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节
作者:莫莫言      更新:2021-02-25 02:46      字数:4809
  自行施洗,以示“去旧从新”,并开始从事传教活动,他的同学冯云山和族弟洪仁仁紫仁芟础?br />
  ③组织基础: 1844年,洪秀全、冯云山离开花县,辗转到广西贵县赐谷村一带传教,农民受洗礼入教者100多人。不久,冯云山转入桂平山区活动,在贫苦群众中开展艰苦的宣传、组织活动。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在紫荆山区建立起一个被称为“拜上帝会”的组织,团聚了会众2000多人。此期间,洪秀全亦先后撰写了《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等作品,把基督教教义和儒家思想结合起来,宣传天父上帝是中外古今共同的独一真神,批评了相陵相夺相斗上杀的世道人心,主张建立像唐虞三代那样的“大同”社会。自后,他们进一步积极开展宣传和组织发动工作,不断扩大影响,壮大组织。?2、起义的爆发:经过积极的酝酿和准备,起义的条件基本成熟。1850年春夏间,洪秀全发布金田“团营”令。1851年1月1日,洪秀全率众在金田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气势磅礴的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从此开始了。
  一、定都南京和北伐、西征。1。从今田起义到永安建制:金田起义后,即遭清军围追堵截,经过半年多的辗转反侧艰苦奋战,于同年 8月,攻克了永安州。在永安,太平军进行休整补充,并颁行了天历,制订各种制度。1851年12月17日,洪秀全颁布封王诏令: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西王以下各王俱受东王节制,太平天国的中央政权组织初步形成。
  2。定都南京: 太平军在永安停留了半年多的时间,清军3万多人亦陆续开到永安,形成了对州城的包围。1852年4月5日深夜,太平军顺利突围,而后直逼省城桂林。因清军防守严密,久攻不下,太平军遂转进全州。6月3日,太平军攻打全州,冯云山不幸中炮身亡。太平军随即撤离全州,出广西入湖南。先克道州,建立土营。6月,攻打湖南省城长沙,不克,西王肖朝贵阵亡。随后,太平军轻取岳州,组成水营。1852年底,太平军入湖北。1853年1月,攻克武昌三镇。2月,洪秀全、杨秀清统率大军,水陆并进,蔽江东下,以摧枯拉朽之势,连克江西九江、安徽安庆、芜湖等地。3月8日,太平军兵临南京城下,3月20日占领南京,改称天京,正式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  3。北伐和西征:①定都天京后的斗争形势: 太平军占领南京后,清政府命钦差大臣向荣率清军17000余人到达南京城东孝陵卫,成立“江南大营”;另一钦差大臣琦善率直隶、陕西、黑龙江马步各军约万人至扬州,成立“江北大营”,围困天京。太平天国从金田起义后,仅仅经过两年多的战斗,便席卷了广西、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六省,最后奠都南京,取得了伟大的胜利。这是因为太平天国起义是一次反对清朝反动统治的正义战争,它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再加上太平军严明的组织纪律和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从而使起义获得了迅猛发展。②北伐和西征:奠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立即分兵北伐和西征,对清政府统治区实行了大规模的主动出击。⑴北伐:A目的: 北伐的总目标是直捣清朝的都城北京。B过程:1853年5月,林凤祥、李开芳等率军约一万九千人,自扬州出发,开始北伐。10月,北伐军进攻天津受阻,屯据静海、独流。1854年2月,北伐军南撤至山东连镇待援。在自后的一年多时间里,林、李二部分别在连镇、高唐州为清军围困,虽经艰苦奋战,终因弹尽梁绝,敌众我寡,为清军攻陷,北伐亦告失败。
  C北伐的影响及教训:太平军的北伐,是太平天国史上英勇悲壮的一页,它兵锋直抵清朝的心脏地区,严重地打击了清朝统治,给北方人民的反抗斗争造成了有利的形势。由于北伐军孤军深入,得不到后方的有力支援,又没有主动联系和发动群众,因而最后陷于失败。
  ⑵太平军的西征: A西征的目的:太平军在北伐的同时,还派兵西征。西征的战略目的在于确保天京,夺取安庆、九江、武昌三大军事据点,控制长江中游。B过程:1853年6月,胡以晃、赖汉英、曾天养(壮族)等率太平军溯江西上,当月克安庆,9月,下九江。此后,西征军分为两支。一支由胡以晃率领,专意经略皖北。一支由韦俊率领,自九江沿江西上,再克武汉三镇,随后入湖南,先在岳州大败曾国藩湘军,欲攻长沙,后因湘潭失利被迫放弃攻打长沙计划。7月,湘军反扑,先后攻下岳州和武汉三镇,进逼九江。1855年1月,太平军派石达开率大军西援,先在湖口、九江大败曾国藩湘军,而后三克武汉三镇,进军江西,短短三个月,江西大部落入太平军手中,迅速扭转西征战场局势。在江西大捷时,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又在天京外围组织了一场激烈的破围战,大败清江北大营和江南大营,解除了威胁天京三年之久的军事压力。C西征的作用:太平天国通过三年多激烈的军事斗争,在长江中下游,取得了重大成就,控制了从武昌到镇江长江沿岸的城镇,安徽、江西、湖北东部以及江苏的部分地区都为太平天国所掌握。      第二节 太平天国的制度和政策
  一、《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
  1、内容: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
  ①土地分配:《天朝田亩制度》的基本内容,是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把土地按每年产量的多少,分为上、中、下三级九等,然后好田坏田互相搭配,按人口平均分配。凡16岁以上的男女每人得到一份同等数量的土地,15岁以下的减半。同时,还提出“丰荒相通”、以丰赈荒的调剂办法。除了解决土地问题之外,《天朝田亩制度》还对农副业生产和分配等问题,做了一系列具体规定。生产和分配,都由农村政权的基层组织“两”来实行管理,每25户为一“两”。分得土地的农民,都要参加农副业生产劳动。在分配问题上,规定每“两”生产的农副业产品,“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25家中婚丧等事所需要的银钱粮食,都由每“两”所设的国库开支。鳏寡孤独、疾病残废等丧失劳动能力的人,都由国库供养。
  ? ? 太平天国的领导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2、评价:① 积极性:《天朝田亩制度》所提出的平分土地方案,是农民阶级对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否定。它反映了当时广大贫苦农民强烈地反对地主阶级残酷剥削的要求,以及获得土地、追求平等平均的理想社会的渴望。②消极性:但是,《天朝田亩制度》所规定的分配土地和“通天下皆一式”的社会经济生活方案,是要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一切社会财富,以求众平等,是农民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这种方案不可能使社会生产力向前发展,相反,它将使社会生产力停滞在分散的小农经济的水平上,把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理想化、固定化。因此,它又具有违反社会发展规律的落后性。《天朝田亩制度》既具有革命性,又具有封建落后性,这个矛盾是由农民小生产者的经济地位决定的。太平天国领袖们绘制的平分土地和社会经济生活的图案,实际上是不可能实现的。
  二。各项制度和措施。1。太平天国的管制:太平天国的最高领导为天王。天王之下设王、侯两等爵位;设丞相、检点、指挥、将军、总制、监军、军帅、师帅、旅帅、卒长、两司马等职官。爵位和职官不分文武,军政兼管,既处理政务,又带兵打仗。2、政权机构:太平天国的政权机关,分中央、省、郡、县四级。省、郡、县为地方政权,县以下为基层政权。3、基层组织: 在《天朝田亩制度》中,对乡官的组织系统、任务和职权,都作了明确规定。乡官制度是按照太平军的编制,把广大居民起来,每五家设一伍长,五伍长设一两司马,四两司马设一卒长,五卒长设一旅帅,五旅帅设二则师帅,五师帅设一军帅,一军共有12500家(其中由五“伍”二十五家组成的“两”为最基层单位)。军帅以下的各级官吏,一般由当地人民推举,或由上级官员委派,他们被称为“乡官”。此外,还规定“寓兵于农”的乡兵制度,这种乡官制度是一种军政合一的组织。4、城市管理:在城市管理方面,太平天国一度在天京完全废除私有财产,生活必需品由圣库按定额供给。居民按性别分别编入男馆女馆,夫妻不得同居。男子除参军者以外,都要参加生产或在政府机关中服役;女子大致与男子相同。商业也被废除。对于手工业,则由诸匠营和百工衙统一经营管理。匠营和百工衙只是为供应太平天国的需要而生产的,产品直接分配给各单位,不经过市场进行交换,生产者除吃穿之外别无报酬。5、女权问题:在妇女问题上,废除买卖婚姻。禁止娼妓、缠足、买卖奴婢等。他们还建立了女军,并设立了女官。这些措施对封建宗法制度起了冲击作用。但是,洪秀全、杨秀清等领导者仍沿袭历代封建帝王的妃嫔制。
  6、文化教育: 在思想文化领域里,太平天国对孔子和儒家经书的正统权威进行了冲击。金田起义后,把儒家经斥之为“妖书”,宣布:“一切孔孟诸子百家妖书邪说者尽行焚除,皆不准买卖藏读也,否则问罪也。”这样空前猛烈地冲击孔孟及儒家经书,无疑具有革命意义。但是太平天国并没有对儒家思想进行任何实质性批判,而把儒家中一些基本内容如等级制、三纲五常、天命论等,都保保留了下来。 太平天国在考试制度上也进行了一些改革,“无论何色人,至丞相,下至听使,均准与考”;考试的题目“不本四书、五经”。此外,还颁行了“天历”。7、外交: 在对外交往中,太平天国对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本质认识不足,他们因宗教形式相同而错误地把侵略者当成“洋兄弟”,表示允许外国侵略者“自由出入”及“货税不征”。8、评价: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建立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政权机关,颁布和实行了一系列的制度和政策,表现了反封建的革命精神。但是,太平天国毕竟是农民战争,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社会生产力的代表者,它不能创造新的生产方式,不能建立一个符合历史发展的新的社会。在太平天国控制的地区内,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清朝封建统治势力虽然受到很大的打击,但远没有被彻底摧毁,它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会重新复活。农民阶级的一些弱点,在起义队伍尤其是领导集团中,也越来越明显地反映出来。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在高潮中已包含着走向衰败的危机。
  第三节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英、法发动第二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
  1。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1856至1860年,正当太平军与清军在长江中下游激烈争夺的时候,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联合发动了新了侵华战争。因其实质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所以被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也称“英法联军之役”。2。借口和序幕: 1854年和1856年,英、法、美借口“修约”,向清政府提出一系列侵略要求,为清政府拒绝。为此,他们决心发动一场新的侵略战争以达到目的。1857年12月,英国利用“亚罗号事件”,法国借口“马神甫事件”,组成英法联军5600余人在珠江口集结,炮击广州,并登陆攻城占领广州。
  3。战争的第一阶段和《天津条约》及其附约的签定:
  ① 第一阶段战争:1856年10月 1858年6月《天津条约》:
  1858年4月,英法联军按照本国政府指示,驱舰北上,直抵大沽,以迫使清政府就范,与此同时,英、法、美、俄四国公使随军北上。1858年5月20日,大沽失陷。26日,联军侵入天津城郊,并扬言要进攻北京。清政府慌忙派大学士桂良、吏部尚书花沙纳为钦差大臣赶往天津议和。  ②《天津条约》及其附约:⑴《天津条约》的内容:6月26日、27日,中英《天津条约》、中法《天津条约》分别签字。主要内容有:公使常驻北京;增开牛庄(后定为营口)、登州(后改烟台)、台湾(后定为台南)、淡水、潮州(后改汕头)、琼州、汉口、九江、南京、镇江为通商口岸;英、法等国人可往内地游历、通商、自由传教国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往来;修改税则,减轻商船吨税;对英赔款银400万两,对法赔款银200万两。
  ⑵《天津条约》附约的签定:11月,桂良等在上海又同英、法、美