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节
作者:莫莫言      更新:2021-02-25 02:46      字数:4821
  ;对英赔款银400万两,对法赔款银200万两。
  ⑵《天津条约》附约的签定:11月,桂良等在上海又同英、法、美三国分别签订了《通商章程善后条约》,规定:鸦片贸易合法化;中国海关由英国人“帮办税务”;海关对进出口货物照时价值百抽五征税;洋货运销内地,中纳按价值2。5%的子口税外,免征一切内地税。
  ⑶影响:《天津条约》和《通商章程善后条约》的签订,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二、英法侵略战争的再起和《北京条约》
  1.战争的第二阶段:18581860《北京条约》英、法政府远不满足从《天津条约》攫取的种种特权,蓄意利用换约之机再次挑起战争。 1859年,英、法公使率军来华换约,因拒绝按照清政府指点的地点与路线换约,战事再起。在中国守军痛击下,英、法侵略军惨败。1860年春夏,英、法侵略军再度来华,发动扩大了的侵华战争。于8月攻陷大沽,占领天津,进犯北京。10月初,侵略军占领圆明园,在大肆抢掠后,纵火焚毁。随后,英法联军占领安定门,控制了北京城。10月24日、25日分别签订了中英、中法《北京条约》。2《北京条约》的内容:①中英、中法《北京条约》不仅承认《天津条约》的完全有效,而且又规定:增开天津为商埠;准许英、法招募华工出国;②割让九龙司,“归英属香港界内”;③退还以前没收的天主堂资产,法方还擅自在中文约本上增加:“并任法国传教士在各省租买田地,建造自便”;④赔偿英、法军费各增至800万两,恤金英国50万两,法国20万两。3。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危害:经过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签定,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地位进一步加深,中国人民的苦难更加深重了。
  三、沙俄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1.《瑷珲条约》:①《瑷珲条约》的签定:1858年5月,乘英法联军进犯天津、威胁北京之际,俄将领穆拉维约夫率领兵船多艘驶至瑷珲。②内容:5月28日,俄方提出签订不平等的中俄《瑷珲条约》。条约的主要内容为: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划归俄国,仅在瑷珲对岸精奇哩江(今俄国结雅河)以南的一小块地区(后称江东六十四屯)仍保留中国方面的永久居住和管辖权;乌苏里江以东的中国领土划为中俄“共管”;原属中国内河的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此后只准中、俄两国船只往来,别国不得航行。清政府没有批准《瑷珲条约》。2.《中俄北京条约》:1860年11月14日,被迫签订了不平等的中俄《北京条约》。《北京条约》除迫使清政府确认《瑷珲条约》外,还规定:(一)乌苏里江以东地区40余万产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割让给俄国。(二)中俄西部未定边界,将来还需重新勘定。(三)俄国取得在库伦(今蒙古国乌兰巴托)、张家口、喀什噶尔等地免税贸易、设立领事并享有领事裁判权。通过中俄《北京条约》,沙俄不仅把《瑷珲条约》规定划为中俄“共管”的乌苏里江以东的中国领土强行割占,而且又为割占中国西部领土制造了“根据”。3.影响:沙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最大的获利者,它通过《瑷珲条约》、《北京条约》和一系列的勘界条约,侵占了我国144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    第四节 辛酉政变及其以后的政治格局
  一、北京政变:1861
  1.过程:1861年11月,清朝宫廷内部发生了政变。咸丰皇帝逃到热河行宫后,于1861年8月病死,遗诏以年方六岁的儿子载淳继位,同时任命亲信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户部尚书肃顺等八人为“赞襄政务王大臣”,总摄朝政。载淳继位后,改年号为“祺祥”。他的生母叶赫那拉氏由贵妃而尊为皇太后,旋即加“慈禧”徽号。皇钮祜禄氏被尊为皇太后,加“慈安”徽号。慈禧太后是一个权力欲极强、力图取得实际最高统治权的人物,她与慈安太后密谋铲除肃顺等赞襄政务王大臣,并与外国侵略者所支持的恭亲王奕訢相勾结,拉拢握有兵权的胜保等人,发动辛酉政变,慈禧太夺取了实际的最高统治权。
  2.“借师助剿”1862。①过程:辛酉政变后,清政府决意求助外国军队来镇压太平天国。1862年2月,慈禧太后以同治皇帝的名义发布上谕,公然宣布“借师助剿”。②影响:至此,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起来,共同镇压太平天国。慈禧太后、奕訢等清朝最高统治者,对外依靠资本主义侵略者的帮助,对内则注意调整同曾国藩集团等汉族地主的关系,以取得他们的支持,这就使太平天国和各地人民的起义所面临的形势比以前更为复杂和险恶。第五节 太平天国后期及其失败
  一.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分裂。到1856年上半年,除北伐战争失败外,太平军在湖北、江西安徽等战场都取得了很大胜利,又在扬州打垮了江北大营,在镇江和天京击溃了江南大营,从而达到了军事上的全盛时期。但是,军事上的胜利,并不意味着政权的巩固,相反,起义队伍中的各种矛盾和弱点越来越明显地显露出来了。在太平天国内部,革命队伍的成分日益复杂,不少地主、士绅、胥吏、商人以及游民、溃勇等被卷进来。建都天京后,太平天国领袖们的思想作风发生了变化,起义初期那种“敝衣草履,徒步相从”的朴质的思想作风多被抛弃,代之而起的则是对权利名位和奢侈生活的追求。太平天国领袖们之间的关系日渐疏远,原来“寝食必俱,情同骨肉”变为“彼此睽隔,猜忌日生”,1856年9月,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发生了公开分裂。
  1.天京动乱:杨秀清有出色的政治和军事才能,太平天国起义前期能够取得那样巨大的发展,是和他的领导分不开的。但是,随着起义的发展和个人权势的上升,杨秀清骄傲专横的倾向日益严重,扩大了他与洪、韦、石、秦等的矛盾。1856年,韦昌辉率领心腹部队3000多人于9月1日深夜赶到天京,包围了东王府,次晨进行大屠杀。接着天京城内发生混战,太平军优秀将领和战胜两万多人死亡。9月中旬,石达开从湖北赶回天京,责备韦昌辉不该滥杀,韦昌辉又将石达开在天京的一家老小全部杀害。韦昌辉的大屠杀和专擅横暴,激起了天京广大将士的愤怒。洪秀全接受将士们的要求,于11月初杀死了韦昌辉及其心腹二百多人,结束了韦昌辉对天京历时约两个月的恐怖统治。2.翼王殉难:11月底,石达开回到天京,洪秀全命他“提理政务”。但经韦杨事件之后,洪秀全对石达开亦心存顾忌,军政决策大权仍操在自己手中,并封其长兄洪仁发为安王、洪仁达为福王,以牵制石达开。1857年6月,石达开负气出走,率精兵10多万人离开太平天国,转战西南。由于孤军作战,没有建立根据地,粮食、武器等补给困难,部队的战斗力日益削弱,军心逐渐涣散,于1863年5月在四川大渡河畔全军覆没,石达开本人亦在成都就义。
  二.太平天国后期的军事斗争
  1.重组领导集团: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分裂,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后果。它破坏了内部的团结,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丧失了乘胜歼灭敌人的有利时机。清军乘机反扑,太平天国形势急转直下,所占领的地区大为缩小。1857年10月 ,洪秀全提拔陈玉成、李秀成、李世贤等久经沙场的青年将领,再建新的领导核心。
  2.浦口之役与三河大捷:1858年9月,太平军各路联合作战,攻破浦口,再次击溃江北大营,解除了江北清军对天京的包围。11月,太平军在安徽三河镇大败湘军李续宾部。随后,太平军各部先后收复安徽、江西的部分地区,革命暂时得到稳定。
  3.洪仁搿蹲收缕罚孩佟蹲收缕返陌洳迹?859年,洪仁酉愀劾吹教炀痪眉幢环馕赏酰芾硖教旃:槿诗向洪秀全提出了一个统筹全局的方案——《资政新编》。
  ②内容:⑴政治上,主张“设法用人”,反对“结党联盟”,强调“权归于一”。⑵经济上,主张效仿西方资本主义,发展近代交通运输事业,金融事业,资本主义工商业。⑶文化习俗上,主张兴办教育医院慈善事业,禁止旧的风俗习惯。⑷外交上,主张与外国平等交往,自由通商,进行文化交流。但不允许外国人干涉太平天国内政。
  ③评价:《资政新编》作为太平天国后期的政治纲领,基本上是按照西方资本主义的模式来改造中国,发展中国的资本主义工商业,达到“兵强国富、俗厚风淳”的目标。它反映了时代特点,符合历史前进的方向。尽管《资政新编》提出的方案还不完善,且当时也不完全具备实现的社会条件和阶级条件,实践上也未付诸实施,却为近代中国探索国家出路提供了可贵的思路。  4.保卫安庆和经营江浙:1860年,陈玉成、李秀成计划沿长江夹江西上,攻打武昌以解被湘军围攻的安庆,由于行动的不统一和外国侵略的干涉,未能达到预期目的。1861年,安庆失守,1862年,陈玉成殉国。与此同时,李秀成部攻入浙江并控制大部地区,浙江成为太平天国最后几年的主要根据地。
  三.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失败和历史意义
  1。天京陷落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1861年,中外反动势力联合起来,兵分三路夹击太平军。曾国荃率湘军主力进攻天京,左宗棠部进犯浙江,李鸿章部进犯江苏。英法俄等国侵略者则组成常胜军、常安军、常捷军、定胜军配合清军进攻太平军阵地。 面对中外联军的进攻,太平军将士英勇抵抗。但终因敌我力量悬殊,先是三次进攻上海功败垂成,继天京破围战失利,1863年,苏州陷落,1864年苏南、浙江、皖南根据地全部失去,天京成为孤城。关键时刻,李秀成提出“让城别走”建议,但遭洪秀全拒绝,未能扭转败局,太平军只能固守天京,坐以待毙。1864年6月1日,洪秀全病逝。7月19日,天京陷落。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的绞杀下失败了。
  2.太平天国失败的历史意义与经验教训:
  ①历史意义: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持续14年,纵横18省,在近代中国历史上写下光辉的篇章。它沉重打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严重动摇了几千年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它英勇地抗击了外国侵略者,捍卫了民族尊严,使西方列强迅速殖民地化中国的企图受到严重挫折;它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精神,为中国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全面开展作了必要的酝酿和准备。
  ②经验教训: 太平天国的失败,客观上是由于敌人力量的强大,主观上则是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所造成的。农民小生产者的地位导致他们没有先进的理论为指导,不能制定正确的纲领、政策和斗争策略;不能形成强有力的领导集团。它说明,农民阶级在没有先进阶级领导时,单靠它自身的力量不可能取得革命的最后胜利。
  第六节 太平天国时期西南、西北各族人民起义
  一.各族人民风起云涌的反清斗争
  太平天国革命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各地各族人民的反清斗争的高涨。南方和东南沿海各省,发生了天地会及其支派的起义。其中有广西南宁胡有禄、朱洪英的天地会起义,陈开、李文茂的大成国起义,壮族李文彩的抗租起义,壮族吴凌云的延陵国起义,壮族黄鼎凤的反清起义。还有福建黄威、黄德美的小刀会起义和上海刘丽川的小刀会起义。在北方,有张洛行的捻军起义。在西南地区,贵州有张秀眉领导的苗民起义,刘义顺、胡二黑领导的号军起义,何得胜、潘民杰领导的斋教起义,陶新春兄弟领导的苗、彝起义。云南有杜文秀领导的滇西回民起义,马复初、马如龙领导的滇东南回民起义。
  ? ? 在西北地区,有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的回民起义。
  ? ? ? ? ? ? 第三章 ? 洋务运动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第一节 太平天国失败后的社会经济
  一.外国在华政治经济势力的扩大。19世纪60年代,列强在侵华问题上进行“协商和合作”,以达到共同侵略的目的。在此期间, 列强相继在北京建立使馆,直接对清政府进行外交讹诈,并且控制了1865年成立的总税务司署,通过控制海关对中国的内外政策进行干涉,致使列强在华的政治势力不断扩大。从19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列强凭借他们从不平等条约中所攫取的种种特权,逐步扩大对华经济侵略。他们通过倾销商品,控制中国出口贸易,通过在中国经营轮船航运,设立工厂,设立银行,加大对中国经济的侵略力度。外国资本主义在华政治、经济势力的扩大,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