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8 节
作者:换裁判      更新:2021-02-25 03:18      字数:5174
  条法则来支配)
  培根说过:〃 要认识真理,先要认识真理的条件。〃 至诚便是真理的第一个大前提,第一个成立的条件。
  想到这里,我的意志比以前更坚强。我一无所有,只有自己的意志了。我不孤独,我有我的意志、我的广大世界同我日夜作伴。
  在钟亭坐久了,有晚景卧钟边的况味。我用双手摸着那口多年沉默不语的大钟,我在同自己倾心交谈,自己宽慰自己。我想,也许一切业余的才是最美的。
  世界上很多事情都可以分为职业的和业余的。职业有压力,日久不免乏味,否则哪来〃 做一行怨一行〃 的老话?职业有异化的危险。若是真正出于个人爱好而业余从事某项纯正的精神活动,便会少很多压力和功利心,多一份超脱和审美的情趣。今天来看我当年这种〃 退一步〃 的解脱想法,也有几分道理。其实婚外恋便有种业余的味道,而婚姻家庭则是职业的性质。中国有句老话:〃 妻不如妾,妾不如妓,妓不如偷,偷不如偷不着。〃 妓、偷和偷不着的心理都是业余活动。〃 家花不如野花香〃。这个〃 野〃 字也有业余成分和性质。
  以后我同物理学的关系就保持〃 偷〃 和〃 野〃 的关系吧!
  当时我也只有这样来宽慰自己。同别人商量有打成反革命集团或〃 裴多菲俱乐部〃 的危险。在那个年代,这种不正常的事情发生得太多,伤害得太多。我养成了〃 独来独往〃 、〃 单干户〃 的习惯。
  四十多年过去了。今天来看我当年的那次〃 壮举〃 ,对吗?
  没有错!因为我不是胡来一气。作为个别的特例,应当让我转系。刚进大学一两年,不应分系。读了两年再分系、分专业。要求一个十七八岁的青年在高中毕业后作出一生道路的最后选择,而且今后不得改变,这是冒险,赌博,至少是轻率。
  允许转系是给学生一次真正〃 发现自我〃 的机会。人的本质是在他所追求的对象上面显示出来的。——费尔巴哈的话不错。
  第二部分思想、观念就是力量(1)
  在人类精神苍穹底下,我开始习惯眼望闪电,耳听惊雷。这一回的雷鸣闪电来自生物学。我越来越感受到:思想、观念就是力量。比起知识,思想、观念更为有力。因为它在本质上是智慧。
  我爱思想、观念远远胜过爱知识。
  一、从门缝看地质学有一天,从苏联学者写的一本《地质学教程》中我读到林耐一句格言:〃 坚硬的岩石是时间的女儿。〃 这句话深深触动了我!
  如果说,阿芳是王先生的女儿,这句话肯定不会触及我。
  看来,我喜欢把大自然人格化。
  为了跟踪追迹,我查了德、英等大百科全书,知道林耐(C。Linnaeus,1707—1778)是瑞典植物学家。其中他有两本书的题目引起了我的兴趣:《植物学的哲学》、《自然体系》。
  光是〃 植物学〃 ,对我的触动不会很大。一旦同哲学合在一起,便会引起我的深深共鸣——这是我当年的一大特点,直到今天,依然如此。这就像一个既抽烟又贪杯的人一看到〃 万宝路〃 和〃 茅台〃 ,大脑有关神经系统便会作出相应的强烈反应或条件反射。
  那句格言便是出自林耐的《自然体系》,1737年。英文是:〃 TheStonyRocksarenotPrimeval,buttheDaughtersofTime。〃 (坚硬的岩石不是原封不动的,而是时间的女儿)
  英文说得全面,是林耐的原意。所以从学生时代起,我对中译本就持怀疑态度。做学问不能靠译文。它只能作参考。有些经典著作,最好拿两个版本来参照着读,特别是一些重要概念和句子,否则会误人子弟。
  这种习惯是我在北大养成的——这也是普朗克这个命题的体现:〃 从相对到绝对〃。我想方设法尽量接近〃 绝对〃。林耐这句充满自然哲学智慧的格言引导我推开了地质学的大门。严格来说,仅仅是把大门推开了一条缝,透过缝,我瞥见到了一些叫我惊叹不已的东西。
  我看了好几本地质学方面的书,是挑选着看,仅仅是为了接受些〃 地质哲理诗〃 的熏陶和洗礼,帮助我〃 善养吾浩然之气〃。走向〃 世界哲学〃 ,不能没有这〃 气〃。其中有这样两本:《CharlesLyellandModernGeology》(莱伊尔和近代地质学);《TheBirthandDevelopmentoftheGeologicalSciences》(地质科学的诞生和发展)。
  我又一次强烈地感受到:北大的确是读书的好地方!我愿在这里待上10年,读10年书,每月只领取14元5角的助学金,物质生活只要求维持在温饱水平!
  从阅读中,我知道,不仅岩石圈,就是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乃至于整个地球、太阳系、银河系和宇宙,统统都是时间的女儿。
  悟出这一点,我的内心有种亮光,并嘲笑、鄙视当时的政治运动。我意识到:坏政治是暂时的,自然法则是永恒的。
  我的内心是一片宁静,不再受外界愚蠢、荒诞和邪恶的干扰。显然,外界是非理性的、病态的,而我的内界是符合理性的、正常的。
  从地质学的一线门缝里望去,我看到:河流和岩石,海洋和大陆,都经历过各种变化;但指导那些变化的规律以及它们所服从的法则,始终是相同的。(Theriversandtherocks,theseasandthecontinents,havebeenchangedinalltheirparts;butthelawswhichdirectthosechanges,andtherulestowhichtheyaresubject,haveremaincdinvariallythesame。)
  按我的理解,这正是大自然的〃 至诚〃。这正是〃 至诚者,天之道也〃。(唐朝,李翱)
  苏轼有言:〃 天不容伪。〃 〃 世界哲学〃 安放在地质学原理上是可靠的。这才是懂得〃 天高地厚〃。按这条思路跟踪追迹下去,我必然会对古生物学(古动物学、古植物学)发生浓厚兴趣。当然仅仅是把大门推开一条狭窄的缝,往里面的王国投以一瞥。心理动机只有一个:孩子般的好奇心。
  在人类精神苍穹底下,我开始习惯眼望闪电,耳听惊雷。这一回的雷鸣闪电来自生物学。我越来越感受到:思想、观念就是力量。比起知识,思想、观念更为有力。因为它在本质上是智慧。
  我爱思想、观念远远胜过爱知识。
  一、从门缝看地质学有一天,从苏联学者写的一本《地质学教程》中我读到林耐一句格言:〃 坚硬的岩石是时间的女儿。〃 这句话深深触动了我!
  如果说,阿芳是王先生的女儿,这句话肯定不会触及我。
  看来,我喜欢把大自然人格化。
  为了跟踪追迹,我查了德、英等大百科全书,知道林耐(C。Linnaeus,1707—1778)是瑞典植物学家。其中他有两本书的题目引起了我的兴趣:《植物学的哲学》、《自然体系》。
  光是〃 植物学〃 ,对我的触动不会很大。一旦同哲学合在一起,便会引起我的深深共鸣——这是我当年的一大特点,直到今天,依然如此。这就像一个既抽烟又贪杯的人一看到〃 万宝路〃 和〃 茅台〃 ,大脑有关神经系统便会作出相应的强烈反应或条件反射。
  那句格言便是出自林耐的《自然体系》,1737年。英文是:〃 TheStonyRocksarenotPrimeval,buttheDaughtersofTime。〃 (坚硬的岩石不是原封不动的,而是时间的女儿)
  英文说得全面,是林耐的原意。所以从学生时代起,我对中译本就持怀疑态度。做学问不能靠译文。它只能作参考。有些经典著作,最好拿两个版本来参照着读,特别是一些重要概念和句子,否则会误人子弟。
  这种习惯是我在北大养成的——这也是普朗克这个命题的体现:〃 从相对到绝对〃。我想方设法尽量接近〃 绝对〃。林耐这句充满自然哲学智慧的格言引导我推开了地质学的大门。严格来说,仅仅是把大门推开了一条缝,透过缝,我瞥见到了一些叫我惊叹不已的东西。
  我看了好几本地质学方面的书,是挑选着看,仅仅是为了接受些〃 地质哲理诗〃 的熏陶和洗礼,帮助我〃 善养吾浩然之气〃。走向〃 世界哲学〃 ,不能没有这〃 气〃。其中有这样两本:《CharlesLyellandModernGeology》(莱伊尔和近代地质学);《TheBirthandDevelopmentoftheGeologicalSciences》(地质科学的诞生和发展)。
  我又一次强烈地感受到:北大的确是读书的好地方!我愿在这里待上10年,读10年书,每月只领取14元5角的助学金,物质生活只要求维持在温饱水平!
  从阅读中,我知道,不仅岩石圈,就是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乃至于整个地球、太阳系、银河系和宇宙,统统都是时间的女儿。
  悟出这一点,我的内心有种亮光,并嘲笑、鄙视当时的政治运动。我意识到:坏政治是暂时的,自然法则是永恒的。
  我的内心是一片宁静,不再受外界愚蠢、荒诞和邪恶的干扰。显然,外界是非理性的、病态的,而我的内界是符合理性的、正常的。
  从地质学的一线门缝里望去,我看到:河流和岩石,海洋和大陆,都经历过各种变化;但指导那些变化的规律以及它们所服从的法则,始终是相同的。(Theriversandtherocks,theseasandthecontinents,havebeenchangedinalltheirparts;butthelawswhichdirectthosechanges,andtherulestowhichtheyaresubject,haveremaincdinvariallythesame。)
  按我的理解,这正是大自然的〃 至诚〃。这正是〃 至诚者,天之道也〃。(唐朝,李翱)
  苏轼有言:〃 天不容伪。〃 〃 世界哲学〃 安放在地质学原理上是可靠的。这才是懂得〃 天高地厚〃。按这条思路跟踪追迹下去,我必然会对古生物学(古动物学、古植物学)发生浓厚兴趣。当然仅仅是把大门推开一条狭窄的缝,往里面的王国投以一瞥。心理动机只有一个:孩子般的好奇心。
  第二部分思想、观念就是力量(2)
  三、为〃 进化论〃 卖掉裤子〃 典衣买书〃 在我的6年北大时期是生活中一件不算小的事。开始萌念买批书是在1958年秋。我渴望自己能拥有一批心爱的名著经典。有下面几件事对我是个触动:1。温德先生的小书房很温馨,古色古香,书桌很大,是明式家具风格,拥有大约四书架的书,约一千本。我也想将来有朝一日有这么一个做学问的环境。当年我没有想到,这要等到42年后(即2000年)才得以实现,地点在上海浦东,三室一厅,带一个阁楼,斜屋顶,共130平米——这是我的终老之地了。
  2。有一回我在温德先生家翻到一本1948年的英国杂志,里面有张照片深深触动了我:1940年纳粹飞机轰炸伦敦,有的书店和图书馆被毁。可是爱书的英国人照样从容地在废墟中淘书看,暂时忘却了现实的苦难。
  一个热爱阅读的民族是不会被征服的!
  3。想买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和《达尔文日记》。我特别羡慕他搭乘军舰〃 贝格尔〃 号在世界各地(主要是南美)进行古生物学和地质学方面的探险和考察。1831年12月17日,22岁的达尔文在《日记》中写道:〃 如果能够实现考察世界的愿望,那是一个多么稀有和了不起的机会呀!要作好到海洋去的思想准备……〃 我自己不能去考察,从书本上同达尔文一块去游历、开眼界,也是一件好事。这叫〃 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胸中之块垒〃。靠助学金是没有指望的。
  我拿的已经是最高一级了。对此,我要终生心怀感激之情。14元5角虽不多,却使我有了基本的温饱。若是像今天去打工,消耗掉我的相当多的精力,我还有时间去〃 俯而读,仰而思〃 吗?
  温饱之后还想买些书,这对我毕竟是个奢望。为了满足这个正当的奢望,我只有一个办法:卖掉母亲给我的衣服。
  一共卖过5回,共计一只表、1个金戒指、3条毛料裤,一条羊毛毯。裤子是父亲的,有八九成新。
  第一次采取行动便是为了买回进化论和达尔文的书,还有几本是古生物学教程和地质学。它激起了我的有关太古时期的梦。
  典衣物的地点在前门大栅栏,要带学生证。价钱压得很低。
  第二次是为了买回普朗克论文和讲演集,是为理论物理学及其哲学基础而狂热。归根到底是一次〃 朝圣〃 ,向我心目中的〃 上帝〃 走去。
  第三次是为了买英、德文原版的莎士比亚和海涅的全集。
  第四、五次是为了买火车票回家探亲。6年,共回过3次家。北京—南昌路远,车票自然是个不小的负担。
  昨天(2003年11月17日),我和南昌的大妹通了电话,共同回忆起往事和母亲在世的情景,为的是填补我在北大读书期间有关母亲的一些记忆空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