利益并不成正比。但是在1964年到1967年之间,他所起草的任何文件中,你看不到一点儿有关这些观点的蛛丝马迹。其实,这就是麦克诺顿信奉的真实想法。虽然有些地方我和他意见相左,可是后来证明,他的确是对的,错的是我。
  我个人认为,如果越战失败,美国的世界影响力和对抗共产主义的能力将会遭受很大的打击。麦克诺顿低估了美国为此付出的代价。有时候,我在想他还不能算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冷战斗士。
  我认为,如果我们从越南撤军,那么以后在全球范围内对抗共产主义时,就会遇到很多麻烦。约翰低估了这一点。苏联、中国和其他一些反叛者将会继续扩大其势力范围,我们的盟友也将蒙受巨大的屈辱,所以在上述方面,我和约翰分歧很大,相反,和国务卿腊斯克以及参联会的意见却不谋而合。但不同的是,这些主张越战的“鹰派”一直认为,美国有足够的理由扩大战争的范围,而且他们普遍认为,我们一定会胜利。相反我同意约翰私下里所袒露的观点。我对越战信心全无。总而言之,如果我们继续这场前景黯淡的战争,情况会越来越糟。要是战争升级的话,前途必将更为惨淡。我们不可能在越南这块土地上插上美国的星条旗。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在撤军之后,竭尽全力面对遗留下来的问题。其实据我所知,这个观点在当时美国中层官员和大批冷战斗士中很有市场。
  但是高层官员却对撤军的建议不以为然。总统不会这样想,国务卿和国防部长也不会理会这种想法。我个人对麦克纳马拉极为尊重,但是我一直无法理解他走上战争之路的原因。虽然他赞成通过挑衅,扩大战争,然后“逐渐”对越南施加压力,可让我困惑不解的是,他毕竟一直在强烈支持美国轰击北越。
  一切都让我茫然不知所终。我一直认为,麦克纳马拉和我有着同样的价值观,对核武器也极为厌恶。以前我曾担任国防部长办公室顾问,协助其制订核作战计划,加强对核武器的控制。作为一个军控方面的年轻顾问,和许多兰德公司的同事一样——包括哈里·罗恩和莫特·霍尔珀林——我认为不论在何种情况下,不论是发动有限的核战争还是大规模的核战争,都会给人类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当时美国正全副武装,积极备战,准备首次使用核武器对抗苏联的常规打击,所以我们的立场违背了美国的国防政策以及北约的战略,但我和所有兰德公司的同事均对自己的立场确信不疑。我们为空军服务,可是个人的观点与美国空军的指导思想却是大相径庭。但不论如何,我认为麦克纳马拉和我们志同道合。
  1961年,在一次私人的晚宴上,我从麦克纳马拉的谈话中了解到,他和我持有同样的看法。以前他曾经读过我的的文章,但是我们从未谋面。麦克纳马拉一直坚信,不论在何种情况下,美国都不会首先在欧洲使用核武器。一旦美国使用核武器,即使美苏未爆发全面的核战,也会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灾难。当时他的一言一行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麦克纳马拉一直认为,如果美国首先使用核武器,必然会爆发美苏之间的全面核战。此前他也曾提及:“这是彻头彻尾的毁灭!是对整个欧洲的毁灭!”美国人一直给他冠以冷血高效的威名,称其是一名工作起来酷似电脑的专家,可说这番话时,他神情激动,完全失去了往日的矜持。更重要的是,有些人认为,“有限使用核武器”将会把核战控制在欧洲,而且永远不会引发全面的核战争。对于这种观点,麦克纳马拉一直认为荒谬无比。
  最近,经由国防部长批准,我为参联会起草了国防部指示性文件,主要关注全面核战下的作战计划。受国防部副部长罗斯韦尔·吉尔帕特里克邀请,我就当时艾森豪威尔的作战计划提出了几个问题,吉尔帕特里克把这些问题发给参联会,要求他们做出回应。后来国家安全委员会的罗伯特·科默也从中选取了一个问题,作为总统的质询,发给参联会,要求立即做出回复。问题是:“如果我们实施全面核计划的话,单是在苏联和中国会有多少人死亡?”
  战争升级(6)
  当时麦克纳马拉邀请我共进午餐。饭余讨论时,我告诉他,在一两天内,参联会立刻会给白宫做出回复。参联会的文件属于高度机密——仅呈总统过目,但是因为我负责起草文件,所以科默把我叫到国家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给我看了参联会对此所做的回复。参联会的回复,采取坐标的形式,垂直轴表示伤亡的数量,水平轴表示时间。坐标显示,随着时间的不断推进,死亡人数不断增加。随后的核辐射会使死亡的数量大幅度上升。(我现在所问的只是死亡数,还不包括伤亡数)。坐标左边的最低点表示攻击开始前几天死亡的人数,右边最高点表示核战计划执行后六个月,累积死亡的人数。
  最少为27亿5千万人,最高为32亿5千万人。
  那还只是中国和苏联的死亡人数。后来,我又代表科默,向参联会提了一个问题。问题是,靠近中国和苏联的地区或国家死亡数又是多少?参联会很快做出答复,提供了更为全面的预测。如果我们对苏联在东欧的盟国进行核打击,将会造成另外几十亿人死亡。对苏联、中国及其盟国进行核打击后,随后而来的核辐射将造成许多中立国公民的死亡——芬兰、瑞士、澳大利亚和阿富汗。对苏芬边界的苏联潜艇坞厂进行核打击后,其后带来的核辐射可以完全摧毁芬兰。考虑到风向的影响,尽管没有一枚美国的核弹打向中立国的领土,美国的核打击还可让另外几十亿人丧命。
  美国对华沙集团实施核打击后,随后的核辐射将会造成北越盟国几十亿人的死亡。就像一位将军最近在国会作证时所说的那样,“要视风向而定”。而且按照参联会的估测,美国对苏联首次发动核打击后,苏联一定会对美国、西欧以及美国其他地区的军事基地进行报复性核打击,上述统计数字还没有将这一切对美国的影响包括在内。参联会的预测也并未包括美国战略核武器所带来的影响。
  参联会提供的预测显示,在美国的核打击下,邻国会有50或60亿人丧生,而且绝大多数都是平民。还会带来上百次灾难。大部分发生在一两天之内,其他的都会在6个月之内陆续爆发。盟国或是中立国也会爆发灾难。
  这不是为了威慑苏联,阻止其对美国及其盟友的核打击而做出的胡乱臆测。(这种说法可谓是荒谬之至)。发动国家各相关机构,实施参联会为全面战争所制订的作战计划,将会招致严重的后果。参联会对人员死亡所做的预测完全符合实际。无论在何种情况下——如柏林危机、东德叛乱和苏联对伊朗和塞尔维亚的轰炸,一旦总统发动核战,按照美国的计划,任何与苏联常规部队的“武装冲突”将会不可避免地给美国之外的其他国家带来上述影响。
  我现在还记得当时的情景。1961年春天,我坐在白宫行政办公大楼的一个小隔间里,手拿着这个图表,苦苦思索:图表展示的严重后果一定不能出现。人类历史中不能容许出现上述状况。
  我没有把自己想法告诉给部长。从我们谈话的氛围来看,我觉得没有太大的必要。我一直认为,没有一个人,和我一样,对局势有同样的看法;没有一个人,和我一样,忧心忡忡,势在改变现状。三十年后,麦克纳马拉在他的回忆录《回顾》一书中写到,当时他曾秘密向肯尼迪总统建议,后来还向约翰逊总统建议,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不要发动核战争。他没有告诉我这些事情,但是和他谈话时,这一切都表露无疑。毋容置疑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