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 节
作者:
世纪史诗 更新:2021-02-25 02:47 字数:4803
谦之案:作“奚”是也。庄子天下篇、淮南道应训引作“溪”,此或后人以老子误字改之。“溪”,玉篇:“诘难切,与溪同。”说文:“溪,山渎无所通者 ,从谷,奚声。”此虽可说为表卑下之德,但与下文“为天下谷”义重。若作“蹊”,则更无义。案敦煌丁本作“奚”,“奚”乃古奴仆之称。周礼天官序官“奚三百人”,注:“古者从坐男女没入县官为奴,其少才知以为奚。”“为天下奚”,犹今言公仆,与知雄守雌之旨正合。
【为天下蹊,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罗振玉曰:“为天下蹊”,敦煌本无此句。
谦之案:遂州本亦不重此句,下仿此。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常得不忒,复归于无极。】
魏稼孙曰:“为天下式”,“溪”“谷”二句重,此句不重,盖脱。御注三句皆重。
孙矿古今本考正曰:“为天下式”等重句,一本无。
严可均曰:“常得不忒”,各本作“常德”。
谦之案:“忒”,敦煌本作“贷”。按“贷”假借为“忒”。礼记月令“毋有差贷”,即毋有差忒也。章炳麟新方言曰:“月令注:‘不贷,不得过差也。贷本作忒。’今人谓过曰忒,如过长曰忒长,过短曰忒短,亦通言泰,一音之转。”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得乃足,复归于朴。】
严可均曰:“常得乃足”,各本作“常德”。“于朴”,御注作“扑”,王弼作“朴”,下句亦然。
罗振玉曰:景龙、景福二本作“朴”,下同。
易顺鼎曰:按此章有后人窜入之语,非尽老子原文。庄子天下篇引老聃曰:“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知其白,守其辱,为天下谷。”此老子原文也。盖本以“雌”对“雄”,以“辱”对“白”。辱有黑义,仪礼注:“以白造缁曰辱。”此古义之可证者。后人不知“辱”与“白”对,以为必“黑”始可对“白”,必“荣”始可对“辱”,如是,加“守其黑”一句于“知其白”之下,加“知其荣”一句于“守其辱”之上;又加“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四句,以协“黑”韵,而窜改之迹显然矣。以“辱”对“白”,此自周至汉古义,而彼竟不知,其显然者,一也。“为天下溪”,“为天下谷”,“溪”“谷”同意,皆水所归,“为天下式”,则与“溪”“谷”不伦,协合成韵,其显然者,二也。王弼已为“式”字等句作注,则窜改即在魏、晋之初,幸赖庄子所引,可以考见原文,亟当订正,以存真面。
【朴散为器,圣人用为官长。】
严可均曰:“朴散”,各本“散”下有“则”字。“用为官长”,各本“用”下有“之则”字。
谦之案:“朴”,本或作“璞”。玉篇引老子曰:“璞散则为器。”文选演连珠注引尸子曰:“郑人谓玉未理者为璞。”
【是以大制无割。】
严可均曰:各本作“故大制不割”。
罗振玉曰:敦煌本“制”作“剬”。“无”,今王本作“不”,与御注、景福二本同。释文出“无割”二字,知王本作“无”,今据改。景龙本、敦煌本均作“是以大制无割”。
谦之案:作“无割”是也。傅、范本“不”亦作“无”。范应元曰:“严遵、王弼同古本,河上与世本作‘不割’。”易顺鼎曰:“‘不割’当作‘无割’。王注云:‘以天下之心为心,故无割也。’足证王本作‘无’。道应训正作‘大制无割’。此作‘不’者,后人因下篇有‘方而不割’之语,改之。”
【音韵】此章江氏韵读:雌、溪、溪、离、儿韵(歌、支通韵,离协音黎)。黑、式、式、忒、极韵(之部,黑,呼力反,忒,他力反)。辱、谷、谷、足、朴韵(侯部)。谦之案:雌、溪、儿,支部,离,歌部,歌、支通韵,说详第十章。高本汉:白、黑、式、式、忒、极韵,器、割韵。武内义雄:白、黑、式、式、极韵。案白古音博,一说“白”字非韵。高氏以雌、溪、离、儿为韵,而不以雄为韵,然此两节文意语法皆平行,不应“白”字独韵。
右景龙碑本不分章,八十字,敦煌本七十六字,河上本、范本八十六字,王本八十二字,傅本八十五字。河上题“反朴第三十一”,王本题“二十八章”,范本题“知其雄章第二十八”。
第二十九章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
谦之案:傅、范本、王羲之本、赵孟俯本“为之”下有“者”字。又道藏宋张太守汇刻四家注在“为之”句下,王注有“为造为也”四字,他王本脱去此句。
【天下神器,不可为。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严可均曰:“神器”,大典“器”下有“也”字。“不可为”,各本“为”下有“也”字。
谦之案:遂州、景福、敦煌三本均无“也”字。又“天”字上,傅、范本有“夫”字,河上公、王弼无。范应元曰:“‘夫’字,阮籍同古本。”
易顺鼎曰:按“不可为也”下,当有“不可执也”一句,请举三证以明之。文选干令升晋纪总论引文子称老子曰:“天下,大器也,不可执也,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其证一。王注云:“故可因而不可为也,可通而不可执也。”王注有,则本文可知。其证二。下篇六十四章云:“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无为”即“不可为”,“无执”即“不可执”。彼文有,则此文亦有。其证三。盖有“执者失之”一句,必先有“不可执也”一句明矣。
马叙伦曰:彭耜引黄茂材曰:“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至于人身,独非神器乎?”是黄见本有此一句。
谦之案:“为者败之”二句,又见第六十四章。鹖冠子备知篇曰:“故为者败之,治者乱之。”当亦本此。
【夫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
严可均曰:“夫物”,各本作“故物”。
谦之案:遂州本、敦煌本同此石。又“或嘘”,河上、御注作“或呴”,王弼作“或殻А保案1咀鳌盎蜢恪保鼗投就耸0付亍⒕啊⑺旄鞅咀鳌盎蛐辍笔且病!靶辍庇搿按怠被パ怠P辏狄玻涌冢樯淮担暌玻涌诖忧贰R磺芯粢寰戆耸滴摹靶辍弊鳌按敌暌病薄>砦迨南纫艘巴踉啤翱诔銎恍辍保我滴摹耙喑銎病薄5按怠庇搿靶辍背銎嗤杭庇斜稹R姿扯υ唬骸鞍础畾'’本字当作‘嘘’,下文‘或强或羸’,‘强’与‘羸’反,则‘嘘’亦与‘吹’反。玉篇口部,嘘、吹二字相通,即本老子。又引声类云:‘出气急曰吹,缓曰嘘。’此吹、嘘之别,即老子古义也。玉篇又有‘呴’字,引老子曰‘或呴或吹’,与河上本同,盖汉以后俗字。”又“嘘”字,傅、范本作“噤”。范应元曰:“‘噤’,严遵同古本,注引楚辞曰:‘噤闭而不言。’”谦之案:说文:“噤,口闭也。”楚辞云:“闭口为噤。”义与“吹”相反。夏竦古文四声韵引道德经“吹”字作○,“吹”“噤”对立,其说亦通。
【或强或嬴,或接或○。】
严可均曰:“或嬴”,各本作“或赢”。“或接”,御注、河上“接”作“载”,王弼、梁简文作“挫”。
罗振玉曰:“或强”,敦煌本作“强”。“或挫”,河上、御注、景福三本作“载”,景龙、敦煌二本作“接”。
范应元曰:“或强或剉,或培或堕”,严遵、王弼、傅奕、阮籍同古本。毕沅曰:“堕”,俗作“隳”,非。
俞樾曰:按“挫”,河上本作“载”,注“载,安也”,“隳,危也”,是“载”与“隳”相对为文,与上文“或强或羸”一律。而王弼本乃作“挫”,则与“隳”不分二义矣。疑“挫”乃“在”字之误。“在”,篆文作○,故误为挫也。“或在或隳”,即“或载或隳”,载从○声,在从才声,而或亦从○声,州辅碑“○贵不濡”是也。其声既同,故得通用矣。
武内义雄曰:贾大隐述义云:“王本或作接,或作隳。”(泷川本栏外所引)据此则王本作“接”,而不作“挫”。景龙碑亦作“接”。虽然,“挫”“接”不通。据范应元集解则王本作“培”,或作“堕”。按王本作“培”,由“培”字讹为“接”,又讹而为“挫”。“培”即庄子逍遥游篇“培风”之“培”同义,即乘之意,正与“隳”字相对。河上本作“载”字,亦乘之意,是河上本从义训而改字者也。
于省吾曰:按“接”应读为“捷”。“接”、“捷”乃双声叠韵字。礼记内则“接以大牢”,注:“接读为捷。”公羊僖三十二年“郑伯接卒”,左传、谷梁作“捷”。左庄十二年“宋万弒其君捷”,公羊作“接”。荀子大略“先事虑事谓之接”,注:“接读为捷。”庄子人间世“王公必将乘人而斗其捷”,释文:“捷作接。”尔雅释诂:“捷,胜也。”说文:“败城曰隓,■篆文。”是堕有败义,捷胜与堕败,义正相对也。谦之案:碑本“○”乃“隳”之别构。又俞说谓“载”“隳”相对,武内说谓“培”“隳”相对,于说谓“捷”“堕”相对,三说各有所明,谊皆可通,以于说为胜。
【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谦之案:韩非子外储说左下引作“故君子去泰,去甚”。“甚”字,河上注谓“贪淫声色”,是也。说文:“甚,尤安乐也,从甘从匹。匹,耦也。”朱骏声曰:“按甘者饮食,匹者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故训安乐之尤。”
【音韵】此章江氏韵读:随、吹、羸、堕韵(歌部,吹音磋,羸音罗,堕,平声)。奚侗:“羸”,从范本作“剉”,随、吹、剉、堕为韵。邓廷桢曰:随、吹、羸、隓为韵,古音皆歌部字也。“随”,古音素何切,论语八士之名,“随”与“騧”为韵。“吹”,古音曲阿切,诗箨兮“风其吹女”,与“和”为韵。“羸”,古音读若■、嬴。“隓”,今今文尚书皋陶■与“脞”“惰”为韵。
右景龙碑本不分章,五十七字,敦煌本同,河上、王本五十八字,傅、范本六十字。河上本题“无为第二十九”,王本题“二十九章”,范本题“将欲章第二十九”。
第三十章
【以道作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
严可均曰:“以道作”,各本作“以道佐”。
罗振玉曰:景福本无“者”字,“强”下有“于”字。敦煌本“强”作“强”,下亦有“于”字。
马叙伦曰:祝у鲎⒃唬骸吧胁豢梢员坑谔煜隆!痹蛲醣疽嘤小坝凇弊帧6跻惶迷唬喊闯脊焓氐榔扒俊弊窒拢小坝凇弊郑胪踝⒑稀!?br />
俞樾曰:按唐景龙碑作“以道作人主者”,乃古本也。河上公注曰:“谓人主能以道自辅佐也。”则河上公亦是“作”字。若曰“以道佐人主”,则是人臣以道辅佐其主,何言人主以道自辅佐乎?因“作”“佐”二字相似,又涉注文“辅佐”字而误耳。王弼所据本已为“佐”字,故注曰:“以道佐人主,尚不可以兵强于天下,况人主躬于道者乎?”后人以王本改河上本,而河上注义晦矣。
蒋锡昌曰:景龙碑作“以道作人主者”,他人从未言及,疑俞氏所见之本乃偶然之笔误,未可据以为证也。
谦之案:庄说误也。祝г乇炯凹ㄓ锾帽妓乇模胙峡删S铮止疟镜赖戮?乇荆鳌耙缘雷魅酥髡摺保躺性冢崾现低蛭蘅梢伞N袈拚裼褡鞯赖戮家煸疲骸岸撂怕逯校写鹦煨遣壬椋浴骼献犹票究家欤菀字荼尽⒏缔缺尽⒚骰首⒈居胧臀幕バ!畔壬谰萏瓶瘫鹞家欤磺笾瓴豢傻谩!苯窠显圃疲辔醇峡删橛刖傲潭乱烧撸艘嗫杉贾すし蛑选! ?br />
【其事好还:】
魏稼孙曰:御注脱“好还”二字,严失校。
谦之案:“还”,释文“音旋”。范应元云:“还,句缘切;经史‘旋’、‘还’通。”案“其事好还”,谓兵凶战危,反自为祸也。
【师之所处,荆棘生。】
严可均曰:各本“生”下有“焉”字,此句下各本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八字,盖注语羼入正文,此本无。王氏引邢州本亦无。
罗振玉曰:景龙、敦煌二本均无以上九字。
劳健曰:“大军之后,必有凶年”,景龙、敦煌与道藏龙兴碑本无此二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